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1]2003年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女性就业》文中指出中国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女性就业问题,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中国女性就业现状成因、中小企业发展与女性就业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女性就业的特殊促进作用等方面一直以来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与阐释,而本文就试图在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寻找中小企业发展与女性就业的结合点,并给予理论的分析和解释。从此目的出发,本文以成本收益分析、性别人力资本理论、企业家精神理论等经济理论为主要研究工具和基础,结合女性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中国目前的人力资本环境展开分析。在开始部分对女性就业现状、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中小企业中女性就业状况分别进行阐述,分析其主要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初步揭示了中小企业发展与女性就业之间的联系。然后从劳动力市场上中小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女性劳动力的供给两方面分析二者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的成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家精神及企业家精神与中小企业女性就业的关系研究,进一步阐明二者之间的这种联系的成因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结果。根据这些分析,本文在最后部分对中小企业发展与女性就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黄娟[2]2009年在《我国中小企业职业女性工作压力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中小企业数量突飞猛进,经济贡献卓越,发展趋势良好。但同时,人们日益感受到压力的存在,尤其是职业女性,身兼家庭与事业的双重责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己影响到身心健康。因此,本课题以我国中小企业的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展开关于工作压力管理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综合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理论部分,本文对中小企业以及职业女性的内涵、发展现状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然后,重点介绍工作压力的相关理论成果,包括工作压力的内涵、分类、理论、工作压力源、工作压力的测度工具等,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证部分,本文在对职业女性进行工作压力访谈的基础上,根据ERG需求理论对工作压力源进行分类,设计调查问卷,并选用巴斯和普洛明的气质模型作为缓冲变量。对于回收的调查问卷,本文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进行了信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等,以逐步深入地了解我国中小企业职业女性的工作压力状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职业女性的工作压力较大,大部分处于消极的工作状态,其主要的工作压力源包括职业生涯发展、人际关系、性别歧视、工作负荷、组织管理等5种因素,相对次要的压力源为工作环境、工作角色、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危机等4种因素。通过对工作压力源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个人背景与工作压力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部分工作压力源的差异,包括工作负荷、性别歧视、职业生涯发展、工作角色、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压力程度具有显着的影响。至于气质模型的缓冲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不大,只有情绪性和工作压力程度具有较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交际性、活动性与工作压力程度的相关性微乎其微。为了使研究更具体化,本课题以A企业作为研究、实践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职业女性的工作压力状况,并结合A企业的管理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以缓减女性员工的工作压力。根据分析结果,本文从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叁个层面探讨工作压力的管理策略,企业层面重在预防、控制、消除消极压力,针对工作压力源采取相应的策略;个人层面重在缓减压力、增强应对能力;社会层面重在保障职业女性的就业状况,为女性兼顾家庭与事业提供支持条件,包括建立工作压力咨询的机构与平台。
葛美云, 祝吉芳[3]2003年在《欧盟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女性创业发展的启迪——性别意识应纳入我国中小企业的决策之中》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欧盟支持女性中小企业家创业发展的政策框架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欧盟决策者将女性企业家作为重要政策服务对象的运作模式,指出欧盟采取专指女性的措施促进了女性中小企业家群体的壮大发展。据此,本课题组提出,应借鉴欧盟经验,将性别意识纳入我国中小企业政策决策。
庞俊涛[4]2006年在《美日中小企业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中小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重挑战。美日两国的中小企业也是如此。本文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梳理和评述相关理论为起点,以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中小企业为目的,以美国和日本为对象,以比较研究为重点,对两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技术创新、立法与政策、风险企业以及与大企业差距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美日两国中小企业各自的优点、缺点和特点,找出它们的个性、共性和规律性,总结它们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予以启示。我国也是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思想上的片面性、盲目性和理论上的混乱性,造成了某些政策上的缺陷。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和有针对性地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理念转变、政策导向、技术创新、融资渠道、创业精神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小企业提供参考。
刘建元[5]2002年在《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文中研究指明以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新的营销法则: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我国电子商务曲高和寡,遭遇困境,而网络营销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新经济下中小企业营销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现状堪忧,中小企业尤其如此。对于如何推进我国的企业网络营销,很多专家学者见仁见智,提出了很多观点,但对于中小企业如何发展网络营销则研究的较少。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在某些方面又属于弱势群体,尤其需要关注。本文对中小企业和网络营销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对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根据网络营销的原理,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现实状况,提出了与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网站策略、网络广告策略、个性化策略、弹性定价策略、信誉策略、顾客服务策略及第叁方物流策略等网络营销策略,并提出了政府推动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应采取的重点措施。主要观点如下: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情,采取不同的网络营销策略组合;中小企业应重视网站的定位、域名的注册、网站的设计、网站的推广,注册网络实名有助于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最短时间创立和保持企业的在线品牌,向同行学习是中小企业网站设计的有效策略,搜索引擎加注、购买排名和访问量是网站推广的可取策略,同时应重视免费宣传策略;在网络广告中,应选择性价比高的广告工具,重视本地在线广告,加强媒体组合;中小企业应实行个性化策略,提供产品定制服务,实现产品形式多样化、产品外观多彩化,采取“焦点策略”,在保持成本和利益平衡中实现个性化平衡;采取实时定价、戴尔叁角定价、收益率管理、捆绑销售等弹性定价策略,并应根据网络营销的特点降低产品的价格灵敏度;主动提供品质线索,迅速建立企业网上信誉,借助外部力量,提升企业信誉,呼吁建立中小企业商誉识别系统和消费信誉系统;利用网络工具尤其是网上社区,改善提升企业的顾客服务水平和公共关系,提高售后服务水平;第叁方物流机构是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物流策略的理想选择。
许沙沙[6]2010年在《振兴中小企业促进高学历女性在中小企业就业》文中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如一场瘟疫席卷了世界,在这场灾难中,全球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就业率急剧下滑,中国也不例外。目前虽情形逐渐好转,但就业市场仍然呈现僧多粥少状态。与此同时,高学历女性也因自身及社会的种种原因在本就寒冷的就业市场中遭遇困境。中小企业的主要功能是就业。那么,在2008及2009年中小企业安置了一半以上高校毕业生的基础上,解决高学历女性的就业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把希望寄托于中小企业呢?本文将结合金融危机的背景、高学历女性的自身特征及中小企业的重要功能,进行振兴中小企业,促进高学历女性就业的可行性分析。
罗玉昆[7]2007年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普遍课题,尤其对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由于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其研究意义更加重大。本文旨在以对中小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从公共政策—税收政策角度研究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从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相关税收政策,并通过引入吉安市吉州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导向的实证研究,来进一步阐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本文介绍了公共政策研究的政治系统理论,并根据该理论和相关的研究结果,借鉴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经验,从以下叁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选择;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促进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税收措施。
何静[8]2007年在《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创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弱势群体”这个术语是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弱势群体就业创造的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四川省是西部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更是农业大省,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农民以及新增劳动力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就业困难,其中绝大部分又属于结构性失业。而中小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比重较大,资本有机构成较低,企业规模小,经济活动过程简易,技术装备简单,管理和技术难度不大,企业在吸收职工时对就业人员的年龄、学历、体力、技术上的要求不高,进入门槛低,为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留下了很大空间。近年来,四川省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解决就业能力凸现。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就业吸纳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外部宏观环境约束、政府政策的限制,还由于企业主自身经营观念,以及中小企业特有的劳资矛盾,造成弱势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中小企业要真正发挥就业蓄水池的作用,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国内外政府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弱势群体就业的作用,不仅给与中小企业在政策、资金方面的优惠,而且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保证就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同时,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给与弱势群体方方面面的人文关怀。为了详细的说明这些成功的经验,本文对欧美、亚洲、中国沿海地区发展中小企业的案例进行了介绍,以期能为四川省政府提供经验上的借鉴。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各国有各自不同的国情,各国政府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四川省与国外、沿海省份相比毕竟在文化、体制和制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发展中小企业吸纳弱势群体就业,就必须结合四川省情,根据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女性等就业弱势群体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构建针对性强的就业吸纳路径,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可能贡献之处。确定解决弱势群体就业难题的基本思路是构建针对性强的就业吸纳路径的前提和核心。对于弱势群体来说,由于其自身人力资本含量低,技能单一,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能吸纳他们就业,只有一些对员工从业技能、年龄、性别等等不加限制的中小企业才是解决这个群体就业的首选。笔者从叁个方面来界定适合弱势群体就业的中小企业:第一,从部门类型来划分,主要是非正规部门中小企业;第二,从产业结构来看,主要是第叁产业中小企业;第叁,从企业所有制来看,主要是非国有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从解决弱势群体就业的具体路径来看,政府应该促进民营经济、社区服务类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弱势群体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实现灵活就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大力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引导民营中小企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规范民营企业的用工行为,保障弱势群体就业权益;降低非公有资本进入社区服务类中小企业的门槛、加大预算投资额度,创办一些公益性社区服务岗位,创立女性创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形成指向妇女企业的融资支持体系,支持女性拓宽视野,在多种领域去自主创业,加强社区服务类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针对社区就业的灵活性和非正规性,制定续接社会保险政策;针对灵活就业建立制度性配套措施,鼓励自身条件相对较好的弱势群体自主创业,由政府服务机构提供创业咨询,帮助创业者了解所从事行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减少新办企业创建的成本和困难,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弱势群体转变观念,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支持意识;最后还要注意一点,要解决好弱势群体的就业,切实保护他们的就业权益,必须政府主导,依赖政府的积极作为,才能为公平社会创造可行的制度环境。政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增加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积累,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现象,尽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使弱势群体能够在平等的条件下公平地参与就业竞争,享受整个社会全面进步所带来的成果。
冯立兵[9]2007年在《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所有企业生存下来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普遍重视不够,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也将影响其参与新经济时代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能力。本文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以中小企业为出发点,从企业文化建设这个突破口入手,首先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结构、功能及特点等基础理论,然后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就基础上,通过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分析,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提出建设中小企业文化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韩娜[10]2008年在《中日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法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复兴和腾飞,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增加城镇居民就业、带动科技创新、促进出口创汇、增加税收等巨大作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设备比较落后、资金不足、人才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其竞争实力较弱,相比大企业而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和弱势的地位。因此,政府应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政策倾斜,以促进和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构建中小企业基本政策对发展中小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包括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资金支持政策法规、中小企业创业支持政策法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法规、中小企业市场开拓政策法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在整个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中,中小企业基本法具有核心地位,为制定其他政策作了基础性、原则性的指导,其立法理念和立法目标贯穿于中小企业的整个基本政策领域,成为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管理的准则和依据。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成功的典范,日本完善、成熟的《中小企业基本法》是日本中小企业成为日本经济活力之源泉的根本原因,本文从日本中小企业政策角度对《中小企业基本法》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和研究。中国于2002年出台了具有中小企业基本法地位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其具体内容包括资金支持、创业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支持体系五大部分,充分地反映了中国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中包括了中小企业基本法,而中小企业基本法的内容又体现了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这部中国第一部中小企业的专门立法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不利于构建完善、科学的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本文对现行的《促进法》指出了存在不足,并提出了完善中国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的措施和意见。探索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以基本法为核心的中国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发展,有利于政府在遵循立法精神的前提下改善和提高中小企业的现状,对中小企业在资金支持、创业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产业集群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本文以“中日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法规比较研究”为主题,对中日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法规的理论基础、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法规的历史考察、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法规的保护对象的界定标准和功能、中小企业基本法立法的经济背景、中小企业基本法的政策结构等内容作了大量的比较研究,借鉴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方面的先进经验,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实证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如何以中小企业基本法为核心和重点,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本文的基本观点有:第一、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政策的理论基础经历了从“问题型中小企业认识论”到“贡献型中小企业认识论”的过程,中国也曾经历以了悲观的中小企业认识论为主的历史进程,许多观点认为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劣势决定了其不能和大企业进行竞争,最终必将退出市场经济,所以不应鼓励中小企业大量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优势的进一步凸现,对中小企业持支持和肯定的理论逐渐占了主流和上风。本文认为,对待中小企业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指导中小企业基本政策制定的相关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形成正确的中小企业基本政策的理论基础的关键是,积极支持和鼓励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存在和发展,但决不能回避和否定中小企业与生俱来的缺陷和不足以及中小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责任的忽视。只有确立正确的中小企业发展理论,才能够为构建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提供科学的指导理论。第二、中日中小企业基本政策的历史演变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且都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作为制定中小企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但是相比日本而言,中国中小企业基本政策发展还比较缓慢和滞后。本文认为,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政策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不断地研究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和大企业关系的变化,极大程度地改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关系。我国应该借鉴日本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动态的、发展的目光来审视适应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基本政策,尤其是应该在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将协调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关系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补充。第叁、和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规定的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相比,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有着和日本相似的特征:(1)都以行业划分为界定标准之一(2)都以从业人员的人数作为参照因素(3)都规定了复合型定量标准,即日本在界定中小企业时以“从业人员人数”和“资本金的数额”这两项指标来衡量中小企业的规模,而我国则是以“职工人数”、“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这叁项指标来确定中小企业的划分。在完善中国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时,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小企业的法定划分标准。本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政策的核心和基础是完善中小企业基本法,而基本法首先应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进行明确而科学的规定:应保留《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对中小企业的定性分析,结合现行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暂行规定》中的定量规定的方式进行对中小企业的界定。第四、中日中小企业在本国国民经济中都对解决社会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出口创汇、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这是两国中小企业的共同功能体现。但是由于两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中小企业在发挥作用时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技术创新能力、吸收就业人员的素质、在传播本国传统文化行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本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应随着政策和法规的完善和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尽量提高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更好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第五、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的出台是适应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的。其经济背景就是日本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出现了“二重构造”的特殊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日本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产生了巨大的两极分化。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的出台,直接原因就是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消除“二重构造”现象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和弊端;而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出台是有着双重因素的,即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主观需要以及外部经济环境产生的客观变化。第六、日本在中小企业基本法中确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政策的内容框架,可以看出,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是在基本法的立法保障下进行的,基本法与中小企业基本政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认为,在构建中国的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时,也应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将科学的、完善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作为核心和重点,在基本法的立法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包括基本法在内的多层次、多角度的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即在形式上,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包括中小企业基本法和其他基本政策;在本质上中小企业基本法的立法原则指导着除基本法以外的其他中小企业基本政策的制定。通过对中国和日本基本法的政策结构的研究,充分体现了中小企业基本政策体系和中小企业基本法的关系,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总之,本文以对比作为写作的主要方法,采取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了历史和发展的观点,以经济管理学的学科理论为指导,吸收了企业法学的相关理论,总体上遵循了:“提出问题—理论研究—现状分析—政策完善”的思路,对我国和日本在中小企业基本法和基本政策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总结,以期为我国构建以基本法为核心和重点的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提出新的思路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女性就业[D]. 杨芳. 东北财经大学. 2003
[2]. 我国中小企业职业女性工作压力管理研究[D]. 黄娟. 江苏大学. 2009
[3]. 欧盟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女性创业发展的启迪——性别意识应纳入我国中小企业的决策之中[J]. 葛美云, 祝吉芳. 江苏社会科学. 2003
[4]. 美日中小企业比较研究[D]. 庞俊涛. 吉林大学. 2006
[5]. 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D]. 刘建元. 中南林学院. 2002
[6]. 振兴中小企业促进高学历女性在中小企业就业[J]. 许沙沙. 商场现代化. 2010
[7].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 罗玉昆. 南昌大学. 2007
[8]. 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创造研究[D]. 何静.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9].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 冯立兵. 湖南农业大学. 2007
[10]. 中日中小企业基本政策法规比较研究[D]. 韩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标签: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网络营销策略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融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