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广东省汕尾市 516600
摘要: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并且逐渐走向国外,被世界所接受。但是由于受到中医理论以及实践操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针灸的传承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本文结合中国针灸的发展,探究其临床发展方向,通过介绍中医针灸选穴和配穴的相关理论介绍,引入到中国针灸的发展方向。希望可以为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国针灸;发展方向;临床研究
前言:
针灸是我国中医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针灸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1]。然而由于缺乏推广经验,导致其发展并不理想。针对该问题,探究针灸事业的临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价值。
1.针灸选穴和配穴的临床价值
针灸的选穴和配穴主要分为三种形式,由于受到针刺的影响,其会对患者的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因而需要选择症状具有一定联系的穴位以及针对全身的选穴。对于全身的选穴而言,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为引起副交感神经反应的针刺,如刺激肘部和膝盖以下的皮肤组织,如代表性的外关穴。第二种是引起交感神经传出途径的反射,如刺激肌肉以及筋膜等[2]。第三种通过阈下刺激全身反应,如三阴交以及太冲等穴位。现代针灸穴位的选择中,尚缺乏系统的选穴和配穴方案。通常选择压痛或者硬结部位针刺,从经验、五行以及阴阳等理论的角度而言,尚且缺乏临床论证,需要从临床角度进行阐述。四肢的经络与神经走向虽然一直,但是在胸腹部的经络以及脊神经的走向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但是在躯干部以及肋间神经等部分分支,其应答性刺激较强。在针刺部位的选择方面,以往的针刺选穴主要是以压痛为主,由于患者肌肉受到损伤,导致患者疼痛阈值下降的部位,寻找压痛点,结合血液循环以及肌肉反射等现象,可以较好的达到特异性的治疗效果。
2 针灸的科学化发展必要性
科学化是通过科学的现象来解释理论,其对针刺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动物的临床实验,可以发现其机理,世界卫生组织规范中曾经指出实验模式,其与现实的发展具有不匹配指出,推荐通过单一的病例来开展实验,以此来代替组间的比较,虽然无法说明针灸的普适性,但是对于针灸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3]。科学的阐述针灸刺激,是皮肤和骨骼刺激的必要课题,对于产生针痛刺激的机理,通过针灸刺激来调节内脏,可以改善血液的循环。同时科学的理论提出肌肉或者皮肤向内脏反射的机理,均与针灸的治疗理论相关。将针灸通过机理进行研究,结合患者特异性联合治疗的手法,并且结合心理因素,符合现代科学治疗的理念。而单一的结合动物来开展实验,与科学性存在不符合的特点,因而需要通过患者的适应性以及范围来强化对针灸事业的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中国针灸发展方向
中国针灸虽然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发展并不理想,因此,结合针灸的发展现状,探究其针灸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立法是针灸发展的方向
中国针灸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海外已经步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因而建立针灸的相关立法,是推进针灸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4]。目前,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建立了针灸立法。例如在加拿大的立法体系中,其属于联邦制国家,中国针灸的立法由各个省自主决定,中医从1974年开始寻求立法,在2006年立法通过,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医需要在针灸师管理局注册后方可行医。而在2014年,对于无照经营的中医予以刑事执法。对于高级中医师,其需要3年的时间才可以确定,可见,中医针灸立法成为其发展的必然方向。
3.2 理论、药剂和临床的改革方向
对于中医的理论改革而言,舌淡红以及舌苔白是根据中国人群的特征而进行判别,而黑色人中的舌质是粉红色,与中医针灸理论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于中医理论的改革而言,根据不同的人种确定舌诊方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中医针灸的药剂改革而言,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虫草以及树叶等成分均可以入药,并且中国患者习惯汤药的饮用[5]。而将中国药剂输出到国外,必然会面临文化和饮食的差异性,部分国外患者认为草根以及昆虫等无法接受,并且煎煮等方式同样是较大的学问,因此,对于中医药剂的改革,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免煎浓缩粉剂同样可以发挥药剂的效果,因而是中医针灸药剂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对于中医针灸的临床改革而言,中国针灸治疗通常为每天1次,一个疗程为10次。其成为中医针灸的常规。然而在国外,由于经济以及时间因素的限制,导致其每周3次左右为常规时间,因此,在针灸的改革方面,改变持续时间以及次数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3.3 国际标准的统一化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医逐渐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2010年,我国已经召开了中医标准化工作会议,包含15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研究中医的标准。针灸和中医的标准化,属于巨大的工程,需要各国人员经过反复的商讨,同时由于各国的利益存在差异,导致虽然召开会议,但是仍然需要漫长的统一过程。
3.4 逐渐强化对针灸知识产权的管理
针灸作为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需要加强对中医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自然资源逐步受到破坏,因此,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对外交流中,中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中国针灸虽然被各国所接受,但是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仍然有待进一步申请。近年来,随着网络化的不断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我国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国际规则,逐步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且其必然成为针灸事业发展的方向。
3.5 手法传承的不可替代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针灸是技术与知识结合的产物,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技术的载体则为中医,对于手法的掌握,是体现中医与西医差别的重要方式,在历史的发展中,技术型的针刺具有一定的传承性,需要师徒间面对面进行传授,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技术逐渐流失,并且无法通过知识的载体而集成下来。任何手法的传承,均需要通过基本功的训练以及名师的传授,我国古代对于针灸的传授分为两个方面,对于知识的传授,通常是通过书籍的传授来完成,而对于技术操作,则由师徒面对面的传授,因此,对于针刺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对于针灸事业的发展,需要梳理相关知识以及手法,将流派记录下来,同时加强继承人团队的建设,争取在近期内培育多名针灸弟子,以此来强化针灸手法的传承。
结语:
本文主要对中医的临床选穴与配穴进行分析,继而探究中医针灸的发展方向。由于中医针灸受到实践与理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其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且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Subhuti Dharmananda.中国针灸在意大利的发展渊源[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8):1-2.
[2]孟宪军,朱安宁,王昱,等.台湾针灸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针灸,2017,37(07):757-760.
[3]刘新燕,赵慧玲,吴云,等.中国针灸在美国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世界中医药,2017,12(03):700-703.
[4]梁小平,胡灵敏,俞建松,等.针灸在我国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困境与突破[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03):343-344.
[5]王秀汝.综合医院针灸科发展方向之我见[A].中国针灸学会.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学会,2006:1-2.
论文作者:吴敦海,何修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针灸论文; 中国论文; 中医论文; 发展方向论文; 针刺论文; 理论论文; 药剂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