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
摘要:在石油钻井工程中,涉及到的HSE风险因素越来越多,且各因素间存在盘根错节的复杂关联,对生产过程中各方涉及到的各种HSE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提出处理办法,形成跟随工程进度全面动态实行的有效的HSE风险管理方案,在实行过程中不断改进HSE管理绩效,以此来达到降低成本、扩大效益的目的,是钻井工程HSE风险管理的关键内容。
关键词:钻井工程 HSE 风险识别 评价模式
引言
钻井工程是油气勘探和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包括打造各种地质井、参数井、预探井等探井和采油井、采气井、注水井、调整井、观察井、扩边井等开发井。现阶段我国石油钻井技术水平经过长期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日益复杂、先进的钻井技术装备系统和庞大的、分工明确钻井专业技术队伍。在钻井工程的生产组织过程中,钻井公司在其他专业协作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分工协作、协同施工,以一定的工艺工序逐步推进,共同完成钻进工程。钻井工程的作业过程是一个综合性强、各专业配合的系统工程,因此在项目管理中涉及到的HSE风险因素也越来越多,各因素间也必然存在盘根错节的复杂关联,而因单个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也因这种连带关系而不断扩大。对生产过程中各方涉及到的各种HSE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提出处理办法,形成跟随工程进度全面动态实行的有效的HSE风险管理方案,在实行过程中不断改进HSE管理绩效,以此来达到降低成本、扩大效益的目的,是钻井工程HSE风险管理的关键内容。
钻井工程HSE管理的危害识别
识别各种HSE风险是钻井工程HSE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要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研究各种风险的性质、程度以及引发事故的条件和后果,经过科学研判,为制定风险控制方案提供全面、具体、可靠的依据基础。
在对我国多年来钻井工程中发生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时发现,造成人员死亡数量最多的的事故类型依次是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空坠落和触电事故。而造成这五种人员死亡事故的原因中违章作业居首位,其次是安全防护装备的配备缺乏和使用上存在缺陷等;事故发生的作业进程则是正常钻进过程发生事故最多,检修和设备保养作业排第二,安装设备以及拆卸钻具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也占到一定比例;发生事故的作业部位则分别是钻台、钻台前场地和泵房;事故有关的设备第一是电动或气动小绞车,然后是绞车、泥浆泵、吊绳等。综合分析,钻井工程中的HSE事故的发生主要存在设备、人员、环境和管理上的各种因素,并且各因素间相互影响,设备间的影响、人员间的影响都存在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
HSE危害识别就是要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中获得的各种信息、方法、措施来推测、确认产生风险的主体、客体及转化条件。首先要确定风险主体及其现状,包括其性能、与各部分的联系,找出其弱点,并动态跟踪判断。其次要对风险客体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风险客体会有多个,了解主体和客体间的关联,深入分析风险因素;第三要了解各种外部环境因素,风险的产生不仅存在于主、客体之间,他们所处的环境变化对诱发风险会产生必然的影响;最后,就是要全面分析、综合论证,从主体和客体间千丝万缕的关联中寻找出有害的因素,评估并对有害因素按危害层次进行分类,以确定不同等级的防控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具体钻井工程实施过程中的HSE危害识别依据HSE事故分析数据,重点侧重于以下几方面因素:设备设施,钻井施工机械设备安保装置是否完整、齐全,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提高安全系数,各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激发的是否可靠,必要的日常设备检查、维护、质量评价;2、工程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和安全生产规程的管理,综合采取岗前培训、脱产培训、各项安全生产演练等各种方式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第一的意识和警惕性。3、HSE管理制度建设,包括HSE管理机构建设、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安全指标标准的建设等。4、安全事故应急响应预案,制定各种类型事故的救援处理措施,举行演练,提高员工整体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5、施工过程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减少施工时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水、废气、噪声等方面的污染危害。
总之,在HSE危害识别的具体操作中一点要坚持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和超前性原则,严格依据实践数据和各项标准规范,全面综合考虑钻井工艺工序中的各项风险因素,深入生产实际,总结和发现生产实践中现存和潜在的各种风险。
钻井工程HSE风险评价模式
在HSE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减小事故率达到理想的安全效益,需要对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分析各个风险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及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做出防范。对管理系统的安全评价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步骤,使之达到系统化、整体化和科学化的水平,形成统一有效的安全评价模式。一般的,依据安全相关的国家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安全评价可采取以下环节的基本模式:
1、准备,确定HSE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评价对象并汇总有关的法律、法规、设备参数和已有安全数据,并对具体项目的实际开展状况进行具体分析。
2、识别HSE风险因素,对危险源的甄别发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计划和控制措施。
3、根据评价主体的具体情况对评价方法进行划分,合理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
4、得出评价分析结果,对不同危害程度的风险目标采取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
系统性综合安全评价模式就是要在HSE安全管理的整体系统中理清各个风险因素在工程进展中发生的相互关系,结合实践数据,建立评价体系模型。在此模式中,将HSE安全管理细分为多个组成部分,并层层深入形成一个多级的层次结构,最终得到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的具体的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可比性和稳定性原则,使管理评价系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安全管理进行有效评价,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总结
本文对钻井工程HSE安全管理中危害的识别要点和风险评价模式的建立原则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探讨,希望对石油、天然气行业中的钻井作业的HSE安全管理的实践有所促进。
参考文献
[1]吴宗之等.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2]陈亮。石油钻井HSE管理体系优化技术研究.[硕士论文].中国期刊网
[3]中国石油天然气化工委员会。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2001.2.
论文作者:索向宇 赵长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风险论文; 工程论文; 因素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事故论文; 评价论文; 作业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