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如今教育背景改革下,如果想要将教育方案落实,那么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小学生的美术课受到了老师与学校的高度关注。在美术课程中,学生想要画出更加完美的作品那就需要利用生活中的情感了,所以,在学习美术课程中情感教育也是不能缺少的。情感也是美术课最基本的要领。因此,美术课中所加入的情感,也是在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水平。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感、美术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5-104-01
一、分类欣赏美术作品
(一)、学习方法
小学生一般年龄比较小,缺少丰富的社会经验,无法进行全方面的思考。只能由老师引导对作品的欣赏,让小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书本知识,帮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对好的作品进行欣赏、感受、发挥想象等过程,让美术教学融入更多的情感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方向引导
欣赏美术作品时老师可以帮助引导小学生对作品分类:建筑、风景、人物等。这也属于人类对艺术的享受。老师帮助学生对作品分类不只是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印象,还能教会学生如何鉴定作品,从而为学生在美术的道路上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二、互换角色、结合生活培养魅力人格
(一)、引导者的扮演
美术老师要改变古老的传统教学方法,去扮演一位引导者。放手才是最好的爱,艺术教学最高尚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放手去做,将教师变成学生演绎的舞台。不能因为是老师就高人一等,老师也要融入到学生中,和学生拉近距离一起交流,创造一种愉悦的氛围。
(二)、人格魅力
其实小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强烈的,但内心也存再严重的叛逆心理,如果这时老师采用强制性的教育方法,反而会适得其反。在美术教学课程中,老师应该与学生换位思考问题,将生活加入到教学中。部分学生会受到生活或其他原因的影响,出现不开心或者精神上的压抑,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作品的讲解,以及对画家的生活经历来开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信的心态,勇于面对现实生活。
全面来讲,美术应归属于视觉上的艺术,作者利用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以及情感。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变换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三、给出正确的评价
心理学家有句名言:“对于人最佳深刻的原则是期待别人对自己的赞赏。”作为一名老师,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他们隐藏的发光点,更要有一颗智慧的心,融入到学生的心中,与他们同一条心,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的教学思想中,要多一份“情感”,加一些“兴趣”少一些“理论”,点燃心中信念之火,燃为熊熊烈火。由此,他们会更加深刻的认知到自己的错误,这对于小学生健康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上美术课时应多加采取鼓励的措施,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开心,激励出他们的学习兴致。对于好的作品多一些赞赏:对于跑题的作品,也不要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当结果不满意时,学生会出现消极的心态,这是老师就需要找到学生的发光点,对他做出积极的评价,给他们一些肯定和自信,帮助他们具体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这种管理方法不仅让学生认知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还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让小学生感受到了温暖与关爱。这比批评教育和嘲讽,达到更加贴心更加理想的效果。
四、聆听心声、学习生活融为一体
(一)、用心聆听
美国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教更重要的是在于聆听,而学重要的是在于说。”如果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尊重,那么就更容易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要想达到最有效果的教学,主要关键是聆听与等待,这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佳方式。
在课程开始前,可听音乐,欣赏作品,背诗等,创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而老师静静的做一位聆听者,随时变换教学方法。在课程结束时,可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尽情吐露心声、提出建议。可以讲解课堂中的收获,老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评价,与学生用心交流,慢慢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中的学问有很多。美术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小学生探索出生活中的美,在大自然环境中作画,体会交际中的美好情感。老师也可以让美术学更加有趣,增加学生对美术课的感情体验,这样的交流方法可以使他们健康愉快的成长。老师与学生交心相对,成为真心朋友,多与学生用心交流,将正能量传播给学生,给予学生赞美和肯定,矫正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在心灵上形成共鸣。其实孩子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老师要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
五、课堂中的评价方法
老师的评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让学生体会到从中的快乐,可在探讨中学到知识发挥长处。老师对认知到评价中的理念,要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老师要通过自己学习帮助小学生去适应新的授课方法。
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到位,不能笼统的概括,要精确到每个组或者是每一位同学,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去主动了解学生了。
在课堂探讨中如果有学生跑题,这时老师要及时指导;在学生的答案出现错误时,老师要及时指出并纠正;有学生不善于表达时,老师要鼓励学生。从而达到高效率课堂。
总结:结合成小组学习在班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主导效果,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多多交流形成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下想像力,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倩,郑秀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
[2]张海燕.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美术教育研究,2013(2).
[3]许莉琼.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8).
论文作者:朱晓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情感论文; 美术论文; 小学生论文; 作品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论文;