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中医医院;四川雅安6255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患者接受CT扫描与MRI扫描的具体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一整年期间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分别接受CT与MRI扫描诊断,对患者接受两种不同方案诊断之后的病情检出情况。结果:患者接受MRI扫描诊断后的病情检出率要高于CT扫描,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诊断中,MRI的检出率要高于CT诊断,但是CT诊断也有其自身优势,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诊断;CT;MRI;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破裂,造成内部髓核突出,神经根与马尾神经会受到严重压迫,从而导致患者发病[1]。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数量较多,患者患病之后会较为痛苦,且无法自如活动,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如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无法接受及时治疗,患者的病变反应会持续恶化,甚至发展到骨层部位,这样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大困难[2]。我院在这类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分别选择不同的诊断方式,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1—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选择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开展此次分析,所有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坐骨神经部位疼痛、腰部疼痛、一侧下肢出现放射状痛感、活动严重受限等。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入组接受研究,且在参加研究前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在此次研究当中排除以下患者:精神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其它类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癌症患者、无法配合研究进行患者、意识不清患者、表达功能缺失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所选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55例,女性患者为45例,患者年龄为24—68岁,患病时间为2个月—6年。
1.2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需要接受CT扫描诊断,我院选择16层螺旋CT,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扫描且下肢需要微屈。医生对患者进行定位拍照,设置相应的扫描线,主要扫描患者的腰椎L3、L4—L5部位,扫描线应当与患者的椎间盘边缘线平行,在扫描患者每个椎间盘的时候需要扫描4—5层,层厚与层距分别为3mm,电流为250mA,电压则为120kV。医生需要对患者的骨窗、软组织窗进行观察,还要分析患者腰椎间盘的具体位置、密度以及相应形态等。
患者接受CT扫描之后,还需要接受MRI扫描诊断。我院选择1.5T超导磁共振设备进行扫描,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扫描。医生通过横断位与矢状位对患者的硬膜囊、椎间膨出以及脊椎受压等情况进行扫描观察,并且将相关数据与CT扫描相对比[3]。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类型方案诊断之后的病情检出情况,并作以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我院选择SPSS21.0软件包处理实验数据,患者的计数资料接受X2值验算,若相关结果显示P<0.05,即为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2 结果
从上表1中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患者接受MRI扫描后病情检出例数多与CT扫描,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当中十分常见,患者发病的原因类型较多,除了与其自身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相关,也与患者受到的外部损伤、自身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的解剖因素等存在密切关系[4]。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数量出现增多,患者患病之后最常出现的症状就是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且患者的马尾神经也会出现相关症状[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需要接受科学的临床诊断,以此确定其后续治疗方案等。
在此类患者的诊断当中,CT扫描是常见方法,CT扫描的速度较快,扫描的范围也会较广,且费用较低,患者的突出物可以直接被显示出来。但是,针对腰椎间盘脱出或者游离的患者,CT扫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诊断方式带有较强的放射性,患者身体会受到相应的伤害。与CT相对,MRI扫描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诊断方式之一。MRI扫描可以对无骨骼伪影的患者进行多参数与多方位的草莓显示,且组织分辨率要高于CT扫描,患者可以接受冠状面与矢状面扫描诊断,且成像情况较好。MRI扫描除了可以对常规的腰椎间盘突出、脱出等进行准确分析,也能很好地显示腰椎间盘游离或者结节患者的病变情况。虽然MRI扫描诊断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其费用也会较高,在一些基层医院当中应用受到限制。
在此次研究当中,所有患者分别接受了两种不同方式的扫描诊断。在对比相关结果后可看出,MRI诊断的病情检出率要高于CT诊断,相关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两种诊断方式存在自身特点,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相关情况为其选择合理的诊断方法。
结语:
针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方式选择来讲,MRI的病情检出率要高于CT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当中应用,医生也应当结合患者各方面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案,以此确保患者后续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敬朋,胡含明,邹南安,巫启恒,王爱华.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0):125-127+139.
[2]刘宏波.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8):57-58.
[3]赵民.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37-38.
[4]廖建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对比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03):74-75.
[5]何杰.用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2):10-11.
论文作者:李金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检出论文; 我院论文; 高于论文; 病情论文; 情况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