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比较优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管理论文,比较优势论文,金融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工程产生的主要动因就是满足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需要。有效的风险管理活动,是要确保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而金融工程则拓展了人们进行风险管理的新思维,大大减少了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从而大大消除了社会经济摩擦,提高了经济金融效率。本文将金融工程与传统风险管理相比较,从中分析金融工程的比较优势。
三种传统风险管理手段的不足
在金融工程出现之前,主要有三种风险管理手段:一是资产负债管理;二是保险;三是证券组合投资。这三种方法仅是表内控制法(on-balance-sheet transaction,是指公司在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基础上,通过调整公司基础业务中的资产与负债的不同组合方式来消除市场金融风险)。与之相比,金融工程对风险管理采用的是表外控制法(off-balancc-sheet transaction),即是利用金融市场上各种套期保值工具来达到风险规避的目的、由于此类交易不涉及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项目,不改变基础业务资产负债的平衡,一般也不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出来,故称为表外业务。
1.资产负债管理法。从总体上来说,这种风险管理方式要求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重新调整,所以存在明显的弱点,这表现为:(1)耗用的资金量大。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设置风险基金等资产负债管理方法都要耗用大量的资金。有些甚至要故意构造一个与基础交易对称的交易。(2)交易成本高。为了达到资产负债风险暴露状况的匹配,需要在谈判协商、业务调整和具体实施上花费许多时间与金钱。有些时候,根本无法达成协议。有时采用这种策略不得不以牺牲比较有利可图的机会为代价。(3)会带来信用风险。企业为了达到目标,在资产负债项目上要作频繁调整,这可能会从总体上带来企业的信用风险,丢失一部分客户。同时,如果具体业务的调整涉及两个以上的公司,调整的难度会更加大,因此,此法在风险管理中的力度、频度和范围都是很有限的。(4)调整有时滞。这种风险管理措施涉及具体业务的谈判、调整与实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不能紧随短期市场金融价格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当风险管理措施真正落实时,风险损失可能已经造成。所以,资产负债管理的成本较高,见效慢,价格适应性差,应用范围有限。
2.保险。通过大数法则在保险业中的应用,保险业风险事件概率的计算和风险的共担,成为一种主要的风险管理手段。使得海上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相继迅速发展。但在金融、财务风险的处理上,保险的作用十分有限。一方面由于保险市场有效运行中一直存在道德风险和不利选择问题,道德风险提高了损失发生的概率;不利选择由于投保人分布的偏向性而使保险公司赔付率超过预计水平,二者还相互作用,如道德风险会加重不利选择;另一方面,可投保的风险又具有较为苛刻的选择条件。可保风险必须是很多企业(或个人)都面临的,而这些企业(或个人)彼此之间的风险状况不是高度相关的,而且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确定的。一般来说,具备下列条件的风险,才可进行投保:(1)风险不是投机性的;(2)风险必须是偶然性的;(3)风险必须是意外的;(4)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5)风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按照这样的标准,价格风险大都是不可保的。原因很简单,面临同样价格风险的企业的财务表现不会彼此独立。它们甚至处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另一个极端——几乎完全是正相关的。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业的大数法则就起不到作用了。所以,保险可保的是部分有形的风险(此类风险在本质上属于非系统性风险),而对于股票买卖、债券买卖、期货交易等金融交易的无形风险而言,由于属于投机性风险,其盈利过程体现在简单而又复杂的持有和转让过程中,属于不可保的范围。伴随货币经济的发展,一个金融社会正在出现,有限的保险服务远远无法满足人们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于是,对保险服务做出重要补充的、适应金融社会发展的两种风险管理方式诞生了,其一是传统金融市场上投资基金的证券组合投资;其二便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金融工程手段。
3.证券组合投资。在传统金融市场上,投资基金的证券组合投资是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证券组合投资理论认为:预期收益与风险成为证券投资优化的两个主要评估指标。对投资者而言,他面临的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无法做到最小风险与最大收益兼得,必须在二者之间权街取舍。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要倾向于通过证券组合投资来获取适当收益。由于组合投资策略的投资风险小于任何单项的证券投资,预期收益介于各个单项证券投资收益的最大与最小值之间,所以被广泛采用。经济学家们也采用了各种模型来实现在具体操作中确定各种证券的投资比例系数以使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最著名的模型要数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柯维茨在50年代建立的马柯维茨模型了。但在七十年代以后,这些理论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原因一方面是模型本身有缺陷,如假设前提不符合现实(投资者并不全是风险的厌恶者,他们对于获取非零的利润并不满足,而甘冒一定风险获取较高利润)、模型计算比较困难,数据难以获取等;另一方面则因为证券组合投资本身只能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对于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力。而据美英有关经济学家测算,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系统性风险约占总风险的一半以上;在不发达的证券市场(如中国、巴西、印度等)系统性风险约占70%以上。这意味着即使耗费大量资金与精力作了十分有效的证券组合投资,也无法规避大部分市场风险。而在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70-80年代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中,各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逐渐被接纳,各国对金融的管制普遍放松,汇率、利率、证券行情等金融价格进入了一个长时期的大幅度的波动之中,经济社会每一个成员都面临着剧烈的金融价格变动风险。马克思曾说,“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西方经济学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就在于你想睡觉的时候就会有人递过来枕头”。为了解决新经济形势下的风险管理问题,为了满足巨大的风险管理需求,为了弥补传统保险服务和投资基金证券组合投资手段的不足,金融工程这种新兴风险管理手段就应运而生了。
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上述风险管理手段可保风险有限,操作不够便捷,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新的风险管理手段的出现,为了应对20世纪70-80年代骤然加大的利率、汇率、证券行市以及价格变动风险,以衍生工具为代表的金融工程手段应运而生。金融工程可以将分散在社会经济各个角落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集中到衍生交易市场集中匹配,然后分割、包装并重新分配,使套期保值者通过一定方法规避掉正常经营中的大部分风险,而不承担或只承担极少一部分风险(如通过期货套期保值要承担基差风险,通过期权保值要付出权利金等)。又由于衍生产易的杠杆比率比较高,可以使套期保值者以较小的代价、较小的资金支出而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一般说来,衍生交易控制金融风险的方法并不改变原有基础业务的风险暴露趋势,而是在表外建立一个风险暴露趋势与原有业务刚好相反的头寸,从而达到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风险的完美中和。比如,一个经过细心计算的期货交易头寸能以较少的资金支出来抵消掉基础交易的风险,从而达到风险的中和。而期权交易还能在实现对冲风险的基础上抓住价格变动有利于自己的机会去赚取价格变动收益,并在价格变动不利于自己的时候继续避险。其他的衍生交易也各有巧妙的功用:远期交易能固定未来交易的价格而不必再担心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互换的出现则使交易双方可互相利用对方的比较优势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同时又不影响与原有客户的业务关系,真正达到“双赢”(win-win)的安排。许多投资银行家为客户“量身订造”了更多、更方便的工具,使衍生交易能照顾到个性化服务时代的需求,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不同偏好。
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比较优势
经过上述风险管理方式管理风险方法的比较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工程与传统风险管理手段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表现如下:
1.更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衍生工具避险的一个重要内在机理就是我们在定义中所言明的衍生性,其价格受制于基础工具的变动,而且这种变动趋势有明显的规律性。以期货为例,由于期货价格就是预期的现货价格,影响现货价格变动的诸因素同样也在左右着期货价格的变动,所以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具有平行变动性(price parallelism)。平行变动性使期货交易“相等且相反”的逆向操作可以方便地锁定风险;而对衍生交易的精确定价与匹配可以准确地抵补风险。成熟衍生市场的流动性(一些新创的衍生产品除外)可以对市场价格变化做出灵活反应,并随基础交易头寸的变动而随时调整,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风险管理工具管理风险时的时滞问题。
2.成本优势。这与衍生交易的高杠杆性具有密切的关系。衍生工具操作时多采用财务杠杆方式(financial leverage),即付出少量资金可以控制大额的交易,一定时期后的平仓也只是进行差额结算,动用的资金很少,可大大节约公司套期保值的成本。对于场内交易的衍生工具来说,差额结算,运用的资金很少,可大大节约公司套期保值的成本。对于场内交易的衍生工具来说,由于创设了一个风险转移市场,可以集中处理风险,这会大大降低寻找交易对手的信息成本,而交易的标准化和集中性又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3.更大的灵活性。场内的衍生交易头寸可以方便地由交易者随时根据需要抛补,期权的购买者更获得了履约与否的权利。场外交易则多是为投资者“量身订造”的。而且,以金融工程工具为素材,投资银行家可随时根据客户需要创设金融产品,这种灵活性是传统金融工具无法相比的。
实际上,金融工程理论也是围绕风险管理而展开的。估值理论通过引入现金流、时间价值等概念,奠定了对各类金融资产定价的理论基础。现在它已是风险管理和其他金融交易的财务计算基础,成为风险管理的一块理论基石。资产组合理论本身就是风险管理理论,该理论创新性地解释了风险和分散投资原理的关键,使投资者能够量化投资组合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率,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风险收益匹配。资产定价理论成功地描述了证券资产的价值,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根本依据,成为风险管理的另外一块理论基石。套利理论成功地运用了“无风险套利均衡”原则,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描述了证券价格走向均衡的内在机理。期权定价理论则成功地实现了对衍生品的定价,使得风险和收益关系的分析更加深入。套期保值理论本身也是一种风险管理理论,它说明了运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可行性。代理理论和市场有效性理论分析了金融工程运作的市场环境,为风险管理的操作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虽然中国金融工程大发展的条件并未成熟,但金融工程的许多成果在中国已有了应用的价值,为金融工程的大发展作必要的准备已是当务之急。从发展的观点看,由于知识经济在金融领域内的标志就是金融工程。对于金融业来说,21世纪无疑将是金融工程的世纪,发展金融工程,将是中国金融业甚至整个经济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次重大机遇。中国近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发优势。现在,也必须以战略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金融发展。实际上,近些年墨西哥、泰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经济金融危机都暴露了金融业滞后于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错误,金融先行不应只是某个时候、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口号,而应成为一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着眼点。中国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必须将金融工程的发展提上议事日程,促进国内金融竞争、逐步放开金融价格、努力消除金融压制、适当鼓励金融创新,适应世界金融业工程化的趋势,促进金融工程的发展。
注释:
1.周立,《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0。
2.详细分析可参阅刘金章《保险学原理综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第11-1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1956,第106页。
4.周立,《金融工程的战略位置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5期。
标签:金融工程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投资论文; 金融论文; 交易风险论文; 衍生证券论文; 金融工具论文; 套期保值论文; 证券论文; 比较优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