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初中论文,探究性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教与学的情境,从地理教材和相关学科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多元思维活动、信息搜集处理活动和观察、观测、调查、制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现行初中地理课程的实施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其核心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这些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可以通过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开展来获得。
因此,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开展可以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和地理实践活动两条途径来实现。
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初中《地理》教材为蓝本,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线,以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为内容,通过课堂中的主题活动,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串连起来,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建构,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世界图景。因此,根据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内涵,我们根据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选择方法,解决问题;运用语言,表述成果;合作交流,感悟成果。
例如,进行“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大小”教学时,步骤如下:
第一,教师要根据本节课堂教学内容,将本节课堂教学主题确定为“我是校园规划师”活动。
第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绘制“绿色校园平面图”,然后在课堂利用多媒体投影,分别展示学生绘制的“绿色校园平面图”和教师绘制的“绿色校园平面图”,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问题:一幅地图要有比例尺、方向和大小三要素,否则别人很难看懂。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趣味中发现问题。
第三,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对比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再次到校园内进行实地测量,确定校园各建筑物和各植物所处的方向;测量各建筑物和各植物之间的实地距离和它们所占的面积。通过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确定校园平面图的比例尺和各建筑物和各植物之间的图上距离;确定各建筑物和各植物在图上所处的方向;确定各建筑物和各植物用什么图例、使用何种色彩;学生再次动手绘制绿色校园平面图。通过探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的选择,使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第四,引导学生表述成果。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介绍“绿色校园平面图”,并说出它的创新点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及绿化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文字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概括,使学生在表述中形成自己的结论或观点。
第五,引导学生感悟成果。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在测量和绘制绿色校园平面图的过程中,小组同学是如何合作的?碰到哪些困难?有哪些感想?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使学生在交流中反思结论或观点。
通过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能够获得初中《地理》课程中相关的自然和区域地理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及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求善求美的道德情操。
但是,由于课堂教学要受到一定的时间限制,并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应注重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考虑如何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任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使目标具体明确。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关注学生的情感、知识、能力的同步发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兴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教学和研究目标。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科学探究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分析与综合法等)的培养和概念思维图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第四,在课堂活动设计上,要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性,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才会自愿接受、参与、探究;活动的难度不能太大且要易于操作,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
第五,在课堂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对逆向思维应多加鼓励;要注重活动与其他相关知识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利用其他学科中的相关资料来设计活动。
二、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在地理实践活动中,以观察、观测、实验、调查、制作、设计等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线,以生活所在地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内容,通过实践中的系列主题活动,深化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行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创新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选择问题,确定课题;表征和组织关于课题的信息;设计或选择一个课题的探究策略;分配课题探究的资源;监控课题探究的进度;对课题进行评估。
例如在探究“‘如何保护我们当地的文化遗产’的调查活动——广州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址的考察”这一课题时,首先,教师联系学生参观过的广州市南越国时期的考古遗址,让学生们谈“参观南越国遗址的感受”,在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领,提出促使学生探究的问题:你知道广州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址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吗?你认为可以在哪些方面对“南越国时期的考古遗址”进行探究?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探究的切入点,帮助学生确定探究的课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课题探究的信息,确定课题的探究路线,以便为进一步的探究提供方向,教师问学生:当你试图探究“广州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址的考察”这一课题时,你首先要做什么?什么类型的线索最能帮助你完成这一课题?你需要获得哪些信息或数据?
学生在完成以上步骤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设计开展“‘如何保护我们当地的文化遗产’的调查活动——广州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址的考察”课题探究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如:学生认为要查阅《广州地理》、相关文献资料及网上相关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要对广州西汉南越王国时期的四大遗址:西汉南越王墓、南越王宫署、秦汉造船台遗址、南越国水关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并对我国秦汉时期汉代墓葬、我国中国古代沿海商港造船遗址、我国秦汉时期宫殿建筑遗址等进行比较分析;要对参观者结构、源地、组织形式等进行问卷调查;要分别对平常日和节假日中的不同时段的参观者人数进行测算和统计分析等探究方法。
由于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完成课题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个体之间的能力和个体对课题付出的努力也存在着差异,完成课题所需的博物馆等社会资源、网络资源、材料和设备等资源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问“你需要提供更多的额外指导或帮助吗”等问题,以引导学生合理地分配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环境。学生在获得以上各种指导和帮助后,教师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根据计划监控课题探究的进程,以便减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产生的挫败感。
最后,教师通过课题答辩的形式提出“你这个课题完成得如何?”、“课题所体现的探究价值有哪些?”、“课题的创新性有哪些?”、“你认为课题中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你认为课题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探讨和有待将来深入研究?”、“你在完成课题时有哪些收获?”等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知识、方法和思维的基础。
三、初中地理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地理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情感、知识和能力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得到锻炼和应用。但是,我们也发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对教材的把握和裁剪,对活动的设计、协调、管理及学生的安全问题等都影响着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如:活动的设备、场地、经费、时间等;为学生组织、协调好各种人员安排,如:学习小组的组合、各小组人员的搭配、组长的确定、组内职责的分工、与课题探究相关单位人员的沟通、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沟通等,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课题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课题是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就能完成的或是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完成的;课题子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应以“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为原则,紧密联系所学的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各学科的综合知识,恰当地运用课外知识;课题开展的方法,应以地理的基本探究方法为基础,如:观察、测量、绘制、制作、调查、实验、设计和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等基本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设计、调查、实验等较难的探究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处理好学习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在学习活动开展前,要注重活动前的动员,如:对活动目的和要求、活动内容和安排要事先向学生和学生家长说明,以征得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在学习活动中,要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如:活动中的交通规则、所乘的交通线路、活动中的组织纪律等,最好是安排教师或家长同往。
第四,要重组知识结构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而且也要具备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如:一定的物理、生物、数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教师不仅要有规划和管理学习活动的能力,也要有在学习活动中与人沟通、协调和交往的能力,还要有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能力,以便有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第五,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灵活的裁剪。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和裁剪教材,并通过探究性活动将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在愉快学习的同时,也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使学生获得多元的发展。
当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还有其他各种教学方式,也各有优点。但是,我们希望通过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丰富地理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求善求美的道德情操,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