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度劳动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事业发展论文,年度论文,统计公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迈进。劳动事业在改革中稳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工作稳步开展。1997年底,全国劳动力资源总数为 84570万人,其中经济活动人口为70580万人。全国从业人员为69600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50万人。其中,全国城镇职工为14668.4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669万人。在城镇职工人数中,国有经济单位和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分别为10765.9万人和2817万人,比上年底减少183.5万人和137.2万人,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职工人数为1085.5万人,增加143.8 万人。
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0万人,其中到国有经济单位的有226万人,到城镇集体经济单位的有128万人, 到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的有192万人,从事个体劳动的有164万人。全年全国新增失业人员476 万人,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146.2万人。到年底, 全国城镇尚有登记失业人员57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比上年底增加0.1个百分点。
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以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服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到年底,全国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3.4万多家,全年共介绍873.7万人次实现就业,组织292.2 万人参加了各类就业训练。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共帮助433.5 万名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企业职工分流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年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多渠道分流措施,共分流国有企业职工639.8万人。到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尚有下岗未就业人员634.3万人。
二、社会保险
到年底,全国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人数为3350.7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39.1万人,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人数与职工人数的比例为1∶4.4。全国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保险福利费用总额为30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职工保险福利费用总额975.1亿元,比上年增长7.4%。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精神,全国共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发布了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到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企业职工为8671万人;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企业离退休人员为2533.4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75.1万人。 全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37.9亿元,支出1251.3亿元,当年结余86.6亿元。到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682.9亿元。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进行。截至到年底,全国已有295.4 万职工和73.9 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统账”结合方式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121.8万企业职工和171.7 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
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开展。到年底,全国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了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参加统筹的企业职工为3507.8万人。
失业保险工作稳步开展。到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为7961.4万人。全年共有319万人享受了失业救济。
职工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到年底,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85.9万企业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
三、劳动关系与监察
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到年底,全国城镇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职工达10787.8万人,占同口径职工总数的98.1%; 乡村集体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从业人员达1944.5万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从业人员达790.6万人。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全年各地报送劳动部门的集体合同6.7万份,涉及职工2430万人,审核通过的集体合同6.6万份(其中国有企业3.8万份)。到年底,在劳动部门备案的集体合同为13.1 万份,涉及职工4498万人。
劳动监察工作继续加强。建立新开办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备案制度,组织开展了劳动监察执法月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检查,全年主动检查各类用人单位81.7万户,涉及劳动者6268万人;立案查处劳动违法案件14.6万件,查处群众举报案件6.2万件,结案率为96.8%; 开展劳动用工年检工作,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72.2万户,涉及劳动者6823.7万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到年底, 全国共建立劳动监察机构3301个,配备劳动监察员32310人,其中专职劳动监察员12436人。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逐步完善,办案质量和结案率不断提高。全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7.2万件,涉及劳动者22.1万人,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48.6%和16.9%,结案率为98.9%,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
四、城镇职工工资分配
城镇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国城镇职工工资总额为94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工资总额7211亿元, 增长6.2%。全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6470元,比上年增长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
企业工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到年底,工资指导线试点已扩大到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有1000 多户企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试点;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市场机制对工资分配的基础调节作用不断增强;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机构逐步建立,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3个部门成立了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机构。
五、职业技能开发
劳动预备制度的试点工作逐步实施。全年全国有36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和27个省级试点城市制订了实施方案。全年全国共有18万人报名参加培训,其中11万人进入定点培训单位接受培训。
职业分类大典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到年底,已完成职业分类大典的基本框架和第四、五、六大类的职业定义和职业描述工作。全年组织制定了114个工种的职业技能标准和7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技工学校继续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结合日益密切。到年底,全国共有技工学校4395所(其中高级技工学校30所),在校生193.2万人, 当年毕业学生69.9万人。同时,培训其他各类人员137万人。在57 个单位进行了建立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试点,在10个城市进行了职业培训集团化试点。
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大检查工作积极开展。全年共对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两个行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和重点评估,实地检查80个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工作。全国有313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其中280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技能竞赛蓬勃开展。全国有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行业开展了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表彰活动;全年评选出10名“97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122名全国技术能手。
六、安全生产
全年全国共发生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18268起,死亡17558人,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2.5%和9.8%。其中, 矿山企业共发生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7266起,死亡11265人,分别下降14.9%和7.7%;非矿山企业共发生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11002起,死亡6293人,分别下降10.8%和13.3%。
全年全国共发生企业职工重大伤亡事故696起,死亡4929人, 分别比上年下降15.6%和1.8%。其中,矿山企业共发生重大伤亡事故527起,死亡4009人,分别下降16.8%和0.8%; 非矿山企业共发生重大伤亡事故169起,死亡920人,分别下降12%和5.8%。
全年全国共发生火灾(不含森林、草原火灾)14万多起,是上年的3.8倍,死亡2722人,伤4930人,直接经济损失15.4亿元, 分别比上年上升22.3%、43.8%和49.5%。
全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30.4万起,死亡73861人, 直接经济损失18.5亿元,分别比上年上升5.7%、0.3%和7.5%。
全年全国交通部直属企业、地方企业运输船舶共发生船舶交通事故980.5起,比上年下降20.4%,死亡和失踪582人,下降12.5 %, 沉船267艘,上升3.9%,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下降6.7%。
全年全国铁路共发生行车事故2622起,比上年下降3.0%; 全路发生路外伤亡事故12495起,下降1.6%,死亡7966人,上升1.9%。
全年全国民用航空运输飞行共发生飞行事故4起,死亡42人, 飞机事故征候125起。
七、劳动科技
劳动科技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组织各类劳动科技项目174项。其中,劳动保护专项措施111项, 劳动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研究14项,劳动科学(社会科学类)研究20项,标准制修订29项。
劳动科研成果的验收鉴定工作积极开展。全年组织了对29项科技成果的验收鉴定工作。
第六届“劳动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奖工作圆满完成,共评出获奖成果93项,其中一等奖5项。
八、劳动法制建设情况
劳动立法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就业政策公约〉的决定》;国务院发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劳动部颁布了《外商投资企业工资收入管理规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产权界定规定》、《锅炉压力管道设备事故处理规定》、《技工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暂行规定》和《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修订)》等5个规章。
劳动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开展了《劳动法》执法检查;积极开展常规性劳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初步建立了地方劳动法规和规章的备案抄送制度。
九、社会劳动生产率
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0800元, 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提高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