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功能科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探究胎儿胆囊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意义与预后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直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经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胆囊异常孕妇5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胆囊未显示6例,胆囊增大30例,胆囊内回声异常14例。另选择经检查胎儿胆囊检查结果正常孕妇产共计5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胎儿进行新生儿胆囊超声检查,看两组是否有差异。结果:观察组的50例胎儿中,只有1例胎儿伴发其他结构畸形,染色体结果为21-三体,引产;3例胎儿出生后发现胆道闭锁,另外还有6例胎儿出生后胆囊内仍有异常强回声光点,但4例其中出生后六个月消失。观察组胎儿出生后的胆囊仍出现异常相比对照组的胎儿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胆囊异常相比较检查结果正常的,在其出生后,发生胆道系统疾病的风险较大;另外如果胎儿不合并染色体以及其他的结构异常,那么大部分胎儿的预后结果良好。
【关键词】胎儿胆囊异常;产前超声;预后
胎儿胆囊异常较少见,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0.15,包括胆囊缺如或胆囊发育不良、胆囊结 石、双胆囊、胆囊形态异常等。近年来,产前超声具有成像清晰、经济、无电立辐射、无创、检查迅速等优点[1-2],因此成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胆囊已经逐渐成为常规,出生后再对产前诊断胎儿异常的分娩后进行胆囊超声检查,对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胆囊异常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013年1月直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经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胆囊异常孕妇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经检查胎儿胆囊检查结果正常孕妇产共计5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胎儿分娩后进行、胆囊超声检查,看两组是否有差异。
观察组;年龄在20~28岁之间,观察组孕妇平均年龄为(24.16±0.23)岁。
对照组;年龄在21~29岁之间,对照组孕妇平均年龄为(25.33±0.11)岁。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孕妇各项资料,差异均不明显(P>0.05),能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娩孕妇都使用超声检查(采用本院提供的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4.0MHz至6.0MHz,孕妇取平卧位,对胎儿附属物以及各系统进行详细扫描,常规留取体内胎儿胆囊长轴切面,显示胎儿周围切面后,超声探头略向尾侧偏斜能显示胎儿胆囊,正常胆囊长轴为梨形,横切面为类圆形,位于胎儿上腹部,脐静脉腹腔段与胆囊鉴别困难时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鉴别。若扫描出胎儿胆囊增大或胆囊内异常强回声后,应存储图像并嘱孕妇追踪观察从而利于日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若在超声检查中发现胆囊未显示者,为了排除晚孕期胆囊收缩,应嘱孕妇休息1至2小时,后再扫查胎儿腹部,若反复扫描胎儿腹部,胎儿胆囊仍然不显示,诊断提示为胎儿胆囊未显示,仍需嘱咐孕妇追踪观察,以鉴别是胆囊缺如或发受育不良还是胆囊收缩。胆囊长和宽或面积大于同孕周均数的2 倍标准差诊断为胆囊增大[1]。胆囊窝内出现异常强回声时,要仔细多切面动态观察,以排除异常强回声是肠管内或肝内的。若超声检查胎儿胆囊异常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时,应建议孕妇进行染色体检查。收集观察组、对照组胎儿的历次腹部超声诊断结果,尤其是与胎儿胆囊相关的,结合新生儿随访的历次胆囊超声诊断结果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对胎儿胆囊异常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孕妇分娩后,产前诊断胎儿胆囊异常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分娩孕妇产后超声检查新生儿胆囊异常率、采用X2检验,采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经过检查后,观察组分娩孕妇胎儿出生后新生儿胆囊异常率20.00%显著高于对照组胎儿出生后胆囊异常率2.00%(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胎儿胆囊起始于受精后第5周,而胎儿胆囊由胚胎肝憩室发育而来,据研究资料显示,在正常妊娠12周内胎儿胆囊无法检出,而在12周至14周可通过超声观察胎儿胆囊,15周后可观察胎儿胆囊的形态与大小,中孕早期能观察到多数胎儿胆囊,32周以后胎儿胆囊出现收缩功能,显示率明显下降。胎儿胆囊异常发病率在临床中较为少见,胎儿胆囊增大为最常见的胆囊疾病,与染色体异常、胆道疾病密切相关。而胆囊内属异常强回声于暂时性发生在孕妇孕末的胆囊疾病,多为胆泥淤积,不会对分娩结局与胎儿发育造成影响,出生后胆囊具有收缩和排空功能,一般在分娩后数周内自行消失。产前诊断胆囊未显示,胆囊持续增大或胆囊正常的胎儿产后都可以出现胆囊闭锁,因此胆道闭锁闭锁产前诊断出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有学者认为胆道闭锁为生后形成,而非先天性疾病,还有部分学者认为胆道闭锁是炎性病变导致胆道管腔阻塞的结果,与新生儿肝炎属同一范畴,但也有产前诊断胆道闭锁的报道[1]。但若胆囊异常未检出,易对分娩结局与胎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3-4]。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孕妇胎儿分娩后新生儿胆囊异常率2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胆囊异常率2.00%;经1-6个月随着复查后观察组的胆囊异常率仍有10.00%仍著高于对照组胎儿胆囊异常诊断符合率2.00%。
综上所述,产前超声诊断出胎儿胆囊异常,一定程度上增加胎儿出生后胆囊异常的风险。在产前采用超声进行检查,能有效诊断检出胎儿胆囊异常,胎儿胆囊异常的产前超声检查极其重要 [6]。
参考文献:
[1]王银,李胜利,陈琮瑛等.胎儿胆囊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及意义[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09(5):433-438.
[2]张爱红,王露芳,梁艳等.产前超声筛查胎儿胆囊异常的临床意义[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12):1089-1090.
[3]孟卓,林小影,徐英等.胎儿胆囊异常强回声的观察及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6):572-574.
[4]樊建群.胎儿胆囊异常16例产前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2):102.
[5]杨丽丽,蒋双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胆囊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7):39-40,41.
[6]韩莉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胆囊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5,28(52):360.
论文作者:徐文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胆囊论文; 胎儿论文; 超声论文; 异常论文; 产前论文; 孕妇论文; 胆道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