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展望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展望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谈谈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前景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862(2000)02-0002-04

展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前景,不能不先看一看它的现状。

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亦称讲坛哲学或教科书哲学,或曰政治层面的哲学或官方哲学,也叫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哲学是党的文件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教育部规定的大学必修课程,大学教师讲授它但并不相信它,大学生学习它是为了取得文凭。二是论坛哲学,即在报纸、杂志、专著、学术会议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哲学花样繁多,观点各异,其中占优势的是实践唯物主义。三是实践中的哲学,这种哲学既然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理论体系,它可能是实用主义或实践哲学,也可能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其他哲学。

在我看来这种看法基本上不符合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这种看法过分低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我国哲学界、理论界和实际生活中的地位。我本人在大学中学习的专业是西方哲学,后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诚然与全国解放有关,但我信奉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主要还是由于我认为它是科学,或者退一步说,它总比各式各样西方哲学更科学。我不相信广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师们在讲坛上是在违心地宣讲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学工作有问题,有缺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由于种种原因有所降低,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但我不相信广大的大学生们根本不相信辩证唯物主义。我这里说了两个“不相信”是因为我没有作过调查而只是根据我的真实思想作的推测,这个真实思想就是坚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的,而科学的观点总是可以得到多数人的认可的,不相信甚至反对科学的人毕竟是少数。

那么,应该怎样估计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呢?我认为现代社会承认哲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专业,有一批以哲学工作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他们叫做哲学工作者或哲学家。但是,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像哲学那样意见分歧,学派林立,甚至一个哲学家就有一个哲学体系。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像哲学那样得不到多数专业工作者的认同。但是哲学中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它在社会主义国家内是得到多数人认同的,尽管在非社会主义国家内它仍然是一个小小的学派。前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失败后,在这些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一落千丈,但在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整个国家生活的指导哲学。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真正贯彻了“双百方针”,哲学界开展了大量哲学问题的讨论,可以说没有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没有受到质疑与挑战,这是一种正常状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与发展不但无害,而且有利。从表面上看,它的社会地位似乎降低了,但它的学术地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是提高了。特别是邓小平与党中央真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它的充分表现)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了它的地位。尽管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肩负着回答世界形势和中国发展所提出的问题,总结科学与哲学的最新成就从而修正、充实、完善、发展自己,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科学形态的任务,但它作为整个国家生活的指导哲学的地位并未动摇,它在课堂上、论坛上和实际生活中仍然居于主导的地位。离开它另辟蹊径的毕竟是少数,因此,那种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地位和作用降低了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这种现状当然是会改变的,我认为其前景有三种可能:第一,目前这种状况基本不变,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在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过程中保持着它在整个国家生活和思想界中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各种哲学观点争鸣齐放,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在同各种哲学观点的比较、争论和论证自己的过程中日益完善着自己,终于出现得到多数哲学家认同的能够基本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现阶段水平的比较完整严密的崭新的科学体系。第三,出现苏东出现过的情况,不但辩证唯物主义,而且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一落千丈,沦为众多哲学学派中的一个小小的学派,众多的哲学家们或者热衷于传播和研究西方哲学,或者是热衷于恢复和发扬传统哲学,或者热衷于独创自己的哲学体系。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命运将会是这样:辩证唯物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哲学多元化的局面在相当长时间内将保持下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体系将在比较与争论中日益完善,它的真诚的信奉者将日益增加,最终出现一个比较完整严密而又得到绝大多数哲学专业工作者认同的崭新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即上面所说的第二种可能。我作出这种推测,主要有以下几点根据: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在众多哲学中是最强的,它有资格称为一门科学,或者说,它的基本观点都是经过人类的实践史和科学发展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千百万次的验证的,是打不倒推不翻的,谁否定它们,谁就会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或自我否定的尴尬境地。现在否定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的大有人在,但是,他们的言论与行动都必须以承认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承认其对象不以自己的意识为转移,否则他们的生活只能是白日做梦了。80年代曾出现过一股否定反映论的思潮,其实否定了反映论,也就否定了否定反映论的言论,因为既然认识不是反映,他人不能反映你的观点,你也不能反映他人的观点,你的否定反映论的发言和文章岂不是在自我封闭的主观世界里打转吗?有人说,这种唯物主义不过是直观唯物主义观点,早已过时。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常识。诚然如此,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就在于在坚持这种观点的基础上前进,而不是以错误的观点来取代它。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他基本观点也是打不倒推不翻的。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只会使它不断完善和发展,而决不会削弱它,更不会推翻它。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些建设都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进行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又以丰富的深刻的内容完善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不可分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50年来,特别是20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和整个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这是有目共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地形成、完善和成熟,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协商制度已基本形成并在不断完善和发挥作用,各个领域的文化建设都呈现出兴旺发达之势。当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中都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峻,只要我们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同心同德,努力奋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可以建成的,我国的现代化是可以实现的。在这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将发挥其巨大的积极的作用,也是不可战胜的。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具有极强的吸纳一切合理因素来发展自己的生命力。它传到中国后,就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哲学的合理因素和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哲学因素,开始了它的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其他领导人的哲学思想、专业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都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目前许多学者都在从事挖掘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合理因素,提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哲学因素的工作,这只会使它进一步中国化和丰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本是从西方传统哲学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哲学体系,是在吸收西方传统哲学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的创新,在其后的发展中当然还要继续吸收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合理因素。它对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当然也应采取批判与吸收的态度。前苏联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曾经一度对西方哲学采取单纯排斥的态度,这当然是不对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已逐渐抛弃了这种错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哲学今天要发展,还离不开吸收当代西方哲学的合理因素。一般认为当代西方有两大哲学思潮,即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拒斥形而上学(本体论或宇宙观),人本主义不拒斥社会本体论,但否定自然本体论,因此,这两大思潮都反对唯物主义,这是不可取的,但不能因此否定它们在研究人和人类社会、认识、科学、技术、语言、逻辑、非理性等领域中的积极成果和合理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对它们的成就视而不见。应该特别指出,20世纪自然科学包括上半世纪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下半世纪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自组织理论、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宇宙学等都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们形成了一股哲学思潮,其气势较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并不逊色。这股哲学思潮的具体内容同辩证唯物主义甚为接近,能向辩证唯物主义提供许多新的论证和新的内容。

第四、20多年来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论包括质疑、挑战、攻击和辩解、论证、发挥并没有损伤它,而是使它更加完善、更加严密、更加丰富、更加强壮。20多年来关于马哲史和原理的争论大规模的有十多次,小规模的不计其数。规模较大的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关于主体性与主体性原则的讨论、关于价值论的讨论、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关于哲学体系的讨论、关于应用哲学的讨论、关于人学的讨论、关于文化的讨论、关于人权的讨论、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讨论、关于邓小平哲学思想的讨论等等,此外,在伦理学、美学、自然辩证法等领域也有多次讨论。这些讨论和争论的结果并没有推翻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没有伤害它的筋骨,而只是或者纠正了它的体系中的某些偏颇,或者加强了它的体系中的某些薄弱环节,或者充实了它的体系的具体内容,总而言之,是发展了它。它好似一块钢铁,经过烈火的焚烧和巨锤的敲打,并没有被粉碎,而是更纯粹、更坚硬了。

第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存在和活动于所有正常人的生活实践之中,任何正常人在生活实践中都在自觉或自发地使用它们,完全离开它们甚至是不能存活的。人们可以短时间离开它们,但不能长期离开它们;人们可以在某些方面违背它们,但不能在一切方面违背它们。唯心主义者可以在口头上反对唯物主义,但不能在行动上违背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者可以在言论上攻击辩证法,但不能在行动上违背辩证法。一个人要生存下去,他只能自觉或自发地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人类要延续下去,也只能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只要人类存在,人类就离不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既然辩证唯物主义如此须臾不可离,为什么它还得不到世界的认同,甚至得不到全体中国哲学家的认同呢?我认为一是意识形态作祟,一是火候不到。西方人士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怀有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在一些人的眼里,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党的哲学当然不可能是好东西,当然不能承认。科学史告诉我们,越抽象越普遍的问题,意见越分歧;越具体越实际的问题,越容易分清是非,达成共识。哲学是人类知识中最普遍最抽象的,在哲学问题上意见分歧,莫衷一是,并不奇怪。但是,既然哲学问题毕竟还是有是非可言的,条件具备时,人们认同的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终将出现。我不敢预言这一天何时到来,但我相信将来总会有这一天的。

标签:;  ;  ;  ;  ;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展望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