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信息链角度谈网络信息服务的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角度论文,社会论文,信息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资源,对信息的占有量及信息处理手段的先进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网络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同时也给信息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使之更好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社会信息链角度谈谈网络环境下优化信息服务的几点建议。
1 社会信息链的概念及其构成
1.1 社会信息链的概念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指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裂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由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的链条。这是一种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其中之一就是信息链[1]。 所谓信息链,指的是信息从产生到利用的连续的有机节点。相应的,社会信息链是指有效运转的、系统化的、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信息链。
1.2 社会信息链的构成
社会信息链由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需求构成。其中,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关系为:信息技术是手段,信息资源是目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的关系为:信息资源是手段,信息服务是目的。信息服务是信息资源与信息需求的接口和桥梁,它的社会功能是:利用和开发由信息技术支持的信息资源,包括通信、广播和制品等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信息,为满足社会提高生产力、促进文明进步的信息需求服务[2]。所以,从社会信息链角度来看, 探求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特点及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是完全必要的。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使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信息链的发展。
2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构成及特点
2.1 信息资源的构成
网络信息资源包括正式出版物,如各种数据库、联机杂志和电子杂志、电子版工具书、报纸、专利信息等;半正式出版物,如从各种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企业和商业部门、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的网址或主页上,可以查到通过正式出版物系统无法查到的“灰色”信息;非正式出版的信息,如电子函件、专题讨论小组和论坛、电子会议、电子布告板新闻等[3]。
2.2 信息资源的量与时间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0年1月的统计报告(见《计算机世界》2000.1.17)显示:仅在中国大陆, 目前上网的计算机就有350万台,用户达890万人,网站已有15100多个, 我国国际线路总容量已达351M。可见,因特网的信息存贮量是相当可观的。作为一种广泛的、公开的和对大多数人都有效的交流方式,它可以比已有的任何交流方式更快捷、更直观、更准确地传递信息,信息的时效性极强。
2.3 信息资源的动态性
在因特网上,信息增长极其迅速,信息地址、信息连接、信息内容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信息资源的更迭、消亡无法预测。而且,由于信息发布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任意性,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信息安全和信息质量都不免令人忧虑。
2.4 信息资源的传递与服务
网络信息呈全球化分布结构,信息资源分别分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服务器上,通过Internet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心所欲、方便快捷地从数量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中获取所需信息。
3 网络信息环境中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及特点
3.1 用户信息需求的社会化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日益广泛,图书情报部门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愈来愈难以满足用户开放化的信息需求,使得用户从面向部门的信息需求向面向社会的信息需求模式转变[4]。此外, 信息资源的网络组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用户开放化信息需求的客观环境,也加速了用户信息需求社会化的进程。
3.2 用户信息需求的个人化和专门化
信息需求的社会化是指服务领域的高度拓展,个人化则是对用户服务的针对性。网络环境下,文献数量激增、类型多样,而用户识别与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并没有与之同步增长。此外,文献质量下降与信息冗余的局面依然存在,用户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信息。因此,用户对针对性强的专业化、精品化信息服务的需求日趋迫切。
3.3 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在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时代,各种不同形式信息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概念几乎被引入所有领域。随着用户知识结构的变化,用户对信息类型和信息媒体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
3.4 社会有偿信息服务倍受瞩目
据中国互连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0年1日的统计报告显示,用户认为将来最有希望的网上事业有:网上购物、网络通信、网上学校、网上有偿信息服务等。其中,网上有偿信息服务居第四位。中商网的一份监测分析报告也表明用户阅读收费栏目的时间明显高于免费栏目。这说明只要是实用信息用户是愿意支付一定费用的。
3.5 用户对现代化社会信息服务环境的依赖性增强
网络环境下,光盘检索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日渐普及,文献信息工作人员以本身所受的专门训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建立各种类型的机读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得用户对现代化社会信息服务环境的依赖性逐渐增强[5]。
4 构筑适应社会信息链发展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4.1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服务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查询等信息业务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在网络环境下,文献采集将被网上信息搜索、下载及光盘数据库订购等业务所代替;传统的文献加工处理、存贮等业务将被网络数据库建设、网上查询系统制作及因特网资源重组、深层次开发等业务所代替。显然,传统的信息服务已无法满足用户在新环境下的信息需求,必须构筑适应社会信息链发展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4.2 目前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1)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组织。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资源多以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的形式存在,电子信息资源占主导地位。现有的用于组织管理信息的分类法和主题词表已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网络信息,因此,如何开发新的适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整理的方法和技术,将是图书情报界面临的崭新课题。
(2)信息检准率较低。举个例子来说, 如果想查看有关“船”的信息,登陆雅虎,在搜索窗口上键入一个ship , 竞会出现548 万个与ship有关的网址,用户只能一个一个地依次浏览,从中筛选出极小一部分符合自己要求的内容,信息检准率比较低。
(3)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在网络环境下, 用户及其信息需求日益个人化和专门化,而网上信息泛泛,面孔雷同,许多信息浅尝辄止,有用的、针对性强的特色信息的缺乏问题仍没有解决。
4.3 构筑适应社会信息链发展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1)服务的核心问题。 信息服务最终目的是向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种信息,用户信息需求不仅决定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而且决定了信息服务业务的机制和模式。因此,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核心问题应是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在新环境下的信息需求。
(2)宏观服务体系的构建。第一,在网络建设方面, 应协调图书情报网络与科技、经济专网及其他网络的关系,利用综合优势建设图书情报网络。处于大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网络建设还应立足于科技、经济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开发和深层利用,同时借助于大网络综合优势发展图书情报网络业务[6]。第二,在资源配置方面, 要强化网络条件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实现网络资源配置的优化。应加强国家图书馆、系统中心图书馆、重点高校图书馆、一些专业图书馆及地方综合图书馆和各级情报部门的信息资源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开发网上资源;另一方面,要强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同时要合理布局馆藏,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化书目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第三,在信息服务的管理方面,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知识经济发展中实现网络信息服务的社会管理。在网络信息服务中,既要体现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又要积极开拓市场化服务。这意味着在管理上实行双轨制。其一,对于公益性信息服务,通过网络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其效益体现在用户利用服务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之中,只向用户收取网络通讯费,免收增值业务费;其二,直接面向研究开发业务或市场经济的知识信息服务,进入信息服务市场,实现网络化市场服务的运行机制。
(3)微观服务体系运行设想。首先, 要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一方面要加强用户需求的调研与预测,以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要注重用户信息能力的培养,使用户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其信息需求。此外,还要积极开展用户培训工作,让用户了解各种检索手段、熟悉检索界面、掌握具体操作方法,以消除技术障碍,使用户能准确完全地表述他们的信息需求,由此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其次,应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突出特色服务。因此,图书情报部门应定位于有特色的ICP服务,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 注重信息内容的深度加工,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特色化服务。最后,要积极开展有偿信息服务,开拓信息服务市场。应该积极开拓市场、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信息用户,使之产生名牌效应。我国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市场刚起步,应该抓住机遇,占领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收稿时间]20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