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技术的有效应用,既能够完善当前临床医疗环境在手术技术方面的丰富需求,同时更能够基于病患功能适应环境提供痛苦更少的治疗环境,以此保障患者自身病情恢复效率加快。本文基于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在确定针对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病症治疗办法后,期望为后续医疗技术的延伸,提供稳定的空间拓展条件。
【关键词】微创技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呼吸内科;应用研究
一、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概述
此种技术方法是基于当前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在治疗过程中,因为存在危险操作和并发症牵引所提供的新型治疗手段。在技术落实过程中,既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操作带来的创伤,以便后续患者身体恢复效率能够加快,同时更可以降低治疗临床手术风险,以保证整体医疗环境和患者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故而,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落实过程中已经被当前诸多临床领域所关注,并且基于小口经导管微创引流治疗环境,更能够为多范围的手术平台提供优化手段,以确保整体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提升。以下基于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便确定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领域内的效果条件。
二、试验资料与方法
1.试验资料列举
本次试验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呼吸内科治疗的病患展开分析,基于其中患者病历分析进行匹配可知胸腔积液患者和自发性气胸患者各满足40例随机选择的条件,而后针对病情状况分为胸腔积液组和气胸组区,在临床手术方法选用方面均采取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并针对治疗过程进行细致记录。
其次,在同期患者中按照以上组别选择方法再次选取患者条件各40例,针对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其中对照组内部均采取传统治疗方式。其中基于胸腔积液病患内部症状分类,可知有结核等感染型积液和肝硬化积液,所以在展开对比分析过程中,应当基于胸腔积液组和对照组1进行分类对比分析,确保内部患者年龄、性别、积液量、病患分类等条件具备可比性,这样才能够明确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当前临床医疗中的应用效果;自发性气胸组内病患分类有慢性阻塞肺疾病与肺结核等病患状况,所以在气胸组和对照组2展开分析时,需要明确患者年龄、性别、肺压缩数据和病患分类,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数据无额外干扰。
2.治疗方法分析
(1)胸腔积液治疗
针对患者进行超声波定位穿刺分析,并通过常规消毒条件展开局部麻醉,以确保整体手术准备工作落实完善。对照组1工作环境中,应当采取长针头胸膜腔穿刺手段,而后采取注射器抽取胸腔积液;其次,针对留置针穿刺进针和回吸工作,当见到积液后拔出胸腔穿刺针,待留置深入程度满足3cm条件,再接输液导管将其导入引流瓶内。其中,在每次排液过后,应当采取纱布外包措施封好预留针位置,以防止针头偏移和导管脱落,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处;另外,针对于首次胸腔积液状况存储较多的患者,应当在相应输液环境中提供调速引流措施,确保在引进次数和引进量统筹环境中满足治疗效果要求,才能够连接闭式引流装置。
(2)自发性气胸治疗
在开展手术之前,应当针对患者坐姿进行纠正,而后展开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工作。在选取穿刺点时,应当明确位置在患者侧肋第二条与锁骨中线交点处,这样才能够确保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落实满足实际需求。对照组2在手术开展中,应当提供2cm的皮肤切口条件,通过打开皮下组织、肋骨肌肉、壁层胸膜插入粗硅胶管,确定位置稳定后再通过缝扎方式将闭式引流装置连接。期间,自发性气胸组治疗穿刺方法与胸腔积液组相似,待穿刺工作落实后,应当提供敷贴和胶布长颈静脉留置针条件,为技术深入留下渠道,并及时连接闭式引流装置进行工作。
3.治疗评价标准
(1)胸腔积液治疗评价标准
通过显像条件确定胸积液已经消失,且病症具备明显改善的情况;胸积液完全消失,但存在胸膜肥厚粘连的状况;胸积液未完全消失甚至有增加趋势,或存在包裹性积液情况。其中总有效率评测标准以显像成果和有效率细节统筹构成,同时还应当提供并发症记录条件,以便综合统筹实际临床手术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自发性气胸治疗评价标准
通过显像条件确定气胸状况消失,并且肺环境满足完全复张状态;气胸状况较入院时有所缓解,并且部分肺功能区域能够复张;经历固定时间治疗环境后,气胸病患无明显变化却病情恶化,肺功能无康复趋势。其中总有效率评测标准以显像成果和有效率细节统筹构成,同时还应当针对并发症提供条件记录环境,以便综合统筹实际临床手术效果。
4.统计学方法选用
本次试验基于完善的网络统计软件展开数据分析,并将统计学处理条件进行贯彻,确保整体数据满足P<0.05,确定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三、试验结果
1. 胸腔积液患者通过不同方式的治疗比较可得知,胸腔积液组在治疗和并发症总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1的治疗状况,以此可知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由于传统治疗办法。
2. 自发性气胸患者通过不同方式的治疗比较可知,气胸组在治疗总效率方面与对照组2并无统计学意义,如此说明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治疗效果相似。其次,并发症比较方面,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并发症出现方面明显低于传统治疗方式。
四、试验讨论分析
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传统的胸腔穿刺治疗胸水首次抽液量控制严格,抽液间隔时间长,易并发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等并发症,单纯穿刺治疗需反复多次抽吸胸水,增加了胸腔感染及损伤的危险。
本研究发现,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其优势在于:
(1)长颈静脉留置针材质为第二代聚脲胺酯,组织相容性好,体外操作手感较硬,便于穿刺,入体内后不损伤周围的组织血管,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2)穿刺操作可单人实施,无需切开皮肤,损伤小,便于紧急床边急救。
(3)可缓慢抽气至肺复张,对于局限性气胸可多部位、多次穿刺抽气或接闭式引流;一旦发现导管堵塞,可注射空气冲开或者实施导丝再通。
(4)手术属微创,一般只需置管一次,伤口无瘢痕愈合,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5)持续负压吸引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长颈静脉留置针流量小的不足,使胸腔的气体或者积液可以持续而缓慢地吸出,也可降低“复张性肺水肿”的可能。
五、结语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有效落实,既能够确保现有临床医疗环境能够满足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的优势,同时更能够基于病症手术条件提供损伤较小的医疗形式,不但确保了整体手术质量有效巩固,同时更避免了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故而,在落实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过程中,应当明确手术条件和基础措施的评判基础,并在相应治疗过程中落实观察职责,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呼吸内科中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周亮, 冼燕波, 罗汉成. 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7):923-924.
[2]陈丽君. 胸腔闭式引流在呼吸内科相关疾病的应用和护理[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 22(s2):179-180.
[3]王琴. 呼吸科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7).
[4]窦继伟.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用于液气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9):00267-00267.
论文作者:范晓宇, 肖丹丹 董楠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胸腔论文; 气胸论文; 积液论文; 患者论文; 微创论文; 自发性论文; 条件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