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学生生物学教学方法研究_课件论文

艺术类特长生生物学教学方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方法论文,生物学论文,艺术类论文,特长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即:①感觉—知觉—思维、智慧过程;②感觉—情绪—意志、性格过程[1]。艺术类特长生感知能力强,情感体验非常丰富,教师可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真实情境、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领会知识的真谛。使自己的特长能充分展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1 具体实验方案

以学校综合高中高二年级10个班(2个普高班、8个普美班)作为研究对象,因为8个普美班为平行班,两个高中班也是平行班。同一层次的班级高二第一学期生物学期中和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基本无差异(均用同一张试卷),普美班年级平均分71.65,普高班年级平均分81.5。现将高二(1)(2)、普美二(1)(2)(3) (4)共6个班作为实验班,普美二(5)(6)(7)(8)共4个班作为对照班。根据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班采用体验式方法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方法教学。

2 实验内容和方法

2.1 创设新课导入的直观体验 艺术类特长生形象思维非常丰富,观察力和想象力都比较强,因此,教师如果能在课的导入上给这些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有真切感触的情境,学生的积极性立刻就会被调动起来,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1.1 多媒体手段导入 在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现象和发展过程,在学生对展现的内容深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这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环境污染”这一节时,将事先收集的风景优美的观光游览区图片和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图片,先后呈现给学生,造成学生视觉上的一种强烈反差,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深切体会到环保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再如,给学生介绍“水污染”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漫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开始学习知识。

2.1.2 现象观察导入 用观察与实验导入新课,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手段,不仅生动具体,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讲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时,可先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细胞(血细胞、神经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了解不同的细胞形态上有很大差别,但结构基本相同,由此引出细胞的结构。介绍细胞膜的时候,可先让学生做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观察鸡蛋的蛋黄,并试用尖的东西刺一下,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体会到细胞膜的存在。

2.2 提供抽象知识点的直观体验 艺术类特长生生物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一些深奥难懂、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及生理过程比较难理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教具或学生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客观事物的表象,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协同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这样更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2.2.1 磁性教具 在上“细胞分裂”和“孟德尔两大遗传规律”时,利用自制磁性教具,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变化画出来,并进一步放大;孟德尔在揭示两大遗传规律前做的遗传实验,遗传图谱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分别独立地画出来,上课时一边讲解一边贴在黑板上,效果比用挂图一下子全部展现出来要好得多,而且图形大,后排学生也看得出。课后巩固也可以充分利用这套教具,让学生上来把减数分裂的过程进行排序,学生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也方便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师生的互动也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2.2 多媒体课件 在网上下载了一些课件,主要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或生理过程进行选择的。而这些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的动态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肽键的形成、理解一条多肽链中,氨基酸数目总比脱下的水分子数目 (和肽键数目多一个的道理);大部分细胞器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很难看清楚,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节省了教师的讲解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讲解,这部分内容对美术班学生来讲太抽象,而且很枯燥,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未必能听懂,所以在上课时,就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另外,像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也可以通过课件加以说明,将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形象地显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当1个DNA分子复制3次后,复制后的DNA分子中有几个DNA分子保留有原来的那个DNA分子的母链,这原本对美术班学生而言是非常难的一个问题,有了课件的帮助,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2.2.3 模型 DNA双螺旋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它的空间立体构型,还有细胞膜结构的模型都在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有些内容的讲解可以借助于道具,给学生一个直观感受。如细胞的结构,拿一只桃子作比喻,果皮相当于细胞膜,果肉相当于细胞质,中间的硬核相当于细胞核,将硬核敲开,里面的核仁相当于细胞核的核仁。细胞质和细胞器的位置关系可拿一个学生都熟悉的里面有果肉的果冻作比喻。蛋白质的空间构型可拿几根不同颜色的电线作道具,将电线螺旋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折叠(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不同颜色的电线螺旋折叠后,相互缠绕在一起,构成了蛋白质的三级、四级结构。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感兴趣,而且也记得牢。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规律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可准备两个小桶,里面放入两种颜色的小彩球,每种颜色各10个(在这两种颜色的小球上分别标上字母D和d)。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每位学生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记录这两小球的字母,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处,重复做100次,记录结果。分别统计出DD、Dd、dd抓取的次数,及占总次数的百分比。由统计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小球组合DD、Dd、dd的数量比是多少,思考这在生物杂交过程中表示了什么?充分利用道具,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也被激活了。

2.3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成功体验 课堂上学生获得成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兴趣和自觉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和特长的舞台。例如,在上“水污染”这节内容时,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以身边的污染源——苏州河的污染为素材,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热情。这节课以苏州河历史变迁的影像资料作为重点案例,围绕“放眼今天—回顾昨天—展望明天”这条线索展开教学。前期准备工作中,请学生对苏州河沿岸的人文景观进行实地勘察、查阅,收集各方面有关苏州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汇总。普美班中有很多学生摄影技术水平高,他们将目前有些河段治理后取得的显著成效拍摄了下来,同时也将路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以及水体中仍然存在的污染现象拍摄了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收集的素材和教师的备课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师生共同合作,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了成就感。就教学内容而言,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课堂上通过DVD片段让学生了解苏州河综合治理中的四个核心工程,帮助学生理解苏州河综合治理采取的措施的重要意义。利用学生拍摄的身边污染现象,让学生以小组讨论:作为上海市民,应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苏州河,保护水资源?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身边的污染源,要有忧患意识,自觉地将环保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此后,结合学生特长,鼓励他们展开丰富联想,展望2010年苏州河美景,为苏州河的未来勾勒一幅蓝图,以表达他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到了课的最后,教师不是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来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而是让他们把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心中美好的愿望,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兴趣很高,个个跃跃欲试。

2.4 重视学生进行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 生物学实践活动包括实验、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安全、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的意识,积极尝试科学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科学的真实性、精确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让艺术类特长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多地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从实践中去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再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介绍“人类遗传病”的时候,事先指导学生,让他们分组在静安区几所中学对中学生的红绿色盲人群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再来讲解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以及人群中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原因,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遗传学是整个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能形象生动地学好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结合了一些人类遗传的调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实践运用能力。选择一些易于辨认的人类性状(卷舌、耳垢、耳垂、发际、眼睑),通过对实验班所有学生家庭的调查,使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有更加直接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提高对基因型的分析推导和预测能力,培养学生调查、分析、综合能力。

3 实验的效果

高二这10个班当初进校就按普高2个平行班、普美8个平行班来编班的,这两个层次里平行班之间文化课均分无明显差异,所以实验班(除2个普高班外)与对照班起始情况基本一致。实验后发现:尝试体验式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见表1~3。

在实验班和对照班高二第一学期生物学期中、期末平均分(8个普美班起始情况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普美班与普高班成绩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和第二学期生物学期末成绩进行比较时,发现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而且及格率和优良率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班。

4 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的、基于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过程,在经历中学生的体验得到进一步升华[2],这样学生就乐于学,而且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牢固。艺术类学生专业课上的激情要靠生活感受来唤起,美术教育更强调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感受中思索、想象,实践,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不断丰富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不断陶冶情操,发展感知能力。

标签:;  

艺术专业学生生物学教学方法研究_课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