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建设论文_张涛

浅谈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建设论文_张涛

身份证号码:1305321984****XXXX

摘要:以中国国情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尊重城镇化一般规律和吸取国内外城镇化经验教训的前提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以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又好又快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容就:是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智能、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四化同步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本文就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建设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建设

1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现实选择

1.1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首先,城镇化是整合综合资源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战略平台。城镇化进程整合了土地、劳动力、资本的要素资源,同时也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提高了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其次,城镇化是推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大战略平台。城镇化将通过要素升级,实现产业升级,进而促进区域升级。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可以消化部分过剩产能,带动整个产业进行结构性升级。同时城镇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必须之路。再次,城镇化是承载中国未来发展红利的重大战略平台。改革幵放前面 30 年可以认为是由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的释放,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在 2009 年出现拐点,改革红利也己经随着前期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向前运行,改革红利也在逐渐减少。

1.2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

“三农”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大局的大问题。解决“三农”的根本路径就在于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伴有精神文明的进步。它起源于工业化,促进着现代化,带动着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镇社会化大生产。

1.3 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力支撑

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强力支撑,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由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一点从我国城镇化率与人均GDP 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在城镇化率小于 30%的情况下,城镇化率与人均 GDP 的关系呈现非相关关系,但是在城镇化率大于 30%以后,城镇化率与人均 GDP 呈现正相关关系。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会导致人均 GDP 增加呈上升趋势。也即:城镇化每提高 1 个百分点,人均 GDP 从提高 400 元到提局 4000 元以上。

2 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

2.1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城镇化建设与治理的路径依赖

打破资源往大中城市倾斜的习惯思维,全社会要强化公平与效益兼顾的城镇化理念。既要以人口的城镇化为核心,使城乡居民共享城镇化成果,尽力而为,又要兼顾现阶段全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改革成本与承载力,量力而行,做好规划,分步推进。

2.2 以改革激活城镇化的红利

制度性改革要优先于城镇的空间建设。深化对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福利制度、教育制度等的系列改革,消除城镇化的制度障碍,特别是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的身份门槛、资本能力等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持续夯实城镇化的基础

加快推进市场化,消除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分工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镇吸纳农民创业就业的产业空间和能力。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农业农村的发展价值,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益等。

2.4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激活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使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为市民和农民带来等值不同质的幸福感。

2.5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城乡活力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户籍制度改革任务;持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水务、城投、交通、旅游、工投五大集团,拓展融资渠道。强化用地保障,用地指标向卫星城市、中心镇倾斜,全力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用地需求。

3 小城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推手

3.1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

在“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根据实际,综合规划垦区、林区、矿区、老城区等功能定位,紧紧围绕“五大规划”和产业分工要求,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培育发展城市群和打造沿边开放城镇带。政府工作报告中还首提“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农民市民化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关键,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般认为,市民化成本平均每人为10万元左右,要合理消化这一巨额的改革成本,需要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同时还应把农民市民化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机连接起来。我省应该充分利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国家战略实施之机遇,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将农民在农村占有和支配的各种资源转变为资产,并将这种资产变现为可交易、能抵押的资本,从而使离开农村进入城镇的农民成为有产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及时总结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试点经验,科学把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对行政区划调整的新需求。坚持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城镇户籍、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制度性、政策性保障。加大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

3.2着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有重点地选择发展小城镇。重点发展有条件的县域城镇城市群或城市带周边的城镇,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优先支持: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卫星小城镇,经济实力较强城镇密集区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小城镇,有资源有特色和有主导产业支撑的小城镇。加强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把就地就近消化农业转移人口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围绕人的宜居宜业需求,增强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推进强镇扩权试点在条件成熟的小城镇,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等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有效流转方式,增强小城镇的城镇化内在动力。与大中小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互动。发挥大中小城市对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加强城镇之间的分工协作,促进城镇集群化发展,提升城镇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形成资源开放共享、包容性发展的城市、带城市、圈城市群。发挥小城镇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小城镇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城乡产业合作,壮大县域经济。

4 结束语

总之,新型城镇化及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无疑是我们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现阶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

参考文献:

[1]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11.

论文作者:张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建设论文_张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