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看孩子们的世界_创新论文

蹲下来看孩子们的世界_创新论文

蹲下来看儿童世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儿童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题记:当老师忘记自己是老师的时候,儿童才把老师当成最安全的“伙伴”。

例1,教学《乌鸦喝水》, 在讨论“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儿童认同课文中“瓶子里的水少,瓶口小”这一定论。但是,有的儿童不同意:“是因为乌鸦的头大。”老师付之一笑:“坐下,再读读课文!”儿童仍不同意:“我说的书上没有写。”老师说:“既然书上没有写,就别胡扯了,坐下!”儿童执意不肯坐下……

例2,教学《亡羊补牢》后,讨论“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个问题时,学生纷纷发言,说出了10多种感受,接着老师以“小班化”教学形式,让全班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如,①犯了错误,及时改正还不迟;②有了缺点,要接受别人的帮助;③做错了事,如果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④如果做错了事,早改正或晚改正都欢迎……

这两个教例表明,儿童不仅敢于破教材的门,而且敢于冲破教师的围墙,闪现着道道亮丽的创新火花!可惜的是前者惨遭泯灭,可喜的是后者越闪越亮。这本来是统一标准的答案,却被学生多维立体地分解了,老师理应兴奋不已,因为课堂规范化教育、标准化结论、服从与被服从关系、固定化思维、模式化程序的坚冰已被打破。小语创新教育的春风拂面而来,这正是教育的一种本份。尤其是例1中的儿童, 那怕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老师的“否定”,仍然保持天真、善良、期待的纯朴童心,充满自信、享受成功的愉悦,执意到底,着力赶走内心的自卑,树立自尊心,是儿童世界的佼佼者!

“身为人师,难为人师”,我们应该面对当今的儿童,深切感到当个“好老师”难,当个好老师必须“蹲下来看儿童世界”。只有当老师成为学生中的第一爱,成为儿童世界的一员,成为儿童心目中最安全的“伙伴”时,儿童超越教师的创造热情,才能真正得到保护和发展。这种“保护”和“发展”自然包括儿童“犯错误”,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那样,“小学生犯错误是创新的表现”。

这种“吃螃蟹”的观点听来似乎觉得好笑,甚至有些荒唐!这正是普遍的站在成人的角度,把儿童当作“准成人”的效应——现实的小学语文教育“成人论”倾向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仿成人样、说成人语、写成人文、做成人事、度成人心;上课从来就是“陪衬品”、“接受器”,我们若能“蹲下来看儿童世界”就会觉得儿童的所作所为,包括“犯错误”,真可谓别有一番情趣,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小学生“犯错误”无非是童心的抗争——不愿做“准成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合师意,可偏要尝试尝试。比如教学《麻雀》时,老师讲“老麻雀的母爱精神”。有的学生不停地嘀嘀咕咕,有学生站起来,竟然说:“老麻雀是公的,不是母的”。有学生还质问老师:“你怎么知道老麻雀是母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这种探讨“吾更爱真理”的行为,难道是“犯错误”吗?这不就是我们语文教学要追求的“与众不同”、“敢于挑战”的表现吗?这不正是学生创新过程的必然反应吗?

试想,如果没有哥白尼向统治了1400多年的“地心说”的挑战,哪有后来的“日心说”?又哪有布鲁诺的宇宙恒星系统理论?如果伽利略不敢向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挑战,哪有牛顿的力学定律?而现在我们所感厌烦、头痛的“犯错误”的学生中也许就有未来的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思想活跃、思维开放、本性好动、知识面广、个性独特的儿童才有“创新”可言。而这些学生大都有一个共同秘密:对成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异想天开。比如教学《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教师刚刚讲到南郭先生的“逃之夭夭,极不光彩”,而有的学生十分敏感,认为“南郭先生的溜走光彩极了,不溜走,继续‘骗’下去,直到有一天大出洋相,那才不光彩;他能很快逃之夭夭,说明他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知错就改”。这样的“异想天开”,过细想想不无道理。因而,我们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才能发现“错误”里往往隐藏着“创新”的“嫩芽”。这“嫩芽”是相当脆弱的,很容易受损折断的,我们要倍加爱护、培育。唯如此,儿童“创新”之苗才会越长越壮,才能呈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蓬勃生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创新之树才会永远绿满人间。

标签:;  

蹲下来看孩子们的世界_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