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病害分析及处治研究论文_周建强,陶鹏鹏

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病害分析及处治研究论文_周建强,陶鹏鹏

江西省高速集团泰和管理中心 江西省吉安市 343700

摘要: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给行车安全带来巨大危害,如何有效、及时处治岩溶路基塌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方式定性分析岩溶路基塌陷病害所在,提出了“碎石土回填+压力注浆+钢筋混凝土盖板”处治方案。结果显示,注浆后路基无沉降现象,土层固结强度符合标准规范,注浆达到了加固土体的作用,处治效果良好;混凝土盖板浇筑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说明混凝土盖板浇筑效果良好。结论:“碎石回填+压力注浆+钢筋混凝土盖板”处治方案可行,可为同类岩溶路基塌陷处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岩溶路基塌陷;压力注浆;混凝土盖板

1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通过岩溶地区日渐增多,岩溶路基塌陷频发,不仅影响高速公路高效运行,而且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害[1]。本文以吉莲高速公路k636+650左幅岩溶路基塌陷为工程实例,分析岩溶路基塌陷病害所在,着重介绍了钻孔和注浆施工方法,检验了岩溶路基处治效果,对同类岩溶路基塌陷处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岩溶路基塌陷病害分析

塌陷区位于吉莲高速公路k636+650左幅,表面塌陷面积5m×5m。岩溶路基塌陷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多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对岩溶路基病害进行分析。内因包括地层岩性和覆盖层性质,外因包括地下水活动和人类活动。

2.1地层岩性

依据钻探结果,并按分布特征、各岩土层成因类型、组合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对岩土工程分层进行划分,将岩土分6层:素填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中风化灰岩、溶洞、中风化灰岩,其中溶洞充填物为可塑状褐黄色粉质粘土。

中风化灰岩为可溶性岩,局部地段小型断裂构造发育。中风化灰岩遇水形成的裂隙为水流和土颗粒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2.2覆盖层性质

工程物探结果显示,塌陷区埋深5米以上的电阻率等值线较密,间距较均匀,密实度好;5-8米电阻率等值线较疏,间距较大,密实度差;18-25m,电阻率较低,主要为淤泥或空洞层;25m以下为灰岩层,发育于灰岩中的相对低阻区为岩溶发育区。

粉土性质的覆盖层,松散、密实度不高,易受自重力和水流作用而与土体结构分离。其中基岩灰岩溶洞顶板最薄处仅为0.3m,最厚为10.3m,跨度长18m,在一定跨度条件下,覆盖层顶板越薄,路基塌陷可能性越大[4]。

2.3地下水活动

塌陷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历史降雨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45.3%,9月至翌年元月份为枯水期,占全年降雨量的22.5%,其余月份为平水期。

2015年5月中旬,塌陷区普降暴雨,地下水流径流强度大,地表水入渗量多,地下水位有较为明显的变幅。

2.4病害形成机制

由上述分析可知:塌陷区降雨量突然增大,导致地下水径流强度增大,短时间内与发育的灰岩发生反应所形成的大量裂隙,为水流和土颗粒提供了快速通道。塌陷区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匀、人工抽水活动大,致使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导致密实度差的黏土土层随水位频繁下降而不断流散,靠近溶洞的土体流入溶洞使覆盖层顶板变薄,在覆盖层自重力超过土体抗剪强度时,土体逐渐破坏,由此造成此次岩溶路基塌陷。

3处治方法

通过对岩溶路基塌陷病害分析,岩溶路基塌陷处治方案定为“碎石回填+压力注浆+钢筋混凝土盖板”,以达到加固路基,改善工程性质,切断地表水与地下水、孔隙水与岩溶水之间水力的联系,防止潜蚀的发生,从而防止地面塌陷;使得陷坑上的荷载通过跨越结构而作用在可靠的土体或岩体上。其中钻孔注浆工艺是本次处治成败关键,需着重做好钻孔注浆处治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压力注浆加固机理

压力注浆加固即是在软弱层部位钻孔埋设注浆管,通过注浆管向软弱层高压灌注水泥浆,使之对软弱层进行渗透、挤密、切割和最终的胶结作用,形成胶状水泥固结体,达到加固软弱土层、减少沉降的目的[5]。

3.2钻孔工艺

考虑浆液扩散半径0.5~0.8m,塌陷区域两端各3m范围采用1.0m×1.0m间距梅花状布置,塌陷区域中间24m采用1.5m×1.5m间距梅花状布置。在塌陷区域30m×11.25m范围内对252个钻孔位置进行测量放样,钻孔从四周向中间的顺序进行,采用跳孔施钻。

3.3注浆参数材料及工艺

1)注浆参数及材料

经现场注浆试验,注浆水灰比确定为1:1[6];注浆压力为0.8MPa。

注浆钢管选用外径68mm普通钢管(接头采用螺纹接头技术),水泥选用南方P032.5级水泥。

2)注浆方式

注浆采用先四周再中间的施工顺序,待两侧注浆体凝固后,再进行中间段注浆。注浆分3次间歇进行,每次每米水泥用量30~50 kg,间歇时间45分钟后进行下一次注浆。达到终止注浆标准,立即停止注浆,花管留在钻孔内,注浆孔口用水泥浆填塞,补平抹光。塌陷中心百米钻所成3个孔采用袖阀管下管,以保证压浆效果。

3)注浆控制

a)注浆时封堵孔口及附近的地面裂缝以防冒浆,注浆后用水泥砂浆封住孔口。

b)注浆过程中出现邻孔冒水串浆采取跳孔钻孔注浆,邻孔加盖孔口以及两孔或多孔同时注浆。

c)钻孔受串浆影响受阻时,必须清空再进行注浆。

d)注浆长时间达不到注浆结束标准时,宜采用注入或灌入水泥砂浆、采用速凝剂缩短凝固时间或配合间歇注浆以及加强双液注浆。

3.4注浆观测

注浆过程中,在塌陷区域左右边坡及中央分隔带各设置3处观测点共9处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塌陷区域范围无下沉现象,岩溶塌陷处置后土体固结效果好。

3.5钢筋混凝土浇筑

钢筋混凝土盖板长30m,宽11.25m,厚0.36m。在绑扎钢筋前,应找平地面,待钢筋交错绑扎后(除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4效果检验

岩溶路基塌陷区域注浆孔共计252个,注浆钢管4920m,注浆量482m3。注浆总量达到预期设计标准,为进一步直观检验注浆效果,随机取注浆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压力注浆有效填充了岩溶路基塌陷区域土层间隙,增加了土层之间的密实度,抗压强度符合标准规范[7],说明注浆达到了加固土体的作用,处治效果良好。

为检验钢筋混凝土盖板浇筑效果,现场取样做试块,养护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混凝土盖板浇筑抗压强度符合标准规范,说明混凝土盖板浇筑效果良好,能够承担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工作。

5结语

1)通过分析工程实例的岩溶路基塌陷病害,给出了“碎石回填+压力注浆+钢筋混凝土盖板”处治方案,经试验验证该方案处治效果良好,说明该处治方案可行。

2)对于岩溶多发的高速公路,在雨季时期应加强路上排查工作,在岩溶路基塌陷未发展前,及时完善病害周边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对岩溶进一步侵蚀,并对岩溶路基进行加固。

参考文献:

[1]张军平.岩溶地区基础荷载下的溶洞稳定性研究[J].路基工程,2010,(04):180-181.

[2]陈建军.高速公路溶洞路基稳定性分析与处治研究[J].公路工程,2011,36(4):124-127.

[3]高明等.贵港覃塘区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与防治对策[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10):32-36.

[4]周建波.铁路岩溶路基塌陷机理与注浆加固方法 [J].西部探矿工程,2011,(1):213-215,218.

[5]刘坤鹏,管泽英.注浆加固底层技术在淤泥地层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06,26(1):74-77.

[6]徐京海.淤泥质粘土地基注浆加固效果的研究[J].铁道建设技术,2014(6):109-113.

[7]JTGD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周建强,陶鹏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塌陷病害分析及处治研究论文_周建强,陶鹏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