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学科特点而言,小学的科学教学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
关键词:科学 实践 探究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科学课程改革指出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科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但是,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科学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详细阐述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提高学生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因此,教师要多利用于教具和实验设备多进行实验来验证一些生活中的原理和现象,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自制教具来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相信许多有趣的实验会大大加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如在课堂上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酒精的燃烧,观察火焰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灯芯不会烧着等。虽然可以不会得到什么准确的答案。但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也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然后再讲解效果会好得多。这样的讲解学生们易于接受,且记忆深刻,为之后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小学教育阶段,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正是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 能够被新鲜丰富的元素所吸引。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正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直接地观看科学实验的操作过程。教师选取多媒体材料时在保证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在多媒体的教学下更加清楚直观地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以图像和视频等模式深刻印在脑海中去, 从而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主动科学实践
科学教学的核心是实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透过科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学习习惯。倡导“做中学”,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例如:在《认识空气》的教学中,空气和水一样没有色彩、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水占据必须的空间,空气也占据空间吗?怎样感觉空气的存在?学生根据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讨论、设计,先提出预测,提出实验方案,再选取方法和仪器、药品,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验证自己的猜想。讨论后得出:刮风的时候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对于空气是否也占据必须空间的问题,意见不一致。同学们提出了几种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方案。拿烧杯、纸和胶布,在组长的组织下做空气实验,有条不紊地验证了猜想,空气占据必须的空间,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获取了有关空气的很多知识,充分体现了科学实践的快乐,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科学课教学应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体潜能或潜质得以极大调动和开发,引起情感体验。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困惑、发现问题时的兴奋、问题或困难得到解决的愉悦和自豪,等等,这些体验都有助于他们学好科学课。例如,教学“沉与浮”一课时,学生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看书学习、与他人合作、探讨、研究,终于清楚地认识到物体沉浮与自身重量和体积有关。这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并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积极地探究科学道理。
五、关注生活现象,让学生多问
学生的问题可能来自于教材、书籍、教师,但大千世界更是学生问题的源泉,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和疑问,即便是看到了一群小蚂蚁,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在地上蹲半天,观察的同时诸多问题在脑海里闪现:“蚂蚁在做什么?”“为什么它们走路时排着队?”“它们待会儿能找到回家的路吗?”“蚂蚁会说话吗?”“蚂蚁身体这么小,怎么力气这么大?”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虽然都不复杂,甚至有的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却来源于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的直接观察与感受。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其他更多学生,更富热情、更科学地去观察、研究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由此不断地、自主地去发现问题。
总之,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同时要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和激情。在参与中观察特点、发现问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投入实践,善于发现和总结勇于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论文作者:李艳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空气论文; 小学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自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