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社会整合中增强农民对党的认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民论文,社会论文,在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13)04-0070-03
社会整合是指整合主体通过各种方式将社会结构的不同因素、部分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高社会一体化程度的过程。①其实质是要使趋向离散的社会各部分靠拢,达致部分间协调共振,共同形成合力推动社会向前运转。它要达成的具体社会目标是有效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促使社会在稳定中良性发展。社会整合是执政党的特定职责和必须具备的重要功能,其履行整合功能的强弱直接反映着政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社会对政党的认同情况。而政党认同是“人们在心理上对某一政党的归属感或忠诚感”,一个得到广泛认同政党“显然要比一个仅获得有限支持的党来得强大。”②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肩负着领导国家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喜人,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化及其带来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严重,而中国农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社会分化亦非常严重,由此带来的各种矛盾也非常多,对农村社会进行必要整合是整个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增进农民对党的认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手段。
一、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分化的表现
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农村社会也在逐渐从同质向异质分化,并且分化越来越大,以致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分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利益分化
利益分化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结构性的变革而使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利益主体之间不断分化、组合,以及各利益主体因利益实现渠道和实现程度不同而引起利益差别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③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市场经济使人们对自身利益的重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在改革前的人民公社时期忽略个人利益,让个人利益淹没在所谓的集体利益之中,这种做法在改革后得到了纠正,个人利益开始凸显。农民因为土地收益、因为扶贫款等利益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而因利益纠纷导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为此越级上访、群体事件频发,因利益纠纷引起的刑事案件也逐年增多。
2.阶层分化
改革开放前,由于农民个体在劳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体力方面的差别不被国家承认,因而形成了身份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单一、同质的农民阶级。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个人知识、技能、体力方面的差别受到承认,人们开始发挥自己的特长、潜质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由于人与人之间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在经过30年时间的发展,农村社会开始形成了严重的社会分层分化。陆学艺在1992年按照农民从事的职业类型、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和对生产资料的权力,将农村社会划分为八个阶层。阶层分化加剧意味着社会地位和贫富差距拉大,容易导致阶层矛盾冲突加剧,引起社会动荡。
3.思想分化
中国农村曾经存在两个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价值体系,一个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思想体系,其主要价值观是对真诚友善、吃苦耐劳、团结互助、重义轻利、诚实守信的普遍推崇,对统一身份的认同,对个人德行、修养的看重。另一个是新中国建立后强化建立起来的思想价值体系,它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理想,倡导利他主义,主张阶级斗争。它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传播。这种强化式宣教,经年累月,无孔不入,由此,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平等观念、公有制思想、阶级对立等在农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在引导人们积极进取的同时也使追逐金钱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对金钱的过度贪恋,导致农村社会的思想开始出现巨大分化,一方面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还有深厚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及非勤劳致富现象的冲击,农村有许多人对主流社会倡导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信念日渐淡漠。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抬头,甚至有些农民认为“爹亲、娘亲,不如钱亲”,“这个主义那个主义,挣到钱才是好主义”。这一切显示农民的价值判断标准出现了偏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受到了强烈冲击。
二、社会分化影响农民对党的认同
政党认同是政党、公民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分化必然影响到公民个人生活,必然造就一种新的客观环境,而三者互动也必然不同以往,其结果就是政党认同受到影响。
1.认同主体多元化使党获得农民阶级整体认同的难度增大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社会只有一个农民阶级,是一个单一同质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党只要采取得当政策即可以获得农民阶级全体的认同。而今天农民阶级呈现了阶层分化、利益分野,农村的认同主体呈现了多元化。多元化的认同主体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信仰追求,这些利益诉求、信仰追求有时候是一致或近似的,但更多时候是不同甚至冲突的,如富裕阶层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他们更愿意党和政府投入资源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学校等;希望党和政府给他们更多参与村政的权利,甚至有些人期望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政治角色。而那些温饱问题尚没有很好解决的普通农民,物质的满足还是他们第一位的追求,能够多打粮食卖个好价钱,能够找个体面又赚钱的好工作,能够看病不借钱,子女上学不举债还是他们的最大愿望。人们的急迫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是决定他们对党认同的依据,而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比曾经单一化的温饱需求的满足难度要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党要获得农民各阶层同时认可难度非常大。
2.思想分化加剧使党的政治理念认同受到巨大冲击
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事业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各种政治宣传中的主题之一,社会主义的人人平等、财产公有、消除剥削、消灭两极分化等政治理念经过多年的灌输式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尽管没多少农民对这些理念内涵进行深究,但表面上的认识还是有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强调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由此,相当多“能人”发挥出了自己的本事,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一些人甚至成了私营企业主雇佣了昔日的乡亲做了自己工厂的工人,尽管这些工人在给私营企业主创造利润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一份比种地要好的收入。但这个过程无形中在动摇着人们对党长期宣传的,为人民极度信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在种种“非经典”的社会主义现象笼罩下,一些失意的、利益受损的农民群体有着失落、有着怨恨和不满,他们在其无力改变自身现状的情况下往往会把他们的“失败”归因于党,归因于党所推行的方针政策,甚至归因于社会制度,这就影响了农民对党的认同。
三、实现农村社会整合,增进农民对党的认同
农村社会的过度分化对农村社会发展构成了巨大阻碍,而农村的发展是整个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成效的标志之一,是党能否获得农民认同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了党的执政地位,进行农村社会整合十分必要。
1.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整合:大力发展经济,为农村社会整合提供物质支持
社会分化源于利益的分化,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分化,要消除经济利益导致的社会分化,靠的还应该是经济手段,因此,过度分化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经济的发展,这是根本!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发展快速、平稳,近十几年更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财政收入达到了83080亿元。党和政府在财力充裕的前提下为农村提供了较多的扶助与财力支持。如近年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大力兴建水利,因地制宜扶持各地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农村生产力,增强农民自我造血能力。2006年还取消了存在2000多年的农业税,并发放粮补、种补、农机补各种农业补贴等,这些对依靠种植为生的底层农民提高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很有帮助。为此,农民感谢党。
2.通过政治手段进行整合:大力发展农村民主,完善农民的利益表达与协调机制
利益与阶层的分化出现后,各阶层的利益都需要得到党的关注,这个过程中利益表达的实现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某个群体利益的需要没有有效的表达途径,那么这个群体的利益就可能在党的决策中被忽视。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是整个社会协调的前提,而利益表达机制的核心是政治参与。为此要大力促进政治参与的实现。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政治参与渠道,健全具体制度,适时允许农民建立独立组织,降低农民利益表达成本,使农民更容易参与政治活动,让农民的声音能被党听到,使党在利益分配中更多地关注农村。另一方面,要完善现有的农村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落实广大普通农民的村务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和村干部的选举权。以此保障农村普通阶层农民在村庄事务中的话语权,以利于协调村庄内部阶层利益,凝聚村庄共识。
3.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整合:打击非法致富,创造公平的致富机会
罗尔斯说,公平是正义的基础。农民并不仇富,他们不会仇视通过正当途径获得财富的人,只会仇视见不得阳光的财富。当前农村中的少数富人并不是靠勤劳致富,他们致富靠的是钻法律空子,甚至靠违法犯罪。他们的暴富往往意味着周围乡亲们的利益受损。这种致富更容易受到贫困群体的仇视。因此通过加强农村社会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农村中各种违规、违法经营行为,严惩村官们的贪污腐败,整治各种非法收入,消除农村中的“权力精英”和“经济精英”获得的不当利益的行为,以净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给普通农民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疏解底层民怨,缓解仇恨。
4.通过教育手段进行整合:改进农村宣传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整合
如前所述,以往我们的宣传教育中过多强调的是僵化、陈旧的社会主义原理,它的过度强调,给今天思想混乱埋下了伏笔。改革开放后,我们实行的一系列农村改革措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之上的。我国正经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社会主义形态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新理论的宣传力度、广度、深度都比较差,特别是改革后的农民已经不能静下心来像改革前挣着工分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了,教育效果自然要差很多。不能对社会主义新理论认识、接受,就必然会出现对新现象的不解、疑惑,甚至反感。因此,在农村采取合适方式,通过适当途径,加强党的新理论宣传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形式上,过去流行的贴标语,办板报等形式依然可以采用,而利用现代发达的广播电视媒体进行宣传更容易深入人心,特别是互联网目前在农村地区已开始大规模普及,这种具有互动功能的技术,更有利于宣传教育的开展。在内容上,结合当前农村社会多元分化的现实,突出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期凝聚人心,解除思想疙瘩,实现思想整合。
注释:
①戴桂斌:《社会转型与社会整合》,《求实》2003年第3期。
②[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版。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