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乡村小规模和寄宿制学校教师管理与建设的政策分析论文

关于提升乡村小规模和寄宿制学校教师管理与建设的政策分析论文

关于提升乡村小规模和寄宿制学校教师管理与建设的政策分析

吴 慧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北京 100048)

摘 要: 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两类学校短板,去年国务院印发了相关意见来推动解决两类学校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政策的出台背景、师资管理与建设方面的文件内容以及其可行性分析三个方面来进行政策分析。

关键词: 两类学校短板;乡村教师;可行性分析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86]Forward with the People, Rangoo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Government of Union of Burma, 1955, p.88.

五是要有强壮的身体。磨杵是个力气活,又是在野外,可能腰酸,可能背痛,可能刮风,可能下雨,可能阳光暴晒,可能寒风劲吹。一般的老太太,肯定干不了。

喷头砰的一声打开。热水自上而下喷在叶晓晓的身上,点点水珠滚过身体犹如夏雨倾洒在荷叶上,水滴从脸上落下,滑过脖子,溜过胸前,自上而下,淋湿了白皙的脚踝。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一)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义务教育发展高度重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的基本策略,也是保障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强调要针对突出问题,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生源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理方法。

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支教,遴选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实习培养;“国培计划”优先支持艰苦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培训;适应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包班、复式教学需要,注重培养一批职业精神牢固、学科知识全面、专业基础扎实的“一专多能”乡村教师。

(二)满足乡村义务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从字面理解,“全科培养”就是培养的人才能够承担小学全部学科的教学,而且知识与能力兼具,既会教书,又会管理。“一专多能”则是对新形势下乡村小学教师培养规格的明确界定,强调的是多学科适应性,突出教育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培养。[2]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卫星、光纤、移动互联网等,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要求,引进或开发幕课、微课等课程,提供丰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保障两类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等短板。发挥好优质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同步课堂、公开课、在线答疑辅导等方式,促进两类学校师生与优质学校师生共同在线上课、教研和交流。遴选县域内经验丰富的教研人员、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赴两类学校开展经常性指导,提高发展和应用“互联网+教育”水平。

(三)推动解决两类学校面临的困难问题

著名学者杨东平教授此前撰文指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低龄寄宿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中西部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条件较差等,特别是寄宿制学生长期处于缺乏家庭情感呵护及文化生活的封闭校园环境中,在情感、心理和安全等方面出现多种问题。现实也表明,作为一种办学模式,寄宿制学校的有效运行并非仅仅"盖房子"那样简单。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不断加强乡村义务教育,但由于受到历史、地理、经济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两类学校仍是我国义务教育的短板,存在着学校规划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设施设备状态不佳、生活设施设备配备不足、师资保障不到位、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教师专业发展前景渺茫、教学质量缺乏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网络和数字教育资源配备率低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加强建设,提升育人质量。

但“一专多能”教师的建设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首先全科教师培养目标与高校传统分科教育相冲突,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采用的是分科教育模式,而“全科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的培养却需要多学科教育,高校与乡村学校之间无法达成共识的理念;其次,虽然我国有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的政策来保证乡村学校有教师流入,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一些免费师范生选择定向培养是为了日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动因决定了其内在动力,那么这些免费师范生是否心甘情愿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教师呢?我想在这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引导,提升乡村教师的价值认同感,培养真正热爱农村教育、愿意扎根农村的教师。

二、文件内容——师资建设方面

(一)改革教师培养培训

本文将在综合考察文献中同伴反馈的定义、分类以及同伴反馈类型的识别方法的基础上,对同伴反馈进行重新界定、分类和识别,为深入同伴反馈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提升奖励和待遇机制

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认真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扩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

(三)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

随着大规模“撤点并校”,国内乡村寄宿制学校已成乡村学校主体。从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规模、人数和占比相对较大、较多,乡村地区需要拥有庞大的师资力量才足以支撑两类特殊学校的发展。

三、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三个角度

(一)“一专多能”教师能否高效培养?

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是乡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指乡镇以下、学生人数少于100人的学校。2016年,全国共有小学和教学点276,070所,其中乡村有193,203所,占全国小学和教学点的69.98%,全国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共有123,143所,其中乡村有108,330所,占全国小规模学校的87.97%,占全国小学和教学点的39.24%。[1]

UVRAG基因缺失促进饥饿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胡晓雯 张沙沙 安 琳 AMBER Naz 朱洪新 (3,467)

(二)乡村教师奖励和待遇能否切实提升?

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一个国家的兴衰,因此我们需要发展优秀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待遇和地位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发展。2015年,为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国务办公厅制定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据201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成效主要表现在乡村教师流失减少、工资待遇提高、培训机会增多、补充机制逐步完善以及教师轮岗增多五个方面;在这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知晓度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空缺现象依然严重、职称评聘不尽合理、激励措施乏力。[3]尽管我国制定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乡村教师的一些现状,但仍然存在着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一点是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经费是保障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若国家对乡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势必会影响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据相关材料分析,乡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主要是由我国教育财政上存在的两大问题引起的。一是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经费不合理,为了培养高端、精英型人才,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导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支出结构失衡;二是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经费区域分配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发达地区能够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而乡村作为发展落后地区,属于教育经费缺乏地区。因此,关于乡村教师奖励、待遇的提升以及相关补贴政策的实施,应当首先考虑国家财政经费的投入及其支出结构能否有效保障建设乡村教师的经费。乡村学校是我国覆盖范围最广的基层教学单位,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基石,因此我们国家和政府必须重视对乡村教师的建设,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将乡村教师奖励和待遇的提升落到实处。

(三)“互联网+”教育能否有效推进?

“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但互联网接通比例低、数字教育资源仍相对缺乏。据相关调研发现: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由于联网率低、教师缺乏培训、设备故障繁多等原因,在配备了数字教育资源设施设备的学校中,28.5%的学校反映教师并没有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使用率低;同时,数字教育资源设施设备后期使用和维护成本高,加重了学校经济负担,许多学校设施设备因得不到使用和维修而闲置。[4]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事物具有功能但不一定有价值,配备的网络和数字教育资源只有到了使用环节,才能变成现实的教育资源,才彰显了其自身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乡村学校有了互联网设备等硬件建设就算是做到了“互联网+”教育,而应当真正地将互联网的优势在乡村地区落到实处,让乡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接受和融入互联网教育。因此在乡村学校发展“互联网+”教育最为重要的是鼓励和引导乡村教师积极地使用互联网设备,而不是将这些设备闲置。政策文本中提到“遴选县域内经验丰富的教研人员、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赴两类学校开展经常性指导,”这为乡村教师科学地使用互联网设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研究反思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基石,只有培养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愿意扎根于乡村的人民教师,并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学校输送新的血液,才能保证乡村教育的振兴。通过近期对一些乡村教师的访谈,我了解到她们普遍对自身的价值认同感较低,而价值认同感会影响一个人的内在动机与动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提升乡村教师的价值认同感,加强乡村教师的培养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待遇与奖励等相关措施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状况,进而增强其自我认同感。期待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将相关政策充分落实到位,给乡村教育未来的发展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秦玉友.不能让农村教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短板[J].教育与经,2018.

[2]李金泽.一专多能与卓越乡村小学教师培养路径[J].陇东学院学报,2018.

[3]冯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8.

[4]曾文婧.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问题分析与建设思路[J].教育科学研究,2018.

标签:;  ;  ;  ;  

关于提升乡村小规模和寄宿制学校教师管理与建设的政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