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硬笔写字课堂生字教学探究
杨 旭
【摘 要】 小学硬笔写字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课本中的生字,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基本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展开进行书写实践训练。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小学硬笔写字以语文生字教学为探究目标,寻求规范高效的课堂模式。以语文教材为本,培养习惯、注重笔法、理清结构,遵循书写规律,归纳原理方法,从而提高硬笔写字课堂生字教学的有效性和延展性。以此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 小学写字教学;生字教学;课堂模式
汉字是当今世界最具艺术审美价值的文字,汉字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意蕴美,博大精深。硬笔写字中的生字教学是学生书写的起始阶段,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生字书写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效率,深化思维内涵,探寻适切于学生发展与硬笔写字课堂生字教学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生字教学依托于学生语文课本教材本身。课堂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课堂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以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是突出课堂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一、依托教材,多元导入,初识生字
小学硬笔写字课堂的教学内容是语文课本上的每课生字,这些生字并非无端生成,而是根据课本内容,符合学生学段身心发展规律,梳理罗列的生字。会读、会认、会写、会默,全面理解并运用所学生字。因此生字教学以课本教材为依托导入生发。
利用注浆管实施钻孔时,在贯入土过程中,通过管段振动及喷射作用持续贯入。这一过程主要为:将钻机和泥浆泵开启,开始以较低的压力注浆,保证钻杆在导向架方向上进行振动和射流,不断成孔下沉。当到达孔底部的标高后,对工作电流进行观察,要求不可超过额定值。
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激趣导入、设疑导入等。基于小学生年龄特点,从温故语文本课内容出发,有感情地、高声地朗读、概括性复述等都是带入语境的方法。字从文中来,情境中感知,文本中理解,从而更全面的理解所写生字。
在热氮吹硫过程中,初期吹硫过程气经加氢单元还原、急冷、尾气吸收塔吸收后,进入尾气焚烧炉,排放烟气中SO2质量浓度低于200 mg/m3。工厂风量增至300 m3/h后,过程气中SO 2体积分数增加到0.57%(见表2)。经加氢单元处理后,排放烟气中SO2质量浓度增至498 mg/m3,随后开始呈明显下降趋势。待三级硫冷凝器无液硫流出,现场判断过程气中无硫雾后,将过程气直接切换入尾气焚烧炉,不经过急冷塔碱液吸收,排放烟气中SO 2质量浓度低于600 mg/m3,符合环保控制指标小于960 mg/m3的要求。随后,开始采用大风量对克劳斯系统进行彻底钝化(见图6)。
二、培养习惯,运用工具,端正姿势
写字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书写习惯。
忙完丧事我就赶紧回屋,大梁还是冇回,今朝可是第五天了!一种不祥之感像密实的蛛网,把我牢牢地笼罩起来。这两天忙二丫的后事,心思占满了。现在腾出空儿了,这不安是一阵紧似一阵。天还冇擦黑,我们就早早吃了晚饭。我叫槐生就在屋里玩,想困了自个儿上床,就慌忙火急锁上门,朝东坡梁子奔去。
和执笔姿势同样重要的是坐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是书写坐姿的五大基本要求。
三、关注笔法,理解结构,两者并重
“少儿万有经典文库”是一套专为8~14岁少年儿童量身定制的科普书系,通过遴选全球对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典著作,邀请各研究领域有建树和极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教授,将其编写成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少儿版。以期帮助初涉人世的少年儿童从经典的原点出发,追寻人类的崇高理想,开启自我心智,搭建扎实的知识框架,迈向广袤而智慧的人生。这套书系在出版社、作者、编辑的精心打磨下,呈现出原创科普图书的经典品相,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字根是构成汉字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由若干笔画交叉连接而形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称之为字根。教师无法在有限的写字课堂生字教学时间穷尽每一个字的写法,那么追根溯源字根,由此发散,以点带面,不失为良策。例如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课唐代王维《画》这一课中,本课“水”“去”“来”“不”,这四个生字都隐含横、竖、撇、捺,这些基本框架元素,或许是长横拆其二,或是竖未到底,或是捺为反捺,但并不影响带领学生以“木”为字根深度理解本课生字,并适当拓展“未”“米”等字。
小学低年级用铅笔写字,三年级开始用钢笔写字。铅笔或者钢笔的执笔姿势是统一的,并且一年级新生初识字写字时,就应该不断地调整执笔姿势直至规范成型。指实掌虚,手腕灵活放松,自如书写。放松尤为重要,如用力过猛,铅笔笔尖会断,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写字并非是用蛮力,而是有方法的节奏性书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过渡到中高年级的钢笔字书写和快写。
初识汉字,对于写字课而言,音形义更注重字的形,辨析结构,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用最直观的视角和最浅层的语言来表述字形特征。
笔法与结构,没有绝对的“更为重要”,而是在写字课堂教学过程中,抓笔法,理结构;用笔法,析结构,两者并重,缺一不可。
书法的学习强调用笔千古不易,然而要想写好硬笔字同样需要遵循笔法。常州市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开展十年有余,笔者从中总结出“二王”一脉的硬笔书写方法。既有益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熟练书写、逐步提高速度,更便于初中行楷字、高中行书的美观书写。同时与毛笔书写方法打通,无缝隙过渡转换。横和垂露竖是书写五步骤完整的笔画,即起笔“切入”,停(观察运行长度、斜度、弧度),行笔,停(观察收笔位置和需要的形态),“轻拉一小段”来完成收笔。悬针竖和撇都是“切入”,停(观察收笔),出尖收笔(笔缓缓逐渐离开纸面)。捺,空写一撇,顺势空中入纸,一波三折,停,平着出锋。其余笔画,折钩提点,则都是灵活运用“停”—“行”节奏,有质量书写。笔法先行,用笔正确,强化动作,线条跟进。
四、寻源字根,归纳方法,举一反三
初识字的同时,已经辨析好结构。其目的在于写之前分配好各部分在所在书写的空间。宽或是窄、1/2 或是1/3、短或是长、紧贴或是分离等,都需要我们在判定结构后,迅速地做出分配。市面上形形色色的书写练习纸,无非是协助学生更好地找准各部件所在空间。笔画间互相联系,伸展与收缩,避让与穿插,都是稳妥的摆放好每一个字的关键点。合理规避,突出重点,理解空间摆放的原因和理由,才能更为妥帖地做好结字要求。无论是田字格到方格到横线本,直至无格书写,结构摆放愈加重要。
教师示范是保障,边示范边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练结合方能巩固和内化。生字教学,教师每讲一字,学生必须及时独立书写,体会教师所讲。在教师示范之前,学生也可以根据以往书写经验尝试写新的生字,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新字,化被动为主动。
五、学练结合,自查互纠,积极评价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带领学生初识生字时,学生第一观察到本课生字的最大特征是“左右两边都差不多”,其实这就是教师要传递给学生的第一大规律:对称。以本课第一个生字“水”字为切入点,学生试写,辅助线帮助,发现横撇的“横”的长度和右侧“撇”的长度几乎一样,横撇的“撇”的斜度和右侧“捺”的斜度几乎一样,所以对称在字内的表现可以是宽度和斜度。方法贯通到第二个生字“去”的时候,“对称”的规律可以指导学生处理好竖画切割横画的宽度、底部撇折的斜度与点的斜度。同时,横画切割竖画则涉及第二大规律:匀称。即竖画起笔位置到第一短横的距离,第一短横到第二长横的距离,第二长横到底部横的距离几乎都一样。学生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运用到第三个生字“来”上面,字中横势较多,一个字当中,如果撇捺作为最宽,那么横要短于撇脚和捺脚连线的宽度,横有长短,引出第三大规律:分清主次。第四个生字“不”则是硬笔书写与毛笔书写的自然衔接,“不”字的篆书和隶书的写法,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是为了日常书写的便捷,演变成今天书写的“点”,楷书中的“点”就是隶书中的“捺画”。在书法中,这个“点”的另一个名称叫“反捺”。所以也要符合撇捺组合在字底的要求,就是撇脚高,捺脚低。在本课生字教学过程中归纳出对称、匀称、主次三大关键点同样指导学生运用于写好含有“木”字字根的生字。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积极引导相互生发,语文文本是情境场,教师设置的环环相扣是引爆点,辅助线、摆一摆、移一移是工具撬动,举一反三是实现思维的跃迁。学生在写字课堂中提升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写字课堂从来不是机械性笔画堆砌,而是在思维引带下的规范、规律、规则书写,把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
施蛰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37年以前,除进行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进行散文创作;1950年-1958年期间,翻译了200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1958年以後,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课堂上教师没有时间逐一纠正,那么检验的第一步可以是自查,让学生手中的铅笔变成红笔,自己当小老师,再次审视自己所写,红笔原字调整,角色转换。同样,可以同桌或者前后互改,教师可以有足够的信心,学生既有发现同伴稍弱的字的判断,更有向书写水平较为突出的同伴学习的趋向性。而同班同龄人的纠正往往比教师的批改更易于接受。
提高写字的兴趣,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更要引导学生从硬笔学习向毛笔学习过渡转化,积极的评价尤为重要。积极评价并非是盲目的夸赞,也绝不是有错不提的视若无睹。授课教师停一停、等一等,让学生接受、吸收、消化、内化,肯定学生目前已经做到的,再鼓励学生向更深层次学习与练习。书法教师的评价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写得真漂亮”等宽泛粗浅的语言,而是“笔画起收清晰”“行笔流畅”“上紧下松”等更加简洁专业的指向性语言。
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也是小学硬笔写字课堂生字教学过程中适度融入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和挖掘汉字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因素,引导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体会、感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依据此模式,教师对小学硬笔写字课堂生字教学更有法可循,有抓手有切入;学生对汉字理解更为深刻,对汉字书写有热情有方法。从而达到书写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双目标合一,实现课堂教学的思维性和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77-0042-03
【作者简介】 杨旭,江苏省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00)书法教师,一级教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妇女委员会委员,常州市钟楼区书法教研员,常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常州市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标签:小学写字教学论文; 生字教学论文; 课堂模式论文; 江苏省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论文;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论文; 常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论文; 常州市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