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控制图法对手足口病预警效果对比和评价论文_吴燕

两种控制图法对手足口病预警效果对比和评价论文_吴燕

【摘要】目的:分析两种控制图法对手足口病预警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对照组采用通过进行预警移动百分位数法建立的预警模型,观察组采用以累积和控制图法的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开展预警工作,两组预警效果比较。结果:收集2019年实际手足口病周发病人数与建立的预警模型优选出的预警界值比较,发现实际手足口病周发病人数要超过该预警界值。共发出预警信号106条,其中2条(1.87%)为疑似事件,经现场调查,确认1例,阳性率为0.94%,预警时间随年发病数增减而增减。结论:国家预警系统采用的累积和控制图法可实现对手足口病更好的预警。

【关键词】两种控制图法;手足口病;预警;效果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于5岁以内的孩子,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1]。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手足口病已名列中国法定传染病月均发病人数的首位[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指出,手足口病每年呈两个发病高峰:受气温上升、肠道病毒不同血清型易感水平等因素影响,肠道病毒活动强度将增加,手足口病5-6月份达到春夏季发病高峰期,南方省份病高峰早于北方省份[3]。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极强,因此做好相应的预警工作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两种不同控制图法在预警手足口病方面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阶段为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对照组利用2017年至2018年实际聚集性事件数据制作控制图法,观察组在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中的手足口病相关数据,建立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模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通过进行预警移动百分位数法建立的预警模型:收集2014年至2018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数,以周围单位,建立移动平均百分位数预警模型,以“μ+2σ”作为流行标准,利用预警模型计算出19个备选预警界值判断的预警结果分别与流行标准判断的预警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阈值各个情况,进而选出合适的预警界值,对2019年报告的病例数进行预警分析。

观察组:采用以累积和控制图法的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开展预警工作。

1.3观察指标

两组预警情况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预警情况比较

对照组:收集2019年实际手足口病周发病人数与建立的预警模型优选出的预警界值比较,发现实际手足口病周发病人数要超过该预警界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共发出预警信号106条,其中2条(1.87%)为疑似事件,经现场调查,确认1例,阳性率为0.94%,预警时间随年发病数增减而增减。

3.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其中,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该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除此之外,婴幼儿还可通过接触患者或通过被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疱疹液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轻症手足口病的孩子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厌食、肠胃不适等症状。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小于3岁婴幼儿,除了发热、皮疹以外,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因此,从预防的角度积极加强预警工作十分重要。目前主要采取的预警方法包括累积和、移动百分位数两种控制图法。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采用的是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作为一套专门用于预警传染病的系统,实现对手足口病采用累积和控制图法预警。该系统的主要过程包括在分析每日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累积计算前3天发病水平超过近7天历史基线数据的程度判断是否预警[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收集2019年实际手足口病周发病人数与建立的预警模型优选出的预警界值比较,发现实际手足口病周发病人数要超过该预警界值。观察组:共发出预警信号106条,其中2条(1.87%)为疑似事件,经现场调查,确认1例,阳性率为0.94%,预警时间随年发病数增减而增减。

本次研究重点分析不同控制图法的预警效果,有地方结合自身地理特征、环境特性等调整且优化了本地区的自动预警参数。这种方法有利于灵活实现预警工作。但是,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建立的预警模型存在预警效率下降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深入分下发现,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与手足口病的集中发病期出现变化有关,加上流行标准的选择上存在局限性,进一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国家预警系统采用的累积和控制图法可实现对手足口病更好的预警。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保证每一个地区的高质量预警,可考虑进一步从模型设立、流行标准的选择等方面与地区特征结合,提高预警效率。但是,目前关于该方面的研究其资料较少,特别是针对某一个城市的该方面的研究资料更少,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更多专家学者深入该方面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在丰富该方面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发挥出预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婷,丁可,李婉丽,朱磊.早期预警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OL].中国医药,2020(01):126-129.

[2]梁翠珍,钟玲,王燕玲.急诊小儿手足口病中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6):142-144.

[3]景钦隆,吴琦琳,鲁影,张周斌,杨智聪.手足口病流行与暴发的气象因素预警界值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07):579-583.

[4]马晓梅,徐学琴,闫国立,刘颖,孙春阳,王瑾瑾,全善爱,赵倩倩.BP神经网络和决策树分析在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早期预警指标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03):381-383.

论文作者:吴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  ;  ;  ;  ;  ;  ;  ;  

两种控制图法对手足口病预警效果对比和评价论文_吴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