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陇川县傣族村寨中的社区教育
——基于陇川县弄彦村的调查
魏竺彧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 云南陇川县弄彦村是一个传统的傣族村寨,村寨有着丰富的傣族文化历史,笔者通过田野调查,试图了解傣族村寨的日常生活,并更深入地了解傣族村寨社区教育以及其影响,包括内心伦理道德的教育、维护村寨和谐建构的思想、传承傣族优秀文化三方面。
关键词: 傣族 傣族村寨 社区教育
弄彦村是传统的傣族村寨,据弄彦老人口述,弄彦至今已有300多年建寨历史。因村寨所在地自然条件不错,所以很早就有人在此地居住。因村寨周边曾经有丰富的水源,有许多“龙潭”,故取名为“弄彦”。“弄彦”在傣语中就是“一滩水”的意思。现弄彦村全村近九成的村民为傣族,村民的姓氏有刀、杨、蔡、莫、尹、相、石等。弄彦村民主要以耕种为生,主要种植甘蔗、草烟和玉米,其中以甘蔗为主。弄彦村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时也保留着傣族村寨中对寨神“召贺曼”的信仰。笔者有幸走进这个传统的傣族村寨,以了解傣族村寨中的社区教育。
一、云南陇川县傣族村寨中的社区教育内容
1.傣族村寨中的傣文夜校教育
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是这个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为了更好地传承傣族民间信仰和历史文化,弄彦村开办傣文夜校以吸引村民学习傣文。弄彦村的傣文夜校创建于2005年,由弄彦村村委会开办。开办傣文夜校意在宣讲傣族伦理道德和傣族传统文化作品,有一个集中的场所以供学习新傣文。傣文的学习分为老傣文和新傣文两部分,老傣文的学习由奘噶负责,新傣文的学习由村委会专门请老师来教。学习老傣文是为了能够读懂经书,更好地传承傣族民间信仰和历史文化。因为祖辈传下来的经书和村寨历史的记载簿都是用老傣文写的,只有学习了老傣文才能将经书中佛的故事和傣族祖辈的故事延绵不断地传给后辈,也让后辈了解村寨的历史。而学习新傣文是由于现在许多傣族节庆活动中使用的大都是新傣文,它能帮助村民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
一位医疗行业的知情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吴浈在江西工作时,就因为“手伸得太长”被举报过。“沉寂二年后,却反常地越爬越高”。
2.傣族村寨节庆活动中的教育
泼水节是傣族人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傣族最著名、最盛大的传统节庆活动。泼水节,亦称“浴佛节”,泼水节最初的意义是傣族人民征服干旱、火灾等自然力的朴素愿望。近年来,陇川县政府开始举办乡村泼水节以促进当地的发展,这一举措给弄彦村带来了很多变化。以前村寨举行泼水节节庆的时候,来参加节日活动的大都是村寨的妇女和儿童,而现在很多中青年也加入进来,积极参加村寨的仪式活动。为了更好地体现弄彦村的特色,村寨定制统一的傣族服装以体现弄彦村的团结和凝聚力。笔者在访谈中发现,每当提及乡村泼水节的时候,村落里的男女老少都是一脸自豪和跃跃欲试的表情,可见乡村泼水节让村民们更加重视对自己民族文化历史的传承。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教师要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要付出毕生的精力。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每天上课下课、备课、批改作业,为学生解惑排难;但教师的职业又是伟大的,教师要把儿童这个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创造物质是比较容易的,塑造人、铸造人的精神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因此,教师要满怀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用心灵和汗水一点一滴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献给教育事业。
以“夜校”的形式来传承傣族优秀文化,在傣族村寨中已经十分常见,傣族村寨夜校的开办是传承保护傣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傣文老师在教傣文的时候,常常会讲授傣族的伦理道德和傣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讲述佛经内容时,经常讲解佛在世的故事。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教义,比如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勤劳勇敢,热爱家庭等内容。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傣族人的生产活动,并通过夜校这个场所传承给傣族子子孙孙,也使得傣族优秀文化可以持续保存。
此外,弄彦村所在的章凤镇经常举行村寨之间的傣族舞比赛,胜者可代表章凤镇去缅甸参加跨国节庆活动,村民都觉得是一种荣幸,可以代表祖国去缅甸展现我国傣族的优秀文化。这种比赛活动在促进国家间交往的同时,也加强了政府与少数民族村落之间的交流,在比赛中展现了本民族文化和民间信仰的精华,增强了傣族人的民族自信心。
3.傣族村寨中的民间信仰的教育
近年来陇川县政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得更多人了解傣族历史文化,也为傣族村寨创造机会去展现本民族文化。正如乡村泼水节的举行,整个泼水节节庆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傣族文化色彩和傣族艺术气息,承载着丰厚的傣族历史文化,是傣族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
二、云南陇川县傣族村寨中社区教育的影响
1.有利于傣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每一栋建筑因其空间与功能不同,也决定了每一栋建筑都有固定的行业支持。因此建筑工人会根据应有的程序以及人员的分配,把不同的工作分配给不同的人员,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这样既使工作效率有明显提升,还对工作人员是一种磨练。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流动性也显而易见了。
弄彦村流传一个关于“寨神”回天的故事。传说“寨神”当年“回”的时候,他的妻子、女儿都不在身边,是村寨的男性后辈在他身边照顾他。直到他要“回”的那天,他说:“既然我在世的时候她们不在我身边,那以后每年祭拜我的时候她们也就不用来了”。正是这个故事警示弄彦子孙们必须赡养老人。关门节和开门节是傣族的重要节庆。在节日到来的时候,弄彦奘噶会在奘房从佛的普度众生的故事开始讲述,再具体讲述佛在世时的善举行为,传授做人的基本准则,再来强调对老人的尊重,最后是对村寨祝福。
2.促进和谐村寨生活的建设
傣族节庆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傣族优秀文化历史的传承,另一方面也促进和谐村寨生活的建设。傣族特有的节庆活动和仪式充实着弄彦村的日常生活。这些节庆和活动不仅增强弄彦村民作为傣族的民族自信,更能唤起整个村寨的团结一心。节庆仪式活动进一步密切了村寨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弄彦村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村寨秩序更加稳定。
信奉寨神是傣族村寨中重要的、稳定持续的文化传统,倡导和阻禁着村民的行为,传承着傣族传统的村规民约,包含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伦理规范。
3.有利于傣族村民内心伦理道德的构建
傣族的传统节庆活动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民族节庆活动的推广更提升了傣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了傣族建设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主人翁精神。乡村泼水节的举行既是传承傣族的风俗节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提升了弄彦村民的“团圆”意识,使得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村寨的节庆活动中,增强了凝聚力。每年参加乡村泼水节弄彦村都要集体定制全新的傣族服饰,可见村寨是十分重视乡村泼水节这一节庆活动的。
弄彦傣族村民对“寨神”信仰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的,它能将个人、家庭、家族、族群联系在一起,是傣族社会结构稳定的支柱。寨神“召贺曼”回天的故事使得尊重、孝敬并赡养家中长辈的道德传统深深扎根在一代代弄彦村民的内心,约束着他们的行为。祖祖辈辈中不敬老、不养老的现象很少见。
加之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族人的影响,这些内容都是在教导村民做人真诚、做事向善,与人和睦相处,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弄彦村民,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修养,以非强制性的方式约束着傣族人的行为和内心,使其身心都接受着佛教的洗礼。使得傣族村民内心伦理道德不断健康发展,并让笔者看到了现在弄彦傣族村民的淳朴真诚。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方法较为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作为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在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还要重视对相关技能的训练。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中职学校往往忽略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缺少知识技能的实践,一些中职学生甚至连全站仪都没有真正操作过,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严重缺乏社会竞争力。例如:在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和施工测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学成为了纸上谈兵,不仅效果极差,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从而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弄彦村是一个十分和谐的傣族村寨,和谐的村寨生活为村寨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有序的村民分组下,弄彦村和谐的公共生活清晰地呈现出来。弄彦村和谐的村寨生活也促使村民做事向善,与人友好相处,进而促进村寨的构建,形成和谐村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李金发.当前彝族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3(3):25.
[2]黄建铭.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及导控[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6(3):8.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10-0226-02
作者简介: 魏竺彧,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人类学。
责任编辑:孙瑶
标签:傣族论文; 傣族村寨论文; 社区教育论文;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