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良
绍兴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 312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好了起来,我国已经逐渐从原有的工程地质勘察实现了向岩土工程勘察的过渡与转变。从目前来看,现有的岩土工程勘察已从技术人员的知识层次以及勘探手段等方面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但是,还不得不关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上存在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寻找这些问题存在的症结,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措施,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良性发展打下基础。笔者基于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技术问题,并根据这些技术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常见问题;解决措施;防范方法
一、岩土工租勘察常见技术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如火如荼。许多基础性建设项目及超高建筑陆续兴建,建筑基础和基坑深度相比于以往,越来越深。由于人们对建筑风格要求愈来愈高,使得不同建筑的平面和立面间有非常大的变化,这对传统的勘察及结构设计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如果采用传统的勘察方式及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结构设计的实际要求,这意味着以往许多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亟需解决和突破。笔者认为,常见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界面划分问题。界面划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部分:如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2)地质形态问题。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是查明和确定地下的不明物体、空洞等的具体分布形态以及埋藏位置、深度等。
(3)岩土参数问题。岩土参数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承载力及变形指标的计算。其中,划分第三系泥岩风化程度是正确得出载荷试验结论的关键。因为,在不同的泥岩划分标准下,荷载试验得出数据出入较大。比如,在某工程中,泥岩层载荷试验极限承载力为800kPa,如果基于强风化考虑承载力特征值,则为400kPa,但是按照中风化考虑其承载力会下降至266kPs。因此,在实际设计处理时,后者无法进行深宽修正,但是前者则可以。就实际经验而言。这种结果与客观实际不符。所以,在实际工程中碰到类似问题时,笔者建议选择两者的最高值,并将中风化视为强风化处理,不宜深宽修正。不仅如此,如何选取某些岩土样本等均是岩土参数问题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4)原始资料分析处理问题。勘察工作不仅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需具备较好的原始资料分析处理等的综合能力。但是从现阶段来看,很多勘察技术人员极度缺乏整理、分析以及利用室内外的原始资料的能力,不具备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这直接导致了勘察结果目的性不强,无法完全满足后续设计所需。
(5)技术素质问题。由于地质条件的多样性,以及建筑风格的迥异性,勘察阶段所面对的工作内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许多技术勘察技术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存在缺陷,而且企业内部缺乏沟通和交流,使得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重大工程项目时,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针对技术问叠的防范措施
通过对上述技术问题的深人探讨,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上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2.1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
近几年,电子、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直接推动了工程物探方法及设备的革新。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依托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等,物探领域相继研究和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这些工程物探探测设备相比于传统设备,具有采样密度大、成本低、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其采用连续加密测点获取连续地质界面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钻探方式下点带面划分地质界面引起的漏判及不准确现象。另外,运用综合工程物探方法还可较好地解决传统勘察手段难以处理的诸多岩土工程问题,并且可方便地提供很多工程建设要求的岩土动力参数以及设计地震动参数。与传统钻探方法相比,工程物探技术不受场地、地形条件的局限,可大幅度缩短工作时间,降低成本,并且具有很高的勘探精度。
但是从另一层面来讲,不同的工程物探方式若超出了其使用范围,其有效性将大打折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为有效地应对实际岩土勘探工程面Il缶的技术难题。实际工作中不可仅局限于某种物探手段,而需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与传统钻探联合应用的方式,做到互相验证、互相补充。就目前而言,将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2.2加强室内、外测试新技术和施工检测、监测技术的使用
通过使用标准贯人试验、多功能静力触探头、静载荷试验、波速测试等各种室内外测试新技术、施工检测以及监测技术所收集的资料与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比对,使其建立起一定的经验关系。将在工程施工检测与监测中所收集的具体数据进行反算,其参数可当成对比的依据,以提升其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准确度,从而更好的改善传统的一些勘探手段无法收集到准确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如粗颗粒土、风化岩的承载力、变形指标、花岗岩残积土等。
2.3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
单位内部可建立完善的岗位轮换制度,以强化专业内技术人员的交流活动范围及深度,促进知识渗透,组织和鼓励勘察技术人员参加各种相关的学术活动以及专业讲座,培养技术人员处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思考广度和深度。另外,还需强调计算机在勘察工作中的应用,有意识地培养技术人员在该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其技术综合能力。
三、工程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项目规划占地72583.185m,其中分为4个地块共29幢建筑物,其中A地块共9幢建筑物计23个单元;B地块共10幢建筑物计31个单元;c地块共5幢建筑物计14个单元;D地块共5幢建筑物计7个单元。拟建建筑物层高六层,框架结构,多呈“矩”形展布。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般住宅建筑二级工程。
本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存在饱和砂土。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建筑物的范围,按建筑物周边轮廓线及角点布置勘察钻孔,用全站仪测放:
(1)全场地共布设钻孑L 191个,本次勘察共施工钻孔177个,其余14个钻孔因无施工条件尚未施工(ZK1、ZK2、ZK5、ZK6、ZK7、ZK10、ZK11、ZK12、ZK13、ZK14、ZK15、ZK18、ZK19、ZK20),控制性钻孔合计67个,地震波速测试孔7个(ZK16、ZK38、ZK67、ZK93、ZK128、ZK154、ZK184);
(2)钻孑L深度按规范要求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以控制孔20~25m为终孔标准、波速孔30~40m为终孔标准,一般孔以16—18m为终孔标准,钻孔深度控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在现场根据实际地质情况确定;
(3)按规范要求进行岩、土、水试样及原位测试等工作。
3.2相应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根据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特征,将来可能发生工程问题主要是在挖孑L桩施工时局部产生流砂、井壁坍塌造成地面沉降、桩底地层受水浸水泡后承载力下降影响桩端阻力及建筑物加载后可能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强震形成的砂土液化等破坏,以上工程问题规模一般,可能造成的危害性不大,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的治理技术难度一般,投入费用低。易于治理。
(1)降水措施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② 一1、② 一3、③ 一1、④ 一1层粉砂,② 一2、③ 一2、⑤、⑦层圆砾含水及透水性强,水量丰富,如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井内涌水量较大,抽水时可能会形成流砂,必须采取预降水措施,防止井内涌水、涌砂,保证施工安全进行。
(2)防治对策
如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应选择施工力量较强、管理到位、对本区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进行合理降水、排水设计,保证桩底干净避免粘性土被水浸水泡,从而使施工顺利进行。由于场地内地基土岩层分布范围、力学性质等差异大,在设计时应对在加载后由于岩性的变化可能产生不同的变形作用予以充分考虑。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建筑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勘探工作面临的技术问题将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不仅需要人们跨领域地结合不同处理方式和技术,还要保证勘探技术解决问题的合理性及可靠性,使其真正地服务于现代经济社会。
参考文献:
[1]戴一鸣.探讨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J】.福建建设科技.2005(6).
[2]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0号,20o7.
[3]秦兆虎,张先余,江根耀.工程勘察和地质勘查市场恶性竞争的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4):16—18.
论文作者:王翠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岩土论文; 技术论文; 物探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工程勘察论文; 建筑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