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创新思想的四重意蕴论文

论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创新思想的四重意蕴论文

论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创新思想的四重意蕴

高翔莲 陈 帅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创新思想是习近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文化创新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具有价值、内容、原则、关系四重意蕴。其一,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因素,是保持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其二,文化创新包括文化作品创新、思想理论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和文化体制创新,其中作品创新是载体,理论创新是使命,科技创新是基础,体制创新是保障。其三,实现文化创新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必须培养文化创新思维、培育文化创新能力,必须尊重客观实际、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其四,在新时代,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思想一元与文化多元、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等一系列辩证关系。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思想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关于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思想,全面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这一基本问题。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创新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创新的价值

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非常重视文化创新,他从社会发展、国家实力和文化自信等方面深刻阐述了文化创新的价值。

(一)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与经济和政治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详细论述了文化的特点,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的能动作用以及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毛泽东也曾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由经济和政治决定,又服务于政治和经济,文化与政治、经济一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习近平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而文化创新则是促进思想、观念解放的引擎,是推动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的动力。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几乎人类一切进步和发展,都源于新文化、新知识、新观念的创造与传播。文化创新也是中华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1世纪,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

“小说家虚构的情节,的确有些荒诞,但也不算是超现实,这样的情节恰好可以解释盯梢者拍摄被盯梢者的动机以及他后来的横刀夺爱,还是有其艺术逻辑的。这样,就比原来的故事显得更丰富更完整了。原来的故事,给人一种缺胳膊少腿的感觉,有不少缺失或漏洞亟待填充。”

(二)文化创新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深刻洞察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军事“硬实力”,也包括文化“软实力”。文化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强大,越来越取决于这个国家文化创新的能力,取决于依托文化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并非文化强国,文化的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传播力还不强。通过文化创新,进一步提高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重任。习近平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必须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与创造活力。

在施肥之前,应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结果以及不同整地模式,适当施入农家肥、有机肥和化肥。施肥要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此外,确保泥水能够有效分层,沉淀时间长短应该根据当地水稻田块的实际情况综合确定,一般沉淀时间维持在1-3天。沉淀好的秧田,应该确保沉淀不板结,水清澈不浑浊,然后才能栽插秧苗。机械化秧苗残渣主要采用薄水浅灌,大泥脚深度维持在30 cm以上,水层控制在1-3 cm。

二、文化创新的内容

(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人民心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习近平对文艺创作的要求同样适用于文化创新。21世纪,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我们“必须坚持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文化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主旋律,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作品格调低下,即使形式再新颖,也必须摒弃。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文化创新就会走入歧途。

(一)文化作品创新。文化作品是载体,是文化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习近平认为,文化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创新水平。文化创新首先是创造好的文化作品。我们的先辈曾创作出了无数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思想的多元化,社会上文化作品良莠不齐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等,具有承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肩负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使命。在这些领域,我们迫切需要创作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文化精品,用它们占领人们的精神高地,引导人们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习近平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化作品要“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更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 ”

(二)思想理论创新。思想理论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透过习近平系列讲话的文本,解读其关于思想理论创新的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需要新的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习近平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其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创新与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在解决重大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创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走进人民大众心中,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与时代责任。其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阐释同样是理论创新。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最大公约数”,直接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人民的幸福安康。凝练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它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是文化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21世纪,社会思潮纷纭复杂,思想观念日益多元,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文化创新的内容,更是文化创新的责任。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创新思想是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开展文化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理论回应。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中国的文化创新乃至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

(四)文化体制创新。文化体制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文化体制是文化价值的一种体现和反映,包括决策、管理、测评、监督等诸多环节。所谓文化体制创新,就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把创新应用于体制领域,在改善原有体制的基础上,依据客观需要建立新的体制。文化体制的创新为文化作品、文化产品的创新提供灵活的机制与强大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出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紧密相连。因此,习近平要求将改革与创新结合起来。他说,“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改革现有文化体制,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破除阻碍文化创新的制度藩篱,释放文化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三、文化创新的原则

芒沙村隶属勐马镇,相对于勐连县的其他村落来说地势相对较低,气温高,形成了独特的植被和物产资源,这些自然和地理位置因素使得芒沙村成为一个以种植橡胶及茶叶等经济作物为主的村落。

因此,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大开大合,随即收放,游刃有余。“放”与“收”就是最高妙的教学艺术。何时“放”,何时“收”,“放”到什么状态,“收”到什么程度,用什么策略“放”与“收”,全在于“将军”的智慧和临场应变能力。这样的课堂,才能够如江河奔海,蜿蜒曲折,波涛汹涌,去向不改;如行云流水,行踪不定,却神魂不散。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创新包括文化作品创新、思想理论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和文化体制创新,其中作品创新是载体,理论创新是使命,科技创新是基础,体制创新是保障,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其二,作品中两种完全相悖的审美质素,均势并置而能相成,如黄宾虹论笔墨即要求“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春雨与秋风,显然是截然相悖的品质,而在大家手里能自由拿捏,浑然相成。吴德旋亦论到书法用笔的微妙分寸,在于“秀处如铁,嫩处如金”,他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云:“书家贵下笔老重,所以救轻靡之病也。然一味苍辣,又是因药发病,要使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方为用笔之妙,臻斯境者,董思翁尚须暮年,而可易言之耶?”⑤以董其昌晚年书画笔墨证之,可知“人书俱老”的境界,在中国艺术中很重要的体现,就在于对笔墨微妙分寸,尤其是对相悖而相成的分寸的自由拿捏。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文化创新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思维;文化创新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

(二)培养文化创新思维,培育文化创新能力。文化创新是对既定现实的摆脱,是对传统、常规的突破,更是对默守陈规、因循守旧思想观念的摒弃。因此,习近平认为,文化创新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更新。习近平强调:“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习近平深刻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培育文化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要从青少年抓起。他说,现在的世界和中国正处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时代。“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他要求广大青年传承中华民族创新基因,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做勇于创新的人。学习是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获取的。习近平指出: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要“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只有既具有创新思维,又具有创新能力,文化创新才能变成现实。

(三)尊重客观实际,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习近平认为,文化创新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从来就没有脱离具体时空的抽象的文化创新。所谓尊重客观实际,就是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从人民对文化的愿望与要求出发,把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作为文化创新的出发点;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立足点,从中提取文化创新的素材和元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文化创新的舞台,把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作为文化创新的源泉。习近平指出:“文化创作要及时感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跟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与变化,深刻认识社会观念、物质条件、文化环境和服务对象的新变化”。同时,习近平提出文化创新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所谓“求真”就是追求真理、遵循规律、崇尚科学;所谓“务实”就是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求实效。遵循规律,贵在实干。要在实干中认知规律、把握规律,在实干中创新并将创新成果发扬光大。习近平要求文化工作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弘扬追求真理、遵循规律、崇尚科学的“求真”精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文化工作;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弘扬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结合21世纪中国的实际和文化建设的实际,在务实中求变,务实中求新,务实中求进,用宽广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文化创新面临的问题,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四、文化创新必须处理的关系

文化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思想一元与文化多元、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等一系列辩证关系。

(一)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创新中不可回避的一种重要关系,处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化创新的质与量。继承中华文化与借鉴外国文化,对文化创新同样重要。习近平指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一方面,中华五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培养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支撑中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精气神”,我们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创造优秀文化作品,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另一方面,世界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创造了自己的文化。文化在本质上不是冲突的,而是宽容和共享的。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我们要以“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承认差异、包容多样,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欣赏、包容的态度对待世界上的不同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能量,从而打造中国文化品牌,占领世界文化高地。

(二)思想一元与文化多元的关系。文化不仅具有继承性,而且具有多样性和排他性。针对文化的多样性和排他性,习近平提出了一元领导、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创新理念。其一,一元领导。中国人民是在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反复比较中,最终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大多数成员认可和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的一元领导,这一点不能含糊和动摇。其二,多元共生。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历史发展趋势,各种文化在彼此借鉴、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互依性和共生性,从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景观。多元共生、和谐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是不可想象的。对待不同文明,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目标。其三,和而不同。事物相异相合、相辅相成,不同事物聚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新事物。文化创新在许多情况下有赖于对不同文化元素的重新组合,一个社会已有的文化元素越多,文化多样性越丰富,文化的创新能力就越强。多元文化之间形成了既交流又竞争的关系。文化创新必须正视冲突,和而不同,在多元文化共生中打造中国的文化品牌。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地位,同时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三)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就文化而言,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更好的继承,二者相辅相成。习近平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思想来源与肥沃土壤。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治国理念,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文化创新的“底气”。先人们留下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情操、知行合一的哲学观、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以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等等,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值得我们继承,并作为文化创新的思想源泉。但是,也必须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这些糟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相协调。因此,我们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慧眼,辨别精华与糟粕。“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关键是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其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把传统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使之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其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文化创新的元素;其三,对传统文化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阐释,使之更富有时代气息,成为文化创新的沃土。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底气”,文化创新就不缺“精气神”,文化创新的智慧就会充分涌流,文化精品就会源源不断。总之,文化创新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三)科学技术创新。广义上的文化既包括反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部分。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渗透到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任何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都需要运用科学的技术、科学的方法才能解决。习近平深谙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他明确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科学技术创新把中华民族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抓住机遇则上,丧失机遇则退。习近平反复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习近平以政治家的大手笔亲自领导制定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初步扭转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总体上扭转科技创新以跟踪为主的局面;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这是一个步步升步步高的发展战略,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步伐相一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相一致。

注释:

(三)文化创新是保持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新时代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不仅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是文化自信。“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己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来源于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换言之,文化创新是保持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中国人民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说毕威高速公路是一条天路,并不为过。因为它是贵州省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最高处的威宁自治县最高峰段,海拔超过1900米,常年掩映在云雾中,宛如仙境。位于赫章县城东南的赫章特大桥,11号主墩以195米的“身高”,荣膺世界预应力砼连续钢构桥第一高度,也诠释了毕威高速公路的“天路”概念。

①⑨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5、21、19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页。

其中:A为锚杆间排距,m;G为锚杆设计锚固力,80 kN/根;k为安全系数,取2;L2为锚杆有效长度,取2.0 m;γ为岩体容重,取25 kN/m3;计算得A=0.9 m。通过计算选择锚杆间排距均值不得大于0.9 m,因此巷道支护设计确定锚杆间排距取0.7 m。

③⑲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5年版,第2、66页。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的评价,它注重及时反馈,以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

④ 习近平在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4年1月7日。

⑤ 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参见《人民日报》2015年7月20日。

做法:姜去皮,剁成蓉用纱布包起来,挤出姜汁备用。室温软化的黄油加入白糖、盐混合搅拌,再用打蛋器打发至糖融化。加入鸡蛋打至充分融合。筛入面粉、泡打粉、姜汁搅拌成光滑面团,然后盖上保鲜膜室温静置20分钟。面团擀成薄片,用模具压出喜欢的形状后,用小刀将压好的形状移到烤盘,有距离地摆放,注意不要变形。放入预热160度的烤箱中,中层烤15-30分钟至表面金黄色即可(具体时间根据自家烤箱性能和擀面的厚度来决定,要多多观察表面颜色变化)。

⑥⑦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9、36、342页。

⑧ 习近平:《忆大山》,《光明日报》2014年1月13日。

⑪⑬⑮⑰⑱㉑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1 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8、123、155、51、51、156、164页。

⑫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日。

⑭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0日。

⑯⑳㉓ 《习近平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中国干部学习网2015年10月31日。

㉒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重点项目“习近平文化创新思想研究”(DXS20180001)

中图分类号: D61;G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54X(2019)03-0012-05

作者简介: 高翔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湖北武汉,430074;陈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4。

(责任编辑 刘龙伏)

标签:;  ;  ;  ;  ;  

论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创新思想的四重意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