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着“对着活人讲死人过去”的尴尬,所以才再一次反思两年之前的那节课。这篇《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反思是第二次课后反思。二次教学反思直接来源于前天的第四次考前模拟,更是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这次教学反思过程我始终在思考那句“教是为了不教”。
两年前我们学校以启动新教育实验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那时这些学生在初中二年级,我是五个班的历史老师。六班的第1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因为我要出校学习的缘故,我调课上完了。我对六班的那节课没有很深的印象,但我确定完成了当时的知识目标。具体课堂流程一点也记不起来。学习回来要上汇报课,当时的课程进度是一班没有学习第11课,顺理成章我需要一班的学生和我配合完成本次展示课。于是我重新搜集资料,重新备课,备课过程中始终想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看《我的1919》时有了想法,我们一起把五四运动重现。在汇报课之前学生自己预习,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写剧本、写宣传标语(五四运动口号)……汇报课上我只做了两件事:导入新课和最后训练案的处理。全部听课老师都惊讶于学生精心的准备和完美的表演,我对那节课印象最为深刻是对五四精神的感悟,全班60多名学生一起举起拳头一遍遍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内惩国贼,外争国权”……我们真的“在现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两年后我陪着他们决战会考,第四次考前模拟卷上有个问题:“哪个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看卷的时候明显有一个班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准确率要高。试卷分析结果:一班此道题目的错误人数17人,六班错误人数32人。我以为我数错了……我问六班学生:你怎么做对的?——“我背的啊!”一班学生的回答:“老师,你都忘了啊!咱们上课时在现场环节我们发的宣传单页还有喊口号的都是这一句啊!”
他们融入了自己设计的活动,他们目睹了“历史的真实”,他们在重现历史,此情此景,历史在诉说……
在枯燥的历史知识中通过模拟的情景再现使学生不自觉地融入课堂,激活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情景再现法可以使学生获得有血有肉、生动且丰富的知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思想教育,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叶圣陶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还要再现文成公主入藏,与她一起为汉藏友好书写新的篇章;通过《醒世恒言》看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去参加土地革命,了解革命家们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以及在革命战争年代审时度势的革命智慧;扮演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体验别样的历史,大西洋的海风吹拂在脸上,人类为了事业和了解所生活地球的艰辛努力记在心上……
论文作者:毕翠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教师论文; 六班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