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累退效应与碳补贴方案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案设计论文,城镇居民论文,收入分配论文,效应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社会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尤其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排放量为316亿吨,同比增加3.2%,到2030年全球排放量将逾400亿吨。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减少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导致全球经济疲软,发达国家经济一蹶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碳关税应运而生。碳关税是为了防止碳泄漏对进口商品排放量超过本国同类商品的部分征收的一种排放关税。在气候保护的国际谈判中,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并以征收边境调节税(即碳关税)为手段进行调节,其目的在于形成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并掌控气候谈判的主导权。碳关税一旦征收,将会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也将成为一种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冲击,因而国内外对碳关税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发达国家相继提出要对来自不承担减排义务国家的高碳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2008年11月欧盟议会和欧盟委员会通过一项法案,决定从2012年起对飞经欧洲的航空服务业收取碳排放费用。法国于2009年11月提出将从2010年始对减排行动不如欧盟积极的国家征收碳关税。此外,瑞典、丹麦、意大利等国家也正在积极酝酿征收碳关税。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提出从2020年起对中国、印度、巴西等尚未承担约束性碳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进入美国的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即碳关税。该法案允许其对不实施减排限额的出口国实施碳关税政策。德国、丹麦、英国等国制定严格的产品能耗效率标准与耗油标准,对贸易商品认定进口的能耗标准。从目前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碳关税压力主要来自于美国和欧盟。由于WTO对征收碳边境调节税的规定不够明确,发达国家仍有可能规避现有约束并开征碳关税。因此,对碳关税政策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碳关税(Carbon Tariff)最早是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的,旨在避免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遭受不公平的竞争。碳关税源于边境调节税(Border Tax Adjustments,BTAs),可以追溯到18世纪。碳关税不过是“绿瓶装旧酒”。国内外对碳关税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碳关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体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特定产业部门的影响。由于全球碳排放的限制和排放与交易机制的建立,排放权势必成为企业生产运作必须考虑的要素,在制定生产运作决策时不得不将碳排放因素考虑进去(何大义、马洪云,2011)。
Baibiker(2005)采用世界经济多区域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我国和印度因为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扩张可能抵消OECD国家在《京都议定书》要求下80%的减排目标。如果征收边境调节税,中国将遭受非常巨大的损失。世界银行(2007)的研究表明,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可能因此下降21%;Cai Y.Z.et al.(2009)分析了国际贸易如何影响不同类型国家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意愿;Dong et al.(2009)分析了边境调节税对全球福利、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流量和生产的潜在影响,认为边境调节税对减排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效果有限。边境调节税减缓了“碳泄漏”,增加了实施碳减排措施国家的产值,减少了其他国家的产值;沈可挺、李钢(2010)采用动态CGE模型测度了碳关税对中国工业生产、出口和就业的可能影响,发现每吨碳30美元或60美元的关税率可能使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产量下降0.62%和1.22%,使工业品出口量分别下降3.53%和6.95%,就业岗位减少1.22%和2.39%;周玲玲等(2010)基于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了边界碳调节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发现若按出口产品内涵碳排放量征收,将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关税水平提高3%-6.3%;鲍勤等(2010)采用CGE模型测算了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巨额损失,当关税率达到100美元/吨时,中国许多行业出口额明显下降,其中农产品出口下降0.848%;沈可挺、刘丽(2012)重点研究了碳关税对制造业和纺织业这两个部门造成的影响;朱永彬、王铮(2011)则全面衡量了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减排效果等。
Alexander Kasterine et al.(2010)分析了欧盟征收碳关税对农产品进口国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欧盟征收每吨100美元的碳关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出口损失达14.14亿美元;Giles Atkinson(2011)采用GTAP7.0对贸易品中的“虚拟碳”进行了模拟分析,指出:如果每吨二氧化碳征税50美元的话,中国、印度和南非的平均关税税率将分别为10%、8%和12%;Michael Hubler(2012)采用GTAP7.0模拟分析了碳关税对中国出口和世界减排的影响,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是的净输出国,通过出口商品输出的占本国碳排放总额的12%(其中中国占24%),而发达国家则是的净输入国,通过商品进口输入的碳排放量占本国碳排放总额的15%。
已有研究重点关注的都是工业和高耗能经济部门,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业部门的关注明显不够。而且目前大多数研究仍将目光集中在单一部门上,至于碳关税对国民经济不同部门产出、贸易的此消彼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仍然研究不足。因此,本文采用一般均衡(CGE)模型,就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贸易结构和农产品贸易的潜在影响开展定量模拟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GTAP模型和数据
国内外关于碳关税对经济影响的定量研究,大多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拟来实现。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简称CGE模型)是一种经典的计算经济学方法。根据系统包含的区域的数量,CGE模型可以分为单区域CGE模型和多区域CGE模型。CGE模型已广泛用于碳税、碳关税等的经济影响模拟中。但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基于单区域CGE模型。丛晓男(2012)系统分析了单区域CGE模型在碳关税模拟上存在的不足,认为多区域CGE模型能够有效弥补这些缺陷。Dong与Whalley(2009)构建了一个包含4个区域的CGE模型,对美国与欧盟针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碳关税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林伯强、李爱军(2011)增加了巴西、印度两个发展中国家,其模拟结果表明尽管碳关税降低了被征税国的排放量,但全球排放量难以大幅度减少。由于该CGE系统仅有2个部门,从而使得模型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GTAP模型由美国普渡大学教授Thomas W.Hertel所领导的全球贸易分析计划(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设计出来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贸易政策的模拟分析和定量研究。GTAP模型基于新古典经济理论,其基本假设包括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和本国产品与进口品的Armington替代。GTAP模型采用宏观经济的全球闭合方式,而不是在各个区域层次上实现闭合,各区域间通过贸易进行关联。其求解采用对非线性方程线性化处理的方式来实现。GTAP模型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最流行、规模庞大的全球多区域CGE系统,拥有完善的模型系统和基础数据,与其他多区域模型相比,GTAP模型更为完善。目前,GTAP已具有非常完备的数据集,包含投入产出数据、双边贸易数据、贸易保护数据、能源数据等,是社会核算矩阵(SAM)的一个超集。GTAP8.0数据库集成了2007年的全球经济数据,其规模已经涵盖129个国家或地区、57个部门。
本文采用GTAP模型及2011年发布的GTAP8.0版数据库里的最新数据,拟对欧盟、美国、日本分别或同时征收碳关税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
2.GTAP模拟的情景设定
根据当前全球经济基本格局,并考虑到研究需要,本文将世界划分为8个区域:分别是欧盟(指欧盟27国)、美国、日本、中国、东盟(除文莱和缅甸以外的东盟8国)①、非洲国家(除南非以外的非洲国家)、金砖国家(除中国以外的金砖国家: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和世界其他地区。将各国的经济划分为6大部门,分别是:农业部门(进一步细分为20个产品类别)和矿业采掘、轻工业、重工业、电力、其他服务业等5个非农业部门(见表1)。
对于碳关税税率和碳单位的选取,目前学术界有多种尝试。综合考虑各种碳关税税率标准,本文选取20美元/t(每吨二氧化碳)作为各情景的基准碳关税税率,约合73.33美元/tC(每吨碳等价物)。从当前国际碳关税的实践和发展态势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碳关税压力主要来自于欧盟和美国,日本在低碳技术方面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因而也不排除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有鉴于此,本文根据征税国的不同,设定了四种碳关税情景,分别为:欧盟征收(EU_20)、美国征收(US_20)、日本征收(JP_20)和欧美日共同征收(All_20)情景。
四、模拟结果
1.碳关税对贸易平衡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碳关税作为一种边境调节税,通过改变各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来调整世界市场结构,这势必对各国的贸易平衡产生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在EU_20情景下,中国、东盟、非洲、金砖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由于欧盟征收碳关税净出口额减少,而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净出口额增多。其中,中国的贸易顺差下降最明显(1072百万美元)、美国贸易逆差降低最多(1028百万美元),这表明欧盟征收碳关税遏制了中国产品出口,刺激了美国产品出口。
在US_20情景下,美国、中国和东盟的净出口额下降,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净出口额增多。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加,净出口减少1035百万美元,高于中国贸易顺差的减少(852百万美元),因此,美国征收碳关税将进一步加剧自身的贸易逆差状况。在此情景下,欧盟净出口获益最大,增加1244百万美元;在JP_20情景下,日本、中国和东盟净出口额降低,其他国家和地区净出口额提高;All_20情境下,中国净出口额下降最为显著,达到2412百万美元,其次为东盟和金砖国家,世界其他地区下降幅度较小,而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及非洲净出口额增加,其中欧盟净出口额增加最明显,达到2365百万美元。在这些碳关税征收情景中,贸易平衡变化的幅度反映了这些国家与碳关税征收国之间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
中国和其他各国的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也因征收碳关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中国、东盟、非洲、金砖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条件呈恶化趋势(见表3)。表明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较弱,当美国、欧盟或日本征收碳关税时,为了维持在海外市场的价格优势,只能选择降低出口价格。当欧盟、美国和日本同时征收碳关税时,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最明显(0.324%),其次是金砖国家(0.248%)、世界其他地区(0.147%)、东盟(0.122%)和非洲(0.034%)。而三个征税的经济体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条件均得到改善,美国的贸易条件改善最为明显(0.23%),其次是日本(0.183%)和欧盟(0.157%)。这表明,碳关税征收国将成为贸易条件改善的受益者,而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受害者。
2.碳关税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和产量的影响
征收碳关税对中国农产品的产量、出口额和进口额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表4所示)。
(1)对中国农产品产量的影响。模拟分析显示:征收碳关税后,中国农产品产量总体上呈小幅增加趋势(JP_20情景例外),EU_20、US_20和All_20情景下中国农产品产量分别增加0.022%、0.024%和0.045%,而在JP_20情景下略有下降(0.001%)。在欧美日同时征收碳关税情景下,中国农产品产量小幅增加(0.045%),增加较多的农产品有羊毛和蚕茧(0.521%)、其他作物(0.477%)和植物纤维(0.439%),其他依次是油籽(0.187%)、肉制品(0.153%)、小麦(0.126%)和其他谷物(0.104%)等。
(2)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显示:在欧美日同时征收碳关税的情景下,中国大多数农产品出口额呈增加趋势,出口总额增加0.132%。增加幅度较大的有:肉制品(2.088%)、水稻(1.763%)、小麦(1.575%)、原奶(1.45%),其他依次是乳制品(0.679%)、菜油和脂肪(0.539%)、大米(0.457%);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出现小幅下降的主要是羊毛和蚕茧(下降0.454%)、油籽(下降0.425%)。
(3)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模拟分析表明:在各种碳关税情景下,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均呈下降趋势。在欧美日同时征收碳关税的情景下,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小幅下降(0.665%),下降较多的有乳制品(1.419%)、肉制品(1.414%)、水稻(1.316%)和小麦(1.146%)。这表明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将提高国际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抑制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需求,转而更多地依赖国内农产品供给。
3.碳关税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影响
如前所述,征收碳关税将使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在征收国丧失成本优势,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农产品将会自动流向其他非征税国家或地区,由此带来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变化。
(1)EU_20情景。在此情景下,中国农产品对欧盟的出口普遍下降(原奶和肉制品除外),中国农产品转而更多地流向其他国家市场。其中,小麦、植物纤维等产品主要流向东盟;大米、菜油和脂肪等产品主要流向日本;林业产品主要流向美国、日本;羊毛和蚕茧、渔业、其他食品主要流向世界其他地区、日本和美国;乳制品主要流向非洲;油籽主要流向日本、东盟。
(2)US_20情景。在此情景下,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的比重基本呈下降趋势,原奶和肉制品除外。小麦、其他谷物、植物纤维、菜油和脂肪等主要流向日本;其他作物、羊毛和蚕茧、大米等主要流向日本;畜产品主要流向欧盟;林业产品、油籽和其他食品主要流向日本和欧盟。
(3)JP_20情景。在此情景下,除肉制品和水稻略有增加以及原奶基本不变以外,中国农产品出口到日本市场的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畜产品、羊毛和蚕茧、林业产品等主要流向欧盟;植物纤维主要流向东盟、非洲;其他食品主要流向欧盟、美国。
(4)All_20情景。在此情景下,小麦主要流向东盟;植物纤维主要流向东盟、非洲、金砖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原奶主要流向欧盟和美国;大米主要流向日本、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肉制品主要流向日本和欧盟。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碳关税将改变世界贸易的利益格局,征税国受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受损。首先,征收碳关税后,征税的发达国家净出口增加,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净出口普遍减少;其次,征收碳关税将有利于改善征税国的贸易条件,而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这表明,征税国将成为世界贸易格局变化的受益者,而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将是受损者。
(2)碳关税将使中国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额小幅增加而进口额下降。模拟结果显示:在All_20情景下,中国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额分别增加0.045%和0.132%,而进口额下降0.665%。这是由于开征碳关税以后,中国的生产要素向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农业部门积聚,产生了产业替代效应,导致农产品产量和出口份额有所增加,同时碳关税提高了世界农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
(3)碳关税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产生影响,中国农产品在碳关税征收国的市场份额下降,转而更多地流向非征税国家和地区。这表明,欧美日开征碳关税将对中国流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农产品带来结构性的变化,在征税国市场份额减少的同时,在东盟、非洲、金砖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份额将会增加。
2.政策建议
(1)未雨绸缪,尽快制定应对策略。面对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碳关税政策取向,中国政府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尽快制定相关措施和应对之策,以在全球碳减排大背景下维护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拓宽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市场范围。发达国家碳关税的实施,将改变现有的国际贸易市场格局。因此,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应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金砖国家和非洲等新兴市场,主动调整和适应一旦推行碳关税之后的国际市场新局面。
注释:
①GTAP8.0中不含文莱和缅甸这两个国家的单独数据。
标签:碳排放论文; 碳关税论文; 进口税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美国税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情景模拟论文; 欧盟论文; 收入分配论文; 净出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