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种套利机会的分析可以看出“吃套”照样赚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可以看出论文,机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6月,鞍钢转债价格一度仅略高于100元,按此价格,转债转成鞍钢新轧的成本每股不到3.50元,而当时,鞍钢新轧的股价约4.70元,看到这样一个套利的大好机会,在南方证券做股票的陈先生,当机立断于105元左右买了许多鞍钢转债,后来,陈先生将鞍钢转债全部转成鞍钢新轧股票,获利近20%。
像陈先生这样,利用同一金融产品在不同市场的差价,不冒风险或冒很小的风险而赚得大钱的操作方法,叫做套利。多年来,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套利的机会并不鲜见。
期货疯狂中冷静取胜
1995年,中国期货市场因过度投机而动荡不安,一些期货品种的价格,也被炒到了近乎疯狂的价位,咖啡就是一例。
按照当时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的交易规则,其咖啡的结算价格,是美国CSCE交易所的月末结算价乘以0.9再乘以汇率,而在1995年10月,离12月海南咖啡结算日期还有两上月时,由于多头的逼仓,其交易价格大大超过了CSCE的价格。其时,如果双向开仓,即买进CSCE的咖啡合约,卖空海南合约,到12月末结算时,按照所需保证金计,稳获30%以上的利润。当时,按此思路操作的投资者,最终获利达数千万元。
上述案例,由于涉及一些政策限制,加之有当时期市投机气氛作背景,因此目前操作意义不大,但是,获利空间相对较小的期货跨期套利,却是机会多多。金鹏期货公司的统计就显示,去年国内投资商通过国内外期铜品种的跨市套利交易,取得了20%-30%的年收益率,该公司甚至总结出此种套利的规律:比较明显的获利机遇分别处于年初及年中。市场人士指出,由于国外铜生产效率较高,国际市场的期铜价格普遍低于中国期铜,投资者经常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买进期铜,然后在上海市场抛出。因此,近年来,经常出现上海期铜跌幅不及伦敦市场,两个交易所之间的期铜价差拉大,套利活动随之增加的现象。
国债赚钱靠“算计”
国债的价格,其实就是利率,由于实质利率要考虑到计息方式、计息时间、复利等各种因素,因此,国债的“价格”,往往要通过一大堆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现在,各大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等金融机构,都有专人在搞国债精算,如果国债出现套利机会,这些人就会果断出手。
利率变化巨大的1996年(先后宣布取消保值储蓄和降低利率),是中国国债套利的最好时期。一位叫王志斌的研究者曾分析:国债价格与银行利率成反比,国债回购利率与银行利率变化趋势一致,当时,由于利率预期向下,持有国债的价差收益率预期增加,同时国债回购的利率预期降低,国债现货持有收益率与回购市场的利率之间出现非均衡状态,出现无风险套利机会。1996年4月1日396国债收市价为100.80元,其市场收益率R1为14.39%,同日半年期国债回购利率R2为13.20%,因为R1>R2,买入396国债,同时以该券作抵押拆回资金,在不考虑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无风险收益。如1996年4月1日以100.80元买入396券1万手(合人民币1008万元),同时以该券作抵押拆入半年期"R182"1000万元,利率13.20%,利息65.80万元,实际动用资金8万元;5月1日、8月26日央行分别降低贷银行存款利率,导致396券巨大的升幅。到10月1日,396国债收盘价为115元,持有182天价差年收益率达28%,净收益为142万元,实际利润率达952%。
转债不该冷落的机会
亦债亦股的可转换债券,在中国证券市场问世以来,受到了投资者的冷落,价格普遍偏低,上述鞍钢转债就是一例。
去年6月,鞍钢新轧股价约4.70元,而鞍钢转债价格短暂冲高后回复至略高于100元的水平(该转债最低曾探至100元以下),根据鞍钢转债3.30元的转股价格,陈先生买入转债时105元的价格,意味着转成鞍钢新轧股票的成本每股不到3.47元,不过,当时,鞍钢转债尚未进入自愿转换期,因此,这种价差仅是理论价差。
然而,鞍钢转债与鞍钢新轧之间的理论价差,竟然一直存在到转换期,期间价差还一度扩大。鞍钢转债的转换期是从去年9月18日开始的,而此前一个交易日,即9月15日,鞍钢新轧价格约为4.80元,鞍钢转债价格约为132元,折合转股价为4.36元,套利价差仍达10%之多。
不过,进入转换期之后,鞍钢转债和鞍钢新轧的价格剧烈变化,两者之间的价差迅速弥补。当时,陈先生于9月18日将鞍钢转债全部转成鞍钢新轧股票,但是,由于股票到9月19日才能抛出,其时转债与股票的价差已基本弥补,陈先生的获利程度因而降低,为3个月获利近20%。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上已有多种转债,只要同时有股票存在,它们都可以进行套利交易。不过,像鞍钢转债和鞍钢新轧这样,价差长期存在,且价差在进入转换期时以剧烈的价格变化弥补,是很不正常的,反映了国内市场的不成熟。
活用原则处处赚钱
去年财政部发行第一种浮动利率债券——04国债时,华泰财产保险公司动用30亿资金,大进大出获得大赢。当时华泰根据自己设计的浮动利率债券定价模型,认定100元的04国债物超所值,因此分别在发行时和分销时斥资30亿元购买04国债,占其23%份额。不久,在该国债攀升至105元的过程中,华泰从容出货,获利不菲。该公司投资部副总经理王冠龙说:“我们就是算准了04国债的价值区间,低于价值的价格就大量吃进,高于价值的价格就大量出仓。”
对此案例,尽管也有专家提出异议,认为这里存在各公司浮动利率债券定价模型的差异,以及华泰持仓量过大的问题,但是,华泰对04国债的操作,基本上就是一个灵活运用套利原则获利的例子。
事实上,套利的原则,在金融市场上几乎无处不在。如证券市场,有易涨难跌的强势股和易跌难涨的弱势股,因此,买入强势股并卖出弱势股,就是一种套利行为,在允许卖空股票的市场,此种套利被频繁使用;索罗斯几年前在日本放空而在美国做多的套利交易,被称作是宏观对冲;在国内,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必然带来更多的套利机会,如指数、股指期货与指数基金,理论上就有套利空间;另一方面,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诸如A、B股之间,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港股与内地A、B股之间,何尝又不会出现套利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