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心理学择偶心理机制假设的跨文化检验——以天津、Boston两地征婚启事的内容分析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津论文,为例论文,启事论文,两地论文,心理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心理学家们一般通过三种方式研究它:自我报告、国家公开的婚姻统计资料和报纸杂志上的择偶启事[1]。其中,择偶启事作为研究人类择偶心理标准与机制的“天然材料”,为心理学家提供了最为便利而又丰富真实的资源。而有关西方择偶启事的研究历史与进展,作为“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中美择偶标准差异”研究项目的第一阶段成果,《西方有关择偶启事的研究和论争》一文已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2]。简言之,西方的研究主要以进化心理学和社会学习这两种理论视角作为其研究支撑点。 进化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为了将自身基因成功地遗传下去,男女针对择偶的偏好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模块化心理机制,女性征婚者总是寻找能够提供资源并且有精力照顾孩子的男性,而男性征婚者则会寻找具有多育潜力的伴侣,由于女性多育和健康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年轻和吸引力,因此男性征婚者更关注年龄、外貌特征等方面的信息[3];而社会学习理论者则持“白板(Blank Slate)”隐喻假设,认为人类的天性就像白板,无所谓先天的心理择偶机制,男性寻找年轻、有吸引力的女性,女性寻找年龄大一些的、有经济保障的男性,这些都只是后天社会化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文化之间会存在择偶标准上明显的、甚至是“质”的差别[4]。
进化心理学者非常重视其理论的普遍解释力,因而相当关注不同文化对其理论假设的验证,并用以反驳以社会学习论为代表的文化论者。David Buss就曾对进化心理学的择偶机制假说,在37种不同文化下进行过验证性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证明[5]。而本文则试图以中国天津和美国Boston两地涵盖未婚、已婚,老中青各年龄段的800余例征婚启事作为研究样本,对中美两地择偶标准的异同做定量和定性探讨,进一步为进化心理学与社会学习理论之争提供新的数据与思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天津样本来自天津当地较有影响力的两份日报《今晚报》和《每日新报》上的“征婚启事”栏内容,资料收集期限为:2004年1月初至2004年5月底。本研究的Boston样本来自美国Boston当地发行量较大的《Boston环球报》(Boston Globe Newspaper)和《Boston 先驱报》(Boston Herald Newspaper)中的“个人广告(personal advertisement)”栏目。在美国,“个人广告”包括征婚启事、约会征友启事以及同性恋征友启事等,这里我们只选取了其中明确宣称自己是寻求“严肃异性关系(serious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或“承诺性异性关系(committed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的个人广告,即征婚广告,作为本研究的样本。Boston研究样本的收集起止时间约为2003年12中旬至2004年4月底。收集起来的天津样本和Boston样本都分别经过系统抽样,最终天津样本共计404例,年龄最小22岁,年龄最大80岁,其中天津男性样本182例,天津女性样本222例;Boston样本共计432例,年龄最小19岁,年龄最大63岁,其中Boston男性样本182例,Boston女性样本250例。
2.2 研究工具
统计工具主要使用SPSS 12.0。
2.3 研究方法
鉴于以往研究指标分类体系缺乏科学规范,较为混乱,不便于相互间比较,因此直接将征婚者对自身状况的描述语及对配偶的要求语作为记录单位,频数作为点算体系进行统计,不做先期分类,并只取各自前15项描述语、要求语进行统计分析。另外,由于数据量庞大、分工录入,天津、Boston两地征婚启事形式上差异较大(例如Boston报纸在年龄、性别、身高等项目上存在引导项)等原因,研究者为天津、Boston征婚启事样本建立两个独立的数据库,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而中美两地样本之间只做结论性比较,不做相互间显著性差异分析。
本研究首先对天津和Boston两地的征婚启事样本中的征婚者自我描述语以及未来配偶要求描述语进行性别、国别比较分析;其次以性别、年龄段作为前提分类变量,对两地不同性别、年龄的征婚者的未来配偶年龄偏好进行异同比较。
3 研究结果
3.1 天津、Boston两地征婚者的自我描述语
3.1.1 天津男女征婚者自我描述语 在天津男性征婚启事中,出现频率占据前15位的自我描述语依次为:年龄、婚姻史、身高、职业、学历、“相貌好”“有住房”“身体健康”“经济条件优”“品行好”“有/无子女”“工作稳定”“无不良嗜好”“责任心强”“重情义”;而在天津女性征婚启事中,出现频率占据前15位的自我描述语依次为:年龄、婚姻史、身高、职业、学历、“相貌好”“善良”“气质好”“有/无子女”“品行好”“温柔”“身材好”“有住房”“身体健康”“家境好”。表1、表2内容分别为天津男女征婚者各自前15项自我描述语中的相同项、差异项及相同项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
表1 天津男、女征婚者各自前15项中皆出现的自我描述语差异比较(%)
性别 年龄
婚姻史 身高
职业学历 相貌好 有住房
身体健康
品行好 有/无孩子
男(n=182) 100
100
96.70
81.32
62.09 62.09 58.79
43.41
32.97 30.77
女(n=222) 99.55 99.10 91.44
66.22
64.86 58.56 16.67
13.96
25.68 33.33
χ[2] 0.822 1.648 4.770[*] 11.579[***] 0.333 0.520 77.364[***] 43.754[***] 2.584 0.301
注;*p<0.05 **<0.01 ***<0.001,下表同
表2 前15项中天津男、女征婚者彼此单独出现的自我描述语(%)
男性(n=182) 女性(n=222)
经济条件优 工作稳定 无不良嗜好 有责任心 重情 善良 气质好 温柔 身材好 家境好
39.01
21.98
17.58
17.03
14.29 37.84 36.04 22.97 22.07 13.51
3.1.2 Boston男女征婚者自我描述语 在Boston男性征婚启事中,出现频率占据前15位的自我描述语依次为:年龄、身高、学历、种族、婚姻史、职业、业余爱好、宗教信仰、“聪慧”“经济条件优”“热爱运动”“友好”“有幽默感”“热爱生活”“富于艺术气息”;在Boston女性征婚启事中,出现频率占据前15位的自我描述语内容依次为:年龄、身高、学历、种族、婚姻史、业余爱好、宗教信仰、职业、“友好”“身材好”“聪慧”“幽默感”“热爱运动”“热爱生活”“富于艺术气息”。Boston男女征婚者各自前15项自我描述语中的相同项、差异项及相同项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分别如表3、4所示。
表3 Boston 男女征婚者各自前15项中皆出现的自我描述语差异比较(%)
性别
年龄 身高 学历
种族 婚姻史 职业
业余
宗教
聪慧
爱运动
友好
幽默感 热爱
有艺术
爱好
信仰 生活
气息
男(n=182)100 100 98.90 94.51 92.31 89.01
73.63
73.63 63.74 54.95
50.55
47.25 38.46 31.87
女(n=250)100 100 98.40 97.60 95.20 76.80
95.20
80.80 60.00 39.20
66.40
50.14 28.00 27.20
χ[2] 0.193 2.828 1.558 10.614[***]40.987[***]3.136 0.621 10.517[**]11.001[***]0.417 5.262[*]1.111
表4 前15项中Boston 男、女征婚者彼此单独出现的自我描述语(%)
有经济保障
身材好
男性(n=182) 54.95
女性(n=250) 64.40
3.2 天津、Boston两地征婚者对未来配偶的要求描述语
3.2.1 天津男女征婚者对未来配偶的要求描述语 在天津男性征婚者启事中,对其未来异性配偶的要求描述语频率占据前15位的依次为:年龄、“相貌好”“善良”婚姻史、身高、“品行好”“身体健康”“温柔”、学历、“工作稳定”“贤惠”“无子女”“综合素质高”“身材好”“爱家”;在天津女性征婚者启事中,对其未来异性配偶的要求描述语频次占前15位的依次为:年龄、“经济条件优”、身高、学历、“有住房”、婚姻史、“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品行好”“身体健康”“工作稳定”“爱家”“事业有成”“有进取心”“相貌好”。天津男女征婚者各自前15项配偶要求描述语中的男女相同项、差异项及相同项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5、6所示。
表5 天津男女征婚者各自前15项中皆出现的配偶要求描述语差异比较(%)
性别
年龄 相貌好
婚姻史 身高
品行好 身体健康 学历 有能力
工作稳定
爱家
男性要求(n=182)51.10 40.66
32.97 26.92
22.53 22.53
18.68 9.8915.93
8.24
女性要求(n=222)54.95 13.96
25.23 39.19
22.52 21.62
29.28 24.77
18.92
15.77
χ[2]
0.597 37.052[***] 2.928 6.728[**] 0.000 0.048
6.072[*]14.967[***]0.615
5.221[*]
表6
前15项中天津男、女征婚者彼此单独出现的配偶要求描述语(%)
男性(n=182)
女性(n=222)
善良 温柔 贤惠 无子女 身材好
经济基础 有住房 有责任心 事业有成 有进取心
33.52 19.32 12.64 9.89
9.89
42.34
28.38 24.32
15.32
14.41
3.2.2 Boston男女征婚者对未来配偶的要求描述语 在Boston男性征婚者启事中,对其未来异性配偶的要求描述语频次占前15位的依次为:年龄、身高、学历、共享的业余爱好、民族、“有幽默感”“身材好”“聪慧”“经济独立”“善交流”“诚实”、婚姻史、“热爱生活”、“相貌好”、“热爱运动”。在Boston女性征婚者启事中,对其未来异性配偶的要求描述语频次占前15位的依次为:年龄、身高、学历、民族、“有幽默感”、“有经济保障”、婚姻史、宗教信仰、共享的业余爱好、“聪慧”、“善交流”、职业、“爱好运动”“热爱生活”“诚实”。Boston男女征婚者各自前15项配偶要求描述语中的男女相同项、差异项及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7、8所示。
表7 Boston 男女征婚者各自前15项中皆出现的配偶要求描述语差异比较(%)
性别
年龄 身高 学历共享的业 种族有幽默感 聪慧
善交流 诚实 婚姻史
热爱生活
爱运动
余爱好
男性要求(n=182)100 80.22 57.14
47.25
45.05
38.46
23.08
23.08 19.78 18.68
17.58
16.48
女性要求(n=250)98.40 80.00 80.00
35.20
66.40
64.80
35.20
26.40 20.00 37.60
20.00
21.60
χ[2]
2.939 0.003 26.391[***] 6.361[*] 24.077[***] 29.387[***] 7.358[***] 0.620 0.003 18.080[***] 0.400
1.760
表8 前15项中Boston男、女征婚者彼此单独出现的配偶要求描述语(%)
男性(n=182)
女性(n=250)
相貌好
经济独立
身材好
有经济保障
宗教信仰
职业
26.37
23.08
16.48
39.20 36.80
21.77
3.3 天津、Boston两地征婚者对未来配偶的年龄要求
对未来配偶年龄要求问题可以具体分为“是否对未来配偶提出了明确的年龄要求”以及“要求对方的具体年龄范围”两个问题,而后者又可具体划分三个变量:对方的年龄上限值(征婚者自身年龄-可接受的未来配偶年龄最大值)、对方的年龄下限值(征婚者自身年龄-可接受的未来配偶年龄最小值)以及择偶年龄空间值(对方的年龄下限值-对方的年龄上限值)。
3.3.1 天津、Boston征婚者对未来配偶年龄要求的总体特点 总体而言,天津征婚者中51.10%的男性对未来异性配偶的年龄做出明确要求,未来配偶的平均年龄范围为:(自身年龄-8.91岁)~(自身年龄-2.94岁),他们的平均择偶年龄空间值为:[-2.94-(-8.91)]=5.97岁;天津征婚者中54.95%的女性对未来配偶的年龄做出明确要求,未来配偶平均年龄范围为:(自身年龄+1.84岁)~(自身年龄+8.57岁),天津女性平均择偶年龄空间值为:[8.57-1.84]=6.73岁。
而Boston征婚者中100%的男性对未来配偶的年龄做出了明确要求(报纸存在引导项),而未来配偶平均年龄范围为:(自身年龄-9.98岁)~(自身年龄+2.18岁),Boston男性平均择偶年龄空间值为:[2.18-(-9.98)]=12.16;Boston征婚者中98.40%的女性对未来配偶的年龄做出了明确要求,未来配偶平均年龄范围为:(自身年龄-2.33岁)~(自身年龄+8.54岁),Boston女性平均择偶年龄空间值为:[8.54-(-2.33)]=10.87。
3.3.2 天津、Boston征婚者对未来异性配偶年龄要求的年龄段特征 对征婚者进行年龄段分析,是西方征婚启事研究者的常用手段。本研究的年龄段划分以Kenrick[6] 和Campos等人[7] 的经典性研究为准,以10年为一个年龄段,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四个年龄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Boston样本中有10名19岁征婚者,其中男性4名,女性6名,为与Kenrick和Campos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包括20岁以下样本)进行严格比较,故下面进行统计分析的Boston总样本中不包括这几个样本。
表9 天津征婚对未来异性配偶年龄做明确要求的年龄段特点(%)
性别 n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 χ[2](df=3)
男性 182 50.00
50.65
44.44
58.97
1.627
女性 221 69.23
49.15
40.38
60.00
11.082[*]
χ[2](df=1)
3.262
0.030
0.144
0.009
表9中除了天津女性在年龄段上存在差异,天津男女间以及天津男性在年龄段上都不存在年龄要求比例上的显著差异。由于Boston在年龄自我描述和对方年龄要求上存在引导项,所以做出明确要求的比例相当大,因此省略掉其各年龄段的年龄要求百分比表。
表10 各个年龄段上天津男女征婚者要求的对方年龄上、下限值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 F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 F
男性要求对方 0.36
-1.23
-5.14
-7.11 14.456[***] 女性要求对方
6.64
9.84
9.35
9.52
5.029[**]
年龄上限值年龄上限值
男性要求对方 0 -8.43
-9.00
-11.00 3.267[*]
女性要求对方 1.18
2.29
1.63
2.73
0.771
年龄下限值年龄下限值
如表10所示,天津男性的未来配偶年龄上限、下限值都会随年龄增加而减小,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天津男性的年龄上限值与下限值在各个年龄段上分别都存在显著差异,再经过LSD法多重比较后发现,年龄上限值呈随年龄段增加而显著减小的变化方向,下限值减小虽不显著,但却存在这一趋势,这说明天津男性年龄越大就趋于寻找更加年轻的女性;而天津女性只有年龄上限值在各年龄段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经过LSD法多重比较后发现只有20~29岁上的年龄上限值与其他年龄段上限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年龄段上限值彼此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天津女性对未来配偶的年龄上限、下限值要求都较稳定,不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显著变化。
表11 各个年龄段上Boston男女征婚者要求的对方年龄上、下限值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 F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 F
男性要求对方 4.14
2.67
-0.29
1.30
5.827[**] 女性要求对方 8.06
9.49
8.29
7.92
1.709
年龄上限值
年龄上限值
男性要求对方 -5.64
-9.44
-13.62
-13.80 28.176[***] 女性要求对方 -0.59
-3.15
-5.29
-2.85 28.234[**]
年龄下限值
年龄下限值
如表11所示,Boston男性在50岁前,年龄上限、下限值都随年龄段增加而减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Boston男性的年龄上限值与下限值在各个年龄段上分别都存在显著差异,再经过LSD法多重比较后发现,20~29岁、30~39岁与40~49岁这三个年龄段中任意两者的年龄下限值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年龄上限值呈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减小的变化趋势,这基本说明Boston男性年龄越大就趋于寻找更加年轻的女性;而Boston女性只有年龄下限值在各个年龄段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经过LSD法多重比较后,各年龄段年龄下限值之间显著差异很小,且变化无明显方向。这与天津女性类似,说明Boston女性对未来配偶的年龄上限、下限值要求也都较稳定,不随年龄增长而很显著的变化。
4 分析与讨论
4.1 自我描述语部分
无论在天津抑或是在Boston,不管对于男性还是女性,征婚者都极为重视自身年龄、身高、学历、婚姻史和职业这些个人条件。这其中,天津男性会较女性更多地展示自己的身高和职业;而Boston的男性则更多地展示自己的职业。另外,天津和Boston的男性较女性而言,都有明确自身经济条件的描述语,如天津为“经济条件优”、Boston为“有经济保障”;而天津和Boston的女性较男性而言,都有直接描述自身体型的描述语“身材好”。以上说明,相比女性,天津和Boston的男性征婚者更重视展示自身的职业、经济状况;而天津和Boston的女性征婚者则更重视身材上的自我展示。
较Boston的征婚者,天津的男女征婚者会强调自身“相貌好”“有住房”“身体健康”“品行好”“有/无孩子”。其中就“相貌好”而言,一方面说明天津的征婚者较Boston征婚者重视自身的外貌信息,另一方面说明天津男性也具有“为乐己者容”的意识,相比以往单单强调女性容貌的社会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另外,由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福利分房取消以及核心家庭的普遍化,家庭的物质外壳——“住房”已然成为人们征婚时的重要考虑条件[8]。其次,有无孩子作为未来婚姻经济负担的重要指标,也是天津男女在择偶时重点考虑的现实问题; 而身体健康与否之所以被天津男女征婚者更为强调,是因为中国人可能较美国人更强调婚姻缔结的永久性,即希望能和配偶白头偕老、共度一生,而身体健康自然是这一婚姻素愿是否可行的重要指标。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天津男女征婚者为什么会较Boston征婚者更强调品行的好坏,这也是男女双方同时在向潜在配偶展示自己对于未来婚姻缔结关系的“承诺”。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住房”“身体健康”“品行好”这几个自我描述语频次上,天津男性都显著高于天津女性,这说明在男女日趋平等、独立的现代中国社会,男性仍然是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主导方。
相对于Boston男女以及天津女性,天津男性还会强调自己“工作稳定”“无不良嗜好”“有责任心”“重情”等,这再一次表明中国男性在婚姻关系的经济支持和承诺维持上的主导地位;而天津女性则强调自身“善良”“气质好”“温柔”“家境好”等,这提示我们中国女性对传统性别角色模式依然认同较高。
而在Boston男女征婚者眼中,他们则更重视展示自身的种族和宗教信仰,以及“业余爱好”“热爱运动”“热爱生活”“有艺术气息”和“聪明”“有幽默感”等更具精神性或“享乐性”的个人特质。相比天津男女征婚者,现实的经济条件在他们眼中,好像并不重要,或者更准确地说,在经济条件普遍优越的美国Boston,男女双方的基本经济条件并不是决定婚姻生活幸福和稳固与否的首要条件。另外,Boston男女征婚者在自我描述上的相似颇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人的性别角色模式较中国人更趋“中性化”。
4.2 配偶要求语部分
与自我描述语相对应的是,年龄、身高、学历和婚姻史也是天津、Boston男女征婚者所共同关心的未来配偶条件。其中相比重要性而言,天津征婚者更强调对方的婚姻史,Boston征婚者更强调对方的学历;相比男女差异而言,天津女性较天津男性更关注对方的身高,Boston女性较Boston男性更关注对方的学历和婚姻史。
除此之外,天津和Boston的男性征婚者都更希望未来配偶在外貌或身材上更加出色,其中,天津男性更关注相貌、Boston男性更关注身材。天津和Boston的女性则更希望对方“经济条件优”或“有经济保障”,其中天津女性征婚者表现得更为强烈,她们不仅希望对方具备“经济条件优”“工作稳定”“事业有成”“有住房”等显性经济条件外,还特别希望她们的未来配偶能具备“有能力”、“有进取心”这样的隐形经济条件,这说明男性依然是婚姻生活中经济负担的主要承受者,而在中国尤为明显。另外,天津女性还非常看重对方对未来婚姻关系的承诺,例如她们更强调对方应具有“责任心”“品行好”“爱家”等特质。
在天津男性眼中,理想的异性配偶一方面要外貌和身材姣好,另一方面则强调她们要“善良”“温柔”“贤惠”“爱家”。这说明中国男性对传统女性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依然较高。除此以外,天津男性征婚者还会要求对方“工作稳定”“无子女”“综合素质高”,这并非是要把未来婚姻生活的经济主角推让给女性,而是希望未来女性配偶能尽量分担点或减少一些他们身上的家庭经济重担。最后,“身体健康”再一次成为天津男女征婚者共同关心的配偶条件。
相比之下,Boston的女性除了强调了一下对方要有一定经济保障外,较天津女性更重视对方在种族、宗教信仰等条件上与自身的契合,以及偏好精神性、“享乐性”的个性品质,诸如有“幽默感”“聪慧”“善交流”“热爱生活”“热爱运动”以及和自己有“共享的业余爱好”等等。而Boston的男性征婚者,他们确实会较女性更在乎对方的相貌、身材,但这些并不是他们眼中最重要的择偶条件,他们重视的特质有如Boston的女征婚者们一样,更看重男女双方价值观的相互契合以及夫妻双方能否一起快乐地享受生活。
4.3 天津、Boston两地征婚者对未来配偶的年龄要求
首先,无论是总体而言,还是在具体的年龄段上,Boston征婚者对未来配偶的年龄上、下限差值范围都较天津征婚者大。与天津征婚者相比,Boston男性普遍可以接受比自己年龄大的配偶,Boston女性普遍可以接受比自己年龄小的配偶,也就是说,在潜在异性配偶年龄上,Boston征婚者比天津征婚者的平均择偶年龄空间大。
其次,天津和Boston的男性征婚者对未来配偶年龄的上、下限差值要求都随征婚者自身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其中只有在Boston 50岁以上男性征婚者区间上,产生了一点趋势变异),也就是说,男性年龄越大,就会更大程度地倾向于找比自己小的女性;而天津与Boston 两地女性征婚者虽然都倾向于寻找比自己大的配偶,但对未来配偶的年龄上下限差值范围要求随年龄段变化波动皆不大,且无明显规律性趋势变化。这与美国[6,9]、英国[10]、巴西[7] 等国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表9中的数据:到了50岁以上,天津的男、女征婚者对配偶的年龄要求比例都会发生陡增,较40~49岁年龄段男性,50岁以上男性对配偶的明确年龄要求比例增加了14.53%,而天津女性的要求比例则增加了19.62%。这可能是由于50岁以上的天津征婚者已步入中年后期或进入老年期,此时他们和配偶的身体健康与否关系到了生活是否拮据,毕竟医疗费用对中国人而言还是一笔相当大的生活开支,因而天津人在征婚中,会对其寻找的异性配偶的身体状况变得格外注意,希望对方身体健康,而年龄恰恰是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点也确实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各年龄段,天津男、女性征婚者对未来异性配偶“身体健康”的明确要求比例而得到佐证,如表12所示,50岁以上的天津男女征婚者较其他年龄组征婚者的要求比例确实明显高很多。
表12 天津男女征婚者对未来配偶“身体健康”与否的明确要求(%)
性别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
男(n=182)10.00
22.08
22.22
33.33
女(n=222)13.85
20.34
17.31
40.00
4.4 总的讨论
通过对天津和Boston征婚启事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天津与Boston两地具有以下几点择偶标准的异同之处:
第一,男性总是更关注未来异性配偶的相貌、身材特征等方面的信息,而女性总是寻找能够提供经济资源和承诺的男性,这与以往一些进化心理学者的相关研究结论相吻合[11~14];但天津男、女征婚者在这两方面较Boston征婚者都表现得更为明显;
第二,男性年龄越大,就会更大程度地倾向于寻找比自己小的女性,而女性则较稳定;
第三,Boston人的配偶选择年龄空间较天津人大;
第四,天津征婚者相当重视针对婚姻关系的承诺性个性心理特质,而Boston征婚者则更加关注精神性、“享乐性”的个性心理特质;
第一、二条似乎支持了进化心理学有关择偶心理机制的理论假设,以及以往研究结论;但第三、四条结论则提示我们:中美之间在择偶标准上,确实存在着性别偏好程度与内容上的文化差异。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存在“普适人性(universal human nature)”——尤其是在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方面——不认为不同文化中的人的心理机制存在质的差异,所谓的心理机制的文化差异不过是人类普遍心理机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选择性激活”(selectively activated),它只是“量”的差别而非“质”的差异[15]。而且这种激活也非由“文化”自身所决定,而是不同文化所指涉的不同生存环境,尤其是自然生态环境所最终决定的,例如进化心理学家曾以病原体(pathogens)的生态学分布为由,对“美丽迷思(beauty myth)”现象——不同文化下的男性对女性外貌的重视程度会有所不同——进行过独特的理论解释,并获得初步验证[16]。因此,进化心理学者认为,以社会学习论为代表的文化论者对诸如择偶性别差异的文化变化解释,实质上只是一种“描述(description)”,而非真正的“因果性解释(causal explanation)”,而普适人性才是揭示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真正因果性解释,进而David Buss等人否认将生物性与文化性对立起来的二分法则,认为进化心理学可以弥合、整合二者的分裂,并最终寻找到普适人性[15]。
本研究无意于就此断然支持或者否定以上任一理论,而只是希望为进化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之争与其各自的发展提供新的数据与思考。但不容否认的是,迄今为止,进化心理学对很多心理机制的文化性差异还未拿出十分令人信服的解释,因为它还远未成熟。
标签:征婚启事论文; 心理学论文; 进化心理学论文; 美国征婚论文; 天津历史论文; 男女婚姻论文; 老年征婚论文; 女性征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