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技术探讨论文_陈国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技术探讨论文_陈国来

摘要:本文主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控制技术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大都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高层建筑深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相应增多,因此,加强对现代高层建筑深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设计原因。由设计原因造成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结构设计中的断面突变,会产生应力,当应力过于集中时,容易造成结构构件开裂;其二,设计时由于构造钢筋的数量不足或钢筋直径过粗也有可能形成构建裂缝;其三,设计时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考虑的不充分,也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原因之一;其四,因结构设计中采用了较高等级的混凝土,从而使得灰量增大,这样不利于混凝土收缩,最终也会形成裂缝。

(2)材料原因。材料原因造成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各别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混合在一起拌和而成的,其中若某种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浇筑后出现裂缝;其二,粗集料或细集料中的泥含量过高,容易引起混凝土收缩增大,从而造成混凝土开裂,级配不当也会使混凝土开裂;其三,外加剂选择不当或剂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拌和质量,致使混凝土过早收缩,引起开裂;其四,水泥原因。水泥是混凝土拌和时的主要材料之一,一般的工程中采用的都是硅酸盐水泥,若水泥的等级和早强过高,会增大混凝土设计强度,当混凝土脆性过大时,易出现开裂。

(3)施工及养护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采用的是现场浇筑的施工方法,水热化计算结果不准确、保温及降温工作不到位,都会使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增大,从而引起开裂。此外,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振捣,振捣过程中,振捣棒插入位置不当、漏振等情况会使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自实行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开裂。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一般应在7个工作日左右,若养护时间过短,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早期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的控制技术探讨

(1)设计控制。1)材料方面控制。①水泥。根据工程条件不同,尽量选用水化热较低、强度较高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②粗骨料。适用表面粗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泥土含量和压碎指标值等满足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规定。③细骨料。一般采用天然砂。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的2区砂、对运送混凝土宜选用中砂;所选的砂有害物质及混凝土含量和坚固指标等应满足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规定。④外掺加料。宜采用减水剂及膨胀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2)混凝土配料、搅拌、运输及浇筑质量控制。①配合设计应尽量采有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投料计量应准确,搅拌时间应保证;禁止任意增加水泥用量。②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车鼓保持在每分钟约6转,并到工地后保持搅拌车高速运转到4至5分钟,以使混凝土浇筑前充分再次混合均匀。如遇塌落度有所损失,可以掺一定的外加剂以达到理想效果。③浇筑分层应合理,振捣应均匀、适度、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2)施工控制。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应当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从而为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这就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严格且仔细的检查建筑施工材料,确保不同类型建筑施工材料的性能能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要求。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其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建筑结构的差异,导致其对混凝土材料的实际要求也存在明显不同。就实际情况来看,建筑工程施工材料主要包含水泥、沙子、钢筋以及石子等,那么相关施工人员在对建筑材料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应当确认材料的生产日期、包装质量等多方面要素,并充分考量建筑材料生产厂家的信誉,并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从而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基础。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操作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好混凝土骨料配合比,并对搅拌时间进行合理化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种类和强度都存在一定差异的水泥,应当在严格检查的基础上开展混凝土的搅拌工作,严格控制外加剂的应用,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局部过量导致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出现。同时,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阶段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施工准备阶段各项操作,以促进裂缝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对混凝土运输时间以及浇筑速度进行合理把握的基础上,应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表层结构与内部温度之间的差异满足建筑工程实际要求,方能够开展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在实际浇筑操作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应当结合建筑结构的实际特点,来对混凝土浇筑方式进行合理化选取。若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长度是其厚度的三倍以上,则应当选取余面分层浇筑技术,促进浇筑过程中自然斜面的形成,那么相关施工人员应当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适度频率的振捣操作,从而有效的避免结构裂缝的形成。相关施工人员应当注意的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的遮阳措施,以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气温过高而对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在浇筑操作完成后及时排出污水,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若混凝土结构面不是特别大,可以采用全面分层浇筑技术来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那么相关施工人员应当控制好浇筑方式和浇筑时间,在第一层全面浇筑且混凝土桩凝结之前进行二层浇筑,按照此种方法进行逐层浇筑,从而对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合理化控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相对较高且运输机与搅拌机不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分段分层浇筑的方式,以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总体效果。混凝土施工实践表明,分段分层浇筑技术普遍适用于混凝土长度和面积。

(3)养护控制。根据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情况来看,应当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做好施工的养护工作,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采取的养护措施,是指在常规养护措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温度控制相关技术措施来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规范的保温养护,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效果及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那么在实际养护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委派专门的温度养护人员,按照施工温度控制措施标准以及相关规定进行养护操作,保证持续养护时间在两周以上,定期测试并做好记录工作。相关温度养护人员应当注意,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异保持在20度范围内时,即可以拆除保温措施,至此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养护工作完成。

四、结语

总之,随着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运用,使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和工程质量产生了重要作用。而混凝土的浇筑又影响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决定着整体建筑的质量,因此,要对混凝土的材料、温控、养护、施工技术等各方面探求专业的浇筑技术,对浇筑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把关,以科学有效的浇筑技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高质量,从而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郭磊,陈寅.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投资与合作》.2013

[2]杨晓峰.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山西建筑》.2015

[3]侯楚.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5,01(4):13-17

论文作者:陈国来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  ;  ;  ;  ;  ;  ;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技术探讨论文_陈国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