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华罗庚中学 516000)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建设于2008年,是惠州市政府全额投资3.2亿元建设的市直属公办重点高中,全寄宿制学校,是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总决赛的竞赛和培训基地。学校校园大气美丽、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惠州市教学设施最先进的高中。自建校至今,学校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等26项国家、省级荣誉。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老师在校园内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学校精神和气质,因此,塑造数量多、影响大的名优教师群能助力学校的长远发展,铸造名校品牌。
一、打造研究型团队,建立科学化体系。
高考成绩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体系,纵观省内名校如华师附中、深圳中学、执信中学等历年高考重本率都在80%以上,这与他们拥有一支具有教学功底深厚和教研水平超群的师资团队密不可分。
(一)广搭平台,科学评价、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在已有的解题大赛、优质课比赛、教学论文评选和邀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备考专家到校指导等平台基础上,还在科学评价体系上下功夫,学校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教师”、“教学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让更多专心教学、潜心教研的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和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学校贯彻落实稳定的“师徒工程”,从备课、磨课、上课和反思等全方位帮扶年轻教师,以赛带练,鼓励更多年轻教师参与各级教学能力比赛和开设各级公开课,各学科皆涌现了一大批在全市有相当影响力的名师和年轻教师。
(二)扎实集备,深入研究,推动教学高效实施。学校以教研组(科组)为单位开展“如何上好高三复习课?”(一轮、二轮、考前指导)的精品展示课活动,提供一个在深入研究全国卷的基础上,从备考方向、备考方法、备考细节等方面着手,将研究所得全面充分地呈现于课堂,贯穿于课堂,落实于课堂。召开“高考试题研究交流会”,在手写近五年高考试卷,深入研磨高考卷的基础上,分析试卷结构、材料出处、设问方式的特点和趋势。邀请本年参加高考评卷的科组老师做评卷总结,把握高考评分标准、归纳学生答卷问题样本。召开“考纲研读交流会”,对最新的考纲、考试说明、高考样题分析并形成总结文本。规划教学的步骤、落实集体备课、规范命题程序,明确教学方向,把控难度系数。制定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成绩的具体可行措施,如早晚读“定内容、定形式”,周练周测“限时、闭卷、单独完成”等。以人的成长促进科组的建设,以科组(备课组)的建设促进备考的科学化、高效化。
二、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名校有名师,名师有名课,一所名校必定会有能体现其办理理念的课程或者彰显其科研水平的课题。课题和课程开发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二次成长的平台,是教师由“匠”到“家”华丽转身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打造“学校特色、地域特色、学科特色”结合的精品课程。
名校之间既有相似之处,更应有“特质性”,比如华罗庚中学是全国第二所广东省唯一一所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命名的学校,学校开设《数学伟人——华罗庚》人物评讲课程,由历史老师讲述华罗庚的生平趣事、语文老师诠释“华老精神”、数学老师解读“华老成就”,以达到彰显数学特色,传承华老精神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城以人兴,人以城显”惠州近现代史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如“惠州三杰”廖仲恺、邓演达、叶挺名震天下,开国元勋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都与惠州结缘。让学生知道“惠城故人,鹅城往事”,了解身边的历史。
(二)打造“优质性、多样性、稳定性”的课题研究体系。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有“普通高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华罗庚中学为例”、“高中历史国际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高中历史课程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研究”三个省级重点课题开题或进入中期验收阶段。课题研究是中学教师最具有学术性的活动,打破了中学老师只是“知识的搬运工”的固化印象,也是为新高考改革要求培训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要求相适应的。我们的课题应该具备优质性,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多样性,即具备多个角度的选择空间,如教师专长类课题,学生社团类课题,学校管理类课题,职业规划类等。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是为学校或教师“贴金”,而是利用研究过程提升教学能力,用研究成果指导办学,要把课题研究作为教学常规管理,不做面子工程,不做伪学术课题。
三、推动德育全员化、重视班主任专业化
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教学成果的取得尤其离不开德育管理,德育管理是该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华罗庚中学提出了“德育为先、德育为首”的口号,从安全教育到礼仪教育,从考勤管理到校园管理,从早恋问题到校园暴力问题,可以说德育工作无所不包,无时不有。“保障安全”和“涵养性情”应是德育最重要的任务,班主任是德育工作最直接的实践者。
(一)三全育人谱新章。华罗庚中学按惠州市教育局要求,认真开展“三全育人”示范校创建活动,结合我们“和谐发展、个性生长”的德育理念,充实德育内涵,创新德育模式,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积极在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科研育人等七个方面构建“三全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华罗庚中学学生自发组建了学生社团66个,学生自主管理,自行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学校每年举办书香节、英语节、数学节、科技节、体育节、足球节、艺术节和心理节等八大节活动,为学生搭建才艺展示和交流的多彩舞台。华中师生“节节高升,个性生长”。鼓励科任老师在平事的课题中进行“微德育”教学,用讲一段小故事、玩一个小游戏,放一段小视频等形式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题中,学校每年针对全体教师征集和评选“优秀德育素材”,为下一阶段的德育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班主任发展注活力。班主任不仅是学校管理者,更是学生的教育者,管理的核心是秩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管理以约束为手段,教育以提升为手段;管理的目的是效率,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学校各项评优评先向班主任队伍倾斜。在班主任培养和管理方面,我校已经形成了“师徒结对”、“班主任节”、“班主任德育论坛”、“班主任技能大赛”、“德育论文评选”,班主任定期外出交流学习和年度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会等常规制度,“走近名家看高度,跳出圈子找不足”,多项举措为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成长平台和展示的舞台。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建校以来,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制度、文化和育人模式,在全体华中人的不懈努力下,正朝着“三年打基础、十年成名校”的目标稳步前进。“环境优雅、设备先进”“教学相长、师生相亲”“管理民主、制度人文”以及“高考成绩连年攀升、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等已经成为华罗庚中学在惠州基础教育界的标签,受到了业内同行的尊敬和社会大众的认可。
论文作者:张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华罗庚论文; 学校论文; 惠州市论文; 德育论文; 中学论文; 班主任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5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