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科学课标中初中化学内容分析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大利亚论文,启示论文,课标论文,初中化学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管理局于2010年颁布了基础年级到10年级(K-10)的科学课程标准,此次作为核心课程的科学课程涵盖了生物、物理、地理与化学4个学科。通过与国际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发现澳大利亚新颁布的科学课标中的化学部分的内容标准有很多创新和特色,厘清并挖掘其中具有启发意义的措施,为我国初中化学教育的发展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澳大利亚科学课标中初中化学内容描述 在新科学课程中,有关7年级到10年级的化学学习内容在科学理解部分得以描述,其中化学部分内容在各年级以条目的形式列出。其中在科学理解部分的学习内容描述如表1所示。 澳大利亚在宏观的内容描述之下都从微观层面(科学理解、科学探究技能、人类科学史)对其内容加以解释,以呈现具体详细的化学内容,这里鉴于篇幅有限暂不列举。本文拟从化学内容标准的编排结构、内容体系、内容深广度3个方面简要探析: 1.内容标准编排结构 从澳大利亚初中化学内容的制定标准上看,可以将其构建的内容标准的编排结构整理成如下的框架,便于分析(见下页图1)。 从内容标准编排结构来看,澳大利亚是将课程内容按照年级层次分为不同的学习内容描述,并依据详细学习内容衍生出对化学科学理解知识、探究技能与人类科学史要求,编排结构较有层次性,体现了对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科学理解方面,涵盖了澳大利亚初中化学学科的系统知识,包括基本原理、概念等。并根据化学知识特点,结合学生已有认知规律,兼顾社会生活的应用与发展来选择组织内容。在科学探究技能方面,明确提出了5种技能:提问和预测、计划和执行、数据信息的分析及过程、评价和交流。在人类科学史方面,具有描述了自然和科学的发展、运用和科学的影响方面的学习内容。澳大利亚将人类科学史纳入学生的学习内容当中,通过不同的学科领域,带领学生了解和熟悉人类科学发展的进程,理解人类对科学的认识过程和影响,这一点在当今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上尤为突出,也是此次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 2.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是学校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而课程目标的制定又要参考社会发展对个体素质的要求,所以初中化学课程内容是在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要的过程中得以改革和优化的。化学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课程内容是由简单的“物质”到复杂的“化学反应”;既有基础知识的内容,又注重对学生7种能力与融入跨文化课程主题的培养。以9年级涉及的部分化学反应的内容标准为例(见表2)。 在详细内容方面,一般包括3~5条的具体学习内容,并且多以识别、理解、描述、调查等认知性动词开头,要求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认知水平,并列出具体的学习内容。例如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化学性质会影响到它的用途,以物质的易燃性和腐蚀性为例,明确了具体的学习内容。 在能力培养方面,彰显了澳大利亚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早在2008年颁布的《墨尔本宣言》就指出课程要明确考虑关键能力的问题,关键能力是对知识、技能、行为的集成、重组和整合,通过课程学习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2010年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管理局颁布科学课标,包含7种关键能力,即:读写能力、算术能力、信息与通讯技术能力、批判和创造性思考能力、个人和社会能力、道德品行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这些能力在各个学习领域的详细内容中,根据内容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能力要求,每个内容一般涉及1~3个关键能力。具体关键能力的提出,不仅让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更为聚焦,也为学生具体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较强的操作性。 在跨文化课程主题方面,澳大利亚提出了3个主题:原住民的历史和文化、澳大利亚与亚洲国家的交往、可持续发展,以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学习原住民的历史与文化彰显了澳大利亚对本地文化的尊重;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彰显了综合国力提升的软实力,澳大利亚与亚洲国家的交往可以帮助年轻人了解澳大利亚与亚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使命感,通过对化学学科内各系统要素或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理解化学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国家层面的一个实践范例。 3.内容深广度 从澳大利亚科学课程中有关初中化学部分的内容描述分析,主要有9大主题:混合物、物质的性质、微粒、化学变化、原子与原子核、化学反应、燃烧和酸的反应、元素周期表、化学与生活生产。各学年重点有所差异,伴随学生身心逐渐成熟,内容也在向纵深发展。例如,在8年级的时候要求学生“认识到元素和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而到了9年级则是“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课程内容深广度的研究是在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与碰撞中总结升华的,这里拟与我国对比,探析其课程内容的深广度。 二、中澳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对比分析 1.中澳初中化学内容标准编排结构对比分析 首先,从两地对初中化学内容标准的编排结构来看,均采用三级模式,即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而成。其次,由于两地学制及课程设置的差异,我国初中阶段是三年义务教育,而澳大利亚则是四年,直至10年级初中毕业。我国是在初中阶段的九年级开始独立设置化学课程,而澳大利亚从基础年级就开始设置涵盖化学、生物、地理、物理的科学课程,直至高中阶段化学才独立成为一门分科课程。所以,我国的化学课程内容标准是按照学习主题进行分类,并在每个二级学习主题下都从“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课程内容加以说明,“标准”是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后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活动与探究建议”是对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所要进行的探究活动的建议与要求。而澳大利亚则是在学年基础上依据学生认知规律与已有经验编排课程内容,并从科学理解、科学探究技能、人类科学史三个方面详细概述内容。最后,基于对两地的分析比较,澳大利亚在内容标准编排结构较优于我国之处在于提出了对人类科学史的学习。 2.中澳初中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对比分析 内容体系即指若干内容相互联系的系统而构成的一个有育人功能的有机整体。首先,从化学学科内容整体体系来看,两地初中化学内容以简单的化学物质学习开始,以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发展结束,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内容选择,符合化学学科内容自身的逻辑体系。然而我国在学习化学物质之前,专章列出学生应学习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知识技能。其次,从课程目标来看,澳大利亚在学习领域、一般能力与跨文化课程主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理解、科学探究技能、人类科学史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形式,在三维目标的每一维度上都涵盖了本课程内容在学习领域、一般能力上的具体要求,跨文化课程主题则视具体学习内容而定。依此框架构建的课程内容体系势必要比我国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指引下构建其课程内容体系要健全,而且也为评估学生提供了重要的抓手。从上述对比分析得知,澳大利亚的具体化学内容是在学习领域、一般能力、跨文化课程主题的指引下,基于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进行建构的,与我国相比具体内容的描述上更为具体详细,更易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评估聚焦。 3.中澳初中化学课程内容深广度对比分析 课程内容广度(横向)即课程内容知识量的多少,指课程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的广泛程度。本文就从课程内容——主题这一层面对两地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广度作一对比分析,主要是比较两地课程主题的领域与范围,拟采用量化方法检验总体广度差异。 从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主题领域来看,澳大利亚没有中国的广泛,具体表现在科学探究上,中国专章列出科学探究以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从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来看,以元素周期表为例,中国仅涉及一个具体学习内容即“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而澳大利亚在8年级要求“定位元素周期表”,在10年级单列为一个学习主题具体探讨元素周期表,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其课程内容范围的广泛性。 课程内容深度(纵向)即课程内容知识的难易程度。本文选取化学反应这一学习内容,在中国这一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大约有5个,澳大利亚则有7个。首先在知识点个数的横向比较上就比中国要多,其次就是澳大利亚有关化学反应的内容中增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而这一内容我国是在高一年级的必修2中第二章第三节才出现,因此在课程内容的深度上我国不及澳大利亚,当然这极有可能与澳大利亚自F年级开始就学习化学有关。 三、对我国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启示 1.内容编排上,突出学科“科学史”的教育 澳大利亚在内容编排结构上明确提出了在人类科学史方面的内容要求,这是因为“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史”的教育是以历史上的真实史料为依据,通过讲述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过程来揭示事情的真相,科学史的教育包括名人轶事、重大的科学突破等,通过向人们阐述科学发展的历程及科学家们探究时所具备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本质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品质。 我国化学史教育以丁绪贤老先生在北京大学首开化学史课程为开端,经历“文革”时的“销匿”期,改革开放的“建构”期,新课改后我国的化学史教育逐步进入了“繁荣”期。透过对教材内容的统计,我国的化学史教育多集中于介绍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化学科学发展中的物质制备与应用,而学生对科学发展过程假说的提出、探究实验的开展、不同理论学说的碰撞及科学家思想观念的变化无从知晓,很难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就使化学史教育的功能偏失,而澳大利亚的人类科学史教育则是基于现代科学本质观的视角下,将HPS教育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科学的本质,进而使科学史教育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理解科学事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史的功能。鉴于此,我国初中阶段的化学内容在化学史方面的素材应体现当代科学本质观。 2.内容体系上,注重相关学科融合 澳大利亚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包括:化学、生物、地理、物理,是一门相互融合的综合课程。在内容描述中,除了在学科领域分别描述详细内容,在科学技能与人类科学史方面也是融合表述的。并且在跨文化课程主题上,各学科领域的内容都有对链接到其他学科领域的内容说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不仅充分体现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的设计思路,也有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但我国初中阶段在学科融合方面做得还不够,特别是相互关联较大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呈现分散状态,不利于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提升,不利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内容深广度上,适当分化课程内容 澳大利亚化学内容的学习从F年级就已经开始,所以其在课程内容深广度上与我国的差异就不难理解。我国在九年级开始单独设置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任务重,其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也正处于探索阶段,外加中考的升学压力,他们很难从整体上体会化学课程的丰富多彩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从现实境况来看,不少研究者从初高中化学课程衔接方面来探讨初中化学课程,并指出“高中化学教科书起点高”“六大部分具体内容衔接出现问题”等问题。根据对几所小学与初中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发现小学阶段开设有科学课程,初中阶段则是在九年级首开化学课程,于是学生就出现了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九年级化学课程内容学习上的断层现象。依据学科的开设和设置学段的相关理论,从七年级就开始让学生了解甚至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伴随学生认知发展,逐步加深课程难度,不仅符合学生已有认知经验,也可以适当减轻学生应对中考的压力,以更好地与高一化学课程内容相衔接。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初中化学内容分析及启示_科学论文
澳大利亚科学课程标准初中化学内容分析及启示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