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理水风格的研究

中国园林理水风格的研究

梁明捷[1]2012年在《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但是就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而言,最突出的“症结”在于:一方面存世的园林和文字性资料很少,散篇和建筑学科的论着居多,而运用跨学科的系统科学方法,涵盖迭山、理水、植物配置叁大要素的全面研究成果仍然相当匮乏。另一方面,学界前辈及后续学者先后提出了岭南古典园林“畅朗轻盈”和“绚丽多姿”风格特征的诸多观点,然而也缺乏统一认识。因此,本文通过岭南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及具体表现形式的系统分析,其目的是构建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全面系统研究框架,显示出重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岭南古典园林的建筑、迭山、理水和植物配置是其风格特征的四个具体表现形式。“畅朗轻盈”和“绚丽多姿”风格特征的二重统一性在四个方面均有突出表现。第二章中,通过基于明清、近代岭南园林与同期的巴洛克、洛可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西方设计艺术的频繁交流而进行的横向对比研究,以及岭南园林风格的发展演变的叁个历史阶段:南越王朝园林、南汉王朝园林和明清近代园林的纵向对比研究。指出:岭南古典园林建筑为解决亚热带湿热气候和受到商业经济和意识的影响,一方面具有畅朗轻盈的体型、简单规整的紧凑型平面布局和科学合理装饰的实用主义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发达的民间工艺和外来文化影响,又表现出不拘一格、组合灵活的庭园空间布局、通透玲珑、灵活变化的立面造型和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建筑装饰。第叁章中,通过岭南与北方、江南园林在迭山的石材、代表作品、服务对象、结构类型、假山规模、布局手法、洞窟技术等对比研究,以及岭南迭山技术中常见的“石谱”类型、成熟的工艺流程和塑山技法的分析,指出:岭南古典园林迭山一方面表现出材料运用和结构原理的科学性,并与建筑居住空间构成紧密关系。另一方面由于纹饰的审美传统、英石材料的特性、连镶带贴塑山的技术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表现出玲珑通透、新奇多姿的表现主义倾向,更深刻地认识其风格特征。第四章中,岭南古典园林的理水通过与北方、江南园林在理水规模与池岸、理水文化、水体构筑形态、理水原则、山水关系和水乡文化的影响等对比研究分析,一方面体现出适应庭园边界与面积要求的几何形状聚合式、环水式平面布局、利用水体达到降温作用和房水相伴、亲水建筑的营建,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注重活水引用、盛行的水上活动、水边植物景观的配置和以水为财、活泼多姿的南国水乡“水文化”特征。第五章中,岭南园林的植物配置通过与北方、江南园林植物配置的选材、配置文化等的对比研究,以及植物配置中独特的组织形式与观赏方式分析,指出:岭南园林的植物配置一方面表现出重利实惠的理念、注重地方树种、岭南佳果和香花植物栽植的实用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显现出四季葱郁、花馨色艳、果丰延绵、外来树种和水边以及棕榈科植物繁多、此起彼落、热闹非凡的热带、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景观风貌和绚丽多姿的南国风光。第六章,综上,明清代岭南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鼎峙成为叁大地方风格之一。从宏观的环境因素看,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其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岭南的叁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呈现出明显的二重统一性倾向。从微观的环境因素看,明清代岭南古典园林风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其表现出来的“娱于园”取代“隐于园”的功能倾向和“壶中”、“芥子”的思想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风格的最终形成。通过现存粤中四大名园的综合性案例研究,揭示了:岭南古典园林风格,不同于北方皇家园林“端庄典雅,雍容华贵”和江南私家园林“怡情写意,隐逸超脱”的意匠指归,充分体现了“求真而传神,求实而写意”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精神,它是“畅朗轻盈”和“绚丽多姿”二重性风格特征的完整统一体。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可分割、和谐统一。

吴汕[2]2001年在《中国园林理水风格的研究》文中指出水作为园林的设计要素之一,是园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中国园林自然式理水的风格、设计原则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发展成熟的过程。除了明清时期的一些园林还保留至今以外,大部分早期造园随着时间的流逝已不复存在。但是,由于留下许多文字记载,再加上中国园林的传统及其模式由于文化的持续发展而得以很好地保留,所以,本文试图根据文献对早期造园的描述以及对至今依然保存着的园林的分析,对中国园林的理水风格、设计原则及其形成、发展做出一个大致的推论和判断。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中国的园林理水产生的最初与灌溉和养殖的需要密切相关。2.中国园林理水并不是一开始就采用自然形式的理水风格,在园林产生的雏形——囿和园圃中,含有规则形式的理水形式。先秦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初步认识,促使园林理水向自然式转变。3.园林中的水体各有其风景的含义,各类水型特征的刻画,主要在于水体的岸线和背景的处理。4.在深入地理解大自然及其秩序、过程与形式的基础上,以一种艺术的抽象手段再现自然的精神,是中国园林理水发展的方向。

刘芳芳[3]2008年在《现代广场景观中的理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城市中的水景观设计是提升一个城市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设计独特的水景观是确保城市、水与人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实现城市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本论文以现代广场景观中的理水研究为主题,以水与广场的关系为核心,探讨城市广场中水资源的景观利用,旨在研究如何通过景观设计,让人与水保持一种共融发展的关系。论文在绪论的基础上,首先是理水的认知解析。内容包括水的属性与特征的阐述,理水的类型与影响因素的总结。其次,从认识论的角度探寻传统与现代理水的创作思想,然后分析理水的传统延承、分析理水的哲学探源与审美嬗变。在分析传统延承章节中,先着重传统的继承问题,再分析理水所体现的哲学思辨,然后在美学上探讨审美客体的对比与审美主体的改变、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超越式演进、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以期望在大方向上把握景观理水的审美变化趋势。文章重点阐明现代城市广场空间中理水的手法,分为基于广场空间特性对广场理水的空间结构特征的部分总结,然后从基于广场文化内涵表现上探讨人性、时代、文脉式的广场启发性理水。最后,基于广场水景本体的营造对水景从形态和手法两方面分别探讨了水景设计的方法论层面的问题,为理水实践提供科学和系统的建议。总之,这一章是结合实例提出广场理水的主要方法,目的是通过物质与技术手段,探寻广场水景观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升城市空间的美学品质,使水景观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两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创造应有的生态学价值与美学价值。最后,探讨了现代广场景观理水的设计价值提升问题,本章从人的社会属性和物质属性上界定了设计价值尺度的两个方面即人文尺度与自然尺度。其中在第二部分自然尺度上,提出广场理水的生态价值的概念,文中把水景观的生态分为“基层生态”、“景观生态”与“审美生态”叁个层次来分别加以论述。全文分别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层面探讨命题,并着重在理水的创新性设计手法上。从景观美学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剖析广场水景在广场中的组织作用、设计组成与营建要点,希望广场景观中的理水研究对公共空间的水景观设计有所启示。

王劲韬[4]2009年在《中国皇家园林迭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迭山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它的发展历史几乎和中国园林的历史一样长。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传统园林迭山工艺和技术的总结不足,严重影响了传统迭山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当代景观园林建设中,迭石造山的规模日益增大,但艺术水平却令人担忧,大量迭山工程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明清以来的许多古园林假山保存状况较差,亟待修复和维护;对中国传统迭山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整理出迭山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风格流派和技术特征,对于继承和保护迭山这一传统技艺,推动传统迭山技艺在新时期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和推广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从中国园林迭山发展的文化性和物质性特征出发,通过对中国园林迭山的文化意象分析、材料演化、工匠专业化发展和民间技术传承等方面的论证,揭示了园林迭山风格发展与材料、工匠和技术等物质性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皇家园林风格意境产生的影响。论文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以下五方面: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档案记载和现存实物的考证梳理,论文系统总结了中国皇家园林迭山发展的各主要阶段和杰出成就。对材料的性状及迭山基本技术的论证,探讨了皇家园林迭山技术演化历程,从物质角度论证了南北园林迭山风格差异的原因。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物资料比对,分析了专业迭山工匠发展的基本状况及执业特点,以及专业化造园对中国皇家园林发展产生的影响。在系统整理大量现存清代内务府工程档案的基础上,对清初和清代盛期皇家园林迭山的工程技术、工匠管理、质量控制和工官制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论证了这些制度调整对清代皇家园林发展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对乾隆时代的园林迭山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对乾隆时期的主要迭山样式,如内廷、离宫、行宫、仿景、山地等各种园林的迭山形式和风格的分析,揭示了清代盛期皇家造园在艺术、技术和经济理性等方面的空前成就.

周艳芳[5]2017年在《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在20世纪中国园林艺术的研究中,陈从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研究者,尤其是在江南园林美学的研究上,突显了他重视勘察实践研究的科学精神、文人素养的文学精神、绘画和戏曲欣赏的艺术精神。他富有哲理的造园、复园、品园的思想理念,推进了江南园林乃至中国园林、世界园林的发展。他被日本园林界誉为,“中国园林第一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园林之父”。本文从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形成的基础、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的理论阐释、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的实践构型、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的个性品格、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的精神超越五个部分展开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研究。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具有文学、艺术学、建筑学的跨学科的学术特质,形成了综合的园林美学特征。以他的代表作《说园》为线索,针对他的艺术审美特征、造园哲学思想、园林理法进行充分解读,更进一步地针对江南园林特有的诗意美、画意美、曲意美、空间美的艺术审美特征;“静以悟动”、“有法而无式”、“相反相成”的造园哲学思想;造园之学、复园续史之理、品园叙游之道的园林理法分析,阐释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在时间维度上,列举陈从周实践勘察“江苏吴县古建筑——圣恩寺梵天阁调查记”与现存环境的重构价值、“片石山房”石涛唯一存世的迭石作品的重大发现,几经考证的现实超越,“恭王府”的循律、气派,堪称“王府之最”的学者之判的古建筑园林勘察;上海豫园、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的古园林修复、重构;扬州鉴真纪念堂、云南安宁楠园、泰州梅兰芳纪念馆的现代语境下的园林设计理念,整合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理论,更充分地阐释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的实践构型。从美学维度上,阐释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以陈从周典型的“园林综合艺术品”的美学思想为依据,梳理“江南园林甲天下”、“观之不足”的江南园林精神、江南园林唯美的昆曲艺术的地方因素的强调,突显他的江南秀色浸染的地方主义情怀;列举20世纪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宗白华、金学智,展开学术思想比较,以论证其“园林综合艺术品”的学术高度,具有承上启下的学术地位;同时,展开与台湾园林、日本园林、英国园林的东西方园林美学思想的比较,确立陈从周江南“园林综合艺术品”的世界地位,以更具特色地剖析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的个性品格。在空间维度上,以美国文化背景下立意中国园林”明轩”,基于现代场所,对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明轩”的场所的哲学理念、自然精神、意境审美、含蓄之美等典型的中国美学特征的现实超越,体现“明轩”现代场所精神,以确立“明轩”跨越世界意义的“园林综合艺术品”的价值,阐述陈从周国际语境下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的超越。20世纪80年代,中国园林先后落座世界上叁个国家。从文化上分析,同属于北美地区的美国、加拿大,都接受了中国苏州典型江南园林的文化融入,这与其开放、自由,善于接受异域文化的多维度审美意愿,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英国,则接受了中国北京典型北方宫廷园林的文化融入,与其政治、政权,善于排斥异域文化的唯美的审美意愿,有着深入的联系。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研究的多维度阐释,丰富了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的内在本质,明晰了江南园林“综合艺术品”的审美特征,深化了江南园林的现代场所精神,确立了江南园林美学的世界地位。

孙文翔[6]2012年在《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社会中,水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水景设计成了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随着西方思想的冲击,西式风格的水景充斥着各个地方。但是,仔细审视这些水景设计,大多是无生命力的抄袭之作。要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水景作品,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园林。从中国传统理水艺术中学习经验和理论,再结合现代水景设计的理念,才能设计出符合中国特色,具有时代特征的水景。本文首先从水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地位入手,分析了从先秦时期到清朝叁千余年间传统理水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其发展过程中,理水艺术一脉相承,形成了独特的手法和思想,并总结出传统理水艺术常用的形式有:湖泊、池塘、河流、溪涧、泉源、瀑布等,且每一种表现形式都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在通过总结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得出了因地制宜、以小见大、以水的诗情画意寓意人生哲理的理水思想。因此,在现代水景设计中,不仅仅要传承园林理水的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领悟传统园林理水的艺术内涵。只有在继承传统园林理水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将传统园林理水的艺术手法、现代水景设计理念、现代工艺和材料等各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需求的水体景观。文章最后所列实例——长沙东方大院在水景设计方面,以传统理水理论为基础,融传统理水的艺术手法于整体水景设计,因地制宜地处理山水的关系。同时,又很好的将现代理水的理念、工艺和材料结合起来。为传统理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实际事例。

朱伟[7]2011年在《近叁十年来海外中国传统园林研究》文中认为中国传统园林一直以来不仅是旅游热点,也是旅游专业研究的对象。近叁十年来,世界再次刮起中国传统园林热潮,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审视,作出相应的评估,以便把握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趋势。本文以近叁十年来海外兴建的中国传统园林为研究对象,共分八章。首先第一章引言是对中国传统园林外传历史的回顾和近叁十年来海外中国园林的概述,接着第二章先从纵向方面对近叁十年来海外的中国传统园林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然后从横向方面对产生背景、筹建方式、建造地点、建造风格、园林功能等五方面进行分析。第叁至第七章是本文的重点,对近叁十年来海外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进行审视,根据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分别从布局、迭山、理水、建筑、花木、文化六方面展开,全面分析和评价近叁十年来在海外所建的中国传统园林。最后,本研究认为近叁十年来海外兴建的中国传统园林建园过程内容丰富,造园优缺点并存,并且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本研究为中国传统园林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郭美琦[8]2015年在《唐五代画论中的园林观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古代画论涵盖颇广,从立论点来看,包括绘画审美理论、绘画批评、绘画技法理论等内容;从题材来看,包括画论、画评、画史、着录、题画诗等。从门类来看,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门类的理论。俞剑华编着的《中国古代画论精读》中的唐五代画论共计24篇,其中泛论7篇,占总篇数的29%;品评4篇,占17%;涉及人物的画论共1篇,占4%;涉及山水的画论有8篇,占33%;涉及植物的有3篇,占13%;鉴藏的1篇,占4%。这一时期山水画地位的提升由此可见一斑。本文将这24篇画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重点为泛论7篇、山水8篇及植物3篇叁部分。结合周积寅的《中国画论辑要》和《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王伯敏的《李白杜甫论画诗散记》、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王维的《辋川集》,共计39篇。唐代以后,园林艺术与文人的生活愈加融合,逐渐发展为书、画、诗文、园四位一体的园林模式。园林的美,离不开水墨丹青的艺术指导;园林的设计,需要画论的理论支撑。研究唐五代画论中的园林观,有助于认识唐五代绘画技法融入园林设计的过程,并更深层次的揭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在画论影响下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的嬗变。本文从园林角度,系统的对唐五代画论断代史进行研究。首先,论述了唐五代绘画与古典园林的关系。其次,从造园要素入手,依次对画论中单一要素进行分析,再从多种要素组合进行分析。再次,从人文角度出发,分析画论中所体现的“师法自然”、“比德”、“拟人”和“天人合一”观点。然后,从“立意”、“布局”、“空间观”、“形态观”、“色彩观”、“奢检观”这几方面,分析唐五代画论对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指导意义。最后,从生平、主要思想、画作和园林叁方面概述唐五代时期画论的代表人物。

陈芬芳[9]2007年在《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文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宏观把握整个园林研究的历史,杜绝园林研究中的盲点,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扩宽研究者的思路以指导研究者今后的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对现有古典园林研究论着的整理和收集,建立园林研究目录数据库。在目录数据库的基础上,将现有的研究论着按学科内容进行分类。通过论着学科分布和年代分布的量化分析,发现园林研究的发展规律,即园林的研究总是从最基础的史料整理和实际调研测绘开始,进而对其设计方法、造园思想进行分析,最后探讨园林历史发展的根源——园林文化。文章最后以天津大学园林研究作为个案,具体分析其园林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特点,进而展望今后园林研究发展的方向。

李黄山[10]2013年在《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古典园林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它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理想,它以山明水秀的风景、巧妙而严谨的布局、诗情画意的境界,使人流连忘返,它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名片,向世界宣扬着中国人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它辉煌的艺术成就让世界瞩目,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水都是非常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也是最为活跃的,被称为园林的“眼睛”,是园林的生气、灵性所在。水在园林中连接着园林中的各种景观要素,使其连成一个整体。水体还可以展现各种形态的美,有流动的美、有静止的美。园林中的水可以为人们提供赏景、泛舟、听泉、观瀑等美妙的艺术享受。园林中的理水指的是在造园活动中把自然界形态多样的水纳入到园林的景色内并且加以利用。现如今,园林理水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目前的城市园林中大多都是西方风格的水景,这些水景的设置都是简单的对西方的仿造照搬,而真正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却很少出现。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古典园林的设计者对因地制宜原则的理解,对空间尺度的把握,对水景理水手法的熟练运用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本文通过对其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古典园林理水的文化思想和手法并加以传承,再结合时代特征和人们对水景的需求,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并极富生命力的城市水景,这对于现在追求山水人居环境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从先秦时期到清朝叁千余年间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其发展过程中,理水艺术一脉相承,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哲理和理水的理念和手法。然后分析并总结出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所蕴含的“崇尚自然、人化自然、山水相依、讲究含蓄、小中见大、曲折通幽、注重意境、寄情与水、心中有境”等思想特点,通过阐述水的审美特性,分别从“水的来源去流、整体布局、水体类型、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因借”四个方面探讨了古典园林理水的艺术手法。这些思想和手法在当今国内的园林理水中依然很有借鉴和发展的价值。对于古典园林理水的应用,不仅要传承园林理水的艺术思想和手法,更重要的是领悟古典园林理水的文化内涵,在分析了中国园林理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水景要因地制宜、增强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水景的人性化设计,然后从水景用水的开源节流、净化水质、经济运行文化继承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园林水景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后以开封水系二期工程为例,对古典园林理水的传承和发展在水系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理论结合实践,营造既传承了古典园林理水的思想和手法又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的城市水景。

参考文献:

[1]. 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D]. 梁明捷.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2]. 中国园林理水风格的研究[D]. 吴汕. 苏州大学. 2001

[3]. 现代广场景观中的理水研究[D]. 刘芳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4]. 中国皇家园林迭山研究[D]. 王劲韬. 清华大学. 2009

[5]. 陈从周江南园林美学思想研究[D]. 周艳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6].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 孙文翔.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7]. 近叁十年来海外中国传统园林研究[D]. 朱伟. 华东理工大学. 2011

[8]. 唐五代画论中的园林观研究[D]. 郭美琦. 天津大学. 2015

[9]. 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文献分析[D]. 陈芬芳. 天津大学. 2007

[10].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及其应用研究[D]. 李黄山. 河南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  ;  ;  

中国园林理水风格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