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对房屋建筑进行施工期间,要科学的使用防水防渗这项技术,以此方式提高项目结构整体具备的抗渗漏性能,充分地加大这类建筑具备的应用时长。下文对建筑项目进行施工期间,频繁出现的渗漏问题以及与之对应的预防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探究
引言:
房屋建筑出现渗漏问题,不止会对房屋建筑具备的功能水平以及实际应用体验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会对这类建筑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最终导致房屋建筑具备的安全性、应用年限以及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对房屋建筑出现的渗漏问题进行解决,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预防渗漏问题的发生。
一、频繁出现的渗漏现象
(一)外墙部位出现的渗漏现象
这一部位出现的渗漏问题,普遍是因为施工时未根据相关规定流程以及标准开展建设工作。例如,在对外墙开展施工期间,砂浆砌筑施工没有在规定的范围内;砌砖过程中,遗留的间隙太大,还有后期没有实施最佳修复工作;对洞口位置开展的处理工作不合理,大部分预留下来的洞口,其目的是为了方便之后对管道路线等进行装修施工。可是,在之后开展堵洞封口工作期间,施工存在漏洞,封堵施工不完全,导致墙体部位出现渗漏现象。此类现象频繁在施工期间出现,但却并未引起施工企业与有关的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最后,由于细节部位存在的漏洞,造成外墙墙体位置以及整个建筑物出现渗漏现象,还极易导致其他问题的初选,对房屋建筑的整体效果造成影响[1]。
(二)屋面部位出现的渗漏现象
在对建筑物的屋面区域实施防水施工过程中,因为屋面区域属于整个建筑当中的支撑部分,假如该区域承受的荷载大于规定的临界点,也许会导致屋面区域发生裂缝现象,另外,由于荷载的不断加大,引发裂缝的宽度不断加大,造成屋面结构出现渗漏问题。还有,屋面区域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产生的作用,也许会导致其某一部分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最终造成温度裂缝,从而引发该区域发生渗漏现象。
(三)地下室部位出现的渗漏现象
在对建筑物当中的地下室区域开展施工建设期间,存在大范围的地下连续墙结构,而这部分施工的质量若是不达标,极易造成连续墙发生裂缝问题,在地下水位偏高的位置上,地下水会经过出现的裂缝渗透到地下室当中,因此造成地下室出现渗漏问题。在对地下室当中的混凝土开展浇筑施工期间,因为不合理的处理方式,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表层位置凹凸不平,对防水卷材进行粘贴施工的效果造成影响,在对防水材料进行粘贴施工期间,施工质量不达标,卷材开展的搭接施工不紧密、严实,最终造成建筑物的地下室在进行实际施工期间,发生渗漏情况[2]。
二、对施工期间,防水防渗这项技术的实际使用进行优化
(一)外墙使用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经过对外墙部位出现的渗漏现象进行不断的总结分析,得出这一部位出现的渗漏问题,主要是因为外墙的表层以及洞口位置的缝隙造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对其进行实际施工期间,要重视下述提到的几项意见:首先,在对外墙部位开展砌筑施工时,根据规定要求开展工作,如果有问题出现,在施工后期要开展相应的修复工作,确保其表层位置的平整度;其次,重视对外墙连接区域开展的施工,预防出现施工过程中有偏大的、不科学的间隙,防止发生间隙渗漏情况;第三,对预留出来的洞口,根据相关的规定要求全方位、高效的实施修复工作,预防发生处理工作不合理亦或是封堵施工不全面的现象。以此方式,从根源上解决洞口位置出现的渗漏现象。总体来讲,在对外墙进行施工期间使用防水防渗这项技术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规定内容开展施工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态度一定要保持严谨,重视对重点区域出现的渗漏问题进行预防,以此方式确保施工及技术具备的科学性,从根源位置让外墙区域出现的渗漏现象得到解决。
(二)屋面使用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对建筑物自身屋面区域具备的防渗漏能力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其防水设计方面工作。因此,一定要科学的对这项工作进行施工。从相关的研究工作当中能够了解到,屋面位置发生的积水问题主要是由于对该区域开展坡度设计工作时出现了一些漏洞。要注意相关的规定对存在差异的屋面材料,设置了最小的排水坡度。比如刚性材料建设的防水屋面,设置的排水坡度在2%~3%范围内;使用瓦材料建设的防水屋面,设置的排水坡度要大于等于30%。在实际对屋面位置的排水坡度开展设计工作期间,一定要达到相关的规定内容。在对屋面区域开展防水施工以前,要对其基层区域实施处理工作,使其达到基层区域开展防水施工的前提条件。比如,基层位置要保持平整,不存在裂缝以及起壳等这些质量方面的问题。另外,基层区域不能有尘土以及积水的存在;在对基层区域进行防水卷材的铺设工作以前,要对该部位实施清理,保证这一位置的整洁度,提升防水卷材和基层表层区域二者之间具备的粘贴效果[3]。另外,要对基层表层位置具备的干燥程度实施检测,假如基层表层位置相对潮湿,就不能对卷材开展粘贴施工的最终效果进行保证,减小了屋面结构自身具备的防水能力。
(三)地下室区域使用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在对地下室区域开展防水防渗施工期间,要把这一技术的使用贯穿到整个施工当中,以实现让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详细的施工能够从下述几项内容开展:第一,对建筑项目的地下室区域开展施工建设活动过程中,科学的实施规划设计工作,选取最佳的施工技术开展工作。普遍来讲,要重视对混凝土开展的施工建设,为地下区域的管道修筑工作供给平稳、坚实的铺设施工环境;第二,在对地下区域的管道开展铺设施工期间,会遭遇来自压力的挤压力。因此,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期间,要保证管道具备极大的抗压性、极大的表层应力以及极强的硬度,同时开展预埋套管施工,以此方式保证管道可以承受压力,不会由于挤压出现破裂情况,发生渗漏问题[4]。
三、结束语
建筑项目若是发生了渗漏现象,不止会造成居民的财产安全产生一定的损失,同时会减小项目获得的经济效益,所以,一定要保证建筑项目的防水防渗施工能够高效完成,提升建筑项目外墙表层区域、屋顶区域、地下室区域还有卫生间区域开展的防水防渗施工期间的质量,让建筑项目得到相对优质的社会效益还有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哲.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26(8):00146-00146.
[2]沈建军,王青,周飞飞.探讨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解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125-00125.
[3]王占东.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探讨探究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00134-00135.
[4]张文浩.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解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5(12):00048-00048
论文作者:袁裔佳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区域论文; 屋面论文; 在对论文; 防渗论文; 外墙论文; 现象论文; 地下室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