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锋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 255000
全国著名数学专家郑毓信教授在他的报告里这样讲述:数学的核心是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培养源于问题的引领,而问题的提出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教材的本质,教材的本质需要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其内在的美。著名的数学教师刘德武,他的数学课流淌着这样一句涓涓细流:数学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针对低年级数学教材美育资源的开发与探索,让抽象的数学在实践、发现、思维碰撞中变得美不胜收!
一、实践美的探索
《厘米的认识》一课借鉴了张齐华老师的《厘米的再认识》,教学深度发掘教材并跳出教材,对厘米的认识更加的形象、具体、有深度,并达到准确的目的。这节课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具体的操作,找一找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国内外尺子的1厘米,测量出1厘米的纸条并放在两指之间深刻感知1厘米的长短,让低年级的学生对长度单位这一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可见,也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起来。通过这样的具体实践,让学生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更加具体,对1厘米这个单位长度的掌握更加深刻。
本节课中大小尺子里比较1厘米和国内外尺子中的1厘米比较是教材外拓展知识,跳出教材之外的课题,深度挖掘教材,并适当地跳出教材。低年级学生大量的具体实践,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操作,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宽广,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对问题的推理更加完善,因为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美不是用来画句号的,而是用来启蒙的。
二、计算美的探索
在教学笔算除法时,根据已有学习经验,大部分学生把除法的竖式写成图1形式,也有少部分学生写成图2形式。全班分成两方,正方为图1,反方为图2,经过双方的陈述,经过图3、图4的对比,一边操作一边说思路的过程,同学们达成一致认识:图2为正确的书写形式。
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出现了以下精彩问题:1.图1中的5是怎么算出来的?2.图2中除号哪里去了?3.图2中两个15一样吗?为什么?4.图2中5为什么写在个位?5.图2中0可以不写吗?0表示什么?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在解决每一个问题中,数学思维螺旋上升,对除法竖式不同于其他三个运算竖式形式有了深刻理解,明白了除法竖式每一部分的真正含义。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知识从模糊逐步变得清晰并内化。
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了平均分和除法的意义,也通过操作理解了除法竖式的来历。在解决竖式除号的书写形式时,更加了解了数学的文化,体会了数学的符号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也为有余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通过探究、合作、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使学生体会了计算中的美。
三、思维美的开发
数学思维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说白了就是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两个相同的数字相加为什么不能等于9?
引发另一个思考:两个不相同的数字相加等于单数?并得出如下结论:
本案例是智慧广场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情和认知水平,我利用猜字谜的形式导入,根据题目“腾飞+腾飞=92”的竖式,让学生思考后发现隐藏信息:“飞+飞”个位得2,“腾+腾”十位得9,“腾”和“飞”各代表一个相同的数,通过讨论交流,梳理解题思路,解决“腾”和“飞”是数字几的问题,并在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结果都有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最后教师利用有条理的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形成具体的思维方法,个位推想法,首位推想法,而通过推想的过程产生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由一个思考引发另一个思考并得出非常重要的数学结论。在习题巩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先注意审题思考,再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利用思维方法解决新的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就是数学思维积累和形成的重要途径。
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并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作为数学教师有责任以美育为己任,在平时教学中深入挖掘和提炼数学中美的因素,充分地展示数学美,激发学生审美情趣,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美”力四射。
论文作者:王玉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数学论文; 除法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教材论文; 美育论文; 尺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