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东京,手工艺人演示制作“浮世绘”版画
第二步:点名。中队长按练兵人员名单进行全员点名,点名时,练兵人员应迅速答“到”,声音要求洪亮有力。中队长根据答“到”情况,检查人员精神状态,精神状态萎靡、站立不稳的队员,需查明原因后,做出正常工作或强制休息的决定,确保练兵时队员能做到精力集中。同时检查队员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确保劳保穿戴正确、齐全;检查结束后,公开当日当班出勤、迟到、请假、职工精神状态、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
也说日本的“匠人精神”
文 朱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今天,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的工匠精神正日益被政府、企业和民众所重视。在日本,人们喜欢用“匠人精神”来指代工匠精神,其内涵相似又略有差异。
什么是“匠人精神”。每个日本人有不同的理解。“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说:“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不断努力以求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里。即使工作了数十年,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经达到极致,但我每天仍感到欣喜。我爱自己的工作,并倾尽一生。”早稻田大学鹈饲信一教授认为:“唯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而要成为掌握熟练技术的匠人,就必须不为眼前利益所诱,不惧辛劳,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不断学习。追求极致的精神与‘劳动者就是创造者’的理念,是日本制造业强大的神髓。”在他们看来,“匠人精神”是一种甘于平凡、无惧辛劳,在学习中不断精进的“道”。这,也是日本民族的初心。
“匠人精神”代表了日本人的过去与现在。日本是一个岛国,地缘封闭,天灾不断,资源奇缺,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是“匠人”改变了这一切。“匠人”是指拥有一门手艺,并以此为生计的人。日本历史上,“匠人”参与过四次社会大变革。第一次是平安时代,“匠人”中出现了师徒传承和行业协会,启动了日本社会的商业发展;第二次是战国时代,“匠人”掌握了先进的火枪制造技术,诞生出很多大商人、大工匠,加速了全国统一;第三次是明治维新时期,“匠人”最早参与了社会资本化进程,一些人成为了第一代资本家、工厂主,孕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四次是二战后,“匠人”衍生出“匠人精神”,进而泛化为“国民精神”,帮助日本从废墟走向现代化工业强国。每一个历史拐点,“匠人精神”都发挥了扭转乾坤、力挽狂澜的作用。守住了这个初心,日本就能“七落八起”,实现民族复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民获得感十足。但是在成绩的背后,也有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亟待解决。
工程制图课程以形体构造和图形表达为核心,以形象思维为主线,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和创新构形能力等工程科学的基本素质,是理工科类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在当今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工程制图在人才素质教育中“公共平台”地位的共识。
此时,杨力生想想多年与老婆吵闹不休,再想想与李秀花谈情说爱,最终与她生这一顿气,心里对于那些说不通的庸俗之爱也真是够了。通过听徐通理讲这一番人生哲理,又直接给他指明做事方法,他心里有了底气,立誓痛改前非,做一个思想成熟又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的人。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工匠,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掌握“匠人精神”。一位日本人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日本的发展,不是一两个工匠凭着精益求精的满腔干劲造就的,而是每一位从内心里认同并践行匠人精神的普通人,依靠日复一日的劳动换来的。”“匠人精神”贯穿于每一个日本人心中、每一个工作步骤中,触手即可得,人人皆可为;“匠人精神”更加踏实,追求在沉默中爆发。“匠人精神”的前提是踏实,不欺人、不欺己,拿出的成果必须经得起考验,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因此,日本人会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来从事基础性、创新性研发与论证,虽然会经历长时间的量变积累,但一旦成果发表后往往震惊世界,并且迅速实现产业化;“匠人精神”更加长远,追求在传承中发展。日本高度重视产业与技术传承,无论是捏寿司还是做科研,每个行业都将传承视为与生存并重的大事。在日本公司中,每一位新人都会安排一位师傅来照顾,师傅不仅教授职业技能,更传授“匠人精神”。
如一些科研单位、企业沉迷于“数字游戏”,申报专利一大堆,却都是些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核心关键专利寥寥无几,已转化专利更是少之又少。报表好看,汇报好听,申报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还能得到政府补贴,但市场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原形毕露,被人牵住鼻子、卡紧脖子。践行工匠精神,就是要提倡求真务实,不把量变夸大为质变,摒弃急功近利思想,踏踏实实做好基础性、关键性研究,实现“专利自由”。
又如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陷入了“创新陷阱”,事无论大小都要求总结出“创新点”,逼得基层办事人员疲于应付。过度追求,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容易滋生“伪创新”。践行工匠精神,就是要提倡“平常心”,让常态化工作回归常态,创新工作回归创新,重视制度化、流程化工作,把真正的本职工作做好做实。
再如一些经典技艺、传统产业出现了“人才断层”。过去,我们讲师徒传承,师傅对徒弟终身负责。现在,大家向西方学,对标“我付钱,你教我,各不相欠”的契约制度。但是,契约制度在传承职业文化上有一定缺陷,导致很多经典技艺、传统产业无人接班。践行工匠精神,就是要重新审视师徒传承制,将西方契约制中的服务至上、守约至上优点和东方师徒制的传承延续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当下国情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浙江省·静冈、福井县事务局
标签:劳模精神论文; 匠人论文; 日本论文; 新型劳动者论文; 社会风尚论文; 制造强国论文; 制造大国论文; 用户至上论文; 浙江省·静冈论文; 福井县事务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