中药益气润肠汤结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探讨论文_周继英

中药益气润肠汤结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探讨论文_周继英

(资阳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益气润肠汤及中医穴位按摩结合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方法:将92例中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行中医益气润肠汤及中医穴位按摩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益气润肠汤及中医穴位按摩结合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效果良好。

【关键词】中药益气润肠汤;中医穴位按摩;中风便秘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05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Yiqi Runcha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cupoint massage on constipation in stroke patients.Methods 92 cases of stroke and constip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46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implement Chinese medicine and qi tonic Runchang Decoction and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massage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Yiqi Runchang Decoction and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massage combin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qi tonic Runchang;Chinese medicine acupressure massage;Stroke constipation

中风,又名脑卒中,英文简称CVA,指患者脑部血管破裂造成血液无法回流入大脑导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涵盖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两类。相较于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占总体发病率的55%以上[1]。该疾病的发病率高,起病急,致残率高,病情危重,多发于超过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性跌倒、肢体活动受限、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及头痛头昏等。同时,多数患者经治愈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泄障碍[2]。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中医益气润肠汤及中医穴位按摩结合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便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其中,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43岁,平均年龄为(49.1±5.4)岁,平均病程(8.6±1.8)月;②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42岁,平均年龄为(48.6±5.8)岁,平均病程(8.9±1.7)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基本无差异(P>0.05),有可比意义。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并签署实验同意书。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便秘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便秘病史确切。

排除标准:两组患者均不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慢性酒精中毒史;两组患者均不存在颈腰椎病变。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益气润肠汤及中医穴位按摩结合治疗,即:口服益气润肠汤,其原方为杏仁10克、桃仁10克、元参20克、白术30克、黄芪30克、虎杖15克、当归20克,适量加减。

按中医辨证加减理念,针对气虚患者,以原方为基础,添加党参15克;针对气滞患者,以原方为基础,添加沉香6克、木香6克;针对阴虚患者,以原方为基础,去掉虎杖,添加丹皮12克、肉苁蓉20克、生地12克;针对恢复期患者,以原方为基础,添加柴胡6克、炙升麻6克。上述药方均加水1升,大火烧开后,取渣留汁200毫升,每日1剂,每日2次,分早晚温服,以7日为一疗程。

同时,中医穴位按摩,患者以仰卧位为主,取中脘穴、大横穴及天枢穴,轻柔按摩,并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长按长强穴,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切忌饭后半小时按摩,切忌按摩力道过重,加重患者病情。

1.3 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排便次数及排便基本正常,便质软且成形;有效:患者排便次数有所增加,排便间隔时间有所减少,便质干结情况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及便质均无任何变化[3]。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x-±s)为计量资料,两组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两组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7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例数对比

经对比分析后,对照组低血压1例,皮疹1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2%;观察组头晕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治疗中风便秘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中医益气润肠汤及中医穴位按摩结合治疗的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其中,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起病急,致残率高,病情危重,多发于超过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涵盖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结合相关统计资料表明,相较于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占总体发病率的55%以上。该疾病涵盖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两类,其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昏、行走困难、视力障碍、语言障碍、侧身麻木及突发性晕厥。

按脑动脉闭塞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将脑卒中分为完全性卒中、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英文简称TIA,可细分为颈内动脉缺血及椎动脉缺血,颈内动脉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单眼短暂失明、失语、感觉功能障碍及突发性运动功能障碍,椎动脉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吞咽困难、行走困难、复视、听力障碍、耳鸣及眩晕等,上述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短,普遍不超过2小时,呈反复发作,1日内发作数十次,可自行缓解,无后遗症,无明显梗死病灶。

同时,多数患者经治愈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泄障碍。便秘属于临床常见症状,其临床表现包括排便次数少、排便过程困难及便质干结,多发于超过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有学者经研究表明,中老年人脏器功能严重衰退,消化腺体退化,造成肠道蠕动能力下降,或肠道内水分吸收过度,便质干燥,造成排便困难。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中老年人运动量少,特别是中风后,膳食结构不合理,粗纤维摄取量少,造成膳食结构失衡,导致排便困难。

从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方法较为单一,以口服辅助性排便药物为主,其药物类型包括容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大便软化剂及直肠给药[5]。药物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药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容量性泻药,多为纤维素制剂,包括琼脂、甲基纤维素、硫酸钠及硫酸镁;刺激性泻药,包括双酯酚汀、蓖麻油及番泻叶;大便软化剂,包括乳果糖及液体石蜡等;直肠内给药,包括开塞露及甘油栓等。

从中医角度来看,中风后便秘属于“便秘”范畴,中风后多数患者膳食结构失衡,气血不足,脏腑异常,造成脏腑本虚,肠道传导乏力引发便秘。然而,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方法单一,以药物治疗为主,以膳食护理为辅,效果良好,但是一旦停用通便类药物,特别是刺激性泻药,对肠道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转性损害,甚至少部分患者长期滥用刺激性泻药,造成泻剂肠病,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在治疗中风便秘患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主动转变传统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主体的原则,口服中药益气润肠汤,选择当归,润肠补血,选择白术,益气健脾,选择黄芩,生津补肺,选择元参,润肠通便,增液滋阴,选择虎杖,泄热活血,选择桃仁及杏仁,破瘀活血,诸药合用以达到益气润肠的作用,符合中医治病治本的理念。

同时,由于脾胃同时位于中焦处,具备降浊升清的作用,降浊气,升清气,便可调整机体气机。因此针对恢复期患者,选择柴胡,疏肝解郁,选择升麻,清热解毒,恢复患者脾胃降浊升清的功能。按中医“穴之所在,主治所在”理念,取中脘穴,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取大横穴,主治腹痛便秘,取天枢穴,主治胃肠病证,轻柔按摩穴位,有效刺激患者胃肠蠕动,增强腹部肌肉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天枢穴,又称大肠募穴,能调整人体内阴阳升降,适度按摩能通脏腑,畅气机;长强作为督脉起始穴,疏局部气血。

综上所述:在治疗中风便秘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中医益气润肠汤及中医穴位按摩结合治疗的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闫静雯,张洪凤.穴位按摩在便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天津护理,2014,04(22):361-362.

[2]陈丽丽,杜静,张帆,翁雪云,廖芬,欧子杨,胡华琴.中药茶疗联合穴位定向透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便秘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5,34(22):151-153.

[3]崔笑玉,李文涛.中风后便秘中医药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2(16):208-210.

[4]李琰,王晓牛,孙盈辉,杨春林.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临床分析[J].内科,2015,05(10):683-684.

[5]薛萍玉,薛艳芹,刘金生,胡波.系统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便秘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14(29):2085-2086.

论文作者:周继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  ;  ;  ;  ;  ;  ;  ;  

中药益气润肠汤结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探讨论文_周继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