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狭窄外科治疗适应证的实验研究

肺动脉狭窄外科治疗适应证的实验研究

葛圣林[1]2001年在《肺动脉狭窄外科治疗适应证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设计不同比例缩窄犬的主肺动脉,观察右心室压力(right ventricularpressure,RVP)、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tO_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_2)剩余碱(base excess、BE)、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乳酸(lactic acid,LA)、过氧化酯(lipoperoxide,LPO)及心肌组织学变化,旨在探讨肺动脉狭窄的手术指征。将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4组,开胸手术建立肺动脉狭窄的动物模型。A组(n=5):肺动脉缩窄35%、B组(n=5):肺动脉缩窄50%、C组(n=5):肺动脉缩窄65%、D组(n=3):同样开胸,肺动脉不缩窄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肺动脉缩窄前和缩窄后168小时右心室压力、并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变化;抽取各组缩窄前及缩窄后16、40及168小时的动、静脉血测定动脉血SatO_2、PCO_2、BE及血清CPK、LDH、LA及LPO。结果显示:肺动脉缩窄后四项生化指标及右室压力呈上升趋势,PCO_2升高、SatO_2下降,BE负值加大。与D组相比,B、C两组缩窄后各项检测数据变化差异显着(P<0.05),A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1、肺动脉缩窄50%以上者,生理、生化及心肌病理变化显着;2、肺动脉直径不足正常值50%的狭窄者,应给予手术矫正。3、法乐氏叁联症、四联症矫正术时可参考本实验结果选择肺动脉瓣环的切开,即肺动脉狭窄口径不足正常50%的狭窄者,宜行跨肺动脉瓣环的补片术,以彻底疏通右心室流出道。

靳有鹏[2]2006年在《介入疗法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以往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手术与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与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介入治疗是近些年来国际医学界崛起的一门新兴科学,是继外科学类、内科学类的临床医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分支。它以其微创,代替了过去很多外科创伤很大的手术,又达到了内科希望根治的目的。 全世界自19世纪60年代首先开展了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治疗,其后陆续开展了其它简单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但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介入器械的不断研制改进,使其向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恢复快等方面跨进了一大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介入热潮。 由于先心病介入治疗事业起步较晚,所以目前关于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介入治疗中封堵器的种类、大小、封堵方法的选择、治疗后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等许多问题仍未得到定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题主要是为了研究:1、肺动脉瓣狭窄(PS)、动脉导管未闭(PDA)、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四种常见的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2、不同的先心病介入治疗中,治疗方法、封堵器的种类和大小的选择适应证及疗效,3、超声心动图对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封堵器的选择及评价治疗效果所起的作用,4、观察介入术后心电和心脏结构的改变。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符合条件的89例肺动脉瓣狭窄、230例动脉导管未闭、211例房间隔缺损及12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分别进行介入治疗,于术前、术后1天、1个月、6个月、1年等时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进行疗效观察,并对不同封堵方法、封堵器间进行对比。 1、(1)选取89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根据选择

王荣品[3]2010年在《3T MRI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流体模型,检验3.0 T磁共振相位对比法成像(3.0 T PC-MRI)速度编码值(Venc)、编码方向的选择及其对恒定流体流速和变速流体流速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探讨非屏气电影法用于不能配合屏气患者心功能检查的可行性及评价非屏气多时相采集电影回放法测量左心室功能的价值。3.采用相位对比法磁共振成像(PC-MRI)测量肺、体循环大血管血流动力学信息,探讨肺、体循环差异,同时验证PC-MRI对人体血流参数测量的准确性。4.探讨3.0 T MRI SE序列结合电影成像评价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双向Glenn分流术(BGS)后心内畸形、主心室功能和房室瓣功能的诊断价值。5.应用PC-MRI结合CE-MRI评估BGS后,肺血流量与肺血管发育关系,进而计算主-肺侧支血管血流量(APCF)和心内分流量。材料与方法:1.固定流体流速和Venc,检验不同编码方向的流体信息;固定流体流速和编码方向,检验不同Venc对固定流速的影响:固定Venc和编码方向,检验PC-MRI对不同恒定流速(注射流率0-5 ml/s)所测流速值与实际流速的差别;检验PC-MRI对变速流体测量的准确性;采用t检验以检验PC-MRI所测流速值与实际流速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2.采用非屏气法和多次屏气法快速稳态平衡进动序列(FIESTA)对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3.0 T MRI检查,用Report Card软件分析左心室功能,比较两种方法测量所得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平均心肌质量(MM)、心输出量(CO)及相应的体表面积标准化的左心室舒张来期容积指数(EDVI)、心肌质量指数(MMI)、心脏指数(CI),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相关性。3.使用GE 3.0 T MRI扫描仪,采用PC-MRI对15例健康志愿者的主肺动脉、右肺动脉、左肺动脉、主动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进行血流测量,然后,计算各血管一个心动周期的净血流量和返流分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肺、体血流差异。4.采用Triple-IR和快速稳态平衡进动序列(FIESTA)对22例BGS术后患者进行心脏检查,用Report Card软件分析心内畸形、主心室和房室瓣收缩功能;分析3.0 T MRI测量主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及轴缩短率(FS)与超声心动图(UCG)测量相应指标的相关性;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BGS术后主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心脏指数(CI)及EF与健康志愿者左心室相应功能指标的差异;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电影MRI所测的房室瓣返流程度与UCG进行检验分析。5.应用3.0 T PC-MRI对22例BGS术后患者肺、体循环各大血管进行血流测量,用Report Card软件计算主动脉搏出量(Qs),上、下腔静脉回流量(Qv),左、右肺动脉血流量(Qp); APCF=Qs-Qv;心内分流量=Qv-Qp。应用CE-MRI测量肺血管发育指标。对肺、体循环血流差异及双肺动脉血流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肺血管发育指标与肺血流量关系采用Pearson's和Spearman's相关分析;对不同前向性血流组肺血流量及APCF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RI与UCG对腔-肺吻合口测量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Pearson's相关分析。将心内分流量与主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和UCG测量的房室瓣返流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结果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只有选择层面(SLICE)或上、下(SI)编码方向才能正确反映质子流动的方向;在Venc适当大于实际流速时,不同注射流率PC-MRI所测流速值与流速真实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1,P=0.405),二者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999,P<0.001);3.0 T PC-MRI在测量变速流体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值与相应的实际流速一致性良好。2.非屏气法和多次屏气测得左心室各项功能指标分别为:EDV为(123.85±19.48)ml和(121.97±17.53)ml,ESV为(46.64±8.34)ml和(45.57±9.18)ml,EF为(62.65±5.12)%和(62.39±4.67)%,MM为(106.25±18.07)g和(106.25±18.07)g;EDVI为(70.44±7.11)ml/m2和(69.58±6.53) ml/m2,MMI为(60.83±5.45)g/m2和(60.17±6.34)g/m2,CO为(5.70±0.778)L/min和(5.69±0.88)L/min,CI为(3.26±0.24)L/min/m2和(3.27±0.30)L/min/m2。两种方法所得的上述各项指标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值均>0.05),相关性良好(r=0.633-0.957)。3.主肺动脉、右肺动脉和左肺动脉一个心动周期的平均血流量分别为(69.42±12.35)mL,(38.78±6.81)mL和(32.27±6.49)mL,右肺动脉血流量显着大于左肺动脉血流量(t=3.092,P=0.004),左肺动脉返流分数明显大于右肺动脉返流分数(t=5.502,P=0.001)。主动脉一个心动周期的平均血流量为(70.1±12.42)mL;上腔静脉血流量(25.5±4.14 mL)明显低于下腔静脉血流量(42.14±9.26 mL)(t=-6.866,P<0.001),下腔静脉返流分数(9.77±1.83%)明显大于上腔静脉返流分数(6.86±1.92%)(t=4.250,P<0.001)。主、肺动脉搏出量及腔静脉回流量比值为1:1.009:0.974。4. Triple-IR结合FIESTA能清楚显示心内畸形和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3.0 TMRI测量获得的EDV、ESV、EF及FS与UCG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者相关性良好(r=0.727-0.99);BGS术后,主心室EDVI、MMI及CI均较健康志愿者增大,但EF值较健康志愿者减低;电影MRI测量房室瓣返流程度与UCG测量结果呈显着正相关性(rs=0.712,P<0.001),二者对房室瓣返流严重程度测量的吻合度较好(Kappa=0.453,P=0.01)。5.BGS术后,肺、体循环血流量存在明显差异(Qs大于Qv,Qv大于Qp);右肺血流量(56.1±10.9%)明显多于左肺血流量(43.9±10.9%);APCF为0.89±0.47 L/min,动脉前向性血流组明显多于静脉前向性血流组;PC-MRI测量肺血流量与CE-MRI测量肺动脉发育指标呈显着正相关(r=0.456-0.698);MRI与UCG测量腔-肺吻合口宽度、峰值流速及压差呈显着正相关(r=0.427-0.858);心内分流量(0.61±0.29 L/min)与主心室EDVI及UCG所测房室瓣返流面积呈显着正相关(r=0.806及r=0.685)。结论:1.选择合适的Venc和编码方向是准确测量流体动力学参数的前提;3.0 TPC-MRI能客观、准确地测量流体模型的动力学信息。2.非屏气法多时相采集电影MRI能较准确地测量左心室功能,而且可用于不能配合屏气患者的心功能检查。3. PC-MRI能够准确测量肺、体循环大血管血流量,所测健康志愿者的肺、体循环血流量及返流分数对心脏病患者的检查及术后复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4.3.0 T MRI SE序列结合电影成像能准确评价CCHD患者BGS术后主心室的结构和功能,评价房室瓣返流方面与UCG相关性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5.3.0 T PC-MRI测量肺血流量与CE-MRI测量肺血管发育指标具有良好相关性,二者结合可更好地评估整体肺血情况;心内分流量与EDVI及房室瓣返流关系密切;APCF对治疗决策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汪伟[4]2007年在《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房间隔缺损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适应证、操作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材料和方法2001年10月-2005年10月,141例继发孔型ASD患儿,根据家属意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的介入治疗。其中男59例,女82例。年龄1-17(5.78±3.70)岁;体重7.5-59(19.51±9.57)kg。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被证实均为继发孔型ASD。按ASD球囊伸展直径或大于1-2 mm选择封堵器进行堵塞。其中7例为二孔ASD。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9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均应用其他封堵装置和球囊扩张治疗合并的畸形,另有2例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保留房缺。术后定期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141例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检测显示ASD直径为5-35(13.40±6.20)mm,其中136例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6.45%;术中球囊测量5-36(17.10±7.50)mm,选用伞片直径6-38(18.14±7.14)mm,接触射线量(毫安×分钟)9.7±8.3(mA min)。136例封堵成功的患者中进行了1-5年的随访,1例术后即刻残留少量缝隙分流,目前仍存在缝隙分流;1例术后有一过性头痛,考虑有微血栓形成,予以加大阿斯匹林剂量及20%甘露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心超证实伞片无移位,用心律平复律后无再发;1例术后4月发热,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予以抗炎治疗6周后痊愈。结论1.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经导管房间隔封堵术可以和外科联合对一些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进行镶嵌治疗。3.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并不适合所有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连爱民[5]2009年在《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治疗中心型肺癌23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在中心型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中心型肺癌23例,采用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肺癌根治术,术中快速冰冻,残端无癌残留。结果:手术无死亡,随访1~3a,23例均良好,无阻塞性肺炎,无肺癌复发。结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治疗中心型肺癌,效果满意,生活质量高,预后良好。

赵康丽[6]2003年在《吸入一氧化氮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治及对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吸入一氧化氮作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筛选手术适应证的临床观察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指证主要取决于肺血管病变程度及其可复性。多年来,临床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可靠性高,创伤性小和简便易行的方法用于评估肺血管病变程度及其可复性。目前,可用于筛选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适应证的方法有四种,包括:肺组织活检;右心导管加吸氧(O_2)试验;右心导管加静脉应用扩血管药物和右心导管加吸入一氧化氮(NO)试验等。肺组织活检能确定肺血管病变程度,并为筛选手术病例和估计预后提供依据。但是,此方法需要胸腔镜或开胸探查取得标本,因此,肺组织活检是一种创伤较大且有一定危险的有创性检查,难以成为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临床上常采用右心导管直接测定肺动脉压力,必要时加吸氧试验以确定手术适应证的方法。吸氧试验的方法简便易行,但吸入纯氧后体静脉氧饱和度增加时,依据Fick公式计算肺血管阻力等参数常有较大的偏差。由于O_2扩张肺血管和增加肺循环血流与体循环血流之比,故吸入O_2时,肺动脉压与体动脉压比值的任何变化与肺循环阻力无关。筛选手术的另一种方法是在右心导管直接测压时静脉应用扩血管药物,以了解肺血管病变程度及其可复性,但静脉应用的各种扩血管药物的共同副作用为体循环阻力下降和低血压,血管扩张剂无选择性地扩张终末血管,使肺通气与血流比失调,导致动脉低氧血症。因此,右心导管测压加吸氧试验或静脉应用扩血管药物有时难以准确地评价肺血管病变程度及其可复性。相反,吸入NO时可选择性扩张肺血管,无低血压或动脉低氧血症等并发症,改

王庆庆[7]2010年在《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用介入栓塞技术建立一种能用于影像学诊断与溶栓治疗研究的犬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稳定性;(2)研究不同剂量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犬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的疗效和并发症,探索尿激酶动脉内溶栓的合理剂量;以及动脉内溶栓治疗犬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和方法(1)健康成年杂种犬8只,用介入技术建立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分别在栓塞前、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以下简称为栓塞后)及栓塞后2h监测其一般情况变化、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气分析(PaO2、PaCO2)、凝血指标(PT、APTT、D-dimer),并观察栓塞前后、栓塞后2h肺动脉血管造影的情况;造影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行大体解剖及病理学检查。(2)健康成年杂种犬32只,用介入技术建立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5000U/Kg溶栓组(B组)、10,000U/kg溶栓组(C组)、20,000U/kg溶栓组(D组)。分别在栓塞前后及治疗后2h观察其出血及一般情况,监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PaO2、PT、APTT,并造影观察栓塞前后、溶栓后2h肺动脉再通情况,然后处死动物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8只杂种犬全部成功制成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栓塞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口唇及舌部紫绀;与栓塞前比较MPAP值明显升高、PaO2下降及D-dimer值不同程度升高,与栓塞前比较都有显着性差异(P<0.05);肺动脉造影示左下肺血流消失,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完全闭塞;大体解剖和病理学检查证实左下肺动脉血管主干内可见暗红色血栓充填,镜下见肺泡间隔增厚肿胀,肺泡内少量渗出,肺内出血,肺泡萎缩,血管内血栓形成。(2)32只杂种犬全部成功建立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栓塞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加深加快,口唇及舌部紫绀,治疗后2h上述症状溶栓组较对照组不同程度好转,C、D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呼吸频率接近栓塞前状态,口唇及舌紫绀明显改善,其中D组有3只犬溶栓过程中穿刺部位出血,予以压迫止血后好转;四组动物栓塞前后MPAP、PaO2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T和APTT无明显统计学变化(P>0.05);溶栓治疗后B组MPAP、PaO2的变化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C组、D组治疗后MPAP下降、PaO2上升,较对照组前明显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C组、D组之间治疗后MPAP、PaO2的改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溶栓组治疗前后PT和APTT都有不同程度延长,但B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后C组、D组PT、APTT较对照组显着延长(P<0.05),D组较C组延长更加明显(P<0.05);栓塞后造影示各组左下肺动脉主干阻断、闭塞,相应肺组织血流消失,栓塞前后比较(P<0.05);溶栓后造影示左下肺动脉主干及各分支完全或部分开通,腔内圆形或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相应肺组织血流完全或部分恢复,B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C组、D组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大体解剖和病理学检查证实A组犬左下肺体积肿胀,左下肺动脉血管主干内可见暗红色血栓充填,镜下见肺泡间隔增厚肿胀,肺泡内少量渗出,肺泡萎缩,血管内血栓形成;B组左下肺动脉血管主干部分再通,标本切面段及段以下分支可见肺动脉内充满暗红色血栓,镜下观察肺泡间隔增厚肿胀,肺内出血,肺泡萎缩,血管内血栓形成;C、D组左下肺动脉血管主干完全通畅,部分段及段以下分支可见少量血栓,其中D组叁只动物出现肺组织暗红色出血区,边界不整齐,局部萎陷,镜下观察肺泡间隔增厚肿胀,肺内出血。结论①介入栓塞技术建立的犬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动物模型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模型稳定性好等优点,为进一步研究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的影像学诊断和溶栓治疗提供了比较理想的途径;②在犬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后2h动脉内尿激酶对血栓有显着溶栓作用,剂量大或等于10,000U/Kg的血管再通率高,能够较快的恢复阻塞的肺动脉血流,但剂量增加出血风险大,10,000U/Kg是比较合理的治疗剂量。

王保收, 刘于威, 孟庆江, 刘建民, 朱岩[8]2011年在《22例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临床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法洛四联症(TOF)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2例法洛四症症患者,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右室流出道疏通均采用自体心包。结果:所有患者无死亡、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术后1例出现低心排综合征。结论:手术方案合理,严格掌握适应证,外科治疗法洛四联症症疗效确切。

吴清玉[9]2008年在《单心室外科治疗中的问题与策略》文中指出单心室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在单心室的外科治疗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在诊断、治疗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作者的经验,就单心室的概念、病理形态、病理生理、手术方法,以及各种术式的适应证、术中、术后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多数单心室病例需要采用Fontan系列手术治疗,特别是心外管道连接方法效果良好;具备条件的患者可行心室分隔术,手术疗效优于Fontan系列手术。伴肺血管发育不良着,应行体肺动脉分流手术,促进肺血管发育。伴肺动脉高压者应行Banding手术,防止肺血管病变。在不同年龄患者肺血管发育存在很大差异,全肺阻力也会有很大变化。选择合适的病人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肺血管阻力和心功能状态是手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肺动脉狭窄外科治疗适应证的实验研究[D]. 葛圣林. 安徽医科大学. 2001

[2]. 介入疗法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D]. 靳有鹏. 山东大学. 2006

[3]. 3T MRI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D]. 王荣品. 南方医科大学. 2010

[4]. 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房间隔缺损临床研究[D]. 汪伟. 浙江大学. 2007

[5]. 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治疗中心型肺癌23例分析[J]. 连爱民. 医药世界. 2009

[6]. 吸入一氧化氮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治及对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 赵康丽.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3

[7]. 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实验研究[D]. 王庆庆. 南京医科大学. 2010

[8]. 22例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临床体会[J]. 王保收, 刘于威, 孟庆江, 刘建民, 朱岩. 吉林医学. 2011

[9]. 单心室外科治疗中的问题与策略[J]. 吴清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标签:;  ;  ;  ;  ;  ;  ;  

肺动脉狭窄外科治疗适应证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