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钢结构是一门新型建筑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建筑钢结构技术特性,是建筑钢结构施工今后发展的主要基调。钢结构高层建筑的作业工作是特别复杂并且也是非常大的一项工程,随着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技术本身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发展助力。以高强度耐火钢材为代表的新型建筑钢结构钢材纷纷涌现,推动着建筑钢结构施工事业的迅速发展。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以及技术的不断完善,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空间会更加广泛。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引言:建筑钢结构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施工手段,不断加强建筑钢结构的功能特性,是今后建筑钢结构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人们对钢结构建筑技术的日益重视,钢结构施工技术自身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动力。以高强耐火钢为代表的创新型建筑钢结构层出不穷,推动了建筑钢结构的快速发展。面临着高层建筑增多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超高层建筑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因此必须做好设计图纸工作,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质量好坏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在钢结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的实际质量和安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要想获得更好的钢结构高层建筑,就必须不断改善当前的钢结构运营技术。
1理论概述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增加钢结构,使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模式更加灵活,设计也更趋向于多元化,可以补充传统建筑结构的多样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超高层建筑中,钢结构的施工是非常困难的,一般分为以下两个原因:其一,超高层建筑中钢结构的材质要求要比普通建筑严格得多,因此,有关施工企业有必要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控制钢结构的材质;其二,由于超高层建筑具有的特殊性,钢结构的吊装难度很大,钢结构容易发生变形,这就说明施工企业要制定比较全面的施工方案,严格掌控施工进度,以保证钢结构施工的质量和安全[1]。
2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
2.1加强图纸审核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针对施工图纸的内容进行系统且透彻的检查,相关监查部门要反复审核,保证建筑设计的规范性,施工工艺的合理性,施工技术的标准性,深入的掌握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和思路。此外,参建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图纸的审核,综合分析相关问题,并采取高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2]。
2.2施工测量技术的注意事项
由于超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施工工艺复杂,对施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难度。针对此,要想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就应当配备完善的仪器设备,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确定最适宜的测量线路,充分借助多样性的施工技术保证测量的精准性。
3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3.1柱基检查技术要点
钢结构的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钢结构建筑整体性和安全水平。桩基施工是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基础环节,对于建筑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保障钢结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柱基的定位轴线、基准标高等指标的精度必须严格保证。在对柱基进行预检时,要着重查验定位轴线间距、柱基准标高和地脚螺栓预埋位置、长度、垂直度等参数。施工单位在柱基底板选择合适位置作为基准标高点,并在周围做好保护措施。在柱基中心表面和钢柱底面之间应预留一定空间以方便安装钢柱时调整标高。这个间距通常位于50~70mm之间,我国采用50mm的规定。
3.2钢柱、钢梁吊装过程的技术要点
3.2.1钢柱的吊装
钢柱吊装有双机抬吊或单击吊装两种方法,其中,前者应在钢柱离开地面后空中回直。后者则使用回转法起吊,吊起时柱子根部应设置垫木,绝不能出现柱跟拖地现象。钢柱到达指定位置后,要依照先竖直再水平的顺序一次调整标高和位移,最终进行垂直度的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钢梁的吊装
吊装钢梁前应对钢柱牛腿位置的标高和柱子间距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钢梁吊装。吊装主梁时,首先要进行梁上扶手杆和扶手绳的安装设置。一旦主梁到达指定位置,就要把扶手绳和钢柱绑好,以保障施工安全。吊装钢梁应在钢梁上翼缘处设置吊点,吊点具体位置选择应以钢梁跨度为基础。实际施工时,可使用多头吊索对重量较小的次梁等小梁进行同时吊装,以提高施工效率。
3.3钢结构构建连接技术要点
3.3.1高强螺栓的连接
在高强螺栓连接之前,必须对螺栓连接的摩擦面进行预处理,该步骤通常包括在钢构件的制作环节中,其次进行螺栓穿孔作业。如何确保孔眼对准是该环节的作业关键。如果出现孔眼错位,需要扩大孔眼。最后拧紧螺栓。
3.3.2焊接连接
根据施工环境不同,钢结构的焊接焊缝可以分为工厂制作焊缝和现场安装焊缝两种。依照检验标准从高到低的顺序,焊缝分为Ⅰ、Ⅱ、Ⅲ级。等级越高,检验深度越精细。以焊接母材厚度为标准,30mm以上的使用半自动焊工艺,低于30mm的适应手工焊工艺。
3.4钢结构焊接探伤检测
在对钢结构进行施工过程中,焊接是一道非常重要的施工工序,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钢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所以在对钢结构焊接完成后,要及时对其进行探伤检测。其具体方法如下:在对焊缝进行检测时,可以采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在实际检测时,可以根据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其中,一级焊缝为100%,二级焊缝为20%,探伤检测的长度要小于200mm,当然如果钢结构的焊缝长度不足200mm,那么就要对其整体进行探伤。
4优化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措施
4.1完善监测控制系统
在超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使得施工运行出现多样性的变化。基于此,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质量安全,强化监督管理质量,就应当高效合理的运用实时监控技术。在化实时监控操作系统中,现代化检测设备的高效利用,可以使得钢结构技术的应用过程被实时跟踪和监控,并且系统的记录了温度变化、振动幅度等,进而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加以完善,进而提高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安全稳定性。
4.2提升安全操作系统稳定性
在超高层建筑钢结构中,加强安全操作系统的具体作用体现在,把握施工条件满足建设要求,维护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实际工程的特点和建设要求,全方位检测施工设备的运行状态,预警故障,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对构件的生产过程提出标准性规范要求,从根本上解除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严密监控施工过程的安全防护工作,充分发挥安全操作系统的作用,扼杀安全事故苗头。由此可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强化安全操作系统,能够切实保障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4.3建立外界环境防护系统
在超高层建筑中,实施钢结构技术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恶劣天气条件下作业,很有可能遭遇雷击,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相关施工建设企业应当与气象站建立合作,通过气象站对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准确天气监测,实时调整施工方案,并保证高效的信息交流,以及时建立防雷防雨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结束语: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等特点,尤其是钢结构施工,其施工技术要求更高,因此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影响到超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所以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仔细分析与研究超高层建筑中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通过提高施工技术质量达到提高整体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从而保障施工安全,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1]户万涛.钢结构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8):163-164.
[2]何丽娟.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6(13):96.
论文作者:朱登,曹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钢结构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钢梁论文; 技术论文; 标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