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经验反酿败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败局论文,成功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投资项目:茶坊
投资方式:4人合伙资金入股,聘请他人负责经营
投资金额:100万元
败局简介:1999年,看着新兴的茶坊红火的经营场面,对自己的工资收入又不甘心,于是,上海的小范和他的三个大学同学合伙出资100万元, 在上海水城路开了家名为“存心找茶”的茶坊。300平方米的店面,70万元的年租金, 其他费用花了30万元,小范入股7万元。他们找了一位有餐饮经营经验的人帮助经营, 四人坐收红利。开业不久就顾客盈门,两年不到,100万元成本全部轻松赚回, 还有几万元盈余。
尝到了甜头,2001年他们又投资近百万开了第二家茶坊。原以为有第一家茶坊的成功经验,开第二家会更省力。但如今却是颗粒无收的败局,令小范他们一筹莫展。
败局解析:成功经验为何成为败因
第一次大胆投资之所以这么顺利,主要是因为他们赶上了“好时候”,抢占了一个先机。因为1999年的时候,茶坊还属于一个新兴行业,在上海也是刚刚出现。按照行业的一般特性,在一个新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竞争小,利润高,对经营能力的要求也不严格,因此投资成功的几率高。
然而轻易的成功让他们的头脑有些发热,没有考虑到竞争的逐渐加剧。2001年,茶坊已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但他们在枣阳路投资第二家茶坊的时候,事先居然没有考察茶坊的行业状况。开张不久,他们附近就另有3家茶坊开业, 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令竞争意识不足的他们手足无措,只好靠简单的降价来维持经营,导致盈利迅速下滑,直到出现亏损。
成功点:合伙创业整合资源
失败点:人心不齐内部瓦解
合伙创业对资金、能力相对匮乏的小投资者来说,是一条很好的创业捷径。本案例中的4人就通过此种方式筹备到充足的创业资金,从而顺利将创业变成了现实。但后来的失败原因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合伙的不稳固,造成团队从内部出现分裂,给原本就岌岌可危的茶坊一记重击。
开始的时候,合伙创业存在的问题在红火的场面下并没有显现。直到第二家店竞争压力加大后的一天,合伙人之一的小范在茶坊遇到两位客人,对方居然声称是这家茶坊的店主。小范差点晕倒,对方也万分诧异。再一谈,问题露出水面:原来4位合伙人里的一人自己并没有出资,而是暗地里找了这两个人合伙。
此事之后,4位合伙人之间的信任感迅速降低,开始怀疑账目是否被谁做过手脚,自己究竟有哪些利益受到了侵害。接着就是争吵、人事变动……败局从此已经注定。
成功点:借“外脑”经营
失败点:“外脑”能力打折
初创业者的经营管理能力相对不太成熟,如果请有一定经验的人帮助经营,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案例中的4 人因时间和能力都难以满足专心经营茶坊的需要,一开始他们就选择了借“外脑”经营的方式,使得自己少走了许多弯路,为第一次创业的成功提供了保证。但开第二家店的时候,他们却因没有严格按照事先定下的店长标准进行招聘,导致以后的经营水平大打折扣。
开第二家店之初,他们要寻找店长的标准是——能干又可靠。
这“能干”包括:会精打细算,擅长人事关系,能随时调整经营策略,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新老顾客。而“可靠”则包括:不能虚报进货价格;老老实实记账;不欺上瞒下;不介意每月工资只有1100元。
要求很是严格,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这么高能力的人不可能满足于如此低的收入。许多“能人”挥袖而去,而他们4人却并没有在工资上让步,反而降低了对店长能力的要求。
很快店长找到了,但比预期“能干又可靠”的标准至少打了“七折”。小范他们4人心想:这剩下的“三折”,自己操操心,应该也没问题。可做了才知道, 这多操的“三分心”实在不怎么轻松。它包括:每个人的双休日都要在店里度过;必须忘记自己的“老板”身份,握着优惠券沿街分发;必须硬着头皮在茶坊里推销各种杂物,以补救茶坊每月微薄的营业额……
几个月下来,精疲力竭。可这些付出仍然换不回多大回报,加上竞争越来越激烈,茶坊的生意越做越吃力,如今已经持续出现颗粒无收的惨状,5年的创业并没有给4人带来什么回报。
标签:创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