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苏桂芳

苏桂芳

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 宿迁 223900

【摘 要】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肠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结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具体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不按照常规禁食禁饮、留置胃管、肠道清洁准备;术后提前饮水进食、下床活动、夹闭导尿管等康复锻炼。结果 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体重下降、手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结肠切除术患者,可通过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8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002-01

近年“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外科领域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尤其在胃肠外科手术方面[1] [2]。FTS是围手术期采用循证医学的一系列优化护理措施,以减少或者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创伤应激,使患者获得较快的康复。笔者对70例结肠手术患者采取FTS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共收住结肠占位和结肠梗阻患者85例,其中15例患者因其他原因未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8.5岁。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横结肠癌10例、乙状结肠癌12例,乙状结肠憩室2例,降结肠癌18例,直肠癌25例,外伤性横结肠梗阻坏死3例。70例手术患者术前未接受过发、化疗,心肺功能可以耐受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常规进行术前肠道准备,术前3天口服庆大霉素及甲硝唑片剂,进半流质,2天进全量流质,1天进半量流质,术日晚及术日晨清洁灌肠,禁食12h,禁水4-6h,留置胃肠减压管,术后使用镇痛泵,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肠减压管,开始饮水,次日进流质,连续3-4天后改半流质。术后3-4天协助下床活动,1周夹闭导尿管定时放尿,10-14天拔除。

2.2观察组采用FTS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2.2.1.术前FTS护理

2.2.1.1入院宣教及心理护理:从病人入院就向其和家属介绍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简要过程,重点介绍术前准备、麻醉、手术及术后康复护理相关知识,术后早期对疼痛的自我判断、疼痛护理的原则、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等促进康复方法的意义,使其对疾病有相对全面的认识。评估其心理状态,缓解焦虑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以便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2.2.1.2 皮肤准备:洗澡,更换清洁衣服,取消剃毛。

2.2.1.3 肠道准备:FTS理念认为术前2h进水或者碳水化合物有利于病人承受手术带来的各种应激,利于病人的康复,与传统护理措施相比并不增加误吸并发症,术后不增加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3]。根据FTS理念,本组患者均采取术前晚予流质饮食,术前禁食6h,3h饮水(碳水化合物)400ml,术前晚清洁灌肠,手术日晨取消清洁灌肠,取消留置胃肠减压管。

2.2.2.术后FTS护理

2.2.2.1 术后监护: 严密观察病情,床边心电监护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轻声呼唤患者与其交流,观察其神志并作简单自我介绍,以消除其陌生感和焦虑感;密切观察有无呕吐、误吸等情况发生。尤其注意体温变化,加强保温,低温对机体而言是应激反应,能够刺激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加剧氧消耗和机体缺氧[4]。低温还影响凝血机制,致凝血功能障碍,加剧出血。提高室温至24—26℃,加盖保暖棉被,尽快解除患者寒冷不适感觉,其中6例患者因为寒颤、体温在36.0℃以下,采取热水袋保暖,恢复正常体温。

2.2.2.2 术后止痛:充分镇痛,持续通过硬膜外或者深静脉通路镇痛,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随时调整镇痛泵用药的剂量,使之处于理想镇痛状态[5],这既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2.2.2.3术后早期进食:术后5—6h患者清醒后即鼓励其开始少量进水,每次20—40ml,每4小时1次。术后第1天开始进少量流质,进水500ml,第2天1000ml,第3天1500ml,减少静脉输液量。根据患者生理需要以及胃肠耐受情况,采取逐渐增量的原则进行术后早期进食,以免发生腹胀、恶心、呕吐。

2.2.2.4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可增加肠蠕动和肺活量,提高抗病能力,加快术后病人康复速度,同时加速病人切口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及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护理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教育、督促、帮助病人及家属,取得其支持与配合,针对不同病人制定起床的幅度,活动方案和持续时间,教会病人起床后引流管的自我护理,引流袋要低于腹部切口平面,防脱管,必要时协助病人下床活动。

3 评价

由责任护士对两组病人分别记录以下指标:①肠名音恢复时间;②首次排气时间;③体重下降情况;④术后住院天数 ⑤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胀、呕吐、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切口渗液、切口裂开、肺部感染。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p<0.05认为有显著差异。

5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两组术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6讨论

FTS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组合产生的协同结果,不仅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的合作,也包括病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采取的措施有3个方面,一是术前患者应有体质和精神方面的准备,二是减少治疗措施的应激性,三是早期而有效的功能锻炼。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患者术后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待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才可逐渐开始饮食,禁食时间最长可达5-6d,术后4-5d方可离床活动,其间完全靠静脉给予的营养远远不能满足机体所需,临床上患者表现出精神欠佳,疲乏无力,营养状况差,蛋白水平低等,导致机体康复缓慢。针对这些问题,FTS护理提出的要点有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前不置胃肠减压管,适当静脉输液,早期进食,术后必要的保温措施,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离床活动等。

表1显示,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体质量下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表2显示,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FTS护理可促进肠切除术患者早期胃肠功能恢复,同时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说明FTS护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能提高肠切除术患者的耐受力,加速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雪艳,许洁.加速康复外科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0):993-994.

[2]李蓉,陈月英.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2):22-24.

[3]江志伟,李宁,梨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2):131.

[4]张林颖,侯小娟,李琳,窦科峰.腹部外科大手术后患者体温变化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2B):20-23.

[5]陆悦.术后急性疼痛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963-964.

论文作者:苏桂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苏桂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