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西演镇双延小学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祖先用自身的劳动与智慧为后世创造了光辉璀璨的文化。因此,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除此之外,其也被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求。简单来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每个人应当承担起的重要责任。就中华传统文化走入校园而言,其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我们将针对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相应的探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就中华传统文化走入校园而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由此可见,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了当前相关教师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了。但就目前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而言,其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尚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那么,究竟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将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呢?具体如下:
一、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有效措施
(一)深度挖掘教材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我们发现,就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而言,其中大部分内容的筛选以及编排都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小学一年级教材的排版为例,其包括了传统文化中汉字的解读,又涵盖了唐诗宋词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作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涵盖的传统文化部分,并且加以利用,从而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以及传承。
1汉字。我们以中国汉字的解读为例:众所周知,汉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之一,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了不断的发展,最终为人们所保留使用。而由汉字所构成的中华语言更是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而小学语文教学处于语言教学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语言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因此,相关教师在教授汉字的过程中,可对其进行充分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在我国历史中的演变,从而了解其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我们就汉字“山”进行相应的分析:众所周知,甲骨文作为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汉字,被视为汉字的早期形式。在甲骨文中汉字山的书写与现代文字的书写并不一致,其最初的形状类似于三个山峰绵延相连。这主要是受到了其地理因素的影响,以象形字的形式得以创造。且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汉字的形式也在得到不断的发展。为了简化汉字,方便使用这一目的,现有的“山”这一字才得以保存。由此可见,对于汉字背后的发展演变进行相应的讲解,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课堂的参与度,还促进了学生对于中国汉字以及相应朝代的了解,从而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唐诗宋词。众所周知,唐诗宋词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流传,对于培养学生文学气质和文学素养而言都发挥着其自身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因此,唐诗宋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具体而言,一方面学习古诗词可以极为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听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领略祖国优秀的文化精髓,学生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唐诗宋词教授过程中,相关教师可采取不同教学方式,比如情境教学法。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古诗《静夜思》为例,对于该诗学生们通过对诗人进行相应的人物背景的探索,从而了解诗人李白的性格、仕途以及家庭背景等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静夜思》中表达的思乡之情。除此之外,对于古诗中刻画的相关情境以及相应的诗歌氛围,学生们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表演。就其内容而言,各种各样的联想等皆可以成为表演中的精华部分。比如相关学生对李白静坐床头苦苦思念家乡亲人的场景进行相应的刻画,而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可对李白亲人在家乡的场景进行同样的想象:热闹的家庭成员齐聚一堂,即使是热闹无比的场景中(大人们尽情吃喝,畅谈最近生活中的趣事以及不如意之情,儿童们嬉笑打闹)依然萦绕着丝丝淡淡忧愁的味道,细细想来,原来是唯独缺了李白这一人。这种表演情境教学法为学生们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加直观的对其进行理解[2]。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平台。所谓微课其实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并且按照相关的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以及各种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通常情况下,微课的核心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视频等(一般是指相关课例片段),除此之外,与教学主体相关的各类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以及学生反馈等内容也包括在内。为了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以学定教的理念,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而微课正是其中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微课中,相关教师可对我国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唐诗宋词等视频内容进行相应的选择,然后将资源发布于网络。学生们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最为感兴趣的内容加以了解。且在观看了相关视频后,通过相应的练习,学生们可以更加明确的了解自身对于该方面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除此之外,如果部分学生想要了解视频内所未包含的一系列知识,还可以通过信息反馈这一方式向相关教师提出自身的实际需求,从而帮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这种做法不仅有效的突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限制,还弥补了空间限制这一弊端。对于传统文化教学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言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学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谓是密不可分的。将两者进行相应的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文化素养,可以对其思想观念的成形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石庆文. 浅谈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学周刊,2016(28):134-135.
[2]冯丽亚. 传统文化教学助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8(58):45.
[3]朱启国. 结合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影响[A].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C].:,2018:4.
论文作者:郭大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汉字论文; 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这一论文; 语文论文; 核心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