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析要——合作学习系列讲座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作学习论文,讲座论文,教学理念论文,系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美国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Ellis,A.K.& Fouts,J.T.)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如果合作学习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Vermette,P.)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专门提及并倡导合作学习:“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目前,合作学习已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与之相应,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与教学理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综观世界各国有关专家对合作学习概念的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至少涉及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试将合作学习表述为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目前,实践中运用着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约翰逊兄弟(Johnson,D.W.& Johnson,R.T.)认为,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来说,有五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
(一)积极互赖
要求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强调小组成功需要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努力,每个小组成员由于彼此在角色、资源和工作责任上的关联,对小组都会有其独特的贡献。在合作学习中,每一学生都有两个责任:一是学会分配的学习材料;二是要确保所有小组成员都学会。
(二)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彼此学习的成功。教师要尽量多地提供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的机会,并对他们彼此为学习而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和赞扬。
(三)个人责任
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成员个人的学习。为了鼓励每个成员参与活动,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必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四)社会技能
要求教师教会学生一些社交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小组社会技能主要包括:(1)彼此认识并相互信任;(2)正确无误地进行沟通;(3)相互接纳且相互支持;(4)能建设性地解决冲突。这些社会技能是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在合作学习教学中应教给学生。
(五)小组自评
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运行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虽然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实践在其具体形式上和称谓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称“合作学习”“合作授课”,原苏联称“合作的教育学”,在我国称“合作教学”等,但它们却有着许多共同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并由此形成鲜明的对照。
(一)在教学过程上,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多维互动的统一
在合作学习的诸多教学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当属其多维互动观。合作学习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互动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过程观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与传统的教学互动观相比,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定位教学活动是一种复合活动。
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建立在对现有的教学互动观的反思基础上的,是对现代教学互动观的新发展。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大致呈现为四种类型:一是单向型,视教学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二是双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四是成员型,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合作学习认为,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它还涉及诸如单向型互动、多向型互动、成员型互动多种互动过程,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复合活动。
2.突出生生互动的潜在意义。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Johnson,D.W.)曾对此发表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历来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认为,正是通过这种相互作用,才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完成社会化、培养起社会能力。他们把师生关系看成实现学校目标的最重要的关系……在这种规定下,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就被看成不务正业的破坏行为。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没有人主张对这种关系加以建设性的利用,也就不去系统地训练学生们相互交往所必备的基本社会技能。毫无疑问,成人—儿童双边活动的教和学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
合作学习论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了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
3.强调师师互动的前导地位。
传统教学虽然也时有教师集体备课的活动或形式,但并没有将之纳入教学的流程之中加以统合。合作学习论则不同,它将师师互动作为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扩大了教学系统的外延,并将之视为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是一种创新。合作学习认为,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在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从而达成教学的目标。
(二)在教学目标上,合作学习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意、技能与人际目标上和谐达成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藉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而这种教学理论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具情意色彩。当然,合作学习在突出达成情意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其他各类教学目标的达成。正如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所讲的那样:“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此外,合作学习在注重达成上述三类目标的同时,还十分注意人际交往的技能目标,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遵循和追求。当代教学设计专家罗米索斯基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指出,“人际交互技能”同“认知技能”“心理动作技能”“反应技能(态度)”一样,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类目标涉及培养与他人有效地交往、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等。在合作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合作,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至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则更无从谈起。
(三)在师生角色上,合作学习强调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教学活动的重心定位在“学”上
合作学习论是从教学主要矛盾的分析入手来建立其师生观的。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属于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因此,合作学习论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论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与此相应,学生在传统教学情境中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合作学习巧妙地运用了生生合作,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也会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可以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改革,确保“导”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做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师生负担也可以由此大减,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建立起来。
(四)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力求体现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与传统教学不同,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但集体授课仍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的集体呈现几乎是每一种合作学习策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然,我们不能将合作学习小的课堂讲授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讲授等同视之,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着较强的研究性和探究性,能为继起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另外,典型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也有着重大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传统小组(如兴趣小组)往往是同质小组,而合作学习小组则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异质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民族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五)在教学情境上,合作学习强调合作、竞争和个体化行为的兼容并存,突出合作行为的主导地位
合作学习论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竞争性(competitive)的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的目标与同伴的目标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即别人的成功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反之亦然,是一种“利己损人”的学习情境;另一种是个体性(individualistic)的情境,学生各自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独立学习,而不必管其他人学得如何,这是一种“利己不一定利人但不损人”的学习情境;还有一种是合作性(cooperative)的情境,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合作学习论认为,在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是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但却是目前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从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同时,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还认为:“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在适时适宜时,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够增益于合作学习”。也就是说,合作学习在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是将之纳入了教学过程之中,使它们兼容并包,相得益彰,共举教学系统。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是对传统教学的单一竞争格局或情境的一大变革。
(六)在教学评价上,合作学习强调标准参照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也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够取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尤其是“基础分”(base scores)和“提高分”(improvementpoints)的引入可以说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合作学习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表现和测验成绩,安排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与差生一起分组测验,中等生与中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有时候测验的难度可以有所不同。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优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差生或中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最终会使得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都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以及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总之,合作学习论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值得大家关注和研究。
标签:合作学习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互动教学论文; 学习小组论文; 教师技能论文; 个人技能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