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商誉的信息质量及其会计处理

试论商誉的信息质量及其会计处理

李华[1]2003年在《试论商誉的信息质量及其会计处理》文中研究说明一、选题背景无形资产是以知识形态为主体的资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白热化,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其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在有关商誉的诸多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致使在经济实践中引起混乱。目前,随着企业购并和资产重组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商誉价值在企业合并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十分显着,引起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中也会出现商誉问题,如果对商誉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在传统会计理论中,对企业的自创商誉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逐渐成为企业无形资产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而且占总资产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自创商誉的确认再度成为当前的焦点话题。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笔者选择了与商誉会计处理有关的内容作为硕士学习阶段的研究课题,意欲抛砖引玉,使广大会计学者对商誉会计做出更深入的探讨,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做出贡献。二、思路和结构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高层次特征是“决策有用性”,如果对决策无益,就不值得提供该信息。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应具备叁个基本特征: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而判断是否提供信息的因素有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本文试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等方面,对商誉会计的不同方法所产生的信息质量进行分析,论述商誉会计方法的选择,并对我国应采用的方法提出几点建议。正文在结构上分为七章:第一章 商誉的概念及性质<WP=3>第二章 商誉的特征第叁章 商誉的确认第四章 商誉的计量第五章 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第六章 商誉的披露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第一章 商誉的概念及性质笔者对商誉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评论,并提出了自己对商誉概念的看法。由于目前商誉还没有一个准确、公认的定义,各种不同观点实际上反映了商誉性质的不同面,所以笔者分别论述、评价了法学、经济学和会计学中商誉概念的不同观点,并重点介绍了会计学的商誉概念。然后从经济学中有一条着名的规律: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中得出了商誉的经济性质——超额利润的产生是由于商誉在起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商誉是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无法具体辨认的经济资源,该资源能给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它是未入账项目中最重要的一项。第二章 商誉的特征由于商誉本身的复杂性及不可捉摸性,会计界对商誉的概念,内容,特点等基本问题从未达成一致意见。这些基本问题不解决,商誉会计的具体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本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商誉基本问题——商誉特征的分析。笔者首先讨论了资产的特征,接着讨论了无形资产的特征,最后讨论了商誉的特征。通过对上述叁者特征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商誉不仅具有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特征,而且具有其自有的特点,即商誉无法同企业整体脱离并单独用于交换、有助于形成商誉的因素,不能用任何方法或公式单独计价、商誉是影响企业资产与企业获利能力呈线形关系的重要因素、商誉的形成与其他无形资产项目密切相关以及商誉没有法定有效期限。第叁章 商誉的确认笔者将商誉的确认作为重要章节加以阐述。这是因为在商誉会计中,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久的问题就是商誉的确认问题,有关<WP=4>商誉会计处理的一切问题都是由商誉的确认引起的。从会计理论的角度考察,任何一个经济事项能够被确认为资产的必要条件,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然后才讨论它的计量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等问题。因此,笔者先从确认的4个基本原则,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讨论入手,分别论述了购买商誉和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在讨论购买商誉的确认问题时,论述了在企业合并方式下和控股合并方式下购买商誉的确认。其中,企业控股合并方式下购买商誉的确认问题较为复杂,因此,笔者先讨论了废除权益结合法,保留购买法的原因。然后再讨论了在购买法下不同的会计报表合并理论对购买商誉的影响。最后,笔者指出了我国现行的合并会计报表规定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取消合并价差项目,代之以分别列示的被收购企业的各项资产增值(减值)额与购买商誉,并对这些项目分别进行会计处理的建议。在讨论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时,笔者针对目前不确认自创商誉的会计惯例,从会计确认所要求符合四个的基本条件: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来入手,分析了不确认自创商誉的原因。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适度运用稳健性原则,还是从会计目标、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现实性来看,均应确认自创商誉。最后提出了笔者的观点: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实施时可将自创商誉与购买商誉实行先分后合的处理方法:即对购买商誉按照具体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对自创商誉的揭示又分两步走:先要求上市公司及国有大型企业将自创商誉的产生原因、计量方法及金额在资?

冷雪林[2]2004年在《试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的改进》文中指出虽然在国外无形资产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但其真正受到重视还是由于近20年来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迅速提升。在工业革命以来的传统经济模式下,虽然在某些产业中,专利、专有技术等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主要靠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只是个别行业的个别现象,没有成为各产业中重要的资源,人们也没有形成对无形资产的普遍重视。知识经济的到来,在信息、通讯、交通、管理等领域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使得无形资产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已成为各产业的普遍现象。但由传统经济中发展起来的会计体系从稳健原则出发,不倾向于将计量难度较大的无形资产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中。各国会计准则普遍只将外购获得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入账,并按其经济寿命或一定期限进行摊销,而对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则将其开发费用在各期作为费用处理,即使该无形资产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这种做法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无法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无法反映,即企业财务报告的净资产很难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情况,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与真实性受到质疑。本着改进现行无形资产会计的写作目的,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作为全文的导言部分,本部分主要介绍知识经济下讨论无形资产会计的意义、国内外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的历程、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 第一章介绍知识经济的基本理论。文章首先从知识经济的概念入手,引出知识经济所具有的特征。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无形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发生转变。最后简要说明世界与我国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水平。 第二章讨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内涵及外延的变化。本章根据历史上有关无形资产的争论并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对无形资产概念、特征和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叁章对我国无形会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本章首先说明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其次简要介绍了我国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会计确认、计量、摊销和披露的相关规定。接着说明现有的无形资产会计在会计信息的供给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确认的问题、计价的问题、摊销的问题等。最后针对这些提出的问题作了一个简单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对现行无形资产会计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提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应拓宽,对其计量应运用模糊计量与精确计量、成本计量与价值计量相结合的思路。第二节分析了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会计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本节首先分析了世界各国有关研究与开发支出不同会计处理,以及在研究与开发会计处理观点上的争论,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与开发支出应“有条件”资本化,并在此之上提出了具体的账目设计及会计处理方法。第叁节讨论了自创商誉的账务处理。本节首先讨论了商誉的性质后指出:商誉无论是自创还是外购,其经济实质都是相同的。进而讨论了知识经济时代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创商誉的计价、摊销方法,并对我国确认自创商誉的一些条件提出了建议。第四节针对我国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的现状,提出对其应采用各种报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披露,在披露模式的选择上,为满足知识经济对会计信息实效性的要求,可以考虑采用事项报告的披露模式。

代升波[3]2014年在《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对会计信息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促使企业进行并购重组,行业内、行业间乃至跨国并购已成为一种常态,而并购通常会产生“商誉”这种最难辨认、最难处理的企业资产。学术界关于商誉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争议焦点之一就是用什么方法计量商誉的价值,进而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加之我国正在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准则的变化必然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新的变革,因此,研究商誉后续计量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文章以商誉为切入点,通过比较、案例、实证方式研究分析不同后续计量方法对会计信息内容和质量的影响。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通过商誉和会计信息相关概念理论,介绍了商誉本质、后续计量方法、评估方法、会计信息等内容。依据商誉后续计量的不同情况,分别选择两个企业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即:对美的集团计提不足和吉恩镍业计提过度的分析,微观近距离的研究了企业在商誉后续计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对企业采用资产减值法的过程做了进一步考量,并对其内在动因进行探析。由于商誉不同后续计量方法对企业会计报表信息内容和信息质量的影响必然存在差异,因此,论文以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使用不同后续计量方法对会计信息报表层面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主要从企业商誉价值、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等内容的差异变化,探究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对会计信息报表层面的影响。同时,运用数学模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以不同后续计量方法进行计算衡量,比较研究了两种方法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分析商誉不同后续计量方法对会计信息整体层面的影响。研究认为,企业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的操作空间过于宽大,会计处理不够合理;不同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对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建议完善商誉的后续计量,加大并细化其信息披露内容,以此来提高商誉的会计信息质量。

程菲[4]2006年在《影响权益报告的主要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都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并用了两年多时间对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从制定程序到具体内容都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截至2005年2月15日,IASB发布了13项国际会计准则(IAS)的最后修订稿,已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共6项。1997年至2001年期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并于2005年先后发布了6批共22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并预计于2006年初构建起一套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的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会计准则坚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方向,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对会计信息的新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明确我国会计准则发展方向,促进与国际准则的接轨。 本文以公开发行B股公司为样本,对87家B股公司2004年境内外年报进行调查(约占所有B股公司的80%),对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披露股东权益的差异调整项目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找出造成同一会计主体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披露股东权益差异的主要项目。这些主要会计项目分别为:固定资产、商誉、投资、收入、政府补助、开办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递延税项、少数股东权益。文章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案例说明,从准则层次分析差异的主要成因,分别对相关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寻找造成披露差异的深层原因。通过分析,讨论我国会计准则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办法,提出促进准则规范的意见。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研究意义、背景、目标及成果。综述文章的选题依据、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研究目标及成果等。 第二部分介绍沪、深两市B股2004年年报调查情况。列表说明影响分别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披露的差异情况。 第叁部分分析比较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差异,这一部分对固定资产、商誉、投资和政府补助相关准则进行了比较。 第四部分为结论。总结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并讨论我国准则努力的方向。

颜媛媛[5]2003年在《商誉会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有些企业中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了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比如微软公司。商誉作为最无形的无形资产,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也与日俱增。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并购浪潮的涌现,商誉问题不得不摆在我国会计人员面前。但由于商誉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然而,理论上的分歧,必将使实务缺乏统一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商誉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对于规范和统一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分以下九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商誉会计研究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该项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商誉会计研究的背景。本部分主要考察了商誉会计研究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本文以知识经济作为商誉会计研究的社会环境,说明了商誉会计研究的必要性;以无形资产理论作为其研究的理论背景,说明了商誉会计研究已有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商誉的概念。本部分笔者从会计界对商誉认识的历史演进谈起,然后,在对目前会计界关于商誉定义的超额收益观、无形资源观、总计价账户观分别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将商誉概念界定为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超额盈利)却无法具体辨认的无形资源。最后,对商誉的构成要素、商誉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企业管理和组织上的优势是构成商誉的最本质的要素。商誉具有无形性、依附性、积累性、长期存在性和风险性的特点。第四部分,商誉的确认。本部分首先介绍了会计确认的一般标准,然后从会计目标、会计确认的标准、会计原则叁个方面分别对自创商誉确认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自创商誉应予以确认的结论。最后,按会计确认的<WP=6>标准对外购商誉的可确认性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对各合并方式和合并方法下的外购商誉的确认作了具体的探讨。第五部分,商誉的计量。本部分首先介绍会计计量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借鉴无形资产评估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商誉从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两个不同的模式进行计量。直接计量模式(超额收益模式)下对商誉的计量主要包括超额收益倍数法、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和超额收益折算法。间接计量模式下对商誉的计量主要是通过企业整体价值扣减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第六部分,商誉的会计处理。这一部分先就传统的外购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争论与分歧进行分析,然后介绍了英国和美国在商誉会计处理上分别新提出的“逐年重估法”和“减损测试法”,在借鉴英、美外购商誉会计处理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将自创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产,通过每年重估其价值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最后,利用举例系统地演示了商誉的会计处理过程。第七部分,商誉的会计信息披露。本部分探讨了借助财务报表、补充资料和其他财务报告等形式披露商誉会计信息的内容和格式。第八部分,负商誉。本部分通过分析了负商誉是否存在、负商誉的本质以及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得出结论: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其本质上是由于被合并企业节约交易费用,造成合并企业的廉价购买而实现的一项资本利得,负商誉应计入合并企业的资本公积进行会计处理。第九部分,对建立我国商誉会计的思考及建议。本部分首先论述了目前我国商誉会计的概况,然后结合具体情况对建立我国商誉会计中的自创商誉、外购商誉、负商誉等问题进行思考,最后对建立我国商誉会计提出建议。

刘素华[6]2006年在《中外品牌价值会计问题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越来越多地通过品牌竞争反映出来,企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能否拥有品牌。正如美国着名广告学专家莱利·赖特所言:在未来社会,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就是拥有占有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自去年以来,我国提出了“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发展方向,企业也开始抓紧品牌战略的研究和品牌的建设,但是,我国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对品牌价值的核算只字未提,这将导致企业的账面价值严重偏离市场价值,使会计信息不能适应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的需要,不能满足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而在国外许多国家,品牌价值已作为一项无形资产明确提出并允许在报表上确认。为此,本文尝试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有关品牌价值确认、计量和披露等的规定,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无形资产等相关会计准则中对品牌价值的规定,并对我国相关会计准则提出改进建议,以尽快让我国企业把品牌价值作为一项无形资产在报表上表述出来。本文共分五章进行研究: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和研究目的、意义。首先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依据、目前国内外对品牌价值及其会计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着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最后在此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规划出本文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品牌价值概念的界定。通过分析得出,品牌价值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结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归纳出品牌价值的定义并分析品牌价值在我国报表上确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分析品牌价值与商标权、商誉的联系与区别,得出了品牌价值包含商标权,品牌价值与商誉属于“交叉关系”,为了避免这叁者在报表上核算的重复或交叉,当品牌价值在报表上确认时,建议去除商标权项目,同时还应从商誉中扣除由品牌优势带来的价值。第叁章和第四章分别是品牌价值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与摊销、减值和披露问题的中外比较分析,采用比较法,分析国际会计准则、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中国这六个国家对品牌价值相关规定的异同点及其合理性,并得出结论。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通过第二、叁和四章的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中涉及品牌价值规范的几点建议。

白福萍[7]2003年在《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和披露研究》文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因此,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准确与否,披露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但是传统的会计核算是围绕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来设计的,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披露过于简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新月异,逐渐显示出其弊端:核算内容偏窄,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会计报表中仅以折余价值披露的信息不能满足使用者全面了解无形资产状况的要求。会计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必然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发展,伴着经济改革的深化而完善。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我国已加入WTO的客观环境下,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和披露进行改革是必然的要求,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全文共分六部分,下面就各部分内容作一简要概括: 第一章:导言。简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对本文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确立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为本文的后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无形资产会计的基本理论。首先介绍了无形资产的基本理论,包括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范围及分类,对容易产生混淆的人力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关系进行了界定;然后论述了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的基本理论,在传统的确认和计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变革,即对无形资产进行再确认,并采用产出价值观的计量观念;最后指出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无形资产取得、摊销、投资及转让等的价值运动过程。 第叁章: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的会计核算。本章对以历史成本计价的无形资产的取得和摊销的价值运动过程进行了核算。首先阐述了研究与开发成本的核算,提出对我国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采用资本化与费用化同时并举的方法进行核算;然后按照不同的取得途径,对从外部取得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论述;最后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了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及其账务处理,由于知识环境对无形资产的巨大影响,本文认为摊销时应用经济年限代替预计使用年限,适当地采用加速摊销法,并设置“无形资产摊销”的备抵科目,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的状况。 第四章:无形资产再确认时的会计核算。无形资产在发生对外投资、转让、出售等产权变动以及期末计价时,历史成本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因此本章首先分析了无形资产进行再确认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无形资产再确认的方式是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方法有:1.成本法:是按评估资产的现时完全重置成本减去应扣除损耗或贬值来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价格:2.市场法:亦称现行市价法,是以现行市场价格为依据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3.收益现值法:通过估算被评估无形资产预期未来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4.倍率法:是英国老牌商标评估机构“InterbandGrouP”经多年实践形成的一种评估方法:最后以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再确认的具体案例,全面地阐述了评估对象的确定、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账务处理,提高了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为实际工作中的无形资产再确认提供了技术性指导。 第五章:无形资产的疑难问题—商誉。由于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因此本章从商誉的概念、内容和性质出发,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及其会计处理进行了系统地论述。本章的重点是建立了商誉会计核算的新体系,改变了传统会计自创商誉不予入账的做法,在分析了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提出了叁种计量方法,分别为贴现法、资本化法和差额法。在自创商誉予以入账的前提下,将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企业的商誉总额,并且借鉴美国商誉会计的最新研究成果,规定对商誉不再进行摊销,而是定期进行减值测试。最后对负商誉的概念、性质、客观性及账务处理作了介绍。 第六章: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本章首先以我国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信息作为数据来源,利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及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分析了现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弊端,最后以披露改革的方向为导向和依据,建立了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体系:结合彩色报告模式,把无形资产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别在表内和表外进行披露。必要时还可以编制专门的无形资产增减变动表和无形资产损益表等附表。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1.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方法的创新。对无形资产进行初始确认和再确认,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初始确认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再确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从而适应知识经济环境的要求,使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并重。 2.研究开发成本和商誉会计处理的创新。改变研究与开发成本费用化的处理方法,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将研究与开发成本有条件的予以资本化。而商誉包括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为了构建新的商誉会计核算体系,本文认为自创商誉应予入账,与外购商誉一起组成企业完整的商?

陈玉荣[8]2000年在《试论负商誉及其会计处理》文中研究表明负商誉在企业并购活动中是客观存在的,把负商誉理解为一种“负债”,比较好地体现了负商誉的本质属性。我国对负商誉的处理应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基准处理方法──按比例直接冲抵非流动资产(有价证券除外),同时设计一个例外原则,作为可供选择的方法。

王松年, 闫佐[9]1995年在《试论控股兼并中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文中提出试论控股兼并中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王松年,闫佐在国际上,有关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长期以来一直是会计界所争论的一个问题,有关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主要存在叁种不同的会计解释,这叁种不同的解释以不同的方式渗透于各国的会计实务,从而使合并商誉的实务处理呈现出多样...

孟伶云[10]2007年在《基于公允价值的商誉计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经济资源,对企业的现实收益与未来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其于20世纪20年代进入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领域,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难题中的焦点之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商誉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企业间并购浪潮的涌现,出现了巨额的外购商誉,因此商誉的计量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商誉具有依附性、整体性、风险性等特性,导致其价值确切计量的难度较大,对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提出了挑战。公允价值的提出,引起了会计观念的很多变革,从成本计量变为价值计量,能够提供反映未来预期、风险及更具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本文通过对商誉价值本质和公允价值价值计量内在一致性的探讨,将公允价值理论应用于商誉的计量研究中。本文首先解决论文研究的基础性问题,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界定商誉的本质及相关概念,明确计量对象。包括商誉的分类、与无形资产的关系、商誉的特征等。再次,在分析计量属性的基础上,指出计量属性选择应考虑的四个因素,并以此为标准分析商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在解决公允价值确定的核心——现值技术的基础上,分别对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和负商誉以公允价值计量所用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尤其针对外购商誉减值测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第五,提出完善我国以公允价值计量商誉的相关措施。最后是论文结语部分,对以公允价值计量商誉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参考文献:

[1]. 试论商誉的信息质量及其会计处理[D]. 李华. 西南财经大学. 2003

[2]. 试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的改进[D]. 冷雪林. 江西财经大学. 2004

[3].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对会计信息影响研究[D]. 代升波. 兰州理工大学. 2014

[4]. 影响权益报告的主要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D]. 程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5]. 商誉会计研究[D]. 颜媛媛. 山东农业大学. 2003

[6]. 中外品牌价值会计问题的比较研究[D]. 刘素华. 福州大学. 2006

[7]. 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和披露研究[D]. 白福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8]. 试论负商誉及其会计处理[J]. 陈玉荣. 当代财经. 2000

[9]. 试论控股兼并中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J]. 王松年, 闫佐. 财经研究. 1995

[10]. 基于公允价值的商誉计量研究[D]. 孟伶云. 兰州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试论商誉的信息质量及其会计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