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性、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在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活力,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更是如此。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逐渐出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枯燥性描述教学的模式,教师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降低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进而增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为保障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小学阶段的学生高素质发展提供最佳的保障,就是摆在科学教师面前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结合我在教育信息化对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就如何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教育信息化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如果老师再依据以前的粉笔、书本、模型、挂图……来进行授课的话,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调动不起来学生对于科学学科的兴趣,同时也不符合现在的科学教育理念。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顺理成章地就可以把一些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生活常识、科学知识进行展现出来。通过文字、音效、图画、动画等多种教学素材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教育信息化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科学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作为教师就需要充分地挖掘教材,以教材为基础,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学情,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补充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这一切的实现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是很难实现的,这样结合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多媒体带给我们的“实惠”, 创设出新颖有趣的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现出科学的内涵,通过实验现象,展现出教学的重难点,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信息化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新教科版六下《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课文时,为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考虑到寒假冻灾,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分组用肉眼观察蚊蝇、蟑螂等昆虫标本和它们的肢体标本,看看学生有什么发现,把自己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再分组,每组发两个放大镜,用放大镜观察这些小虫子,看看学生又有什么新发现,同样将学生自己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四、教育信息化启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思维
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能力与科学的分析精神,而面对抽象难懂的知识时,小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地运用多媒体设计教学环节,从而有效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进而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教育信息化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视野
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教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与内在,他们很难真正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将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等相联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进而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运用教育信息化既能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点亮学生参与探究的激情,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丰富教学资源,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破科学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不能盲目地过度倚重信息技术,它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如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实验,更不能代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掌握学生的需求,合理把握运用信息技术的时机,才能高效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论文作者:林美 白凡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育信息化论文; 小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