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句子功能研究的专栏(五篇文章)--“(S)不是VP”这句话表达了责备和怨恨的功能_语义分析论文

一篇关于句子功能研究的专栏(五篇文章)--“(S)不是VP”这句话表达了责备和怨恨的功能_语义分析论文

句子功能研究专栏(五篇)——表责怨功能的“(S)也不VP”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功能论文,也不论文,句子论文,专栏论文,五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栏目主持人:徐杰,男,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句法学、语义学、语言习得及语言教育。

主持人语:“句子功能”是语法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核心概念,但是不同学者对句子功能的理解却并不一致。概括说来,句子功能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句子功能研究将句子的语法功能、语义功能、语用功能甚至语篇功能都涵括在内。传统语法研究中对四个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研究,都属于广义的句子功能研究。狭义的句子功能则专指句子的语法功能,其研究对象是与句子的整体功能密切相关的语法形式规则。我们虽然倾向于狭义的理解,认为语法学意义下的句子功能仅是那些在形式上带有特定语法效应的句子功能,这类特定语法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句首、谓头和句尾三个句子敏感位置上所进行的加标、移位和重叠等句法操作(徐杰《句子语法功能的性质与范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但是,我们也不排斥从广义的视角对句子功能进行的研究。本专栏的几篇文章即是从各个角度对句子功能范畴进行的探索。从研究对象上看,既有对某个句类的整体宏观研究,也有对具有特定功能的某个句式的微观考察。从研究方法上看,既有运用形式主义的手段进行的严密推导论证,也有采取传统的结构主义方法进行的细致描写分析。观点各异,视角多样。本组文章都曾在“句子功能”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10.17-19,武汉)上宣读,虽然其中的某些观点和看法尚有可商榷的余地,但这并不妨碍其对句子功能进行多角度探索的价值。我们也寄希望于更多的学者参与到句子功能问题的学术讨论中来。

“责备”、“埋怨”是语言当中一种重要的语用—语义范畴。近来,一些专门用来表达“责怨”功能的句法形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张新华2005,江蓝生2006,王幼华2008,郑娟曼2008、2009)。本文拟讨论现代汉语中另一个常见的表示责怨功能的结构形式——“(S)也不VP”句式。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表达功能相异的“(S)也不VP”构式,比较下面两例:

[1]他不喜欢打篮球,也不喜欢踢足球。

[2]教室里这么脏,你也不打扫打扫。

例[1]中的“也不VP”承前省略了主语“他”,表达一个与前分句并列的命题,即“不喜欢打篮球——不喜欢踢足球”,“也”具有一定的连接功能。全句是一个客观的陈述,不掺杂说话人的主观评价。例[2]中的“(S)也不VP”在前文没有一个与之相呼应的“(S)不VP′”,前分句说明“教室里脏”这样一种现实情况,后分句“(S)也不VP”则表达说话人对当事人“你”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打扫”而进行的责备或埋怨,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本文要讨论的是第二类“(S)也不VP”格式,我们称之为表责怨功能的“(S)也不VP”句。

一、“(S)也不VP”责怨句的结构特征

“(S)也不VP”句中,“也不”是常量,“(S)”和“VP”是变量。其中“VP”又是一个关键的变量,对全句的语义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S”指被责怨的对象,在通常情况下会承前省略,所以加括号标注。“(S)也不VP”句在语篇中通常作为一个分句出现,具有述谓功能。

(一)VP的结构特点及其选择倾向性

先来看下面几则例句:

[3]恭喜你呀!你老婆刚刚在医院为你生了个大胖小子,你出去都两年多了,也不回家看看。

[4]时间过得飞快,都十二点半了,老公还没回来,往日此时早已回家了,不知啥事。于是心里一急,埋怨道:回来晚了也不打个电话!

通过分析上述例句及其他语料,可以发现VP具有以下特点:

1.VP基本不能由光杆动词充当,经常是一个复杂形式,如动宾结构、VV或V一V重叠式、修饰语+V、连动结构、动补结构等。在上述几种形式中,最常见的又是VV、V一V重叠式和补语表示小量或短时量的动补结构,即使在其他几种形式中,中心动词也常常是重叠形式。

2.VP的核心动词大部分都是主体为人的自主动作行为动词,常见的有:问、看、扫、歇、休息、教育等。一些非自主动词、抽象动词以及动作主体非人的动词难以进入“(S)也不VP”句式,如:噎、病、忘、昏迷、感冒、当作、漂等。

3.从感情色彩上看,VP的核心动词大都是褒义或中性色彩的词语,而贬义或消极意义的动词,如:混、怨、报复、抱怨、埋怨等,则较难进入“(S)也不VP”句式。

(二)S的选择倾向性及其隐现情况

1.由于“(S)也不VP”句式的整体功能是表达说话人对当事人的责备、埋怨,按照常理,人们责备、埋怨的对象常常是言谈交际场景中的听话人或交际场景之外的第三者,而一般不会是说话者本人。因此,表责怨对象的S经常由第二、第三人称代词或指人名词充当。如:

[5]你只知道妻子,就不知道母亲,你真是一个不孝的儿子,你也不想一想,我是怎样辛辛苦苦把你抚养长大的,现在你……

[6]这竹心也不来个信,东东在美国考上重点中学没有?

2.由于在特定的交际场景中,话轮是依次展开的,在对某人的行为进行责怨之前,当事人在多数情况下已出现在话题范围内,因此“(S)也不VP”句中的S经常承前省略。特别是当责怨对象就是听话人时,S的省略显得更加自然和必要。如:

[7]你逞什么能呀,也不看看自个儿多大岁数了!

(三)“(S)也不VP”责怨句的重音表现

与表客观陈述的“(S)也不VP”句相比,表责怨义的“(S)也不VP”句在重音特征上有明显的不同。在表客观陈述的“(S)也不VP”句中,“也”具有较实在的逻辑连接功能,表示后面的情况与前面相类同,“也”可以承担逻辑重音。而表责怨义的“(S)也不VP”句中,“也”的逻辑连接功能几近全无,与“不”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也”也无法承担逻辑重音。还是以例[1]、[2]为例,重新编号如下:

[8]他不喜欢打篮球,也′不喜欢踢足球。

[9]*教室里这么脏,你也′不打扫打扫。

例[8]中的“也”重读非常自然,而[9]中的“也”如果重读,则全句的逻辑语义显得混乱,无法准确地表达思想。

表责怨义的“(S)也不VP”句中,重音一般都落在核心动词及其重叠式上面,如:

[10]陈贯群扭头看了一下,说:“贵堂弟!光顾过财主了,也不来看看,我。”

二、“(S)也不VP”句的责怨功能

(一)“(S)也不VP”句的格式义

当S和VP符合上节所说的结构及语义限制时,“(S)也不VP”可以看作一个较稳固的构式,具有自己特有的格式义,即:表达说话人对当事人未执行某种按义务应该执行的行为而进行责备和埋怨。如:

[11]昨晚停水了也不通知一下,太不像话了吧,物业是干什么吃的!白给他交物业费了。

例[11]中,按照义务,物业部门在停水之前应该通知住户,而实际上他们没有执行这一行为,可能由此伤害到了说话人的利益和感情,因此说话人对其进行责备、埋怨。

“(S)也不VP”句的格式义可以进一步得到形式上的证明,主要表现在它经常和其他表示不满情绪的词语及语法结构共现,共同表达对特定的人或事物的责怨情绪,如:

[12]小西爸对儿子不满。“就知道吃!也不问问是谁做的!”

[13]这竹心也不来个信,东东在美国考上重点中学没有?

例[12]中在“(S)也不VP”句前直接运用词语形式“不满”来描述说话人当时的心理状态;例[13]中“(S)也不VP”句的主语“竹心”前加近指代词“这”,这种形式——“这(个)+NP”——本身就具有指责义。这些表达“不满”意义的词汇和语法形式的运用,使“(S)也不VP”句的格式义更加显豁。

(二)“(S)也不VP”句责怨义的程度等级

同样是表达对当事人的不满情绪,在程度上可以存在着等级差异,既可以是轻微的抱怨,也可以是严厉的斥责,甚或是由此进一步引发的鄙弃。我们按照责怨语气的程度差异将“(S)也不VP”句分为三类。

1.轻微抱怨义

虽然说话人对当事人未执行某种动作行为感到不满,但是这种不满并未伤及到说话人的感情时,他使用的“(S)也不VP”句的责怨义十分微弱,其更主要的目的不是对当事人进行责怪,而是提醒或催促当事人尽快执行该动作行为。

表达轻微抱怨义的“(S)也不VP”句大都用在气氛比较轻松、愉悦的语境中,可以用“笑”来修饰相应的言语行为,句末可以用语气词“呢”,语调平缓,在书面上可以在句末加问号,“S”甚至可以是表示尊敬的“您”。如:

[14]“咱哥们儿会输吗?也不看看跟谁打仗呢?”司徒聪得意地把手里的牌给我看。

[15]“这我可不能听您的,姜局长!”司机露出一排大牙,笑道,“七八条性命呢。再说,您也不瞧瞧,咱们这是什么车,也就能压那驴车一头!”

2.责备训斥义

当由于当事人未按义务执行某种动作行为从而对说话人的利益、感情造成较大或极大的伤害时,说话人用“(S)也不VP“句就会表达较为强烈的责备甚至训斥的语气。此时,其目的主要是表达不满情绪,而不再是提醒或催促当事人执行该动作行为。

表责备训斥义的“(S)也不VP”句经常与一些表示强烈不满义的词语共现,语调下降,语气生硬,在书面上表现为句末常常用感叹号。如:

[16]县委书记程谓奇喝止说:“田大道,你给我严肃点,也不看看是什么场合!”

3.鄙弃斥骂义

这种语气最强烈,它是由责备训斥义进一步引申发展而来的,并不是直接针对当事人是否执行某种义务行为而表达不满情绪,而是说话人对当事人某一方面的表现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前后句中经常出现对当事人进行贬低的贬义词语。如:

[17]也不瞧瞧自己这副窝囊废的倒霉相儿,哪点儿配?

当然,三种程度等级间的差异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从较弱到较强,再到非常强,这本身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将其分成三类,只是为了更直观地显现“(S)也不VP”句责怨义内部的细微差别。

三、“(S)也不VP”责怨句的语篇特征

“(S)也不VP”责怨句很少单独使用,而是经常与前后文组成一个简短的语篇,在对当事人进行责怨的同时说明具体的原因。通过对183条用例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与“(S)也不VP”句组成语篇、用来说明补充对当事人进行责怨这一言语行为的原因的句子可以从语义上分为两类,即:

A.义务诱发情境

B.负面结果情境

所谓“义务诱发情境”是指句子表达这样一种语义内容:说明一种情况,按照常理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应该执行某种动作行为,即具有某种义务。而所谓“负面结果情境”意思是句子表达的内容是一种违背说话人意愿的结果,而这种结果也是由于当事人未执行相关的义务行为而导致的。在一般情况下,表示“义务诱发情境”的句子总是位于“(S)也不VP”句的前面,而“负面结果情境”则总是位于后面。按照A、B两种语义要素的分布和隐现情况,我们可以将“(S)也不VP”句的语篇构成分为下面四种:

Ⅰ.A+“(S)也不VP”

Ⅱ.“(S)也不VP”+B

Ⅲ.A+“(S)也不VP”+B

Ⅳ.“(S)也不VP”

第Ⅰ种,只有表示“义务诱发情境”的句子与“(S)也不VP”句组成一个语篇。这是“(S)也不VP”句语篇中最常见的一种,在183则用例中有162条,占88.5%。其责怨义的表达机制是:首先说明一种义务诱发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当事人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行为,而实际上他并未履行,这在某种程度上伤及了说话人的利益或感情,因此说话人用“(S)也不VP”句对其进行责怨。如:

[18]小区内杂草丛生,物管也不组织人给拔一下!

例[18]中“小区内杂草丛生”,物业部门有义务去清理,而实际上它并未履行其义务,损害了说话人的利益,因此说话人用“也不组织人给拔一下”来对物业部门的不作为进行责怨。

“义务诱发”句的常规位置是前置于“(S)也不VP”句,这符合语言的相似性原则。但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说话人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可以先说“(S)也不VP”句,然后再补充相应的“义务诱发”句,即A+“(S)也不VP”格式允许有偶现的变式——“(S)也不VP”+A。如:

[19]也不过来帮帮我,这么多箱子,我什么时候搬完!

第Ⅱ种,只有表示“负面结果情境”的句子与“(S)也不VP”句组成一个语篇。①这种格式比较少见,在183则例句中只有12例,占6.5%。这一格式表达责怨义的机制是:按照常理或说话人的意愿,当事人应该在具备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再执行某种行为,从而收到正面的效果,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当事人的不作为导致了对说话人而言的某种负面结果,伤害了说话人的利益或感情,因此他用“(S)也不VP”句对其进行责怨。如:

[20]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了,还拿一大堆工作塞给人家做!

在上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拿一大堆工作塞给人家做”——对说话人而言是某种负面的结果,而这种结果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具备或考虑某种条件、情境而导致的。说话人正是针对这一点对当事人进行责怨。

第Ⅲ种,表示“义务诱发情境”与表示“负面结果情境”的句子同时出现,分别位于“(S)也不VP”句前后,共同组成一个语篇。这种格式非常少见,在183则用例中只有3条。其责怨义的表义机制可以看作上面两种格式的融合。如:

[21]昨晚是学习会,学习完了,那几个姑娘跟小伙子打扑克,剥花生,也不打扫就走了。

例[21]中“那几个姑娘跟小伙子打扑克,剥花生”是“义务诱发情境”句,在这种情境下,当事人有义务打扫卫生,而实际上他们并未履行这一义务;“走了”对说话人来说是一种负面的结果,这种结果也是在当事人未履行相应义务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说话人对当事人的这一不作为行为进行责备。

第Ⅳ种,“(S)也不VP”句都没有紧临的A句和B句出现,单独构成一个责怨语篇。这种格式也非常少见,在我们搜集的例句中只有6条,占3.2%。仔细分析这些例句,我们发现,这些“(S)也不VP”句大都出现在对话情境中,虽然之前的A是零形式,但实际上都可以补出相应的“义务诱发情境”句,如:

[22]志新:你好!您真是太好了……您都有男朋友了吧……

女主持:啊,有了。

志新:哎呀,您怎么也不跟我商量一下儿呀……

上例中“(S)也不VP”句分别根据前文内容扩充为:“您有男朋友了,怎么也不跟我商量一下儿呀”。

综合以上四种格式,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S)也不VP”句在表达责怨功能时,前面都有相应的“义务诱发情境”句,这是“(S)也不VP”责怨句格式义的体现,也是“(S)也不VP”句区别于其他责怨句式之处。

四、结语

严格说来,“(S)也不VP”格式并不是一个专门表达责怨功能的句式,也就是说它不能算作一个纯粹的语法结构形式,它表达责怨义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的语境和语气,因此只能看作一个语用——语义范畴。我们认为,对汉语中这类语用——语义范畴使用规律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前人研究过的其他责怨句式(如:“都是NP”,“这个NP”)都可以看作语用——语义范畴(只有在特定的语境和使用特定的语气才能表达特定的语义功能),其他一些言语行为手段如威胁、赞扬、命令等也都可以寻找其常用的句型、句式,从而建立一个语用——语义范畴体系,深入研究每种言语行为的常用格式有哪些使用规律,如词语的选择、上下文语境以及语气的特点等等,可以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学生对话语的准确理解以及计算机的语篇生成和理解提供重要的参考。

注释:

①有时由于B的形式非常简短,可以与“(S)也不VP”结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紧缩句,中间没有停顿。但是它表达的是两个分句要表达的意思,因此我们在此并未严格区分,仍旧称其为语篇。

标签:;  ;  

一篇关于句子功能研究的专栏(五篇文章)--“(S)不是VP”这句话表达了责备和怨恨的功能_语义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