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英力量:山东省EMBA人群调查_中欧emba论文

新精英力量:山东省EMBA人群调查_中欧emba论文

新精英力量:山东EMBA人群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东论文,人群论文,力量论文,精英论文,EMBA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管是不是EMBA在起作用,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是,EMBA们正在日益成为他们所在领域的中坚力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引导力量。也就是说,精英并不是因为选择了EMBA而成为精英,但的确越来越多的精英在选择EMBA。

正像一个EMBA学员告诉我们的,肯在精力和金钱上付出这么大代价去学习的人,至少说明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精神和能力。他说,善于学习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从山东这一EMBA大省入手,试图通过调查分析出这一人群,发现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进而探讨EMBA的社会意义。

EMBA,时髦的精英标签

1943年,当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们创立带有“扫盲”性质的EMBA时,他们绝不会想到50年后这一偶然的创新会成为中国企业家们的某种标签。

当初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创立EMBA是因为有很多美国的高层人士在公司顶尖部门工作,却没有受过正式的商业教育,于是针对这些CEO、高层人士开办EMBA课程,说到底,这是一种“扫盲”或者“补课”班。但很快他们发现,许多商业精英都非常愿意给自己“充电”,尤其在亚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

2002年,山东协和国际学校校长顾文晓正在清华大学培训,当他得知了EMBA正式被教育部批准,义无反顾地在清华大学报了名,成为他引以为豪的“中国第一批EMBA”。但他这“第一批”至今还没有毕业,中国的EMBA历史太短暂了。

正是由于历史非常短暂,EMBA在中国还处在新生事物的神秘阶段。有关它的一切都显得令人好奇。尤其是它近于苛刻的身份要求和昂贵的学费门槛把绝大多数人排斥在课堂之外,这给人们造成可望不可及的神秘印象。只说学费,教育部的指导价是20万元,但一些名校,像中欧、清华、复旦都达到或接近25万元。其实这还不是花费的全部。加上交通、食宿和“同学交往”的投入,一般花费都在四十万元,有的学员慷慨“捐班费”,两年下来甚至花费近百万元。

“对我来说,物质投入并不重要,我觉得是一种精神需要”,EMBA学员、山东美承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自学说。据他介绍,北大光华EMBA山东校友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同学之间不能做生意。在越来越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中,许多商业精英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倾诉和交流的对象却越来越少。心理分析师刘学民说,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坐的位置越高越容易孤独,倾诉的机会越少。而同学给了他们一个恰当的出口。“我们又重新找回了纯粹、真实的同学友谊”,于自学说。于自学还是北大EMBA山东校友会的副秘书长,为校友们服务,他乐此不疲。“我们在一起开读书会、自由交流、一起休闲娱乐,非常放松和愉快,因为大家具备同样的学习精神和开放心态,具有同一个对话平台,具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说话容易在一个频道上。”在于自学眼里,EMBA同学会与车友会、票友会非常类似,就是为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提供一个交流心得、互相提高的平台。

刘学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EMBA成为了社会精英们的一个精神追求和寄托。当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物质追求不再敏感时,他们会选择个人修养的提高,EMBA正好满足了这一切。这里有学富五车的教授、幽雅清净的氛围、系统实用的知识、事业有成的同学。一边暂避俗务调整修养,一边充电学习以便再战,学校提供了一个心灵港湾。

不可否认,还有一部分EMBA学员的初衷是“镀金”。许多EMBA学员会把自己的EMBA身份印在名片上、写在自己的宣传材料中。一位EMBA学员告诉记者,现在做生意需要信誉,EMBA本身就是良好信誉的一部分,“至少能引起别人的重视”。

张维迎更愿意从商业生态上去理解EMBA。他对记者说,现在整个商界从业者的素质有比较大的提高,但如果他们的领导不学习,就不能很好地交流。比如,你的下属是MBA,如果你没有相关知识,你与下属交流就没有“共同的语言”,也就是说,缺乏交流的工具。所以,一个健康的商业文化生态,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基础和商业语言,EMBA教育就是解决最关键的高层商业文化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EMBA,就相当于跟大家宣布:我具备系统的商业文化基础,具有通用的交流工具。

这种文化基础会逐渐普及吗?我们的调查结果是非常难。EMBA基本上会保留它的“贵族”血统和狭小的“圈子”,它还远远没有恐怕也不可能形成阶层。2004年8月,50名EMBA从武汉大学毕业,是中国的第一批本土EMBA毕业生。从2002年第一届算起,我国的EMBA教育尚不到3年,绝大多数还没有毕业,各地建立的校友会也都是以在校学生为主。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北大、清华等一小部分学校的招收名额是300名,其他学校100名,共有30个学校有EMBA培养资格。但除了北大、清华、中欧等知名院校,许多学校的EMBA班很难招满,所以据估计,我国目前培养的EMBA(含在校)不足1万人,即使算上MBA,也就在十几万人的规模,分散到各个省市和行业,可谓凤毛麟角,很难形成稳定的EMBA文化圈。

但顾文晓说他与同学们的联系大都是点对点的联系,他与他的EMBA同学在北京共同组建了新的公司,并且把事业的重点从山东向北京倾斜,整个商业运作的思路也有了根本的变化,“可以说EMBA改变了我的人”。现在,顾晓文很看重自己的EMBA身份,他说,“我觉得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我的EMBA身份都是我与其他同行的一个重要区别”。

官员EMBA的动力

他们是政府官员,却参加了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开设的EMBA课程。——要知道,不是每个政府官员都能参加EMBA的学习,他们首先要是有经济背景的政府官员,其次许多学校都有一种不成文惯例,一个班级的50名学生中,只会有一到两名政府官员,其他人则来自国企、民企和外企,而每个班级都会被安排一名有海外经历的学员,各种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学习,以图优势互补。这些官员学习之后,他们开始有了新的思维方式,他们是最靠近市场经济的一批人,他们也是最靠近生产实际、创造价值的一批人。

韩耀东是他们中的一个。

韩耀东,做过秘书、经济研究员、乡镇镇长,现任枣庄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枣庄聚丰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总经理,北大光华EMBA学员,34岁,风华正茂。

“最‘笨’的人才去当官!”作为地级市枣庄高新开发区的副主任,韩耀东这样笑着调侃自己。当然,这句话也不是他的原创,他借鉴了他的老师——北大光华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的语句,这句话表现的是政府相对于企业应处于的服务地位。他即将完成北大光华EMBA两年的学习,对这句话体会深刻,他是山东政府官员中就读EMBA的不多的人员之一。

韩耀东这样解释他去读EMBA的原因,首先,枣庄高新区想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枣庄市委市政府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培训;他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本身学经济出身,又从事着与经济管理有关的工作,这为他参加学习提供了基础;而更大的背景是,政府职能正逐渐改变,由管理型的组织向服务型的组织的转变。高新区作为政府改革的前沿部门,应和国际接轨,他想通过学习更深入地融入到企业家中去,体会到企业家的所想所知,然后改进政府为企业家所能提供的服务。他不讳言最初的学习动机中还包含着这样功利的想法:通过学习,拥有一些关系资源,有利于高新区的招商引资。

但是真的参加学习之后,他突然发现,他对招商引资的理念有了质的飞跃,那不再是单纯地想着拉同学来投资,不应是就招商而谈论招商,他有了新的思维方式——博弈论。他这样理解:招商引资的双方应该双赢,政府招商不是建立在为自身管理方便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为对方考虑的基础上,从企业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思维方式改变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他一位深圳班的同学是深圳“三九”的副总,后来山东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就落户在了枣庄。还有两个同学也有了投资的意愿,而他却这样想,不应是太功利拉着别人来投资,而应是充分考虑后的双方双赢的合作。他甚至有了另一个目的,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政府官员在企业家们心目中的形象。

EMBA给这些人,给韩耀东们带来了什么?每个参加光华EMBA学习的学员都听张维迎教授讲过这样一个“吹湖”的故事。所谓“吹湖”,就是对着湖水吹气,直到有天将湖水吹得波涛汹涌就算大功告成。一个人求师学艺,师傅让他每天对着湖水吹。吹了两年时间他觉得没有什么进展,痛苦的放弃回到家中。他父亲问他,你学到什么东西啦?他叹了口气,想要表达一事无成的颓唐,没想到就这微微一叹气就把他的父亲吹得不见了。韩耀东说,这个故事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潜移默化的。韩耀东认为自己通过EMBA学习拥有了战略思维,看得比以前更高远。他说,两年的学习之后,他对经营城市、运作资本更加得心应手,在项目的谈判技巧和谈判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一个就读EMBA时的故事韩耀东“终生难忘”。一个限时30分钟完成的项目,韩和另外八个人分在了一组。他们相互争论,互不服气,很快就花去了20分钟,却没有任何的结果。随便推举一个人做指挥后,却少有人服从,最后这个游戏以失败告终。事后他得知,那八个人中,有中国铁通的副总经理,也有中国网通的董事长助理,中国银河证券的副总经理,就是这样一个“小学生也能轻松完成的”游戏,让他们都有些挂不住。这让他们知道了团队协作、配合意识的重要性。

他乐意去学习这些知识,刚开始读EMBA时,他是自费生的身份。虽然25万的学费相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天价,但他还是抱定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只是到了后来,有人中途离开让出了指标,他的学费得以报销。

25万的学费能带来更多的价值。枣庄地处鲁南,一直以来煤炭是其传统优势产业——韩耀东这样形容,这只能算最传统最原始的采掘业,连制造业都算不上一—但是他认为枣庄有自身的后发优势,在目前煤炭较强盈利能力的前提下,这对加速资本积累以向其他高新技术领域转化。最近两年来,枣庄高新区的许多项目比如煤炭的深精加工、生物制药工程以及光气电一体化项目迅速成长了起来,枣庄高新区在全省的位置也得以提升。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一下采访中的一个插曲。山东某市的政协秘书长是EMBA学员,当记者提出要采访他时,他显得非常敏感,并无理由拒绝了采访。学习光荣,为何敏感?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位业内人士给我们指点了“迷津”:官员EMBA敏感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公款上学,怕引起非议;第二,怕“出风头”,引起上级或同事不快。这位业内人士说,说到底还是意识问题。不过能有官员上EMBA本身就是一大进步。

国企EMBA的心态

“我们的心态大概比民营企业家们放松一些。”隶属于山东网通的山东鲁通集团计划财务部主任龙灏说。与他同时在上EMBA的还有他的其他8位同事,这些同事包括公司的老总和几位副总。

与其他的EMBA学员不同,龙灏开始EMBA报名时自己还不知道,“是单位替自己办的”。

由于单位的学习机会包括出国学习的机会比较多,龙灏对上EMBA的心态比较平静。在他看来,这样的学习机会是多年来单位重视培训的延续,“大家并不会盯着别人,眼红自己没有机会”。龙灏曾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在地市当过电信局长,现在刚刚调整做财务方面的工作,但他否认这与上EMBA有什么关系,“上学也好,工作调整也好,都是上级决定的。”

国有企业中高层“公费读EMBA”一直受到争议。大家的主要疑问是,“天价硕士”应不应该由公款买单?如果这些管理层流失,这一部分钱是不是就打了水漂?什么样的人去上EMBA有没有一个选拔和决策制度?国企的这些特殊机会会不会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我不认同这些看法”,龙灏说,“为什么学习,说到底还是为了工作,大家只看到了花的是企业的钱,但贡献也在企业。”龙灏认为,尤其像网通这样管理几百亿资产、几万员工的大型国有企业,如果能通过学习改进一点点管理水平,就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这些效益相比,那一点学费是微不足道的”。至于人才流失的问题,龙灏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自己已经在通讯行业干了30多年,绝对不可能去跳槽,对于工龄少于10年的好像有一个协议”。

据记者的了解,一些实力雄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是EMBA的密集区,像网通、移动,各个银行,石油、石化企业,这些企业资产多、利润厚,这些企业每年都会拿出专门的款项对员工进行培训,中高层一般会选择EMBA。据说,即使这样,一些企业的培训经费还是“花不完”。

一些评论认为,在公有企业比例较大的山东,许多企业高管“学而优则仕”,EMBA成为晋升的砝码,杨青山认为,即使存在这种情况,也是一种进步,上EMBA至少是“开眼界”的一种形式,“不管是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开眼界是第一步”。

民营EMBA的本色

张维迎认为,民营企业家所占学员的比例是衡量EMBA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说,民营企业家应当成为EMBA的主力军,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民营企业家是最应当接受教育的群体,学来的东西也运用的最充分,“作为老师,培养民营企业家更有成就感”,张维迎说。

杨青山和于自学是好朋友,他们俩是事业有成的青年民营企业家,并且作为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张罗了北大EMBA山东校友会的许多具体工作,也是校友中的活跃分子。

“上学上了瘾”,杨青山的夫人这么评价杨青山,因为杨青山的目标是“上两个EMBA,再读一个博士”。目前,杨青山在北大的EMBA学习已经基本结束,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参加完中欧的EMBA入学考试。

读EMBA以前,杨青山就“成麻袋”地读书,现在又迷恋上了上学,杨青山拥有的山东金瀚投资集团是一家以农业、生物工程和房地产开发等为主要投资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对这样一个大企业的当家人,学习的成本是高昂的,这么做到底值不值?杨青山说,他理解的学习和教育与别人是不一样的,“学历、学位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主要是学一种思维方法和再次学习的能力。“我们原来找不到一个教育形式如此地注重能力培养,如此地接近素质教育,后来我发现,EMBA是这样一种教育形式,所以我喜欢上了EMBA。”至于读第二个EMBA,是因为杨青山觉得北大中欧是一南一北中国最优秀的EMBA商学院,而北大北方人多一些,中欧长三角的人多一些,他想去体会一下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长三角和上海的商业气氛,接触一下那里的商业精英。

与杨青山相比,他的朋友于自学更愿意从精神层面去“享受”EMBA。于自学任总经理的山东美承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股份制企业,处于对其他股东负责,于自学去读EMBA没有让公司出钱,而是自己掏腰包。

“我太珍惜同学之间比较简单的感情了,因为这种感情现在是越来越少了”。也正因如此,同学们形成共识:同学之间不做生意。非典期间,北大光华的部分EMBA学员们在济南千佛山上搞了个读书会,大家以最真实的感情去倾谈、交流,气愤非常融洽,于自学说,“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心里暖融融的。”

于自学说,同事、朋友和同学对自己的性格的评价差距很大,甚至截然相反。在公司,同事都是自己的下属,交流的都是工作上的事,加上具体业务的压力,自己在下属心目中是非常严厉的,跟朋友在一起则比较热情开朗,“但最舒服的还是与同学在一起”,因为同学之间关系简单,大家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聚在一起,“喝茶都是喝最便宜的,因为没必要在乎排场”,还有大家的知识结构相似,语言工具相通,思想也都是活跃和充满创意的。

“与其他类型的人群不同,民营企业家读EMBA是经过了最市场化的思考后,做出的选择”,张维迎说,比如,他要计算付出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和机会成本,然后再计算收益,如果划算他才干。我们从民营企业家那里感受到了他们实实在在的收获。比如,杨青山原来最头疼的员工激励问题,也就是怎样管人的问题,过去常常因为下属工作不力而大发雷霆,认为这就是员工个人的问题。后来通过学习“组织效率模型”,得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由多个因素构成的,系统分析需要5个方面,在课堂上杨青山赶紧把模型套在自己的企业上,发现问题并不只是出在员工身上,心里有了数,解决起来就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由于对这个问题颇有心得,杨青山还撰写了专著《约束与激励》,近期就要出版。

标签:;  ;  ;  ;  ;  ;  

新精英力量:山东省EMBA人群调查_中欧emba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