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成份分析法与工程投标决策(论文文献综述)
邱燕[1](2020)在《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招投标制度。随着建筑市场的良好发展,以及完全开放的建筑业市场,给建筑业总产值快速增加为建筑企业投标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随着建筑业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扩大,给建筑业市场的投标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给建筑企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套更科学合理的投标报价决策的体系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论文从投标方角度出发,以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建立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模型计算建筑工程的成本,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法(PCA),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投标报价决策的因素对应的数据进行处理,把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的主要因素提取出来,剔除了多个影响投标报价决策的冗余因素,使得与各因素相应的数据更具可视化;然后,基于PCA得出的结果,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多种投标报价方案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应的数值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得到多种方案的投标报价排序;最后,论文指出了在投标报价决策研究中某些不足之处,并对更深层次的研究作出了展望。本文结合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投标报价决策等相关理论的理论以及实践,对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梳理,建立了基于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模型。通过基于PCA-FCE模型的投标报价决策模型,为建筑企业在投标报价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张伟[2](2018)在《国际工程EPC项目报价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我国实施的“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承包商带来在境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大机遇。他们参与国际工程项目持续增多,以EPC总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而且出现了很多以融投资方式带动的EPC项目总承包的模式。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因为报价失误造成项目失败的案例,EPC项目投标报价的风险值得研究。本论文以国际承包商的视角,在文献综述及项目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EPC总承包合同运作过程,根据项目所处的环境,结合项目的全过程的管理经验,筛选报价阶段应关注的重点风险,分析关键风险因素,兼顾报价的竞争性和抗风险要求,提出风险控制的策略,并进行了案例研究。对初步选取的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后发现,承包商对现场的考察和调查是否深入、作为报价依据的主要工程量是否准确、项目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EPC总承包商的设计能力、项目来源的特殊性、企业战略和风险偏好、业主对承包商管理的干涉、承包商承担的原本属于业主的项目前期责任、总承包内部(或联合体)协作水平、供应商的垄断是均值排名TOP10的影响因素。从国际工程项目环境的不确定性、业主资信状况的可靠性、合同条款的复杂性、总承包商的综合实力以及投标报价组织决策五个方面分析了国际工程EPC项目报价风险的源头,提出了在投标报价过程中的前期调研、项目方案策划、报价组织及决策的环节进行风险应对的方法。最后,选取了个具有不同风险特点的国际EPC项目的价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报价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项目后期效果反馈,验证报价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基于多项国际工程EPC项目的报价实践和总结,希望为“走出去”的国际承包商进行EPC项目报价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汪楠楠[3](2018)在《A公司S项目投标决策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设工程招投标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活动。主要有涉及面广、流程复杂、风险性大等特点。对于处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的中小企业而言,进行项目投标不仅是企业通过中标获取利润的手段,还是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因此作为投标的中心环节——投标决策,在现在激烈的投标过程中占有决定性的作用。以企业自身情况出发,运用科学有效的投标策略,建立符合切身实际的投标模型,选择适当的投标目标,制定合理的报价,提高投标的中标率和项目质量,对于现在中小型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探索课题。本文在现行的招投标流程和工程投标理论基础上,以A公司S项目进行目标研究。首先分析了 A公司S项目投标决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综合阐述了影响S项目投标决策的三个方面:投标流程、目标选择、报价决策。其次,以流程再造理论、决策树、非确定性决策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建立相应的投标决策模型。如根据S项目投标流程建立适合的流程再造计划和方案;在S项目目标选择中建立目标选择指数体系并运用决策树分析法进行二次目标选择;而在项目投标报价决策阶段,采用SWOT分析法对以影响目标报价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后悔值决策法对报价成本和预期利润进行科学的模型分析从而合理调整报价,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企业利润的基础上获得投标的成功。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注重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法,建立切合实际操作的决策模型。较为全面的论述了 A公司S项目投标决策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决策管理优化研究方案。力求总结出一套适合A企业S项目投标决策方法,为A公司今后投标此类工程项目提供理论指导。
马绅正[4](2017)在《大型建筑企业投标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现有招投标和成本控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型建筑企业投标成本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用以提高建筑企业投标工作效率、降低投标成本,有利于建筑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投标成本优化措施,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运用扎根理论和因子分析,建立了完善的建筑企业投标成本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出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针对大型建筑企业投标成本控制中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扎根理论的原理,得到了 41个概念范畴,再进一步筛选整合,建立了初步的20个影响因素指标并完成了指标体系的饱和度检验。最后,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完成了指标体系的验证,得到20个影响因素,最终确立了大型建筑企业投标成本影响因素指标体系。(2)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完成了 17份有效问卷的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及各自的一致性检验。在此基础之上,运用风玫瑰图展示了层次单排序的重要度排序结果,并对各排序结果进行了解释。同时,依据层次总排序结果条形图,得到了“缺乏信息化平台”和“投标人员配置不合理”这两个大型建筑企业投标成本控制关键性影响因素。(3)通过对建筑企业投标现状的分析总结,完成了投标信息化平台构建的目标需求分析,提出了投标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工作内容,完成了建筑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思路的分析,依次为系统需求分析、前期准备、系统功能模块与实现、系统运行测试与效果。基于平台构建思路,建立了投标信息化平台的总体结构,并以XX公司工程项目投标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为例,对已建立的投标信息化平台进行了运行效果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建筑企业投标信息化平台保证了投标工作的高效性、及时性、准确性,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投标成本,为建筑企业构建投标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参考依据。(4)不同背景特征的投标人员对于投标工作存在显着性的差异。其中性别差异性在企业投标工作中体现为投标工作的高效性与低耗性上,不同年龄段的投标人员则对投标项目科学合法性与投标工作低耗性有着显着影响,专业背景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投标项目科学合法性上,学历程度差异性体现在投标项目科学合法性与投标工作高效性上。最佳投标人员配置为男性41-50岁学历为硕士的高层管理人员、女性31-40岁,同时大型建筑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文理科专业优势。通过上述的研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建筑企业投标成本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对关键性影响因素“缺乏信息化平台”和“投标人员配置不合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其中投标信息化平台能显着提高投标工作效率和降低投标人员差旅等投标经费,合理的投标人员配置对于投标项目科学合法性、投标工作的高效性与低耗性有着显着的影响,从而为建筑企业对于投标成本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王林旺[5](2017)在《基于PCA-FCE模型和PCA-TODIM模型的投标报价决策分析》文中提出近几年,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上愈来愈多的国外建筑企业的涉入并进进行大量承揽工程,这给我国施工企业造成空前未有的压力。在施工企业利润普遍低下的情况下如何获取更多承揽项目机会以及创收更好的效益以向外展示企业自身形象,这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和发展,是建筑企业亟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一套更科学合理的投标报价决策体系不但能提高竞争能力也能获得可观利润。论文从投标方角度出发,在前人对投标报价决策研究的基础上,以信阳建业城为研究对象,以投标报价决策体系为研究内容。首先,采用主成份分析法(PCA),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投标报价决策的因素对应的数据进行处理,把影响投标报价决策的主要因素提取出来,剔除了多个影响投标报价决策的冗余因素,使得与各因素相应的数据更具可视化;其次,基于PCA得出的结果,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多种投标报价方案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应的数值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得到多种方案的投标报价排序。除此之外,又利用交互式多属性决策法(TODIM)对多个备选投标报价方案进行分析并计算得到各个备选方案的优势度,通过对各方案优势关系的两两对比得到投标报价方案的排列顺序,决策者根据两种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找出最佳投标报价决策。最后,论文指出了在投标报价决策研究中某些不足之处,并对更深层次的研究作出了展望。论文结合了具体的工程实例信阳建业城7号楼,采用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及交互式多属性决策模型对该工程的投标报价体系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出更具合理、更科学的投标报价决策体系,为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提高竞争能力和获得可观利润提供了一条更有效的途径。
周英[6](2016)在《中国企业参与国外大型工程投标的多目标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国建筑行业国外业务发展迎来绝佳机遇。本文根据国外大型工程投标特点,将投标过程划分为投标决策和报价决策,并对这两个阶段分别建立多目标决策模型,采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研究投标决策,以及基于博弈论的方法研究报价决策,着重分析两种模型下研究结果以及两种模型在实践中应用的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建立合理的投标报价决策体系,使研究内容更符合现实需求,得到更加理想的投标报价决策结果,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多元化、多项目的融洽经济合作。
赵芬[7](2015)在《基于云模型和灰色关联度的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关系到项目成功与否。投标报价是建设工程前期一项决定性的工作,整个投标报价阶段会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它会受到工程项目自身的类型、规模、技术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来自投标企业、业主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对建设工程投标报价加大风险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提前发现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提升我国承包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报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是在前面介绍建设工程投标报价的相关概念、要求、程序,风险特性以及风险评价概念与内容,风险识别的目的、方法与过程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方式,对投标报价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构建本研究的投标报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企业因素、项目因素、环境因素及业主因素4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划分为企业经济实力、企业施工能力、项目类型、项目规模等22个二级指标。利用云模型及云的单规则不确定性推理,将投标报价风险因素指标的定性描述量化为具体数值,以实现定性概念与其定量之间的合理转换;进而结合灰色关联度理论,提出基于云模型和灰色关联度的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评价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求出每个风险指标因子的权重,经排序得出关键风险因素。研究发现,企业因素的权重最大,其次是项目因素、环境因素和业主因素,22个二级指标中影响最大的是通货膨胀。根据实例的评价结果,通过从项目整个决策、项目参与方、最根本的影响因素等多方面分析来看,各结果显示均符合项目决策、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结论表明,与以往评价方法相比,云模型与灰色关联度相组合的评价方法考虑了投标报价风险评价中风险因素的模糊性与随机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评价结果科学合理,该评价方法在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评价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段东生[8](2015)在《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工程投标风险管理水平是建筑企业核心管理能力的首要评价指标,与国外同业相比较,我国内地的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在目前“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和高铁走出去的多重利好形势下,大型建筑企业如何提升工程投标风险管理能力,已成为衡量能否抓住此次发展机遇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理论界虽然对工程投标风险研究较多,但基于大型建筑企业特点的工程投标风险整体性、系统性和信息化等研究尚有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本文以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系统论、风险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经营管理、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多元统计分析、协同论、模糊数学、控制论、案例推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知识。通过调查分析和文献研究,对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的相关概念、产生根源、形成机理、演化过程、分析控制及其智能决策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丰富和完善了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建立了基于大型建筑企业特点的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框架体系。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⑴通过文献研究和大型建筑企业特点分析,重新界定了大型建筑企业的内涵和工程投标风险的概念,提出了工程投标风险管理流程研究范围。市场经济制度的持续健全和完善,导致工程投标风险管理成为企业首要管理职能。根据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现状,本文重新界定了大型建筑企业的内涵和工程投标风险的概念,提出了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⑵通过分析系统科学理论体系和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研究内容,建立了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研究框架,确保了研究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结合系统理论分析,参考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源组分,提取了工程投标风险因素:资源、能力、组织管理和投标运营,获得了由系统复杂性引发、系统边界划分并与之相关联的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分析复杂系统的特性(如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涨落性和突变),揭示了风险的产生根源、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了解了由系统耗散结构理论引发的企业周期性成长的原理。依据连续动态系统和离散动态系统而引导出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系统的周期性管理和项目性管理的两类主要风险管理模式。通过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中系统分析的内容,确定了工程投标管理流程:风险识别、风险因素作用路径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应对和系统仿真,初步建立了工程投标风险管理基本研究框架。⑶在建立工程投标风险管理三维结构模型、概念模型和风险识别模型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识别出假设风险因素中的关键风险因子和关键风险因素。在系统分析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资料研究,结合霍尔三维结构分析,构建了基于大型建筑企业特点的工程投标风险因素三维结构模型,提出了工程投标风险管理概念模型,分析并建立了风险管理三维度框架。通过对工程投标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假设,建立了风险因素识别指标体系。结合问卷调查,利用spss19.0数理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识别出工程投标假设风险因素中的产业环境、基本资源、经营能力、经营财务能力、投标组织和投标运营等6个关键风险因子及其分属的27个关键风险因素。⑷结合识别关键风险因素,基于假设作用传导路径模型,运用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取得了关键风险因子修正作用传导路径,验证了风险作用效果,为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在工程投标关键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依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理论,假设了工程投标风险传导作用路径模型。利用amos22.0对假设模型进行拟合计算和分析,验证并取得了修正作用路径模型,揭示了工程投标风险因素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风险作用关系:投标运营直接作用风险后果,其它因素通过作用投标运营而间接作用风险后果。最终得到大型建筑企业6个关键风险因子对风险后果影响顺序:投标运营、投标组织、基本资源、产业环境、经营财务能力、经营能力,进而验证了投标运营对其它方面营运协调具有重要作用。⑸基于识别取得的关键工程投标风险因素,建立了大型建筑企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糊数分析法,结合权重调查,获得了假设模型的风险值和评价结果,为风险预警应对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通过工程投标风险关键因素的识别和作用传导路径分析,构建了工程投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糊数计算指标权重,结合问卷调查评价矩阵,获取评价向量,再结合风险度等级中位数,得到工程投标风险的总体评价:中风险。二级评价指标:产业环境、经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投标运营的风险、基本资源、投标组织的风险结果依次为低、中、中、高、高、极高。⑹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系统控制论为指导,建立了工程投标预警指标体系和应对指标体系,构建了风险预警应对机制及其保障机制,完善了工程投标管理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以控制论为指导,界定了大型建筑企业的工程投标风险预警应对的概念,并经过修正工程投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工程投标预警指标体系和应对指标体系。根据风险控制的研究需要,建立了风险预警扫描触发模型、应对优化模型和预警联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投标风险预警应对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为建立风险自动控制系统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⑺以系统仿真和信息理论为指导,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基于案例推理的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智能决策系统的概念模型,研发并实证了该信息系统可行可靠。在研究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系统仿真建模、大数据仿真、案例推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提出了工程投标风险智能决策系统的概念和理论模型,以实现对经营周期和工程项目的两类工程投标风险管理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依据软件工程的系统开发流程,研究并提出管理系统结构原理模型和开发理念。以某隧道投标实例验证系统可行性和可靠性,以此实现了投标风险系统模拟仿真和智能决策,从而完善了风险管理的方法体系,丰富了投标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本文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本文针对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了对工程投标风险的产生根源、形成机理,以及风险辨别、因素结构分析、风险评价、预警应对和风险智能决策系统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取得如下的创新点:⑴提出了基于系统科学理论体系的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研究框架。基于系统科学理论体系,运用系统论、系统工程理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工程投标风险系统概念、风险因素结构和机理、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风险预警应对机制及智能决策系统,从而构建了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研究框架体系。⑵提出并构建了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系列研究模型,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并构建工程投标风险因素结构模型、风险识别模型、假设作用传导路径分析模型,以及风险预警扫描触发模型、应对优化模型和预警联动模型,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预警应对联动分析,获得了工程投标关键风险因素及其作用传导路径,提出并建立了工程投标风险预警应对机制。⑶研发了基于案例推理的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智能决策系统。通过分析系统仿真建模、大数据仿真、案例推理的理论和技术,论述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工程投标风险智能决策系统的概念模型,并对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所研发的智能决策系统稳定可靠。
沈维春[9](2014)在《单价类不完备合同视角下工程项目投标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建筑市场招标投标制度的规范和成熟,投标人在招投标过程中的竞争日益激烈,造成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利润普遍低下。究其原因,在单价类合同投标报价过程中,投标人一方面担心过高的投标报价会丧失中标机会,另一方面过低的投标报价又将大幅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投标人陷入投标决策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投标人未形成一套合理的投标策略体系,而是一味试图降低投标报价调解上述矛盾。最终导致企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且不利于整个建筑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构建一套科学的投标决策流程与方法,指导施工企业在承发包双方信息不对称且合同不完备条件下,提高自身中标概率并实现创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对科学问题的解构,形成以下关键问题的研究内容:(1)投标人中标概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首先,应用文献综述法识别出影响投标人中标概率的主要因素;其次,使用聚类分析法将识别出的因素归纳为商务指标、技术指标和管理指标三个维度;再次,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识别出的变量进行逐次筛选,将特征值最小的变量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中最大分量所对应的变量剔除。经过3次变量筛选,对剩余变量的总方差贡献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剩余变量中,投标报价贡献率达到50.021%,且其特征值大于1,是贡献率最高的指标维度,即此为第一主成分,也是影响投标人中标概率的最主要因素。(2)投标人中标概率最大化策略研究基于对现有商务标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发现,随机复合型标底条件下当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满足扣分最小原则时中标概率最大,由此分解为两个关键问题,即对于业主标底权重及下浮率的预测以及对于投标中竞争对手的平均报价水平的预测。首先,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确定了业主标底权重及下浮率最可能的取值区间;其次,构建基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投标竞争对手平均报价预测模型,预测随机性复合标底条件下投标中竞争对手的平均报价水平;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对本文构建的基于随机性复合标底条件下投标人实现中标概率最大化的投标报价模型进行了验证。(3)中标概率最大化下投标人不平衡报价策略研究本研究在保证中标概率最大化的前提下,基于对企业创收的考量,投标人可以利用不完备合同的漏洞,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更,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不平衡报价策略。一方面,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清单特征描述不完备和地质勘查资料不完备两方面对可能存在的变更机会点进行分析、识别、归类,提炼出投标人可控的变更机会点。另一方面,对于不平衡报价策略的实施,采用线性规划模型,讨论不平衡报价方案的最优解,为投标人在报价方案选择上提供借鉴。
尚思彤[10](2011)在《建设工程项目投标前期决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面对竞争激烈、风险性大、复杂多变的工程建设市场,建设企业能否准确地选择工程项目并争取中标,是获得施工任务、站稳市场、谋取发展的关键。企业在参加投标活动时,不仅要有系统、科学的招投标理论作为依据,更需要运用科学准确、操作性强的决策方法,辅助企业选择最优的项目。为提高企业的投标决策管理水平,为后续投标工作奠定基础,提高中标率,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就投标前期决策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是针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投标而展开的,介绍了投标决策理论和投标前期决策模型。通过研究国内外现状和我国投标实际,得出目前投标决策问题存在以下不足:投标决策影响因素众多,难以取舍且具有模糊性,不利于准确判断;定量分析模型在权重确定方面还比较片面,大多依靠主观经验;忽视投标前期工作,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已有的分析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较复杂,难以应用。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经验和投标实际,建立了投标前期决策指标体系,采用层次-熵值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综合考虑了主观经验因素与客观信息因素的影响。同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分析处理模糊或不完备信息且限制条件少等优点,针对单一项目“是否投标”的问题建立了层次-熵值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针对多个项目“投哪个(些)”的问题建立了层次-熵值组合赋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正是对建设工程项目投标前期决策问题研究的再完善。投标前期决策不可忽视,建设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投标管理制度,选择经验丰富的投标团队,运用科学、合理、可行的方法加以甄别、筛选,才能为顺利展开投标后期工作提供保障。本文对投标前期决策的研究,为建设企业提高投标决策管理水平且积极参与项目竞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主成份分析法与工程投标决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成份分析法与工程投标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全生命周期成本有关研究 |
1.2.2 与投标报价影响因素有关研究 |
1.2.3 与投标报价方案决策有关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3.3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概述 |
2.1.1 我国招投标制度 |
2.1.2 我国招投标形式 |
2.2 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相关理论 |
2.2.1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理论 |
2.2.2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特点 |
2.3 投标报价决策影响因素的识别方法理论 |
2.3.1 多步识别法 |
2.3.2 投入产出法 |
2.3.3 主成分分析法(PCA) |
2.4 投标报价决策相关理论基础 |
2.4.1 因素分析法 |
2.4.2 层次分析法(AHP) |
2.4.3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模型 |
3.1 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 |
3.2.1 投标决策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 |
3.2.2 前期准备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 |
3.2.3 建造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 |
3.2.4 保修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 |
3.2 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构成 |
3.2.1 建筑工程项目前期准备成本 |
3.2.2 建筑工程项目建造成本 |
3.2.3 建筑工程项目保修成本 |
3.3 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计算的基本模型 |
3.3.1 静态的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 |
3.3.2 动态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影响因素识别模型 |
4.1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影响因素识别总体思路 |
4.1.1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影响因素识别流程 |
4.1.2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影响因素识别步骤 |
4.2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影响因素识别分析 |
4.2.1 项目成本 |
4.2.2 市场环境 |
4.2.3 工程项目风险 |
4.2.4 施工组织方案 |
4.2.5 竞争的激烈程度 |
4.2.6 企业竞争力 |
4.3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投标报价主要因素分析方法 |
4.3.2 投标报价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方案决策模型 |
5.1 建设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影响因素评价 |
5.1.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标报价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
5.1.2 投标报价主要影响因素评价权重 |
5.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方案选择 |
5.2.1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方案 |
5.2.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方案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建筑工程项目实例研究 |
6.1 JF建筑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
6.2 JF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计算 |
6.2.1 JF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
6.2.2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JF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计算 |
6.3 JF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方案选择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一 |
附录 调查问卷二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国际工程EPC项目报价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标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线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线路 |
第二章 国际工程EPC项目及其报价风险相关理论 |
2.1 国际工程EPC项目特点分析 |
2.1.1 EPC项目的定义 |
2.1.2 国际工程EPC项目的特点 |
2.2 国际工程EPC项目的风险 |
2.2.1 风险的含义 |
2.2.2 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 |
2.2.3 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概述 |
2.3 国际工程EPC项目报价风险概述 |
2.3.1 国际EPC项目报价概念及特征 |
2.3.2 常见EPC项目报价的类型 |
2.3.3 国际EPC项目报价的构成 |
2.3.4 EPC项目报价流程与基本方法 |
2.3.5 国际工程报价的工作要点 |
2.4 国际工程报价风险研究的现状 |
2.4.1 国际工程报价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
2.4.2 国际工程EPC项目报价风险管理现状 |
第三章 国际工程EPC项目报价风险识别与评价 |
3.1 报价的风险源分析 |
3.2 报价的风险识别 |
3.2.1 风险识别的参考依据 |
3.2.2 报价风险因素的识别 |
3.2.3 国际工程项目报价风险要素信息库 |
3.2.4 报价风险因素清单 |
3.3 风险分析与评价 |
3.3.1 问卷设计 |
3.3.2 问卷回收情况 |
3.3.3 问卷信度分析 |
3.3.4 数据描述性分析 |
3.4 主要风险因素的归集 |
第四章 国际EPC项目报价关键风险分析 |
4.1 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 |
4.1.1 项目所处的环境范畴 |
4.1.2 国际市场波动要素 |
4.1.3 应对波动通常的措施 |
4.2 业主(包括政府)的状况 |
4.2.1 来自业主风险的要点 |
4.2.2 常见业主管理风险 |
4.3 EPC总承包合同条款带来的风险 |
4.3.1 合同条件对承包商承担风险范围的设定 |
4.3.2 EPC合同条款对报价影响 |
4.4 来自承包商自身综合管理能力风险 |
4.4.1 全过程管理风险 |
4.4.2 对设计管理风险 |
4.4.3 对供应管理风险 |
4.4.4 对施工管理风险 |
4.4.5 对投标报价组织管理的风险 |
第五章 国际工程EPC项目报价风险对策分析 |
5.1 报价风险控制策略的运用 |
5.2 报价风险的过程控制 |
5.3 报价风险的量化控制 |
5.3.1 报价形成中的调整 |
5.3.2 综合系数测度 |
5.3.3 对报价风险要素的综合量化 |
5.4 国际EPC项目报价风险测控 |
5.5 报价风险管理的改进 |
第六章 国际工程EPC项目报价案例分析 |
6.1 东南亚某炼油厂EPC项目报价 |
6.1.1 项目概况 |
6.1.2 本项目报价风险识别 |
6.1.3 报价工作环节的风险评价和应对 |
6.1.4 报价风险监控 |
6.1.5 报价风险管理总结 |
6.2 乌干达炼油厂EPC项目联合投标报价案例 |
6.2.1 项目概况 |
6.2.2 投标风险初步分析 |
6.2.3 报价过程简述 |
6.2.4 开标结果 |
6.2.5 报价风险管理总结 |
6.3 非洲某岛国机场工程EPC项目报价风险案例 |
6.3.1 项目概况 |
6.3.2 主要报价风险识别和决策 |
6.3.3 报价风险的应对和监控 |
6.3.4 报价风险管理总结 |
6.4 巴基斯坦某能源EPC项目报价案例 |
6.4.1 项目概况 |
6.4.2 投标组织 |
6.4.3 报价风险识别及应对 |
6.4.4 报价结果分析 |
6.4.5 报价风险管理总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研究贡献 |
7.2 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3)A公司S项目投标决策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招投标理论概述 |
2.1.1 招投标流程 |
2.1.2 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
2.2 流程再造理论 |
2.2.1 流程再造理论概述 |
2.2.2 流程再造方法 |
2.3 决策树 |
2.3.1 决策树理论与模型 |
2.3.2 决策树的应用 |
2.4 非确定性决策分析法 |
2.4.1 非确定性决策分析法概述 |
2.4.2 非确定性决策中后悔值决策分析方法及应用 |
第3章 A公司S项目投标决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A公司S项目投标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S项目简介 |
3.2 A公司S项目投标决策管理现状 |
3.2.1 A公司S项目投标流程 |
3.2.2 A公司S项目目标选择 |
3.2.3 A公司S项目报价决策 |
3.3 A公司S项目投标决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投标流程不完善 |
3.3.2 目标选择不科学 |
3.3.3 报价决策不合理 |
第4章 A公司S项目投标流程的改进 |
4.1 A公司S项目投标流程分析 |
4.1.1 立项阶段 |
4.1.2 资格预审阶段 |
4.1.3 投标阶段 |
4.2 基于流程再造理论对公司S项目投标流程的改造 |
4.2.1 S工程项目投标流程再造计划 |
4.2.2 S工程项目投标流程再造方案 |
第5章 A公司S项目目标选择方法的改进 |
5.1 影响S项目目标选择的因素分析和指数体系的建立 |
5.1.1 影响S项目目标选择的因素分析 |
5.1.2 S项目目标选择指标 |
5.1.3 S项目初步目标选择分析 |
5.2 基于决策树的投标目标决策分析 |
5.2.1 S项目中投标目标决策树的要素分析 |
5.2.2 投标目标决策树分析 |
第6章 A公司S项目报价决策方法的改进 |
6.1 与报价有关的风险因素分析 |
6.1.1 影响S项目投标报价的主观、客观因素 |
6.1.2 S项目报价风险预测 |
6.2 S项目报价的风险决策 |
6.2.1 S项目报价风险决策原则 |
6.2.2 S项目报价风险决策过程 |
6.3 S项目报价风险决策的应用——以S项目沪松公路三期为例 |
6.3.1 沪松公路三期标段概述 |
6.3.2 沪松公路三期报价风险决策的应用分析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的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4)大型建筑企业投标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招投标研究现状 |
1.2.2 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
1.2.3 成本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投标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2.1 概述 |
2.2 理论基础 |
2.3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2.4 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
2.5 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2.5.1 资料收集 |
2.5.2 扎根理论的应用 |
2.5.3 指标理论饱和度检验 |
2.6 指标体系进一步检验确立 |
2.6.1 问卷编制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
2.6.2 相关性分析 |
2.6.3 信度检验 |
2.6.4 效度检验 |
2.6.5 体系确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投标成本影响因素重要度分析 |
3.1 概述 |
3.2 指标体系评价中AHP法的应用步骤 |
3.3 基于AHP法的建筑企业投标成本影响因素评价 |
3.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3.3.2 构建两两比较矩阵 |
3.3.3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3.3.4 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3.4 结果分析 |
3.4.1 相对重要度综合评价 |
3.4.2 一级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
3.4.3 二级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投标成本控制关键性影响因素的对策研究—投标信息化平台开发 |
4.1 概述 |
4.2 系统目标需求 |
4.3 系统主要工作内容及构建思路 |
4.3.1 系统主要工作内容 |
4.3.2 系统构建思路 |
4.4 系统结构 |
4.4.1 系统设计原则 |
4.4.2 总体结构 |
4.5 案例分析—XX公司工程项目投标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
4.5.1 投标信息化平台主要功能板块实现 |
4.5.2 投标信息化平台运行效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投标成本控制关键性影响因素的对策研究—投标人员配置方面 |
5.1 概述 |
5.2 投标人员配置合理性的标准 |
5.3 投标人员配置合理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5.4 投标人员配置的研究设计 |
5.4.1 研究假设 |
5.4.2 问卷设计 |
5.4.3 问卷描述性统计 |
5.5 投标人员配置的研究展开 |
5.5.1 信度检验 |
5.5.2 变量描述性统计 |
5.5.3 假设检验与显着性结果 |
5.5.4 投标人员配置合理性的启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基于PCA-FCE模型和PCA-TODIM模型的投标报价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基础理论 |
2.1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与程序 |
2.1.1 招投标制度 |
2.1.2 招标形式 |
2.2 投标报价决策 |
2.2.1 投标决策的内容 |
2.3 投标报价程序 |
2.4 投标报价策略和技巧 |
2.4.1 制定经营目标和选择报价策略 |
2.4.2 投标报价常用策略 |
3 投标报价决策影响因素识别 |
3.1 投标报价决策影响因素的识别方法 |
3.1.1 Sforzi-Istat多步识别法 |
3.1.2 投入产出法 |
3.1.3 主成分分析法(PCA) |
3.2 投标报价决策影响因素的识别过程 |
3.3 投标报价决策的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
3.3.1 投标报价 |
3.3.2 施工组织管理 |
3.3.3 设备与设施 |
3.3.4 施工方案 |
3.3.5 计划能力 |
3.3.6 企业信誉 |
4 投标报价决策模型及相关理论介绍 |
4.1 多种影响因素分析 |
4.2 主成份分析法(PCA) |
4.3 层次分析法(AHP) |
4.4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 |
4.5 交互式多属性决策法(TODIM)的扩展和应用 |
4.5.1 问题描述 |
4.5.2 传统交互式多属性决策法(TODIM) |
4.5.3 交互式多属性决策法(TODIM)的扩展 |
5 工程实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2 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中标概率主要影响因素 |
5.3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主要影响因素权重 |
5.4 基于PCA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多种投标报价方案进行分析 |
5.5 PCA-TODIM模型对投标报价方案进行优势度分析 |
5.6 两种不同模型下的计算结果比较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云模型和灰色关联度的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建筑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
1.1.2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的风险性 |
1.1.3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框架与内容 |
2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
2.1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理论 |
2.1.1 投标报价概念 |
2.1.2 投标报价的基本要求 |
2.1.3 投标报价准备工作与程序 |
2.2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评价理论 |
2.2.1 风险概念 |
2.2.2 投标报价风险定义 |
2.2.3 投标报价风险评价概念 |
2.2.4 投标报价风险评价内容 |
2.3 云模型与灰色关联度的相关理论 |
2.3.1 云模型简介 |
2.3.2 灰色关联度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识别 |
3.1 投标报价风险识别的概述 |
3.1.1 投标报价风险的特征 |
3.1.2 投标报价风险识别的含义与目的 |
3.1.3 投标报价风险识别的依据 |
3.2 风险识别的方法与过程 |
3.2.1 风险识别的方法 |
3.2.2 风险识别的过程 |
3.3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指标体系 |
3.3.1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3.2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路 |
3.3.3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4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评价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1.1 云模型的基本原理 |
4.1.2 灰色关联度的基本原理 |
4.1.3 云模型与灰色关联度评价的独特优势 |
4.2 评价模型的构建 |
4.2.1 云模型的建立及不确定性推理 |
4.2.2 运用灰关联度计算权重 |
4.3 实例分析 |
4.3.1 实例基本情况 |
4.3.2 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评价 |
4.4 研究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企业经济实力的云滴与其隶属度关系MATLAB程序代码 |
B.企业经济实力单条件单规则MATLAB程序代码 |
(8)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大型建筑企业投标风险的研究现状 |
1.2.1 大型建筑企业内涵的界定 |
1.2.2 风险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3 工程投标风险及其管理的研究现状 |
1.3 存在问题与研究不足 |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系统分析 |
2.1 工程投标风险系统形成 |
2.1.1 工程投标风险源的组成 |
2.1.2 工程投标风险载体 |
2.1.3 工程投标风险传导作用路径 |
2.1.4 工程投标风险形成机理 |
2.2 工程投标风险系统的复杂性分析 |
2.2.1 系统的开放性 |
2.2.2 系统的远离平衡态 |
2.2.3 系统的非线性 |
2.2.4 系统的涨落性 |
2.2.5 系统的突变 |
2.3 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研究框架体系 |
2.3.1 工程投标风险系统的建模 |
2.3.2 工程投标风险系统分析 |
2.3.3 工程投标风险系统工程方法和技术 |
2.3.4 工程投标风险系统控制 |
2.3.5 工程投标风险系统仿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识别分析研究 |
3.1 工程投标风险管理概念模型及组织体系 |
3.1.1 工程投标风险管理概念模型 |
3.1.2 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构建 |
3.2 系统辨识分析 |
3.2.1 相关分析法辨识原理 |
3.2.2 相关分析法辨识系统数据获取 |
3.3 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因素识别指标体系 |
3.3.1 外部环境因素 |
3.3.2 资源因素 |
3.3.3 能力因素 |
3.3.4 组织管理因素 |
3.3.5 投标运营因素 |
3.4 工程投标风险识别因素调查 |
3.4.1 问卷设计 |
3.4.2 问卷收发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3.5 工程投标风险识别分析 |
3.5.1 信度和效度分析 |
3.5.2 因子分析 |
3.5.3 回归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投标风险作用路径分析 |
4.1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4.1.1 结构方程模型 |
4.1.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过程 |
4.2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4.3 研究模型数据准备和变量设计 |
4.4 假设模型拟合研究 |
4.4.1 量表信度与效度 |
4.4.2 模型拟合与修正 |
4.4.3 修正模型的评估和验证 |
4.4.4 投标风险模型路径作用效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评估研究 |
5.1 工程投标风险评估综述分析 |
5.2 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5.2.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2.2 指标的选用及其体系的构建 |
5.3 大型建筑企业风险评估方法的分析和选用 |
5.3.1 大型建筑企业风险评估方法的分析 |
5.3.2 三角模糊数的概念 |
5.3.3 模糊评价方法应用过程 |
5.4 大型建筑企业风险评估程序 |
5.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4.2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及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预警应对研究 |
6.1 工程投标风险预警应对综述 |
6.1.1 预警应对的内涵分析 |
6.1.2 预警应对的方法述评 |
6.2 投标风险预警应对指标体系的构建 |
6.2.1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特点和构建原则 |
6.2.2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6.2.3 风险预警报警准则 |
6.2.4 工程投标风险应对指标体系 |
6.3 投标风险预警应对机制的建立 |
6.3.1 投标风险预警扫描触发模型 |
6.3.2 投标风险预警应对优化模型研究 |
6.3.3 投标风险预警应对联动模型 |
6.4 投标风险预警应对的保障机制建设 |
6.4.1 风险预警的组织保障机制 |
6.4.2 风险预警的流程保障机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案例推理的工程投标风险智能决策系统研究 |
7.1 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系统仿真分析 |
7.1.1 工程投标风险管理仿真 |
7.1.2 工程投标风险管理仿真建模方法 |
7.1.3 工程投标风险管理大数据仿真分析 |
7.1.4 工程投标风险管理仿真系统的目标 |
7.2 基于案例推理的决策理论 |
7.2.1 案例式推理的理论形成和发展 |
7.2.2 案例式推理的基本思想和一般理论模型 |
7.2.3 基于仿真技术的案例推理应用分析 |
7.2.4 CBR决策的实现技术 |
7.3 基于案例推理的决策支持系统 |
7.3.1 决策支持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
7.3.2 决策支持系统结构 |
7.3.3 智能决策系统的实现技术 |
7.4 工程投标风险管理CBR-IDSS的设计与实现 |
7.4.1 CBR-IDSS研究目的和意义 |
7.4.2 基于案例推理的工程投标风险管理流程分析 |
7.4.3 工程投标风险CBR-IDSS的设计 |
7.4.4 工程投标风险CBR-IDSS的实现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创新性成果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附录A |
附录B |
(9)单价类不完备合同视角下工程项目投标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2.1 现实问题 |
1.2.2 科学问题 |
1.2.3 关键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投标人中标概率最大化策略的研究综述 |
2.1.1 投标报价决策模型的回顾 |
2.1.2 投标标底权重及下浮率预测研究 |
2.1.3 总结与评述 |
2.2 投标人不平衡报价研究综述 |
2.2.1 不平衡报价的基本概念 |
2.2.2 不平衡报价的现实成因 |
2.2.3 不平衡报价的实现路径 |
2.2.4 SEDA模型的引入分析 |
2.2.5 总结与评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拓展空间 |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2.1 不完备合同理论 |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3 研究目标及范围 |
3.3.1 研究目标 |
3.3.2 研究范围 |
3.4 研究的整体框架 |
3.4.1 投标人中标概率最大化策略的研究设计 |
3.4.2 投标人不平衡报价策略的研究设计 |
第四章 投标人中标概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投标人中标概率影响因素的识别 |
4.1.1 投标人中标概率影响因素的识别方法 |
4.1.2 投标人中标概率影响要素的识别程序 |
4.2 投标人中标概率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分析 |
4.2.1 关键影响因素的聚类分析 |
4.2.2 关键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4.2.3 关键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4.3 关键影响因素与中标概率的回归分析 |
4.3.1 模型构建 |
4.3.2 假设检验 |
4.3.3 结果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投标人中标概率最大化策略研究 |
5.1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业主标底权重及下浮率预测研究 |
5.1.1 模型构建 |
5.1.2 模型求解 |
5.2 博弈视角下潜在投标人平均报价研究 |
5.2.1 构建模型 |
5.2.2 模型求解 |
5.3 案例分析 |
5.3.1 案例背景 |
5.3.2 结果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标概率最大化下投标人不平衡报价策略研究 |
6.1 基于不完备合同投标人不平衡报价机会点识别研究 |
6.1.1 基于清单特征描述不完备的变更机会点识别 |
6.1.2 基于地质勘查资料不完备的变更机会点识别 |
6.2 投标人不平衡报价方案设计研究 |
6.2.1 模型回顾 |
6.2.2 模型构建 |
6.3 案例分析 |
6.3.1 案例背景 |
6.3.2 结果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建设工程项目投标前期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招投标决策理论与投标前期决策方法分析 |
2.1 招投标概述 |
2.1.1 招投标的概念 |
2.1.2 招投标制度的发展 |
2.1.3 工程项目招投标程序 |
2.2 投标决策理论 |
2.2.1 投标决策含义及阶段划分 |
2.2.2 投标决策的难点 |
2.2.3 投标决策的组织机构及基本原则 |
2.3 投标前期决策方法分析 |
第三章 投标前期决策指标体系 |
3.1 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理 |
3.1.1 指标体系的含义 |
3.1.2 投标前期决策指标体系的特点 |
3.1.3 建立投标前期决策指标体系的原则 |
3.2 建立投标前期决策指标体系 |
3.2.1 投标前期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
3.2.2 投标前期决策指标层次结构 |
第四章 单一项目投标决策模型 |
4.1 确定投标前期决策指标体系的权重 |
4.1.1 确定权重的方法分析 |
4.1.2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
4.1.3 熵值法 |
4.1.4 层次-熵值组合赋权法及其优点 |
4.2 基于层次-熵值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2.1 模糊集合与模糊关系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2.3 构造基于层次-熵值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3 算例分析 |
第五章 多项目投标择优模型 |
5.1 投标项目择优决策的重要性 |
5.2 层次-熵值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 |
5.3 灰色关联分析法 |
5.3.1 灰色关联度 |
5.3.2 灰色关联分析法优点 |
5.4 基于层次-熵值组合赋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
5.5 算例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主成份分析法与工程投标决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研究[D]. 邱燕.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2]国际工程EPC项目报价风险研究[D]. 张伟. 东南大学, 2018(01)
- [3]A公司S项目投标决策管理优化研究[D]. 汪楠楠. 华东理工大学, 2018(10)
- [4]大型建筑企业投标成本控制研究[D]. 马绅正.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1)
- [5]基于PCA-FCE模型和PCA-TODIM模型的投标报价决策分析[D]. 王林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7(03)
- [6]中国企业参与国外大型工程投标的多目标决策研究[J]. 周英. 中国软科学, 2016(12)
- [7]基于云模型和灰色关联度的建设工程投标报价风险评价[D]. 赵芬. 重庆大学, 2015(06)
- [8]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研究[D]. 段东生.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12)
- [9]单价类不完备合同视角下工程项目投标决策研究[D]. 沈维春. 天津大学, 2014(08)
- [10]建设工程项目投标前期决策方法研究[D]. 尚思彤. 沈阳工业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