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站建设对政府透明度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地区县级政府网站评价的实证研究_电子政务论文

政府网站建设对政府透明度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西部某省县级政府网站评价的证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府论文,网站建设论文,透明度论文,县级论文,证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9月28日,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发布了一份《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2011—2012)》。该报告通过对中国72个省部级行政单位,88个地级行政单位以及3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透明度进行观察和比较后发现,我国县级基层政府的整体透明度不佳,在满分为100分的前提下,其及格率只有26.3%,也就是说县级政府透明度及格率不足三成[1]。那么,县级政府透明度为什么会如此之低?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县级政府的透明度?伴随这份研究报告的出炉,上述这些疑问也逐渐成为当前学界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焦点。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ICT)的飞速发展,政府网站已成为政府部门服务社会、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Liu等,2012)[2]。政府利用网站发布各类信息,一方面可以极大地降低政府收集、发送和获取信息的成本(Roberts,2006)[3],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公众更多地了解政府和政府决策,增强公众对政府及其领导者的信任(Tolbert和Mossberger,2006)[4]。有学者指出,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的前提是公众相信政府是公平、公正和透明的(Hibbing和Theiss,2001)[5]。而在这三者之中,透明恰好可以评判政府决策过程是否是公平、公正的。当前,透明度(Transparency)已逐渐嬗变为影响社会各阶层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Mitchell,2011),它不仅能够协助政府治理,在公共决策者与公众之间搭建沟通桥梁,而且还可以促进公众的外部监督,规避政府行政失范的发生(Coglianese,2009)[6-7]。在全球推行公共行政善治理念的背景下,政府必须进行透明化和公共问责体制的改革(Bonson等,2006)[8]。根据Albert(2012)的观点,政府透明度是在各种推拉因素的共同影响作用下产生的,其中:一种拉力因素(Pull Factors)可能是公众需要的某些信息能够提升政府形象,强化政府的合法性,而一种推力因素(Push Factors)则可能是政府内部的网站系统[9]。由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政府网站助推了政府透明度。

纵观全球,大批学者把目光聚焦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将这些国家的网络信息化建设视为世界顶尖水平,并且不断地从他们那里汲取经验(如:Lee,Tan和Trimi,2005; Torres,Pina和Royo,2005;冯波声、陈新忠等,2006;刘会师、曾佳玉等,2011),与之相比,关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却为数不多。自1999年推行“政府上网工程”以来,中国政府网站的建设与发展经历了风雨兼程的十多年,现在正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国内学者目前对于政府网站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省份政府网站建设的现状评价或比较层面,关注西部省份的学者寥寥无几,对西部省份县级政府网站建设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

鉴于此,本文将对中国县级政府网站建设的现状进行测评,以期发现县级政府的网站建设状况是否会对政府透明度产生影响。选取县级政府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县级政府作为中国政权的基础,作为一级重要的基层单位,其承担着具体的社会服务和管理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本文的研究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深入研读,厘清电子政务、透明度和政府透明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政府网站建设的各个维度及其对政府透明度影响的前提假设。其次,通过对中国西部某省的126个县级政府网站进行网络实测,并结合相关统计方法检验政府网站建设是否会影响政府透明度。最后,在现有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炼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电子政务、透明度与政府透明度

透明(Transparent)的涵义可以被理解为,“在自然科学中就是接近于无色的一种颜色,意味着物质的性状或状态可以让光线从中顺利传播”。而透明度(Transparency)则是指物质透过光线的能力,即可见光在其介质中的传播能力,物理上是它的可见度;哲学上是它的可知度;引申到社会生活中,是指某事物让人们知晓的程度[10]。Weber(2008)将透明度的特征概括为明晰度、问责度、精确度、可访问度和真实度等一系列属性,视其为“善治”(Good Governance)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Weber,2008)[11]。自从奥巴马总统将“透明度”纳入政府改革议程中以来,政府透明度就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热点话题。近期的研究中,一些学者认为,政府透明度对公共问责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公众通常需要政府对他们的利益偏好负责并作出相应的解释(Hood和Heald,2006; Piotrowski,2007; Roberts,2006)。根据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政府透明度国际研究项目发起人之一彼得罗夫斯基(Piotrowski)的观点,政府透明度通过以下4个渠道产生:①政府的积极传播;②政府公布相关的材料;③公众集会和……;④检举人的揭发(Piotrowski,2007)[12]。Heald(2006)提出了以政府决策为导向的透明度高低的不同时点:第一,决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度(政策信息透明度);第二,政策内容的透明度和……(政策内容信息的透明度);第三,政策产出或影响的透明度,即:政府透明度的产生是作为一个独立事件和政府决策整体过程中的一部分[13]。而Armstrong(2008)的研究,则是将地方政府网站上已有的信息记录作为衡量政府透明化运作和政策制定透明度的一项重要指标[14]。

近年来各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通过使用信息通讯技术(ICT)来提高公开性、透明度,以及减少腐败,特别是电子政务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更加广泛和全面的信息公开,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Bertot,Jaeger和Grimes,2010)[15]。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除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之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智利、斐济和中国等,也都在不断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并且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如:Bhatnagar,2003; World Bank,2004; Anderson,2009; Shim和Eom,2008; Pathak等,2009)[15-16]。这些国家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建设状况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目前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备受世界各国瞩目。Reddick和Frank(2007)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利用互联网向公众传播信息和提供公共服务”,即公众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去获取公共信息[17]。Asgarkhani(2007)认为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网站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电子政务网站能够提供更多基本信息以便访问;②电子政务网站能够架起公民与政府服务之间的桥梁;③电子政务网站能够提高公众对政府决策制定的意识;④电子政务网站能够促进政府与社会间的协商、沟通,促进公民参与公共事务[18]。类似地,Ball(2009)的观点是,采用电子政务能够实现透明度,因为电子政务允许公众对网站上的可用信息进行追踪,并且赋予政策制定的实践过程达到一定的开放程度[19]。因此,重视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提升政府透明度和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

1.2 政府网站建设与政府透明度

顾名思义,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政府网站是我国各级政府履行职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是政府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方便公众参与的重要渠道……使企业和公众更充分地享受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20]由此可见,政府网站不仅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电子政务通过互联网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首要媒介渠道(陈兵等,2012)[20]。

以往有不少研究已论证了政府网站可以作为一种提高透明度和扼制腐败的重要工具(Stowers,1999; Reddick,2004; Tolbert和Mossberger,2006; Cohen,2006; West,2008; Anderson,2009; Bertot,2010; Youngblood,2012)。而近期的一些有关网站建设的研究则主要关注网站质量(Hasan和Abuelrub,2011; Lin,2010; Cheng-kui Huang和Huang,2010; Kim和Linda,2009;等)、网站的可用性(Tan和 Wei,2006; Pearson,2008; Lee和Koubek,2010; Sengel和Oncu,2010; Lee和Kozar,2012 ;等)、网站的美观度(Zeng,2009; Moshagen和Thielsch,2010; Akbulut,2010;等)、网站的内容(Caballero-Luque等,2010; Corman和Baloglu,2011),以及网站的服务对象等方面(Verdegerm和Verleye,2009; Hirwade,2010; Selcuk,2012; Luna-Reyes和Gil-Garcia,2012)。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同网站的可用性、网站的内容和网站的服务对象是网站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三个要素。

政府网站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要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因而网站建设除了要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外,在功能架构上也应该为访问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检索和获取渠道,比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用户分类管理和个性化功能设置等(West,2007)[21]。Luna-Reyes(2012)等人提出了电子政务网站评估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信息的质量、技术性基础设施、组织特征、现有的法律体制和用户的潜在需求五个方面[22]。Kutluoglu(2010)总结出大多数公众访问政府网站主要出于四个目的:①了解某些事情;②应用某些功能,比如下载资料;③电子化交易/在线支付;④抱怨某些事[23]。Mangala(2010)认为,利用电子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提供服务、产品和交易,对于广大公众的信息获取、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以及改善服务供给质量等具有潜在收益。从公众角度来看,通过访问政府网站,他们可以轻松便捷地获取信息,提高政治参与热情和对政府的满意度。而从政府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公众使用政府网站,则意味着政府行政管理成本减少的越多[24]。总之,政府网站的建设应坚持“简明、实用、以公众需求为本”的原则,强化网站的信息导航、政策发布、数据搜索与查询、投诉咨询处理与反馈、用户分类管理、个性化服务等功能(Smith,2001; Verdegerm和Verleye,2009; Moon和Welch,2005; Gretanasi等,2011;等)[25-28]。现有研究表明,一些网站设计专家与学者(如:Gehrke和Turban,1999; Nielsen,2000; West,2002; Baker,2009)从网站的可用性(Usability)、构造(Construct)、有效性(Effectiveness)的视角对网站建设的具体内容(指标维度)进行了划分和阐述,具体见表2[29-36]。

尽管目前研究对于网站建设的指标维度并未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但是学者们基本认同网站的功能导航和信息内容、网站的可访问程度及访问速度、网站的服务对象等是评价网站建设的重要因素(如:Stowers,1999; Reddick,2004; Tan和Wei,2006; Anderson,2009; Bertot,2010; Youngblood,2012; Selcuk,2012)。此外,表2也可以反映出,这几项评价指标是学者们普遍比较关注的考察内容,尤其是近期的一些研究更加强调网站建设要以用户需求和满意度为导向(Selcuk,2012; Chan和Tan,2010),设置一些便捷的搜索引擎和信息发布版块,以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Armstrong,2011)。因此,根据现有研究结论,同时考虑到网站测评的实操性,本研究将政府网站建设的内容维度划分为:网站栏目设置、网站功能导航、网站可访问性,以及网站访问速度四个方面。这样划分的原因主要是从网站设计者和社会公众的双重视角出发,考察目前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状况如何,网站建设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和瑕疵。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及研究框架(图1)。

假设1:网站栏目设置对政府透明度有显著影响。

假设2:网站功能导航对政府透明度有显著影响。

假设3:网站可访问性对政府透明度有显著影响。

假设4:网站访问速度对政府透明度有显著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来源

本研究以我国西部S省所辖的县级政府网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实测的方式,对所有县级政府网站的建设状况进行评价。样本的收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根据区域分类,将S省所辖的县分为中、南、北三个地区,从每个地区筛选出14个县,共计42个县;考虑到政府部门行政职能的不同,有必要对政府网站类型进行划分,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县政府官方网站、县教育局网、县农业信息网三类;之后通过对42个县所对应的三类政府网站进行实际访问,确定这些县是否都拥有这三类网站,如果没有(或者网站打不开),则挑选其他县进行替换,最后获取到的网站总数为:14×3×3=126个。

之所以选择S省的这三类政府网站主要是因为:①S省作为农业大省,目前已经搭建了各类农业信息服务网站,网络覆盖范围广,从11个地级市一直延伸到各个乡镇;②S省作为中国的教育大省,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已处于西部领先地位,教育网站拥有多个频道和栏目,网站规模在全国同类中排名第4;③市县级政府官方(门户)网站更侧重于直接为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和服务,是地方政府透明度的直接体现和重要标志。因而本研究选取这三类网站进行比较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测评过程

本次研究的测评时间为2012年8月6日~8月26日,共21天,具体过程如下:①根据所划分的三类区域,将126个网站进行分类编码,每类地区42个网站,再将每类地区的42个网站按照编码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以周为计时单位,前3天观察某类地区的前21个网站,后3天观察某类地区剩余的21个网站,最后一天进行汇总和整理;②总体上,用3周时间测试126个网站,第1周测评第一类地区的42个网站,第二周测评第二类地区的42个网站,以此类推;③每晚7点~9点,观测7个网站,主要是对网站所能直接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公告发布量、栏目设置情况等进行统计,同时记录每个网站页面的加载时间(访问速度);④每次测评不使用网站上提供的任何搜索引擎,直接点击网站栏目设置下的信息链接,重点考察各条信息记录的可用性,对每个网站的平均访问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2.3 变量识别与测量

(1)因变量。在本研究中,将政府透明度作为因变量,根据Armstrong(2011)的观点,政府透明度可以通过对政府网站上信息记录的有效性测试来进行评价[35],因而对于县级政府透明度的考察主要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和《S省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意见》的相关要求,重点考察网站上常用信息记录的有无(有=1;无=0)。为了对此进行分析,选取了12项信息记录指标并进行了编码:部门概况概览(GKGL)、机构设置与领导人简介(JGLD)、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制度文件(DFWJ)、人事任免(RSRM)、通知公告(TZGG)、新闻动态(XWDT)、舆情反馈(YQFK)、办公统计(BGTJ)、政府采购和招商引资(CGYZ)、财政预算(CZYS)、办事指南(BSZN)、网站导航(WZDH)。本研究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频数统计来评价政府透明度。

(2)自变量。本研究将政府网站建设作为自变量。其包含的4个维度:①网站栏目设置。主要通过考察网站视频和音频、信息发布版块、站点导航、常用服务链接、互动栏目5项内容的有无(有=1;无=0)来进行评估。②网站功能导航。主要通过对网站上特定信息记录搜索引擎和信息导航系统一览的有无(有=1;无=0)来进行评估。③网站可访问性。主要通过对网页链接能否打开、网站访问是否容易、信息获取是否便捷等几方面进行主观评价,来评定出网站可访问性的等级(1~5级。从1~5代表着易访问程度的递减,1=非常容易;5=非常困难)。④网站访问速度。主要通过对每个网站页面的加载时间进行记录,然后对结果进行分类汇总,以8秒作为临界值,1=加载时间在8秒以下,0=加载时间在8秒以上。有资料统计,用户能够忍受的最长等待时间为6~8秒之间,若加载时间超过8秒,大部分访问者都会离开页面,除非一定要打开该页面[37]。

(3)控制变量。本研究将网站类型、区域分类、县人口数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GDP)作为控制变量,网站类型包括县政府官方网站、县教育局网站和县农业信息网站三类;区域分类即将所有县分为中部、南部、北部三大类;县人口数量可以根据《S省2011年统计年鉴》查询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GDP)可以设定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根据《S省2011年统计年鉴》中县域GDP总量对本研究中的42个县进行排名,排名在前25%的,定为“优”,排名在25%~50%之间的定为“良”,依此类推。变量名称及描述,见表3。

3 数据结果分析

3.1 频次分析与卡方检验

尽管不作为本研究的重点,但是仍需厘清的问题之一是不同类型的政府网站,其透明度是否存在着明显差异。表4反映了不同类型的政府网站上可用信息记录的类型分布,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通知公告(政府官网为94.38%,教育局网为91.27%,农业信息网为93.51%),其次是新闻动态(三类网站所占的比重分别为92.67%,93.68%和92.77%)和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制度性文件(三类网站所占的比重分别为93.45%,90.23%和89.64%)。此外,我们也发现在三类网站中,信息公开记录比重最少的为人事任免、舆情反馈和财政预算等几项内容,它们在三类网站中所占的比重截然不同。根据美国学者Christopher G.Reddick(2004)提出的电子政务发展的两阶段模型,即信息发布阶段和在线交易阶段,当前S省县级政府网站总体上还处于信息发布阶段,即电子政务发展的第一(初级)阶段[38]。

为了明确政府官网、教育局网和农业信息网三者在透明度方面是否存在差别,我们对三类网站的信息公开记录进行了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结果发现三类网站在人事任免(=4.17,P=0.093)、舆情反馈(=4.63,P=0.036)、政府采购和招商引资(=7.98,P=0.072)、财政预算(=7.33,P=0.083)四项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政府部门在工作性质和行政职能上存在差别,从而导致他们在信息发布上更多地考虑了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职能。表4从总体上反映出不同类型的政府网站在信息记录可用性上存在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官网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类网站。

3.2 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由于本研究中的变量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分类数据,因此可以直接采用最优尺度回归(Optimal Scaling Regression)的方法进行分类数据的拟合。最优尺度变换用于解决在统计建模时对分类变量进行量化的问题,分析时采用一定的非线性变换对原始分类变量进行转换,然后反复迭代为原始分类变量的每一个类别找到最佳量化评分,随后使用量化评分代替原始分类变量进行后续分析[39]。我们运用PASW 18.0软件进行最优尺度回归,以考察八个变量对政府透明度的影响。表5为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其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P<0.05)下,网站类型、网站的可访问性通过了检验;在10%的显著性水平(P<0.1)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GDP)、网站的栏目设置、网站访问速度通过了检验;而区域分类(P=0.465)、县人口数量(P=0.739)、网站的功能导航(P=0.735)三个变量未能通过检验。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网站类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GDP)、网站栏目设置、网站可访问性、网站访问速度五个变量均会对政府透明度产生显著影响,而区域分类、县人口数量、网站功能导航三个变量对政府透明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H1、H3、H4成立,H2不成立。

更进一步地,表6详细列出了各自变量与政府透明度(因变量)的零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部分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重要程度和容忍度等几项指标的分析结果。首先,相关分析包括三种结果,偏相关是控制了其他变量对因变量、自变量影响后的估计,部分相关只是控制了其他变量对自变量的影响。其次,重要程度主要根据标准化系数和相关系数计算得出的自变量的重要程度来衡量,数值越大,表明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测越重要。由此可见,在通过标准化系数显著性检验的变量中,网站可访问性、网站类型、网站访问速度和网站栏目设置对政府透明度的影响最大。这表明当前各政府部门应该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和职能分工来建设门户网站,优化网站内容和结构,定期维护和更新网站页面及链接,加强网站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最后,容忍度表示该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中不能够被其他自变量所解释的比例,该值越大越好。从表6可以看出,自变量的容忍度均保持在0.7以上,这说明自变量存在共线性的情况较小。总之,上述分析表明本研究中的最优尺度回归效果较好。

3.3 小结与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政府网站建设的各维度中,除了网站功能导航对政府透明度不存在显著影响外,其他几个变量(网站可访问性、网站栏目设置和网站访问速度)都是影响政府透明度的直接因素。而在本研究中值得一提的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网站类型两个控制变量也会影响到政府透明度,这一发现将会拓宽后续对政府透明度的研究视角。

另外,表2中的结果仅仅指出了三类政府网站在信息记录公开程度方面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又能反映出什么问题呢?图2是根据12项可用信息记录频数统计的均值而绘制的,可用信息记录来自上文中的三类政府网站。结果表明,当前这三类网站都公开了新闻动态、通知公告、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文件等常规栏目的信息,然而对于财政预算、政府采购与招商引资、舆情反馈、人事任免等方面的信息公开状况不容乐观,根据《S省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意见》中有关信息公开的要求,上述四项内容应该是要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开的,可是目前的公开程度为什么会远远低于其他方面的信息?由于这个问题目前已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今后将考虑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政府网站建设与政府透明度之间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以县级政府网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际测评,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第一,网站建设各维度对政府透明度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具体表现为:网站可访问性、网站访问速度与网站栏目设置对政府透明度影响较为显著,且网站可访问性是影响政府透明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网站功能导航对政府透明度的影响不显著。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加强网站建设是提高政府透明度、促进官民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尤其应当从“服务公众”的立场出发,尽量合理简化网站栏目架构,提供更多公众感兴趣的信息和服务,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网站页面及相关链接,方便公众登录访问和及时获取重要信息。

第二,本研究中的控制变量,除了网站类型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GDP)对政府透明度有显著影响外,其余两个变量(人口数量和区域分类)与政府透明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的政府网站在透明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一结论与张越等(2009)人的研究发现有着相似之处——根据信息公开质量的高低,可以将我国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公开较好的基本政务信息,如新闻动态、政策法规等;第二层次是领先网站公开较好的深度政务信息,包括办事指南、机构动态等;第三层次是大多数政府网站普遍公开较差的关键政务信息,包括人事任免、财政信息、项目采购和投资等[40]。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县级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全面性有待加强,尤其应当加大对深度和关键性政务信息的公开力度,这对提高政府透明度、增强公众政治信任感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会对政府透明度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研究发现与Neal(2007)等学者的结论有着相似之处,即经济水平较发达的地区可能会更加重视电子政务网站的推进工作,会加大力度投资政府网站建设,借此来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41]。

第三,本研究在对所有县级政府网站进行测评的过程中,发现不少网站尽管设置了不同的信息公布栏,但是里面的信息分类较为混杂,缺乏统一标准,或栏目名称不规范,栏目名称与信息内容张冠李戴,并且还有不少信息内容存在着未进行及时更新等问题,一些常用的服务链接和搜索引擎无法访问,而且公布的很多信息都与公众的利益需求相差甚远。

因此,综合上文分析和讨论,本研究提出以下改进建议:①在网站建设工作中,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政府网站应该存在策略和战术上的不同,秉承“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网站建设理念;②以公众需求为导向,进行网站优化设计,科学合理地设置网站栏目,及时更新网站信息内容,增设各种便民服务渠道,提高公众网络参政的热情,定期检查和维护网站页面及各类常用链接功能,从整体上提升县级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能力;③加大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县级政府网站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同地区的县级政府要相互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网站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不断提升网络信息化建设水平,为今后推动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本文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①本研究对于政府透明度的测评主要是基于对政府网站上可用信息记录的数量进行统计观察,而未对这些信息的质量进行全面审核。但在现实中,信息的质量与透明度之间也是密切相关的;②本研究的样本仅来源于西部S省的126个县级政府网站,样本量相对较小,这可能影响到研究结果在更大范围的普适性和推广性。③本研究主要采用主观测评法对政府网站建设现状及信息公开状况进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但是,总的来说,本研究对于政府网站建设与政府透明度之间关系的实践探索给予了不少启发,提出并验证了政府网站建设对政府透明度影响的作用机理,也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供相关人员参考。

(收稿日期:2013-04-05)

标签:;  ;  ;  ;  ;  ;  ;  ;  

政府网站建设对政府透明度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地区县级政府网站评价的实证研究_电子政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