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新时期民族工作中的若干关系(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正确处理论文,民族论文,关系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正确处理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日趋加快,广大的民族地区,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均受到来自市场经济和各种外来文化的多重冲击,再加上,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整个经济运行尚未进入良性循环,对于长期封闭、商品经济尚处在萌芽状态的大多数民族地区来说,其经济、思想、文化、传统等的振荡比发达地区大得多。如果民族地区没有一个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法律、法规等社会文化环境,要在本世纪末顺利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消除贫困,就不可能。因此,在民族地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关系到民族地区改革的成败。民族地区是我国比较特殊的地区,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层次、文化传统、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有所不同,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或问题的轻重,与其它地方形成比较鲜明的差异。在这里,我主要想通过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进行一些初略的探讨。
(一)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是民族地区的第二次革命,也是第二次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民族地区第一次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则是从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第一次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是从封建社会,以及封建社会以前的各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力一步跨入社会主义,一齐进入了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传统农业和原始农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部份少数民族地区进入了传统与多种经营的农业社会,开始向工业化迈进;第二次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生产力得到更进一步的解放,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逐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向小康迈进。
民族地区要完成第二次革命和实现生产力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除了面临与全国普遍相同的难点外,与发达地区相比还面临着四大难点:
第一,生产力水平低下。如果按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来划分生产力客观发展阶段的话,现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开始向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迈进。而民族地区大部分还处在传统农业社会,只有少部份地区进入了半农业半工业社会,总的来看,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差了一个至一个半发展阶段。这一个或一个半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在西方走了一、二百年。两种相差上百年的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置于同一市场经济体制中,面临着同样的竞争,这对民族地区来说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政治、经济、社会的震荡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短时期的,但也不是无限期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解决贫困问题;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时间是十分紧迫的,面临着比发达地区更急剧的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变革,震撼和冲击是很显然的。
第三,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民族地区所面临的政治经济任务的重点与发达地区有所不同:
(1)要保持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边防巩固;
(2)要在近期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要求比发达地区以更高的速度发展;
(3)要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
(4)担负着向周边国家开放,并作为国内通道的任务;
(5)在本世纪末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民族地区对高度计划经济依赖性太强,自我独立运转能力太弱。民族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因,工业农业都很落后,且结构又不合理,对高度的计划经济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性。目前,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在省区内粮食还不能自给,农业提供的剩余极少,不能支撑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工业经济效益普遍不好,在关键的领域不能起支配作用,如:技术、市场,必须依靠外省区,脱离了其他省区,就不能正常运转。
在这四大难题面前,为什么还要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呢?因为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以下关系:
一是如果民族地区没有改革开放的坚定的信念;没有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效益、效率、竞争、公平、平等的现代意识;没有守法、守时、守信誉的作风;没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感以及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支撑,民族地区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可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重要保证。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精神文化、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等。换句话说,现在提倡解放思想,其实质就是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使其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所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构筑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手段必须服从目的,但目的的实现必须通过手段,这样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才能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模式进行,而不偏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轨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尽快解脱贫困,使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得到进步。
(二)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民族地区大多是集民族、山区、边疆、贫困、落后为一体。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复杂的经济、社会背景和不同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与习俗,构成了精神文明领域的许多复杂情况,主要表现在:
一是多样性。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传统、宗教、心理等等,这些文化因素构成了多姿多彩、千差万别的文化氛围。要使56种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民族在不失民族传统美德的前提下,把精神文明建设收敛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均衡状况,是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
二是差异性。由于历史、地理、自然和“六五”以后对沿海地区的投资及政策倾斜,现在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各民族地区之间,以及同一民族地区不同区域之间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差异性。主要有:社会发育程度的差异性、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人口文化素质的差异性、生产方式的差异性、思维方式的差异性、生活方式的差异性、宗教信仰的差异性等等。不同的差异形成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建设的质量、速度、规模、方式的不同,这在民族地区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不可“一刀切”,要使经济发展差异逐步缩小,从而使各民族获得经济、文化上的真正平等,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三是集中性。全国90%的少数民族分布在民族八省区;1995年末,全国少数民族人口9132万,其中80%左右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云南、贵州、西藏、广西等八省区。这八省区大部分都是自然条件最差、最贫困的地区。
四是封闭性。民族八省区处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地区,远离我国经济中心地带的东部地区,长期交通不发达,阻碍了与发达地区进行必要的经济文化交流。
五是贫困性。在我国593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其中257个是民族自治地方县。全国有6500万农村贫困人口,约5000万集中在民族地区,其中约有30%处于绝对贫困之中。在贫困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消沉,丧失信心,以至从迷信中求得精神慰籍和消灾祛病。
六是落后性。与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不仅物质基础比发达地区落后,精神文明建设也较落后,突出表现在文化、教育、卫生、思想观念、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上。有的边远山区甚至“无电影、无电视、无广播、无报纸、无医疗”。
七是宗教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民族与宗教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复杂,世界上的五大宗教都存在,还有一些地方是原始宗教。有的民族则全民信教。例如:云南信教群众达300多万人,其中藏族、回族、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有的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跨越了国界,国外宗教势力对我干预的事时有发生。
八是国际性。由于沿边的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边境一线的各民族,成了跨境民族。这些跨境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国家观念和情感,但由于是同一种民族,有着共同语言、共同习俗、共同宗教信仰、共同民族意识,以及密切的社会经济文化交往。如:云南沿缅、老、越三国的4061公里的边境线两侧,居住着壮、傣、苗、瑶、彝、哈尼、景颇、傈僳、拉祜、怒、独龙、阿昌、佤、德昂、布朗15个民族。沿边性与民族的跨境而居,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一方面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和“西化”、“分化”的危险。这些,加剧了民族地区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复杂性。
九是被动性。在民族地区,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系统基本上呈恶性循环状态:贫困+原始与传统农业生产力→人口的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再增长+再贫困→失去生存环境。这样一种经济社会恶性循环,如果没有系统外的强有力的帮助,不可能使民族地区,尤其民族贫困地区得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民族地区对外开放不具备投资环境,开发资源没有经济实力,开拓市场没有商品经济头脑,办企业没有管理技术能力以及等靠要思想,使之长期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十是振荡性。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情况千差万别,既有历史上各种社会经济形态遗留下来的思想意识和陈规陋习,也有境外各种外来文化的渗透,以及由于封闭、落后造成的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小农意识、原始共产主义思想,以及民族间不同的传统习俗、社会心理、宗教信仰等等,极易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发生冲突与碰撞。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这种碰撞更为猛烈,更为阵痛。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说:“看不到十八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在民族地区如果看不到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就会犯麻痹的错误。我认为,必须从民族地区复杂性和艰巨性出发,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设,要有长期的攻坚思想准备。
(三)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
(1)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是从前封建社会、甚至是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功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处于各种社会形态的各民族,跨越了成百上千年的历史,向人类文明迈进。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也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奇迹。
(2)建国47年来,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经历了重大历史转折和政治风波,始终跟着党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族地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为国家的强大繁荣昌盛源源不断地输出了大量的原材料和一些高精尖的人才。
(4)在改革开放中,民族地区又为沿海地区的繁荣起到了支撑作用。改革开放的18年,民族地区汇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有的地区已成为开放的前沿,各民族求生存、求发展、求进入现代生活的意识日益强烈。
(5)40多年来,党和国家不仅对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对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进行了较大的扶持,建设起了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少数民族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思维。
2、民族地区精神文明领域存在的问题
40多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在这短短的40多年间,不可能一下子就剪掉前封建社会的“脐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国民经济关键部门的运行,市场经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扩大,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民族地区在精神文明方面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与全国雷同,但轻重不一,有的则是民族地区特有的,主要有:
(1)有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后进民族,心理不平衡。
随着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突出,再加上生态恶化,物价上涨,对民族地区政策的一刀切,以及个别人对民族的歧视,使一些民族,甚至一些民族干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由于心理不平衡,近年来,民族间的纠纷和械斗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为一些小事常引发出一些大事,影响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再加上,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境内外反动分子,不断利用民族、宗教问题,顽固坚持对我实行“西化”、“分化”,造成民族心理上的不平衡。
(2)迷信活动有所抬头。
由于长期的贫穷、封闭、生活单调,以及近年来发展不平衡的日趋拉大等种种原因,迷信有所抬头。有的乡村迷信活动已影响到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以及社会的安定;也有些民族地区迷信与宗教活动混在一起,使一些信徒迷信“显灵”和“升天”,甚至在个别偏远地区曾出现集体放弃生产上山等待“升天得救”的事。在沿边国外的各种敌对势力,也常利用宗教问题向境内渗透,煽动民族之间的矛盾,破坏边疆团结稳定。
(3)“白毒”、“黄毒”、“赌博”较严重,尤其是对边境一线的少数民族危害甚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边境贸易的迅速发展,有的沿边县已迅速扔掉了贫困帽子,繁荣起来。如云南的瑞丽、畹町、河口等县市,人均收入突破了千元,1995年全省边境贸易总额达到2.14亿美元。但同时“白毒”、“黄毒”、“赌博”也从境外流入,毒害了少数民族的身心健康;在边境一线,有的公开开设赌场,恶化了社会风气,影响了正常秩序。
(4)“等、靠、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不足。
民族地区近年来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与“等、靠、要”思想严重,自力更生思想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民族地区失去了很多发展机遇。有的人认为,民族地区有其特殊情况,“等、靠、要”应改为“干、靠、要”,这是对的。
(5)信心不足,自卑感较强。
大多数民族贫困地区,由于自然环境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以及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太大,投资不足,导致一些民族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囿于困难之中,没有信心脱贫。
(6)干部素质低,影响了群众要求发展的积极性。
民族地区近年来发展了一些国有企业,但大部份处于亏损之中,亏损原因与发达地区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国有企业大多是由于设备陈旧、技术老化、企业负担沉重等历史原因所致,而民族地区的国有企业大多是新建企业,亏损原因主要是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根本原因是有的干部素质低。这些不成功的企业使群众对未来的发展信心不足,甚至增加了民族群众对干部的不信任感。
(7)干群之间关系滑坡。
由于社会上存在着请客送礼、吃喝玩乐、公款消费等各种不正之风,民族地区也深受其害,很多民族地区为了争取资金、项目、优惠政策、特殊照顾,不得不请客送礼,甚至还唯恐招待不周。对各路来的人不得不设宴招待,陪其游山玩水,走时还得大包小包表示“诚意”。民族地区的群众对此十分反感,影响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干群之间的关系。另外,民族地区个别干部坐高档车、住好房子,吃公家的、用公家的,俨然一派“新头人”的作风,没有与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加深了民族群众的成见。
(8)思维方式陈旧,缺乏现代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高速运转的市场经济社会,经济领域处处充满竞争,资源的配置越过了地区、国家的疆界,区域性的特点突出。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有的干部缺乏现代思想意识,没有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紧迫感,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紧紧束缚着他们的思想,很难接受新事物,仍然囿于高山峡谷的一小方天地之中,思想解放、更新观念很不够。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不迫切。
(9)生活方式原始。
大多数民族地区没有经历过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人们习惯于慢节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善讲效益,讲时间,也不善勤俭节约和安排生产生活,一方面贫困,另一方面又不爱惜生存环境,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在云南失去生存条件的50多万少数民族中,大多是由于使用原始的耕作方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由于诸多原因,一部份贫困民族地区没有生产积累,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10)环境脏、乱、差的状况仍没有改观。
很多民族地区没有公共卫生设施,人畜饮水随地取用,人畜同居,常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流行。
(11)假冒伪劣产品损害群众利益,某些行业的不正之风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正确处理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处的环境错综复杂,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因此,在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时,既要考虑到全国的普遍性,也要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针对性要强。我认为:
第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
《决议》全面地勾画出了我国1996年至2010年精神文明建设的蓝图。民族地区要借十四届六中全会的东风,认真学习《决议》,在经济建设中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既要分阶段进行,又要持之以恒。在今后五年中,民族地区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从大局着眼,认真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中干部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一是坚决制止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进一步树立密切联系群众、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优良党风政风。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反对假冒伪劣产品、欺诈行为,大力培育爱岗尽责、方便群众、优质服务的敬业精神。三是坚决扫除黄毒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四是坚决禁止制造和传播文化垃圾的行为,初步呈现优秀精神产品大量涌现、文化市场活跃有序的繁荣景象。五是坚决治理一些地方社会治安不好和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创建更多的文明村镇和文明城市。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族地区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今后五年,是民族地区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打破以往发展经济的思维定式,没有观念的更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就会受阻。
第二,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去考察,放到整个世界的大局中去考察,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趋势中去考察。
《决议》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要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中去考察,放到整个世界的大局中去考察,这为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进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大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八省区中有五个与国外接壤,直接受到国外各种精神文化的影响。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与这两个大局密不可分。
今后五年至下世纪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主旋律,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应符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围绕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来进行,打破一切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传统观念,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效益效率观念、竞争观念、自立观念、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现代思维方式、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果脱离了市场经济讲精神文明建设,就会犯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经济转型的阻力就会更大。
第三,牢牢抓住民族地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是要靠人来操作。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塑造人,使庸庸无为的人成为胸怀大志的人,使无用的人成为有用之才,使坏人成为好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人上。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一个民族兴衰的最本质原因。因此,民族地区始终都要把教育放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首位来抓。教育出人才,教育出科技。一个有良好教育传统的民族,就能在经济竞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获胜,就能进入世界先进民族之列。
第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都必须加大投入力度。
民族地区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受到物质基础的限制。民族地区是全国最贫困的区域,现在仍有不少地方没有通路、通电,有的地方甚至缺乏生存条件。例如在云南,有30个乡镇、1866个行政村没有通电,50万人口失去生存条件,大多数民族群众没有收音机和电视机。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民族地区在市场经济中与发达地区不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存在着事实上的经济文化不平等。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没有国家的投入难以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加大投入,这是《决议》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物质保障。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就难以落实。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必要的资金。”“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
总之,物质文明的投入与精神文明的投入要有一定的比例,物质文明投入增长,精神文明的投入也应增长。
第五,在民族地区特别要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
《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民族地区,没有国家的投入是不行的,但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尤其要强调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以及自立自强的精神,这是民族地区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贫困问题,战胜经济转轨面临的各种困难的精神财富,也可以说,这是民族魂的具体表现之一。
第六,党员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
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十分复杂,在民族地区搞两个文明建设难度大,必须依靠党员干部这些先进分子做为中坚力量。党员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成为廉洁奉公,品德高尚,讲党性、守纪律、敬业爱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与带头人。有了这样的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复杂环境中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总方向,才能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发扬。因此,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对党员干部高标准、严要求。
第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与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
教育与法制既是精神文明的内容,也是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实现手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按市场规则进行,也必须依靠法律来保障。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下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对他们的道德教育更为重要。仅靠教育,没有法制,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也不可能建立起来。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民族地区的封建宗法观念较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十分普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约束自己,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现存的一些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必须依靠法制,如:“黄、毒、赌”。
第八,向先进地区学习,弘扬各民族优秀人物的事迹,提倡扶贫帮困的良好作风,同时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民族地区建立市场经济应向先进地区学习,利用发达地区已有的经验教训和现成的技术条件,发挥后发性效益。同时也要学习民族地区搞得好的地方的经验,使后进民族地区容易比较,发现突破口,增强信心。民族地区落后,不仅表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同时也表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先进地区之所以先进,在于其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先走了一步。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社会主义的新风尚还表现在扶贫帮困上,这对民族地区很重要,民族地区离开了发达地区的帮助,很难仅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和群众,应当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都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先进人物,弘扬民族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广大的民族群众来说,更有感召力。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要保持、要发扬,使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发展。
第九,要有紧迫感、时代感、阶段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成,对此民族地区要有紧迫感,积极行动起来。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充满竞争、快节奏的、各种经济技术和思潮相互碰撞最为激烈的信息时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规范和人格体现。对此,民族地区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参与进去。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各个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民族地区要注意这一点,不要把阶段性的东西看成是全面的、长久的。
(在当前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需要研究的民族问题很多。根据作者意见,本连载暂停一段时间。——编者)
标签: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贫困问题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学论文; 精神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