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可以看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让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此,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贵在认同,认同是前提、是基础。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因为没有共同的思想与信念,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否则就起不到凝聚社会人心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利益的价值共识。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关系的多元化,民众利益需求的多样性,加之人们的选择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不同主体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过程中,经常表现为一个逐步实现的不断磨合、不断变化的价值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则取决于社会成员的价值认知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四个方面认同,一是情感认同。只有在情感上认同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内心世界的道德自觉、价值支撑。二是政治认同。通过价值文化的构建使社会成员对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从内心上加以认同。三是责任认同。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社会责任包括诸多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将所有这些责任要求转变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四是制度认同。制度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社会制度的建设,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浓厚氛围,形成促进核心价值观认同建设的有利的社会条件。所以,强调和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意义尤为重要。只有内心认同,才会自觉践行,只有达成共识,才会最大可能地引领社会思潮,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要不断增强人们的归属感、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认同是指个人对群体和国家的归属感以由此而产生的强烈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那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就应当重点从增强人们的归属感、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上下功夫。
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个人对国家的归属感,从根本上来源于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坚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和命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认同教育,首先应当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之中,充分汲取思想营养,获得精神力量,才能赋予24字的核心价值观文字表述从抽象走向具体鲜活。这样,核心价值观就能在人们心中逐步生根、内化,并形成广泛的心理共识和行动指南,教育的实效性就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和充分体现。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注重对人们主体意识的培养。现代社会,人们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社会平等公正的社会秩序、民主参政议政、监督政治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意识及相应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要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与提升人们社会参与水平和政治参与水平有机地融合起来,在人们对社会建设问题、民主问题的普遍关注中,有效提升其参与水平,增强与政府、社会的协同互动。通过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人们的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行动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共同理想追求高度地统一起来,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主体地位不断获得提升的过程中,更加自觉地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注重人们责任意识的强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前途命运,也直接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责任意识的强弱。当代中国人民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为爱国意识和强国意识。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爱国传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同时又引导人们理性爱国,正确表达爱国热情。进一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人们把爱国之情与强国之志高度地统一起来,并将爱国主义的热情最终落实到维护国家平安稳定、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具体行动。
三、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举措,全面系统地做好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断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广大干部群众对社会、对国家的心理归属感,使广大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强化,更加自觉地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全民教育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并明确要求: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上述重要论述,都是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民性,只有实现教育的全民性,才能形成认同的广泛性。
二是切实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在群众眼里,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根标杆、一面旗帜。因此,领导干部应率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拥护者、学习者和实践者。在此基础上,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工作真抓实干统一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在领导干部行为实践中充分感受其道德魅力、人格魅力,从而产生认同和效仿,不断壮大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基础。
三是注重发挥社会精英和先进典型的作用。社会精英和先进典型在引导和塑造大众舆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培育广泛的认同基础,就应当积极发挥社会精英和先进典型的作用,要组织动员社会精英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以生动鲜活的典型形象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民群众置身其中,学有榜样、见贤思齐,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拥护者和践行者,从而在宣传教育中发挥教育者、传播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不断扩大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
四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水平。政治位于国家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价值观最为集中的体现,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人心,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水平是关键。应多措并举提高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程度,维护并扩大人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对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同时从个体层面不断强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拥护者与践行者。
总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不断在扩大认同基础、强化认同程度上下功夫,就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扎实成效地推动下去,形成并凝聚起强大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论文作者:王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核心价值观论文; 社会论文; 人民群众论文; 国家论文; 爱国论文; 归属感论文; 意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